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9048013 上传时间:2021-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创模拟题 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了解了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后,决定探究SO2通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许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氢氧化钠溶液。触摸烧杯外壁,有热感。由此知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_吸_热(填“吸”或“放”)。.向所得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得溶液,备用。提出问题:中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兴趣小组中的甲乙丙三位同学作了如下猜想:甲:Na2SO3 乙: Na2SO4 丙:_ Na2SO3和 Na2SO4_查阅资料:1.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2. 亚硫酸钠溶液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2、;3.二氧化硫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设计实验:1. 甲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取备用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振荡,溶液呈红色,据此现象,甲同学认为一定含Na2SO3.2. 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异议,理由是_反应中氢氧化钠可能剩余,致使溶液呈碱性_3.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中备用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溶液由_浅紫红_色变成无色_一定生成Na2SO3_2.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无明显现象_一定没有Na2SO4生成_得出结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亚硫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_2NaOH+SO2=Na2SO3+H2O_反思与评价:丁同学观察并分析了上述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后发现: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依据这个结论,丁同学猜想了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请你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2NaOH+SO3=Na2SO4+H2O _二、今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我国民众为预防核辐射,疯狂抢购加碘盐。其实仅食用加碘盐并不能有效预防辐射,过量摄入加碘盐,反而会引起甲状腺_疾病。1.加碘盐中碘指碘酸钾,化学式为KIO3,则I的化合价为_+5_2.日本核电站放射的是碘131等,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4、,则一个碘131原子中所含中子数为_78_电子数为_53_.3.加碘盐保存不当,易造成碘酸钾的分解,已知分解的产物之一是碘化钾,另一产物是一种单质,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KIO3=KI+O2_三、小明在路过砖瓦厂时,对红砖、青砖产生了兴趣,工人师傅告诉他,制作砖坯的黏土中含有较多的铁的化合物。在烧制砖瓦时,用黏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铁的化合物转化成_Fe2O3_而制得红色砖瓦,若烘烧后期从窑顶慢慢注入水,则水与煤炭反应产生大量的_CO、H2_气体,它们把该红色物质还原成黑色化合物_Fe3O4_和青色的氧化亚铁,从而制得了青色的砖瓦。规范化学用语的表达,提高化学学科书面表达能力 在每年中考后,专

5、家进行考卷点评时,总会有一条: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考生失分较多的试题是填空题与实验题,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点:化学专用术语错误,如Na2CO3写成NaCO3、Fe3+写成Fe3或Fe+3;化学用语表述不规范,如“H2O”写成“H2O”、CaSO4 写成CuSO4(字母a不封口);化学方程式未写反应条件或未配平,生成物中缺少“”、“”;文字表达不明确,比如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之一是“铁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学生往往易写成“铁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铜 。”(现象与结论不分)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答不对,直接导致失分,反映出考生科学严谨的态度不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化

6、学用语的规范性训练。加强实验教学,平时多训练学生的实验和文字表达能力。强化化学用语的规范性训练,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减少因文字和化学用语表达不具体、不规范等非智力因素失分。由此可见规范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述的重要性。如何规范化学用语?个人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教师做好示范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一丝不苟地以规范的化学用语向学生展示,并且把化学用语教学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决不能“以己昏昏,示人昭昭”。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统筹安排,体现化学用语教学的连续性、阶段性,使整个工作变为主动;分散难点,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可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段落实,既使整个化学用语教学中有张有驰,又巩固

7、了基础。 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做:一、运用多种形式切实过好元素符号关 初中化学用语是以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为主干的系统,是学习整个化学用语的基础,而突破元素符号关,又是掌握初中化学用语的关键。教材在第二章里一下子就出现了20余种常见的元素符号,知识集中,记忆量大,再加上其理解意义甚少,所以学生容易遗忘。因此,学生从第一章带来的那种亢奋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就很可能减退或消失。产生知识上的第一次分化。突破的方法: 1.作讲座,明确目的,激发自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觉性,有了自觉性才有积极性,才能把事情办好,而自觉性又来源于目的意义明确。通过课外讲座,我让学生知道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都是国际上通

