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4--5李江天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29007372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03.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下4--5李江天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六下4--5李江天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六下4--5李江天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六下4--5李江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4--5李江天(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比例【单元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3、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过程与方法】:使学

2、生能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 结合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法与学法】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教学中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

3、的关键条件。2.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2、 结合教材中的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4、 程【复习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

5、用等号连接起来。(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教师板书:比例。二、新授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 师: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求出每个比的比值。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2.学

6、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 ;6040=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 。师: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教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教师用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3.找比例。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过程要求: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求出

7、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组织学生议一议,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课后作业】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第 二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

8、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教法】:引导发现【学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什么叫做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0.5:0.25和0.2:0.4 :和5:2:和: 0.2: 和1:43、用下面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23如(1)、半径与直径的比: =(2)、半径的比等于直径的比: =(3)、半径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4)、周长与直径的比: =二、探索新知1、比例各部分名称。(1)、教师说明组

9、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例如:2.4:1.6 = 60:40 内项 外项(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如: = : 外 内 内 外项 项 项 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1、举例说明,检验发现。如::0.5=1.2:两个外项的积是=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外项的积等于

10、内项的积。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如:=2440=1.660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归纳: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堂作业】教材第41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后反思】- 第三 课时 解比例【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

11、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教学重点】使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挂图 2、出示例

12、题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 (

13、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

14、)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 2、教学例3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 = 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 (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 (5)、

15、= 三、拓展应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四、总 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五、作业布置教材43页5题 【板书设计】解比例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X:320=1:1010X=3201X=X=32或者:10X=3201X=X=32【教后反思】-2.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 正比例【教学内容】正比例 教材第45页例1及课后“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

16、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法】观察、研究、类推、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1)铅笔的总价和数

17、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

18、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4.用字母

19、表示正比例的关系。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 (一定)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第1课时 正比例=速度(一定)=单价(一定)=工作效率(一定) (一定)成正比例的量的三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教后反思】-第2课时 正比例图象【教学内容】 正比例图象。教材第第49

20、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此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

21、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5、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新课讲授教学第46页内容。1.基本练习。(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出示下表,填表。

22、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填表并思考发现了什么?教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教师: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速度(一定)。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三、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

23、课堂小结】教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3课时 反比例【教学内容】反比例。(教材第47页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重点】: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

24、【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题。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1)每公顷产量一定,总产量和公顷数。(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3)修房屋时,粉刷的面积和所需涂料的数量。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零件总数和加工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新课讲授】1.教学例2。出示教材第47页例2的情境图和表格。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1)水的高度和底面积变化有关系吗?(2)水的高度是怎样随着底面积变化的?(3)水的高度和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归纳反比例的意义。3.用字母表示

25、。4.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5.组织学生将例1与例2进行比较,小组内讨论: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6.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8页“你知道吗?”中的图像。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的图像是一条曲线,图像特征不要求

26、掌握。【课堂作业】1.教材第48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51页第9、10题。【课堂小结】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2.教材5152页第8、14题。【板书设计】第3课时 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成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xy=k(一定)正比例与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且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正比例关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关系中乘积一定。【教后反思

27、】-第4课时反比例练习课【教学内容】:正、反比例练习课【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过程与方法】经历正、反比例的练习,进一步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数量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重点】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法】:练习法【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填一填,说一说。(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箱数/箱481632总个数/个3264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28、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不变?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每箱个数481020箱数5025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这里哪一个量一定?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3)、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每天看的页数48101620所看天数804032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4)、征订XX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征订份数/份5040302010应付的钱数/元15001200请你把表

29、格补充完整。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二、复习正、反比例意义。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3)、全班交流。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乘积一定。三、综合练习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

30、、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 )(6)、圆的面积与半径。( )过程要求:逐一出示以上各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3、比例的应用第 1 课时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内容】 比例尺(1)(教材第53页例1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

31、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教学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教法】:实践探究【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教 学 过 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2、

3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 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

33、 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 24 :12000000=1 :5000000【教后反思】-第 2 课时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例2及课后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过程与方法】。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教学,是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法】:实践探究【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教学准备】课件【教 学 过 程】创设

