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899805 上传时间:2021-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 姓 名: 朱利振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 班 级: 公管42 学 号: 2234214 指导教师: 刘庆友 职称: 副教授 2007年 6 月 28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 朱利振指导教师 刘庆友摘要:近年来,文化资源的开发逐渐被热议,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化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文化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开发,都对研究课题提出了更加具有创新性的要求。对文

2、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随着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际的开发应用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开发原则;开发策略 Review of cultural resourc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U LizhenTutor LIU Qingyou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gradually hotly wa

3、s discussed, the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more and more receive the government the valu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which the cultural industry produces,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Following between, i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uses and protects the question re

4、search and the discussion. The cultural establishment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ll to studied the topic to propose even more had the innovation request. To the cultu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research, along with the cultural resources industry development, m

5、ore and more receives takes. Regardless of is i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r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all has the count for much significance.Key words: Cultural resources;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Development principle; Development strategy一、 文化资源的涵义(一) 文化的涵义关于文化的涵义,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6、“文化”一词在中国出现很早,张文(1999)认为:周礼正义卷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人文”指的是社会人伦序列,即各种社会关系德总和1。韩菁,刘超,颜娜(2003)等人则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气质的体现和渊源历史的见证,是全世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今后生存发展的基础2。而徐菊凤(2003)则认为: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德基础3。 沙蕾在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集产品开发研究(2004)中说:“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只有社会的意识形

7、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4。”怀特(1988)把文化定义为:工具*符号=文化5。笔者认为,应该给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文化是在人类传承文明进程和进行物质财富积累的过程中,积累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二) 文化资源的涵义迄今为止,对于文化资源的提法存在很大争议,而学者的研究始终在进行。文化资源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譬如,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科学和教育发展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等。在诸多内容中,以社会价值观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丹增(2006)认为: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一般来说,人类发展进程

8、中所创造的一切含有文化意味的文明成果及其承载着一定文化意义的活动、物件、事件乃至一些名人、名城等等,都是某种形式的文化资源6。黄南珊(2005)认为:“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如果说资源是人类从事一切生活和生产的必要条件,那么,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的各种资源。它包括着一切有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文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可作为文化生产的原材料和物质文化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文化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7。吴圣刚(2005)认为:文化资源指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劳动创造了人,人的能动的生产活动、仪式活动创

9、造了文化。人类自从创造了文化就与其自身的发展密不可分了,并成为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科学和教育发展水平、文化事业和物化产业、体制建设和民主等等8。笔者认为,文化资源就是人们从事文化生产或文化活动所利用或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根据性质不同,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两种。物质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的物质载体和文化生产的物质手段。精神文化资源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二、 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为发挥、提高和改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并使文化生产顺利进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与活

10、动。这种技术活动的实质,就是尽可能地发现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通过人类劳动的加工,使其成为具有更高文化价值的文化产品。在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一些重要的原则,下面是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的各种开发原则。文化资源有其历史性,因此,在开发时,应尽可能保存它原来的面貌;但是,文化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创新。今天的文化就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新阐述,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并根据今天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新的文化,与历史的传统文化相衔接。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因此,对各种历史文化用创新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对待它们,是继承历史文化的必须。高毓秀、曹娟(1999)认为: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运用现代科技

11、手段,更新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带给人们更丰富多彩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娱乐享受9。麻挺松(2002)认为:一是创新性原则。体制创新,首先是管理体制的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建立精简、统一、权威的大文化管理体制。其次是投资创新体制。再次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产业化原则,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首先是区域产业资源的整合,其次是部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第三是文化资源之间的整合。单一文化资源的整合,只能促进文化产业中某一行业的发展,而多种文化资源间的祝贺,则还能促使文化产业中各行各业的协调发展10。吴圣刚(2005)认为:创新是文化创造过程的继续。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文化

