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858563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命审美教育在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摘要: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展示生命世界中蕴藏的美学宝库,对学生进行生命审美教育。帮助青少年具有认识美的觉悟、追求美的理念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感受和体悟生命美,环境美,和谐美, 努力达成生命的审美境界有重要作用。关键词:生命教育 审美教育生物学科是中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使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获得科学知识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生物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理

2、念。1.生物新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要有积极的情意,提高各种能力。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生物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知识,使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甚至是唯一的焦点,知识的价值成为本位的,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成为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自身发展的主人。2.生物学教学向生命的回归目前,从学校教育层面来看,应试教育仍然占着不可动摇的优势,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造成了不少青少年厌学情绪和心理上的压力。从家庭教育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普遍受到

3、父母长辈的溺爱,而且人际交往狭窄,致使一些青少年心灵孤独和精神困惑。从社会教育层面看,诸如对暴力凶杀、色情吸毒、颓废变态等不负责任的渲染,更像病菌一样侵蚀着一些青少年的肌体,从而导致了有些青少年残害他人生命或是自杀的惨剧。从青少年学生自身来看,青少年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如果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长期得不到及时指导,就会使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产生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具有重大意义。不断发生的中小学生对生命的自残和对他人生命的、对自然界生命的漠视,本质上就是独尊技术知识教育,缺损生命教育的恶果。生

4、命教育的目的是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灵动生命的教育,需尊重学生,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不是使他们被迫服从,创造有助于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的教育环境,让心灵诗意地栖居。生物学研究的就是活生生的生物,从形态结构功能到内部发生发展机制,无一不是围绕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抛开学生特有的身心快速发展产生的问题,而单纯灌输给他们生物知识、生物技术,应付高考,显然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不相符合的。因此,生物学教学向关注学生本身生命发展的回归,才能真正发挥学科的育人的功能。3.生物学科在生命教育中的独特地位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

5、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物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其研究对象十分特殊,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学生生命成长,有关生命现象和科学知识在学习者身上再现并由学生亲身体验。因此生物科学有着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达尔文创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把生存斗争、淘汰、选择等作为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后,文化价值观念便进入了生物学研究领域。生物学科思想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是群体行为。比较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异同点,可让学生深刻认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 ,体会人是不能离开集体而存在

6、的,个体生命在群体中才会发展,从而使学生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人类中心和种间平等的思想。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概念,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把生物与非生物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在一个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中,让学生意识到每一种生物,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都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都有它的贡献和价值。种间平等的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的树立,可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的思考,深层次地体会人在自然界的地位,领会可持续性发展观的含义。只有意识上树立平等存在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才会克服自我中心的行为。 竞争进化和合作进化的思想。生物竞争有两种

7、可能:一是适者生存,二是使物种产生生态分离竞争排斥原理。不同种群在食物、栖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避免了淘汰,称之为合作进化。从自然界的生物竞争关系看人的关系,竞争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向新的领域和空间发展也是一种竞争。这种思想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观念。 从生物学科思想的学习和讨论,教师可在自然哲学的层面上,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发展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有深远的指引意义。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生物学科,在生命教育中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4.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生命审美教育策略审美教育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生命审美教育就是指对生命的美进行感化、涵养、提升的教育,帮助青少年具有认识美的觉悟、

8、追求美的理念和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意义和终极目标,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审美教育具有以美陶情,以美启真,以美启善等作用。通过生命审美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科学理解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表达对生命状态的关怀,感受和体悟生命美,环境美,和谐美, 努力达成生命的审美境界有重要作用。审美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其实质是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 4.1认识生命,透视生命 通过中学生物学科教育,学生可认识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生命的成长过程,生命的延续,生命的进化,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调查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

9、的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身体及成长过程,体验身体各部分的独特功能,在获得对各种生命现象及自身认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态度,并获得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4.2促进学生生命美感心理结构的形成 一个人如果对生命现象缺乏全面的认识,就很难形成对生命美的整体感知,生物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系统全面的认识生命世界,形成具备深刻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智力结构,这样才会对生命世界的审美感受更加深入,更加强烈。在审美活动中,人们用审美的眼光观察事物,如果符合我们的审美观念,就会产生肯定的愉快的情感。教学中,利用生物科学中蕴藏的美,唤起学生的美好情感,欣赏生命的美,形成积极的审美的情感机制

10、。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伦理道德观念,以约束和克服个体的各种欲望。生物科学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引起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美的变化。所以青少年的审美还受意志的影响。一个人的审美情趣,除要求高度的文化素养外,还需具备强烈的道德感和理性约束。智、情、意有机结合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和形成,为学生感受美、创造美、提升美的能力奠定基础。4.3审美生命,享受生命4.3.1生命美 生命的美感无处不在,从生物体的色彩,形状,声音,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细胞、化合物、元素,到宏观世界的物种的多样,环境的多变,和处于动态平衡中生物圈,都体现着生命世界的自然美。在生命产生,生长,发育,繁殖,死

11、亡的生命周期中,展示着生物的成长过程的美。青少年正处在生命的身心剧烈变化时期,青春期的身体各器官日趋成熟,心理上产生很大的困惑,由此造成思想和行为上的矛盾。所以在学校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有的变化,更好适应学习生活,度过美好的青春期,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拥有健康的身体,广博的知识,让每一个生命展示独特的美。 4.3.2生态美 生物离不开环境,置身于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沟通交流,欣赏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态景色,人会获得一种美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自然为友,天人合一,陶醉其中,乃人生存在的至高境界,这就是自然精神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是精神的和谐,人与自然

12、的关系上升到审美的境界,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审美教育把生态与人类相结合,站在存在的高度对人类的命运和生存本质进行探索,它是一种更宏观、更本质的生命教育。美国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曾说:“大自然给人类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只有适应地球,才能分享地球上的一切。只有最适应地球的人,才能其乐融融地生存于环境中。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和谐美,即努力达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参考文献:1 徐恒醇.生态美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2.2 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