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展开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9099352 上传时间:2021-09-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电动机展开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动机展开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动机展开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电动机展开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机展开图(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立时间:2006年10月11日 :他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检修-6用双层叠式绕组画展开图 例3、一台36槽4极三相异步电动机,要求用 双层叠式 画展开图。1、求 每极所占槽数=36/4=92、 求每极每相所占槽数=每极所占槽数/3相=9/3=33、根据上二式计算,用不同的线条分出各极、各相槽数。该图表现为每极占9槽,每相占每极中的3槽。同时可根据每相邻二相电流必定 相反。按此标出电流方向:在第一磁极里1、2、3三槽为A相,电流向上。4、5、 6三槽为C相,电流向下。7、8、9槽三槽为B相,电流向上。以后各极各相均按 此顺序排列,但电流方向在 N极的均向上,而在S极的均向下。如下图所示NSNs1

2、1F11 1 (t 卜AC BA 丄卫A RA JL B1 11111 1 1 1 1IIIIIIIHIIIIIIIHI2 3 4 5 b 7 a 4 LOH 12 u H IS Jfrll is u 23 2S Ji 27 18 29 J03I 12 33 14 J5 3b4、按双层叠式绕组方式画出第一相绕组(对于双层叠式绕组,若是整距绕组, 基本上还是一个线圈的一边在 N极,另一边必定在S极。注意:这是指整距绕组。), 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可以看出 1、2、3、10、11、12、19、20、21、28、29、30计 12槽为 A相绕组(上图中的每一个槽内有二条线,实线部分为槽内线圈的上层绕组,

3、双点 划线为下层绕组。)。上下层绕组必须分清。每个线圈由如下组成:第1槽的实线 与第10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2槽的实线与第11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3槽的实线 与第12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0槽的实线与第19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1槽的实 线与第20的虚线为一个线圈,第12槽的实线与第21的虚线为一个线圈-余类 推。5、连接方法按电流方向、向右方向、依线圈的排列顺序依次连接。如下图所示连接顺序:第1槽的实线为第一相进线其(电流向上)。其尾线由第12槽的双点划线(虚线、电流向下)出与第21槽的虚线相连(电流向上),其出线头由第10 槽实线出(电流向下),由第10槽的实线与第19槽的实线相连(电流向

4、上),其 出线由第30槽的虚线出(电流向下),第30槽的虚线再与第3槽的虚线相连(电 流向上),其出线由第28槽的实线出(电流向下)。细看就可以发现,每一槽的 电流方向均与上方所标注的电流方向相。6第二相绕组的进线及其绕组画法计算 每槽电角度=(极数X180度)/36=20度求120度后的第一槽120/20=6槽由于第一相进线是从第1槽进,1、2、3、4、5、6槽,每槽20度,计120度,120度后的第一槽则是第7槽。就是说第二相绕组的进 线应是由第7槽开始,并按第一相绕组相同的方法接线。7、第三相绕组的进线及其画法第三相进线的推算与第二相计算法一样,只不过是以第二相进线头为准计算的。即第7、

5、& 9、10、11、12槽每槽为20度,合计和为120度,120度后的第一槽为第13槽。如下图所示iNSNS111if U111t 1 IAL.B丄丄,4CL!1 ? J 4 S 7 a 9 1011 UB14 1H617 lfiH20 212?237430 H3J H M J5 ul w2 vl IwiIu2 v2&下线口诀:双层绕组:先底层,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后面层,倒序下,至结束。9、下线先后顺序下第10、11、12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3、14、15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6、17、18槽的虚线(先底层)、下第19、20、21槽(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 下第10、11、

6、12槽的实线(后面层)、下第22、23、24槽的虚线(迂满距,两边下,先底层)、 下第13、14、15槽实线(后面层)-以下均按这方法下线。将乐老连 2007/5/1915:24:19| 阅读全文 (14578)| 回 复实训二三相异步电机绕组结构D5M)D1QJJ D6WJ D2(Vx)D3 (Wx)D4M)8 910 1112 13 141516 1718192021 222321K2B2T2329 D3132333135361 2一、有关术语和基本参数(一)线圈和线圈组1. 线圈线圈是组成绕组的基本元件, 用绝缘导线(漆包线)在绕线模 上按一定形状绕制而成。一般由 多匝绕成,其形状如图1