12、的开放性,即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可以有自己的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可以随时吸纳各种有用的文化因子,以充实、丰富自己的体系。文化创新能够进一步培育和丰富民族文化的特色,升华民族文化的价值品格8。文化资源的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需要有独特的创新元素,积极向上和能够赢得市场的好的项目。马锐(2005)认为:积极推进现代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又可以极大地提高档地的文化品位,是建设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要发展文化产业,就必须将各种文化产品结合,不断开拓市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是适度性原则

13、: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要发展,否则可持续无从谈起。片面强调保护而不强调发展,事实上保护就没有基础,也不是真正的可持续开发11。戴宗品(2005)认为:进行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实现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关键途径,也就是将民族文化进行适当的改造、包装,形成文化产品,然后向外输出文化,这有利于转变民族文化自身的封闭性质,使其成为开放性的文化。要抓文化产业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强势的输出型的文化。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要解决好项目、市场、政策、人才、合力这5个关键问题”。其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对待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是文化工作

14、者的强大思想武器12。李书文,尹作升(2004)认为:把开发文化资源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框架中,给与法律和政策上的合力地位,发挥文化产业化在整个产业化中的作用。把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同国际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结合起来,使文化产业既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又成为中外经济技术交往的契机13。在这些专家学者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关心较多的,就是产业化策略了;研究的也很成熟,但就其可操作性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正确处理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不仅能够推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进一步激发社

15、会民众保护文化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积极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最有效的保护办法。薛存心(2004)认为:在对待历史文化资源的态度上,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特别是非再生性历史文化资源14。黄南珊(2005)认为:整合是保护和开发的前提;保护是开发的基础;合理有序地开发文化资源,确立资源有效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确保资源开发的后续力和人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能力7。刘家志,朱海林(2001)认为: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民族文化安全意识、民族文化产业意识、科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要扎实开展文化资源的调查工作,实施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战略,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坚持“有效保护、

16、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15。樊泳湄(2004)认为:正是出于保护的目的,才更要突出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主要位置,开发是为了保护,是保护的另一种方式,也许是保护的最好方式。保护完好资源的目的就是实现文化资源的发展,就是要利用维护资源为人类造福。只有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才能认识到它潜在的价值,尤其是无形资产。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问题上,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开发上16。学者对这一原则的研究较集中,形成了几个派别;一派认为现发展(即现开发),认为发展是最好的保护;而另一派则指出,应先保护,再开发,建立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更多的则将焦点关注在了边开发边保护的意见上,也

17、是较多人支持的一种观点。笔者也较倾向于此种论点。总的来说,学者的观点大致有这样几种:创新性原则、产业化、整体性原则、协调性、适度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对于这些关于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专家学者们都进入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基本思路是清晰的,大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是,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原则上,还是有一定的争议。创新性、整体性、产业化等等,这些原则都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在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有一定的争议,这些,要在具体的个案上加以灵活的运用,也是今后值得探讨与关注的。三、 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钟建辉(2005)认为:用深厚的文化底蕴熔铸旅游产业,用市场的眼光开发特色的文化资源产品;以潜在的

18、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文化内涵。瞄准文化市场需求,培育一批文化经营户;开放市场,引进一批特色文化项目17。而黄南珊(2005)则认为:建立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以有效整合资源,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促使文化资源的配置由计划配置方式转向主要依靠市场配置方式和市场机制作用。其次: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指导和保护,强调落实保护制度。健全和完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第三:应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吸引社会资本。要进一步开发资本市场,鼓励和吸收外国资本和民营资本进入文化

19、投资领域,积极参与产业项目的开发和文化产品经营,通过企业投资、私人投资、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促进资本市场的强力投资和资本汇聚。政府要善于利用手中重要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资本转变。第四:通过集团化整合和基地化的集团建设,以资产或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中实现文化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整合产业系统的优势资源,提高产业资源的贡献率7。吕庆华(2005)认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政府规制措施主要是:质量规制手段,首先是项目的审批,其次是税收;经济规制手段,主要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收费;再有就是法律手段,法