8、用的语言,是近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由于它具有简明直观、概括力强、确切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等优点,所以不但可充当联系实物形象与抽象思维的中介,而且可以描述和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等,这一点是其他各种语言所不及的,至今它已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体系。讲座使学生在思想上对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引起了重视,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能始终自觉地保持学习的兴趣。 2.猜谜语,添兴趣,强化记忆。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元素符号大多是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没多大理解意义,学生背的时候既枯燥无味,又

9、常常出现差错。如何在这方面增添些趣味呢?为此,我们编写了一些均打一元素符号的谜语让学生猜。这些谜语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识记元素符号的兴趣,加深元素符号的识记。而且有的还复习了元素单质的性质,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3编顺口溜,分散难点,减轻负担。心理研究表明:随着材料数量的增加,识记所需要的时间并不直接按照所识记东西的数量来增加,而是比这个比例要大得多,也就是说分布识记要大大优于集中识记。另外,学生对有规律可循的知识更易记住。根据这些规律,我在教学中,第一课开始,就有意识地结合具体物质的名称,出现相应的元索符号及化学式,要求学生最好能背。这样,到讲第二章时学生就已经掌握了许多元素的符号,为

10、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打下了基础。在讲第二章,我将大纲要求熟记的27种元素编成: 氢氮氧氯溴,碳硅磷硫碘。 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 铜汞银铂金,再加钨和钡。 这句顺口溜不但包括了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20多种元素,而且将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分开,并按金属活动顺序排列,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了埋伏。实践表明,学生通过顺口溜进行学习会更有劲,这是突破元素符号关的有效方式。 4制卡片,指导方法,强化兴趣。为了使上述作法的效果得到巩固,我在讲完第二章时,布置学生在课外制作正面是元素名称,背面是元素符号的小卡片,以便及时复习、巩固。利用小卡片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的练习,从而把一些易混淆的

11、元素符号及名称搞清楚。为了保持和强化学生识记元素符号的积极性、我在课堂教学中还经常进行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口答比赛,每次出一、二个常见而又易混淆的元素符号,从而使学生尽量过好元素符号关,防止第一次分化的出现。二、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化学用语的涵义,做到“名”与“实”结合。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可以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这样既巩固了元素符号的知识,又为学化学式做准备。并提出根据物质的名称尚不能确切知道一种物质的组成,而化学式能简明

12、表示物质组成,为学习和研究带来方便,进而引出化学式的概念。为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化学式的涵义,再用形象图式描述原子、分子的变化过程,同时用元素符号及其组合与之对照,这样就做到了“名”与“实”结合,使学生能较容易地形成化学式概念,也就为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奠定基础。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三、运用化合价原则和口诀等,突破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中的高级思维形式,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

13、有力工具。而化学式的书写又是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关键。为此,我对学生始终强调三点:一是必须以事实为根据,有化学反应才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据;三是化合价口诀和原则是书写化学式的依据。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化学式的书写,我把常见元素化合价编写成化合价口诀: 一价银,钾钠氢,二价镁,钙钡锌,铜汞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碳二四,氟氯溴碘负一价,氧是负二常用它,正负三磷和正五,硫有负二正四六。 熟背化合价口诀为化学式的掌握打下了基础。这时,我再运用化合价原则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形成了化学式的书写技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要分散难点,合理安排。 化学

14、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如在教学中把难点分散,则可让学生感觉不难。所以第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例如:当学完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一个反应时,若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产物的化学式,且能很熟练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那么即使是一个曾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也是水到渠成了。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如学了化学方程式,就把前面课文中出现的化学反应通过边讲边练的形式,把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全部写出来,学

15、完一章,就要求学生把这一章新学到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找出来,并结合经常性的小听写,以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用语。对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把它们摆出来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异同点,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从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如在加热时H2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CO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高温下,C与CuO或Fe2O3等的反应;“酸、碱、盐”这章内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可以作如此安排。 五、加强练习,达到写、读、用三会。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步熟练,而且要由浅及深,从易到难,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16、。 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如H2SO4写成H2SO4;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 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常不够严谨准确,如把FeCl2、Fe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方程式C+O2点燃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种情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

17、化合物的区别,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了。 学生在会写会读化学用语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就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写其名称,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 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我们正确分析学生产生分化的原因,寻找出切合实际的突破方法,灵活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定能突破学生在化学用语上的分化,让学生较轻松地掌握好所学化学用语,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