7、-2-1所 示。它的两直线段嵌入槽内,是 电磁能量转换部分,称线圈有效 边;两端部仅为连接有效边的“过(a)菱形线圈(b)弧形线圈(c)简化画法图1-2-1常用线圈及简化画法桥”,不能实现能量转换,故端部越长材料浪费越多;弓I线用于引入电流的接线。图1-2-2是线圈嵌入铁心槽内的情况。(a)立体图(b)展开图(c)有效边在槽内实际情况图1-2-2单层绕组部分线圈嵌入铁心槽内2.线圈组 几个线圈顺接串联即构成线圈组,异步电机中 最常见的线圈组是极相组。它是一个极下同一相的几个线圈顺接串联而成的一组线圈,见图1-2-3所示。(a)连接方法图1-2-3(二)定子槽数和磁极数21. 定子槽数定子铁心上

8、线槽总数称之为定子槽数,用字母 为电机定子铁心上的线槽。2. 磁极数2磁极数是指绕组通电后所产生磁场的总磁极个数,(b)展开图(c)简化图一个极相组线圈的连接方法表示。如图1-2-2(a) 、( b)所示的就电机的磁极个数总是成对出现,所以电机的磁极数用2 表示。异步电机的磁极数可从铭牌上得到,也可根据电机转速计算出磁 极数,即式中一电源频率;磁极对数;电机同步转速, 可从电机转速 取整数后获得。它在交流电机中为确定转速的重要参数,即(r/mi n)(二)极距t和节距y1. 极距T相邻两磁极之间的槽距,通常用槽数来表示(槽)2. 节距一个线圈的两有效边所跨占的槽数。为了获得较好的电气性能,节距

9、应尽量接近极距T。即(取整)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的是整距和短距绕组。(四)每极相槽数与槽距角1. 每极相槽数是指绕组每极每相所占的槽数(槽)2. 槽距角指定子相邻槽之间的间隔,以电角度来表示,即(电角度)(五)线径 与并绕根数线径 是指绕制电机时,根据安全载流量确定的导线直径。功率大的电机所用导线较粗,当线径过大时,会造成嵌线困难,可用几根细导线替代一根粗导线进行并绕。其细导线根数就为并绕根数(六)单层与双层绕组 单层绕组是在每槽中只放一个有 效边,这样每个线圈的两有效边要分 别占一槽。故整个单层绕组中线圈数等于总槽数的一半。1 槽楔;2 覆盖绝缘;3槽绝缘;4 层间绝缘;双层绕组是在每槽中用绝

10、缘隔为5 上层线圈边;6下层线圈边;上、下两层,嵌放不同线圈的各一有图1-2-4单、双层槽内布置情况效边,线圈数与槽数相等,图 1-2-4是单层、双层槽内布置情况示意图。、三相绕组的排列方法为了在电机内形成旋转磁场,定子槽内各有效边应流过哪一相的电流是有规律的,对三 相绕组进行排列其目的,就是体现规律,形成旋转磁场。(一)三相绕组的构成规则1.每相绕组的槽数必须相等,且在定子上均匀分布;2 .三相绕组在空间应相互间隔 1200电角度。3. 三相绕组一般采用60相带,即三相有效边在一对磁场下均匀地分为6个相带。(二)排列方法1 .计算基本参数每极相槽数;槽距角。2. 编写槽号编号从第一槽开始顺序

11、编号。3. 划分相带取 个槽为一个相带,相带按 U-W-V1-U2-W-V2的顺序循环排列。4. 标定电流正方向把Ui、Vi、W相带电流正方向选定为指向上方,贝yU2、V、W相带电流正方向指向下方。即相邻相带的电流正方向上下交替。5. 作绕组表槽号相带6 排列实例图1-2-5是三个三相绕组分相带、标电流的排列情况。取不同的极数和槽数,以利于观 察其规律。(a)图为三相4极24槽;(b)图为三相2极24槽;(c)图为三相4极36槽。(a) 3相4极24槽(b) 3相2极24槽(c)3相4极36槽图1-2-5定子绕组有效边相带分布及各相电流正方向只要按上述排列方法, 使Ui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U相电

12、流;V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V相电 流;Wi相带各槽导体流入 W相电流,而U2相带、V2相带和W2相带对应的各槽导体分别流 出U相、V相和W相电流,即可满足绕组空间对称的规则。三、三相绕组的端部连接方式连接端部是为了将分布在各相带的槽导体构成三相对称绕组,连接方式是多种的,每一种连接方式就形成一种形式的绕组。(一)三相单层绕组端部连接方式性能及特点1 等宽度式(叠式)线圈为等距,所有线圈节距相同,线模容易调整;线圈节距短于极距(整距),较省线材;单层绕组的线圈数目少,嵌线省时,但电气性能较差。2 同心式绕组是单层布线,有较高的槽满率;线圈节距的平均值为等距, 绕组端部长度大而耗线材,且漏磁较大、电