20、律的遏制与引导18。刘家志,朱海林(2001)认为:应该实施文化资源的提升战略,不断提升已有的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有价值的新资源,并不断加以充实与更新,以形成资源的最大效益。其次: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实施文化资源的品牌化经营战略。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发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确保其社会效益的同时,力求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确定文化品牌化运营的战略目标,对维护资源进行科学的定位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注重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创新,集中力量培养优势品牌,组建文化支柱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品牌的推广、保护、更新等工作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是检验一切的真理,当然,

21、要在道德约束及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韩晓玲(2005)认为:我国的文化资源有许多共同性,确有继续完善法规和标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法规不仅要制约,还要引导19。张惠,周春林,管卫华(2005)认为: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来制定政策,为文化资源的快速发展,做好外部环境。创造优越的文化资源大环境,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20。李书文,尹作升(2004)认为:开发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化,政府应转变管理方式,文化企业要从这转变中获得市场的主体地位13。麻挺松(2002)认为:政策性引导是必须的。政策体系应包括文化产业政策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财政、金融、税收和外贸等政策。对那些符合文化产业政策要求的整合行为,应给与全方

22、位的大力支持。其次:政府要鼓励院校面向市场办学,规范社会文化教育培训行为,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文化境遇培训机构;要根据不同类型文化单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从业资格,规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陆续实行从业资格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我们单位也要改进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有偿转让和自由流动机制9。樊泳湄(2004)则认为:建立规范开放的文化资源环境,给各类文化企业以公平获取资源的机会。各类文化企业是维护产业的主题,它们的发展最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积极维护事业单位联合设立研究机构,制定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其次:加大资金投入已经成为文化资源开发的紧迫问题。解决经费的

23、问题仅依靠政府增加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投资渠道的社会化,进一步拓宽投入融资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投入机制,建立起资金支持体系。走文化兴企、企业主文化的发展路子16。政府应做好积极的政策引导,服务文化企业,对文化市场进行宏观的管理,而不是大小皆抓。齐松林(2004)认为:增加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及个人投资兴办各类文化非企业机构,如艺术表演团体、艺术院校、图书馆、民间工艺品公司等,对这些机构实行个方面的政策优惠。整合社会资源,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其次:大力促进文化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对民办文化单位、个人在评定职称、表彰鼓励等方面一视同仁。

24、再次:人才是建设文化资源的关键21。刘辉煌,李峰峰(2004)认为:随着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仅靠自身的积累,很难迅速拥有自身的资金,需要走社会化的集资和融资道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文化产业领域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财富“盆地”,跨行业进行文化投资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其次: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就拥有市场,拥有未来。创新型的人力资源更是维护企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要培养创新型能力,一是靠引进,二是靠培养22。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的投资,只要是能够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都可以利用,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蔡云辉(2004)认为:

25、市场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更取决于人,因此,要加快人才库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吸引人才的制度以及积极探索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开发文化资源是智力投入最大的领域之一,包括文化资源存量的调查、资源开发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文化市场的拓展与产品营销等等23。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更是重中之重,充足的后备人才资源,是文化产业兴旺繁荣的有力保障。因此,在这个问题上,讨论的较多,也是较公认的一个观点。开发应该注意品牌优势的建立。赵丽萍(2006)认为:文化品牌的优势是依赖于资源的自身内涵和艺术形式的创新24。周智生(2007)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弘扬,并在此

26、基础上努力寻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些调适与创新,是文化资源区域的吸引力长盛不衰的根本保证。在区域合作上整合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将对区域文化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5。谢春山(2000)认为:在区域合作上,打造区域品牌,如四川卧龙、九寨沟等。名牌是文化产品竞争中的一种无形力量,更是促使文化产业走桑发展之路的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26。李蕾蕾(1999)认为: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的品牌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旅游市场的走势已经表明,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的选择越来越指向特定的品牌-旅游城市品牌、旅游景区品牌或旅游项目品牌27。Hoosen.d.,ed.(1994)认为:旅游者认为旅游品牌认知特征明

