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992787 上传时间:2021-09-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铁路武汉广州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XXTJ I标无拉杆模板墩台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T1105ZZ009 编 制: 审 批: 受控状态: (盖章受控) 编制日期: 中铁十一局武广客运专线XXTJ I标五公司项目部1、编制目的铁路路基因组成材料颗粒之间存在空隙,在运营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铁路客运专线的路基,为满足在列车高速运行条件下线路的平顺,保障运营舒适和行车安全,必须对路基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有所掌握并严格控制。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借鉴国外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建设的经验,并大量吸收近几年在秦沈、渝遂、京沪等铁路路基施工沉降变形的监测成果,在设计文件中,设置了路基沉降动态变形监测系

2、统。本作业指导书针对本项目部管段路基动态变形监测技术进行编制,主要为保证客运专线路基动态变形监测的顺利进行,确保客运专线路基的施工质量,确保路基的工后沉降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2、编制依据2.1、武广客运专线乌龙泉至花都段路基设计说明;2.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2.3、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暂行标准。3、适用范围适用于本项目部管段的路基沉降动态变形监测施工技术。4、监测测试项目与内容与以往的普通铁路路基工程相比,武广客运专线设计中采用了比较完善的路基变形监测系统,包括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和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两大块。路基变形监测工作总体分为两大项:一、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二、路堑高

3、边坡的变形监测。其中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又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基本体沉降检测、基底沉降监测、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和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六项内容。4.1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另外软土或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复合地基的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当路基基底或下卧压缩层为平坡时,路堤主监测断面为线路中心;当地表横坡或下卧土层横坡大于20时,在填方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侧增加监控点;基底沉降监测与路堤本体沉降监测在一般路基(非试验段路基)

4、地段监测点尽量一同布置于路基基底和基床底层顶面;同时在软土及松软土路基填筑时,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角2m处设置位移边桩,以控制填土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小于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小于0.5cm/d。4.1.1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及元器件的精度要求监测元器件的选取,应满足工后沉降评估要求以及精度要求,且具备抗干扰能力强,数据采集误差小、精度高等要求。因此武广客运专线变形监测元器件,应将对填土施工干扰小、无测杆的智能数码型监测元器件做为首选器件,重要观测点采用传统的数字直观的沉降板作辅助元件,对路基面观测桩的测量,测量精度一般应达到二级测量标准。主要监测元件技术参数

5、指标仪器名称量程灵敏度适用范围主要特点备注位移监测元件沉降板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读数直观,但对填土施工干扰大,精度一般辅助监测元件智能数码沉降仪100m0.01mm测量土体垂直向变形对填土施工不干扰,精度高,数据量大,能实现自动采集和无线传输。主要监测元件智能数码分层沉降计100m0.01mm土体的分层沉降量监测智能数码柔性位移计100m0.01mm适用于土工材料的变形测量智能数码静力水准仪100m0.01mm沉降差监测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100m0.01mm分层测量岩土不同层面的变形应力应变监测元件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6MPa0.001MPa支挡结构侧壁的土体应力测量根据需要设置智能弦式数码渗压计

6、4MPa0.001MPa适用于结构渗水压力或基础孔隙水压力测量智能弦式数码锚索计300MPa0. 1MPa4.1.2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点布置图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一般路堤地段监测剖面监测点布置见下图:4.1.3路基变形沉降监测布设及方法4.1.3.1路基面沉降监测a、路堤地段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在过渡段范围内路肩上布置34个沉降监测断面。b路堑地段主要指厚层土质、全风化层路堑;红黏土和膨胀土路堑;花岗岩全风化;浅挖路堑(挖深3.0m);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一个监测点。每个监测断面共3个点,采用监测桩(包

7、桩),路基成形后设置。4.1.3.2路基本体沉降监测在路基本体设置监测;当路基采用A、B填料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埋设于线路中心的路基基床表层底部,一个监测断面设1个测点。路基成形后,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当路基采用改良土填筑时,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分层沉降计分层埋设,分层厚2.03.0m,分别于基床表层底部、底层底部设置,当路基填高大于6.0m时,于基床以下路基填土中增加一个监测点。路基成形后,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左(或右)线外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2个测点。4.1.3.3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分别于路堤基底

8、地面中心(或当地面横坡大于20%时,于中心及较高侧左(或右)线外3.1m)处预埋高精度智能型单点沉降计进行监测外,每隔以监测断面增设沉降板进行校核监测,各断面设12个测点。在路基填筑前埋设。4.1.3.4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监测土层、全风化层厚度10m(软土、松软土厚度大于6.0m)地基,一般每隔50m设置一处深层沉降监测断面,尤其是过渡段路基必须设置;采用高精度智能型串联式分层沉降仪于路基中心地基中设置,分层沉降仪布设间2.03.0m。路基填筑前,采用钻孔,采用钻孔成孔后埋设。每个监测断面共1个测孔。当地表横坡大于20时,于线路中心、较高侧或压缩层较厚的左(或右)线外3.1m处分别采用高精度智