13、气性能也较差;可采用分层嵌线而形成“双平面”或“三平面”绕组, 使嵌线方便,多适用于二极电机。3 交叉式绕组为整距,但线圈平均节距较短, 用线较节省;每组线圈数和节距都不等,给嵌线工艺增加了困难;槽满率较高,电气性能较差。另外,端部连接方式也可成为同心交叉式,即 把等宽度的两线圈改成同心式。(二)三相单层4极36槽绕组端部连接方式由 三相4极36槽可知该绕组的每极相槽数q=3,端部连接方式可能出现三种方式,用图1-2-6 (a)、(b)、( c)描绘,只连接其中某一相在各分图上说明。a)等宽式(叠式)(b)同心式(C)交叉式图1-2-6单层绕组的三种类型在实际中,选用哪种端部连接方式,这不是修

14、理人员所考虑的,只有设计人员才考虑。对修理人员来说,原设计数据是重绕电机的重要依据,是不可更改的。(三)三相单层4极24槽绕组端部连接方式由三相4极24槽的两个基本参数可计算出每极相槽数=2,根据其规则排列组合有三种端部连接方式,见图1-2-7所示。(a)等宽式(叠式)(b)同心式(c)单链式总之,以上几种单层绕组型式, 具有高的槽利用率、不易发生相间短路、线圈数目较少、嵌线工时省等优点,在小型电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JO2及Y系列电机中,单层叠式绕组用于的4、6、8极电机;单层交叉式绕组用于的2、4极电机;同心式绕组用于的2极电机。这些绕组型式在日常的修理工作中都经常可以见到。另外,单层绕

15、组由 于结构的限定,其绕组端部较厚,不易整形,无法利用适当的短距来改善绕组的电磁性能, 这就是单层绕组的电机性能较差的原因。对容量大,要求高的电机,通常用双层绕组。 双层绕组的节距可任意选定,利用适当的短距系数即可消除气隙磁场中的高次谐波,改善电机性能。(四) 三相双层绕组端部连接方式双层绕组在每槽内嵌放两个有效边,形成了上层边与下层边, 各层均有自身的分布规则。绕组的上层边仍按单层对称三相绕组的分相规则进行,划分出每对磁极下的 U1-W-V1-U2-W-V2各相带,而下层边是按给定的节距,确定每一线圈的下层边。节距确定极的确定可按原先设定值,在拆绕组时记录下来。也可计算确定节距:先由T =距

16、, 再按取整数即可。最后用叠绕的方式连接各线圈端部。双层绕组的每个线圈两个有效边一定要分别置于上层边和下层边,连接线圈端部组成极相组和相绕组所依据的电流正方向是按各线圈上层有效边所标定的,具体端部连接方式见图1-2-8所示,图为三相4极36槽双层叠绕组。(a)U相绕组b)三相绕组图1-2-8双层叠绕组展开图(五) 三相双层叠绕组端部连接方式性能及特点1. 性能(a)由于能随意选择合理的节距,从而改善了电磁性能;(b)线圈采用了短节距,使端部长度变小,省线材,并提高了效率2. 特点(a) 所有线圈节距相同,绕制方便;(b) 线圈端部变形小,易整形;(c) 线圈数比单层绕组多一倍,故嵌线费工;(d

17、) 在同一槽内由于嵌入异相线圈边,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故障;(e) 层间需加绝缘,槽满率就较低。四、实训要求1. 搞懂600相带在磁极下按 U-W-V1-U2-W-V2规律排序的原因。2. 补画出图1-2-6 (a)、(b)、(c)各分图的其它两相的端部接线,并作出绕组表,最 后再把三相绕组接为 Y接。3. 补画出图1-2-7各分图中其它两相的端部接线,作出绕组表,最后再把三相绕组接 为接,并将绕组接成二路并联的形式。4. 会画三相双层叠绕36槽二极绕组端部连接图和展开图。5. 对所要嵌线修理的三相异步电机,作出绕组表,画出绕组端部连接图和展开图。体会“按分相后确定的各导体有效边内电流正方向连接”这句话,简练地总结出三相绕组端部连接的接线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