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858473 上传时间:2021-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综述摘要: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网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城乡资源的一体化,以及各类资源共享的物质条件,是信息时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国内期刊及部分国外刊物的研读基础上,就网络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所需采取的措施等作了研究归纳总结,以便后续深入研究,加快网络建设。关键词:网络;城乡;资源;一体化; 前言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计算机构建互动程序和管理程序为重要平台,发展和利用再现网络资源和下载网络资源为文本的重要补充,培养自主选择,探索创新,互动合作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化教

2、学,利用网络上的优质的教学资源,解决了农村教学中资源匮乏的问题,有效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能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一流的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平等。一、 国内外现状(一)国外发展现状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网络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 2000年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摘要报告, 1999学年初(秋) ,几乎所有公立中小学校均已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4年至 1999年 ,上网学校比例从 3 5%提高到 95%,美国中小学校全部上网目标基本实现。几年前中小学之间的差异、贫困生比例不同的校间差异以及城乡差异 ,现在均已基本消失。1996年约 3 / 4的学校选择电

3、话拨号方式上网 ,而最新调查结果表明 , 1999年63%的学校已更新为速度快捷的专线上网方式 ,另有 2 3 %的学校选用包括、无线连接以及光缆调制解调器等其他方式上网。这样使校内的资源得以利用,学校间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的共享,并减少资源的重复建设。在英国,教育部门认为,计算机操作能力是21世纪的劳动者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了造就一支符合下世纪国际竞争需要的劳动大军,必须及早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自英国工党政府上台之后,一直将教育置于优先地位,并把建立一个“全国学习网”作为其教育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全国学习网”的具体目标是在2002年将英国的大中小学、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和文化

4、机构全部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尤其是促进相对落地区建立较完整的网络系统。早在1995年,日本政府就在城乡中100所中小学进行了联网试验。该项目绝不只是为了让试验校师生了解和学会使用Internet,而是要通过学校间资源的共享,促进资源一体化建设。从而缩小城乡学校的教学质量差距,创建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日本文部省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0年3月,日本中小学计算机的配置率为99.3%,其中小学为98.9%,初中为100%,高中为100%,特殊教育学校为99.6%;日本全国平均每个学校配置计算机的台数为28.4台,其中小学平均为15.7台,初中平均为36.8台,高中平均为8

5、1.9台,特殊教育学校平均为15.3台。接通校园网的学校占日本全国学校总数的57.4%,其中小学为48.7%,初中为67.8%,高中为81.1%,特殊教育学校为59.9%。(二)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教育网络建设主要分两个层次,即校园网和教育城域网。前者如分为高校、中小学校园网,即以学校为单位的局域网络,后者为以城区为单位的综合性教育信息网。自从“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国内的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建设进入了高潮。许多学校、许多城市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网络。据中国教育报教育周刊、电化教育资讯、网络世界的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校中,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年建成的校园网是前三年校园网建设的数量总和。而在未建成校园网

6、的学校,绝大多数都表示年内将建成校园网。不仅仅校园网,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从年以来,全国多个城市都建成了教育城域网。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加快了各地校园网的普及速度和校园网的资源共享与整合。二、 存在的问题目前,教育资源匮乏已成为中小学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众所周知,在校园网建设的过程中,硬件建设和软件平台的建设还比较容易,只要资金到位,在短时间内就能办成;而资源的建设却并非那么容易,有了钱也难买。城域教育网的资源建设,可以发挥整个区域为一整体的优势,以区域为中心,进行有效地规划与开发,再通过城域教育网的网管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克服校园网资源匮乏的弊端。区域网络的构建应结合本地区

7、实际,量力而行、稳步推进。在力求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的前提下同时考虑网络的升级能力、扩展能力和远程管理能力,使建网、管网、用网与网络发展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网络效益。但参观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以网络为主的“校校通”工程,尤其是城乡间的网络建设现状令人堪忧,如:1、校园网需要的硬件设施、软件都已到位,但最终效果与学校预期差异太大;2、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但没有教学应用;3、有一两个电子教室或其他单个的功能,例如电子备课室等,只完成了校园网的局部建设。5、大部分的学校网络建设变成了高配置、低效益的“形象”工程;6、学校间形成了不联不通的信息“孤岛”,缺少整体规划;等等。另外,

8、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观念的引导下,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都相对较低。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更使任何学校都不敢放手去大力培养教师、学生的电脑、网络的应用水平,主要是担心会抢占冲刺升学率的时间。因此,面对形形色色的“校园网”、“校校通”,许多教育工作者却是听得云里雾里。一味地只是硬件设备采购,网络搭建,而缺乏相应的软件建设,缺乏对教师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是目前厂商承接教育信息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育信息化的声浪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厂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混战,对用户的真实需求和现状却充耳不闻。这一份狂热和躁动,使得不到应用的“校校通”恰恰与刚刚退去的互联网泡沫、宽带的泡沫有几分神似。

9、三、 促进网络建设的措施 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现代教育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且还打破了传统学校的界限,大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的社会效益,从而为实现区域内、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发展也不平衡。因此,要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规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认识。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对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

10、取决于该地区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因此,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做好各级领导的观念转变工作,健全组织体系与法规建设。 (二)要加大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投入,保证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顺利实施。在信息技术硬件投入上,不能因为没有充足的资金就拖延或凑合信息技术硬件建设,要想尽各种办法,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应加强校园网建设,在建网、建队伍等方面予以全面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力争校校联网,使教育信息流动起来,促进师生在网上交流,以激活各地区各级学校的信息教育。 (三)要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

11、息化的灵魂。因此,我们必须下大气力,各地区应积极组织实施各学校校园网的连接工作,推广虚拟上网及视频点播技术,由 “信息资源中心”将网上有关信息集中 “过滤”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让不同学校的师生都可以享受到网上学习的便利。 参考文献 1 2 http:/online.btvu.org/file_post/display/read.php?FileID=80,2005-12-19.3新华社.英国重视中小学计算机网络建设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8(01).4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J.中国电化教育,1998(11).5于月萍.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3(03).6朱小蔓.2002/2003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教育教学出版社,2003.7和福生.中国西部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8蒋晓华.现代信息技术内涵及其发展的新趋势J.工会论坛, 2003年 08月.9王侠.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快速发展J.甘肃教育, 2001(6).10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网络, 2005(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