9、能型分层沉降计监测,一个监测断面共设2个测点。4.1.3.5软土地基水平位移监测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沿线路纵向每隔3050m在距坡脚外2.0m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沉降监测,以控制软土地段的填土速率。各监测断面设2个测点。4.1.3.6加筋(土工隔栅)应力应变监测选择代表性工点试验,具体布设如下:a、高填方或陡坡填土地段边坡土工隔栅加筋补强,分别于路堤两侧边坡(边坡中部、地面以上23m处)的土工隔栅设置智能型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隔栅的拉伸或压缩变形进行监测。每个断面4个点。b、路堤基底铺设土工隔栅加筋(特别是低路堤,地基采用桩网结构加固)时,分别于路基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左右线中心至坡脚中间点

10、附近的桩间土或桩顶处分别设置智能数码柔性沉降计,对土工隔栅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3个点。4.1.4测量频率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变形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各阶段:路基施工期间的监测,主要监测路基填土施工期间的地基沉降以及路堤坡脚边桩位移;第二阶段:路基填土施工完成后,自然沉降及摆放期的变形监测,该阶段应对路基面沉降、路基填筑部分沉降进行系统监测,直到工后沉降评估可满足要求铺设无碴轨道止;第三阶段:铺设无碴轨道施工期的监测;第四阶段铺设轨道及运营期的监测。在路堤填筑期间,应每天监测一次,各种原因暂时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 天监测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至铺设无碴轨道期间,前15天内

11、每三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天后每15天监测一次,雨后应加密监测。无碴轨道铺设后至运营期间每月监测一次,具体应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的情况,调整监测频度。4.1.5路基沉降的分析与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图形沉降量S O填土高度H时间t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的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以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量最终沉降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则研究决定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继续监测,还是采取(

12、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调整预压土高度、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进行“监测评估调整”循环,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实测沉降推算:利用实测数据推算最终沉降最终沉降量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双曲线法、三点法(对数曲线法)、预测沉降法、星野法及修正双曲线法等,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推算法得到的成果与实际沉降对比,误差较小的推算方法有:复合地基为沉降速率法、双曲线法;等载(或超载)排水固结为双曲线法、三点法。沉降的反演分析推算:利用先前实测沉降曲线进行反演分析,修正地基土设计参数,并重新进行沉降计算,再由实测沉降验证,经过多次循环分析计算,预测工后沉降量。4.2

13、路堑高边坡的变形监测内容及方法一般下列四种情况下应进行边坡位移监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边坡;白垩系、下第三系泥岩、粉砂岩、砂砾石;元古界泥质板岩、千枚状板岩等软质岩高边坡;二迭、石炭、泥盆系的炭质页岩、砂页岩、煤系地层、泥岩等易浸水软化的软质岩及软硬互层路堑,边坡高度20m时;第“”条的地层条件,当存在顺层现象或受构造影响结构面发育,发育不利结构面,边坡高度15m时;土质高边坡高度15m时。4.2.1边坡地表位移监测a.观测桩法:建立射线网法观测网。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边坡平台及堑顶外5.0、10m设置观测桩。各工点分别于边

14、坡可能破坏的范围外30m设照准点和置镜点。采用以纬仪测量,以监测施工中边坡的稳定状态,指导施工。b.位移计法:选择代表性工点,特别是存在安全隐患的高边坡或不良地质边坡进行;沿边坡或滑坡纵向每隔3050m设置监测断面,分别于路堑边坡的路肩、桩(墙)顶平台(第一级边坡平台)、最高级边坡平台设置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边坡成形后,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水平孔,孔深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每工点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2个监测点。4.2.2深部位移监测:大型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和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高超过25m(存在顺层、滑坡面等不利结构面时为20m以上),进行深部位移变形监测;边坡成形后,在边坡

15、平台钻孔成孔埋置(尽量为竖直孔,孔深至稳定地层一定深度内),安装采用智能数码多点位移计,精确地测量岩土层内部水平位移或变形。每工点应有不少于2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12个监测孔。4.2.3桩(墙)背土压力监测:当滑坡、堆积体等不良地质边坡土质、软质岩路堑边坡设置桩板墙或高挡墙时,选择代表性地段于桩(墙)后埋设压力盒,以监测土压力大小变化。适用智能弦式数码压力盒。设置间距1520m,断面方向设置于桩顶(墙)土压力最大作用点附近。4.2.4地下水渗流监测:当边坡地下水发育或存在渗流影响时,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采用渗压计,在监测边坡地段范围(各工点)选取12处,埋设渗压计进行地下水渗流监测。监测周期:根据边坡工程安全、边坡稳定性和施工进程等因素,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一定时期进行长期监测,初步拟定各类监测的周期为一年。4.2.5监测剖面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