27、显,易于旅游者判断,特定品牌特别是名牌旅游产品有较高的品质保证,品牌产品还能产生使用性外的附加值,给旅游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满足其“形象消费”或“意境消费”的需要28。(美)Francois V,Lionel B.(2002)认为: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说,当旅游品牌商标化以后,就取得了全部或部分专用权,品牌营销就受到特定的市场保护,品牌旅游产品就可以实现效益最大化29。历建新,张辉(2002)认为:文化旅游品牌的创建海必须注重温和旅游服务的特色与质量,这是文化旅游品牌的另一文化内涵30。李伟(2006)认为:旅游文化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与文化意义的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紧随社会前进的步伐。随着旅游

28、者受教育程度的提供,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旅游具有知识密集性、形式多样性启迪创新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因此,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着的旅游需要。它有:顺应旅游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传承和保护区域文化的需要,提高旅游质量的需要等意义3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是现代文化资源开发中,开发较早,也是开发较多的资源,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总结起来,学者研究开发策略方向主要有: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建立规范的文化资源开发环境。以法规规范进行管理、加大文化资源的投资力度、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品牌化营销策略、重

29、点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等等。对于开发策略的研究,也是目前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话题,研究的也较为全面与透彻,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要将这些研究理论运用到今后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际中检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文化资源开发理论研究的与时俱进。四、 总结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课题的研究,是对发展文化产业的一种认识与探讨。文化资源的开发会保护的课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很热门的话题,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的视野,从不同的学科,探讨和研究了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议题。从总体上来看,学者对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研究已经很全面,很深入了;但是也存在研究的过热和过冷。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三者

30、的关系,但很少研究具体怎样的操作。一些学者还建议 “造景”,以开发旅游文化,事实上,片面的复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难以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这些研究中,笔者特别提到了文化资源中的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这一战略,同样也受到专家与学者们的热议,也是笔者在以后的研究中所特别注重的方面。因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还有很大的可发掘性,仍是大有可为的。随着文化资源研究的不断推陈出新,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方面,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理论的研究,也必将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参考文献:1张文.旅游与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2韩菁,刘超,颜娜.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资源开发

31、与市场,2003(3).3徐菊凤.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J.文化旅游,2003(5).4沙蕾.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集产品开发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美)怀特.文化科学-人类和文明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8).6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J.求是,2006(1).7黄南珊.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保护和开发J.郧阳: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8吴圣刚.文化资源及其利用J.山西师大学报,2005(6).9高毓秀,曹娟.对文化资源的认识与思考J.第三产业,1999(3).10麻挺松.文化产业资源市场整合的障碍及其克服途径J.北京:北京社会

32、科学,2002(2).11马锐.对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探讨J.兰州学刊,2005(6).12戴宗品.论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J.云南观察,2005(2).13李书文,尹作升.文化产业化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2004(5).14薛存心.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挖掘、拯救与开发研究J.职教天地,2004(2).15刘家志,朱海林.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思考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1(1).16樊泳湄.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J.云南行政学院,2004(5).17钟建辉.文化与旅游联姻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J.云南观察,2005(9).18吕庆华.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政府规制

33、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5(10).19韩晓玲.文化资源管理及旅游经营问题初探J.南方人物,2005(4).20张惠,周春林,管卫华.论江苏区域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整合J.江苏商论,2005(3).21齐松林.从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谈对文化产业经济政策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报,2004(1).22刘辉煌,李峰峰.优化我国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做功探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2).23蔡云辉.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问题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04(3).24赵丽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初探J.企业家天地,2006(12).25周智生.多元文化资源整合于区域文化旅游创新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

34、007(2)26谢春山.旅游文化-大连建成中国旅游名城的深厚底蕴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23(4). 27李蕾蕾.旅游地理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28Hoosen.D.,ed.,Geography and National IdenttyM.Blackwell:oxford,1994.29 Francois V,Lionel B.旅游业市场营销M. 付磊,赵学恺,译.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30历建新,张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1李伟.旅游文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专业姓名题目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