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9147220 上传时间:2021-09-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精华之原文注释分析一体(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22453年)。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这是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的一段历史故事,题目为后人所起。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课文背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

2、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

3、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段解:第一段: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第三段: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4、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文字读音:秦军氾南:氾,fn 佚之狐:佚,y; 夜缒而出:缒,zhu君之薄也:薄, bo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i 共其乏困:共,gng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wi 夫晋:夫,f 阙秦: qu 秦伯说:说,yu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音同“起”;逢,png;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微,没有 失其所与,不知:知,zh。通假字: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

5、气词)古今异义:(1) 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4) 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5) )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6) 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注释:无能为也已(矣语气词)共其乏困(供供给)秦伯说,与郑人盟(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智明智)何厌之有(同 餍

6、,满足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做边界)贰于楚( 对有贰心)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 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向东边)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君亦无所害(害处)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 肆其西封(扩张、延伸)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文言句式: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状语后置 2.晋军(于)函陵,

7、秦军(于)氾南 省略句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4.(烛之武)辞曰 省略句5.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 6.(烛之武)许之 省略句 7.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句8.邻之厚,君之薄也 判断句9.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句10.(晋)许君焦、瑕 省略句 11.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12.阙秦以利(于)晋 省略句 13.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14.若亡郑有益于君 状语后置 应为“于君有益”文章分析: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

8、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一、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二、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三、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烛之武: 深明大义,临危受命,不避艰险,舍身救国,以国家利益为重.机智善辩, 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

9、而谈,切中要害,言辞恳切。佚之狐:伯乐为人诚恳,无嫉妒之心,善于发现人才,以国家为重郑伯:不善用人,但虚心纳柬,勇于改正错误,是一个头脑清醒理智的国君秦伯,以国家利益为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郑国得罪晋国的两件事:用自己的话叙述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本文记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是什么?人物:烛之武 ,事情:退秦师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二是烛之武深明大义,有爱国思想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烛之武为什么能够说服秦伯退兵呢?主要是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

10、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烛之武说退秦师,“说”的思路是怎样的?包含哪些计谋? “秦、晋围郑既知亡矣” 提出问题 欲擒故纵 “若亡郑君之薄矣” 灭郑危秦 挑拨离间 “若舍郑亦无所害” 存郑利秦 投其所好 “且君尝为唯君图之” 晋贪无厌 借题发挥下列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D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既东封郑 又欲肆其西封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与“许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C )A邻之厚,君

11、之薄也 B夫晋,何厌之有C敢以烦执事 D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B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很高兴,与郑国签订了盟约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接受晋国的恩惠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能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故事的四个发展情节: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 能力测试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B ) A以其无利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以乱易整,不武 2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

12、) A同舟共济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B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夫晋,何厌之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4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之过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 B C D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D) A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 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指出它们的用法并解释意义: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驻军”。 B越国以鄙远 “

13、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郑国”。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名词作动词,“做边界”;(名词,边界)“东”“西”,名词作状语,“在东部” 、“在西部”。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名词作动词,“侵损”、“削减”。7 翻译下列四句话,要求意准句顺。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译文: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文: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译文:削减秦国

14、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借助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伤害他、这不是仁义的失其所与,不知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不是明智的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早晨接济而傍晚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事情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消灭郑国对您有利、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8一词多义 阙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qu宫殿两连山,略无阙处qu通“缺”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ju挖掘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侵损,削减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来 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来 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

15、 。“二”的大写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再,重复许许君焦、暇答应,听从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赞同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约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而今急而求子来 表顺承,连词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因而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却 表转折,连词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1)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开始,烛之武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2)烛之武说服秦退兵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请予以概括。(不超过20个字) 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3)除上述理由之外,烛之武说服秦退兵的理由还有什么?请予以归纳。(有几个说明几个) 保全郑国有利于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晋国曾对秦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进攻秦军? 晋文公是一个讲恩情、讲仁义、讲智谋的人。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