34、情境,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师:知道了一幅图的比例尺,

35、我们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1)教学例题2右面是北京轨道交通示意图,地铁1号线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 km。 答:(略) (2)出示例3 (指名板演) 200m=20000cm 400m=40000cm 250m=25000cm 20000 =2(cm) (40000-20000) =2(cm) 25000 =2.5(cm)三、拓展应用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四、总 结这节课即将

36、结束,你有哪些收获呢?五、作业布置 教材58页10、11题 【板书设计】比例尺的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未知数统一单位解: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 km。答:(略)【教后反思】-第3课时 应用比例尺画图【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8页例3及第3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巩固对比例尺的认识。【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难点】 把比例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是比例尺?比例尺1

37、1000表示什么?2.说说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比例尺之间的关系。【新课讲授】1.教授例3。(1)教师用投影出示教材55页的例3。(2)组织学生讨论:画出三家和学校的平面图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使学生明确: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长和宽的图上距离。(3)学生分组求出各图上距离,教师订正。(4)组织学生画出平面图,并在全班交流。2.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55页“做一做”。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相互检查。【练习讲授】1.出示习题:小明家要搬新家了,他特别高兴。可是,他很担心新家离学校太远。小明的爸爸按比例为他画了一幅图,并且告诉他旧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900m。小明量得新家到学校的图上距

38、离是7cm,旧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cm。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明算算新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吗?(1)学生根据手中的图纸,分小组研究用什么知识来解答,然后合作计算出结果。(2)学生汇报所在小组是怎样想的及利用了什么知识。教师要求学生每说出一步算式要说出理由,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求。方法一:运用比例尺。900m=90000cm 390000=130000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73= 900 =2100(m)2.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小明的新家距学校比旧家远了不少,但小明还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小明的新家比旧家宽敞。小明的新家按1200画出的户型图

39、是这样的。教师:你能根据手中的图选其中的一间求出实际面积吗?(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计算出结果。(2)汇报求出卧室和卫生间的实际面积的方法。(3)引导学生通过这道题发现在比例尺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教材第56页练习十第4题。教师:这是一幅七星瓢虫的放大图,那么它的比例尺的后项应该是多少?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4.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8题。先组织学生独立练习,并在小组中交流。5.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7题。(1)教师用投影出示第7题。(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3)小组合作讨论,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解:设兰州到乌鲁木齐在地图上的长是x厘米。1900km=190000000

40、cmx190000000=140000000x=4.75答: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4.75cm。6.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6题。(1)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在自己准备的地图上,选取两个城市。(2)组织学生量出两个城市在图上的距离。(3)根据比例尺,算出两个城市的实际距离。(4)小组交流,汇报。7.教材第57页练习十第9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根据比例尺,算出篮球场长和宽的实际距离。画出平面图。相互展示。8.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0题。(1)学生拿出自己测量房屋地面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使学生明确,先要确定比例尺,再计算出长和宽的

41、图上距离,然后再画。(比例尺要根据平面的大小来定)9.教材第58页练习十第11题。(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确定解题步骤。(3)小组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这里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m比较合适。(4)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比例尺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组织学生说一说,相互交流。【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 应用比例尺画图例题:方法一:运用比例尺。900m=90000cm390000=130000730000=210000cm=2100(m)方法二:运用倍比关系。73= 90

42、0 =2100(m)【教后反思】-第4 课时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例4及60页“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

43、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 学 过 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体验。师:老师这有一张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楚。)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两次,使学生看清照片。 师:这么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为什么刚才我们看不清,现在却看清了呢? 2、联系生活实际。 (1)观看主题图。师:通过放大照片我们看清楚了照片,看来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物体放大,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把物体缩小。(多媒体课件)来看看这些生活中的现象,你们知道他们反映的是哪种情况吗?(2)学生举例。 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其他放大缩小的现象吗

44、?指名说一说。 师:看来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感知图形的放大。1、初步感知画在方格纸上的平面图形。师:我们已经认识过许多的平面图形了。老师这把正方形、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画在了方格纸上。大家看一看画在方格纸上的三个图,我们能获得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2、理解要求。(出示例4的要求)师:你怎么理解这个要求?学生自由发言。3、通过画正方形了解画法。师:按2:1画出放大后的图形,其实就是要把原图形的各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正方形按2:1放大后的图形,并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得。指名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方法。4、经历画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的过程。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图形按1:3缩小之后的图形,并在小组里互相检查。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