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846735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二O一二年三月- 2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01第二章 基础与条件01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03第四章 区域布局05第五章 现代渔业综合园区06第六章 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07第七章 保障措施12附件1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16附件2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备选项目表39附件3 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布局图86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现代渔业园区是实施渔业“双十工程”,实现“渔业振兴”的重要载体。建设省级现代渔业园区,是实施渔业重点带动战略,提高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的关键环

2、节,是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为指导和规范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和山东省渔业振兴规划均将现代渔业园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第三条 园区类型。本规划园区分为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和重点产业园区两大类。其中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包括海洋牧场、标准鱼塘养殖、浅海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渔港经济和休闲渔业6种类别。 规划期为2011-2015年。第二章 基础与条件第四条 产业基础。我省是渔业大

3、省,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出口创汇等主要统计指标均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已建设以人工鱼礁为载体的海洋牧场区43处,投放礁体260万立方,礁区面积3000公顷;发展深水网箱1200个,形成深水网箱养殖集聚区5处;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1处,保护区面积20万公顷。通过实施标准化池塘整理工程,已开建渔业池塘养殖园区12个,标准鱼塘养殖基地100个,改造扩建工厂化养殖车间60万平方米。通过实施国家重点渔港建设工程,已建成设施、功能较好的中心渔港12处、一级渔港10处。 通过开展渔业休闲区认证,推动建设省级休闲渔业点11

4、0处;创建了长岛渔家乐、荣成渔民节、泰山赤鳞鱼放生节等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第五条 工作基础。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规划、山东省500万亩标准化生态鱼塘整理工程规划、山东省渔业原良种工程规划等十大渔业基础工程建设规划已颁布实施。省级以上财政已先后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标准鱼塘、海洋牧场等重点产业园区发展。第六条 政策环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确定,重点发展水产增殖业、健康养殖业和休闲渔业,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定,强化渔业园区、基地和企业载体功能,推进现代渔业发展,凸显现代渔业的优势产业地位。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推进实施现代渔业

5、“双十工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区和生态化养殖区。2012年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黄河三角洲200万亩国家生态渔业基地,创建一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第七条 发展潜力。全省现有海水养殖面积50多万公顷,宜渔待开发浅海滩涂面积50万公顷,宜渔未利用的海底面积80多万公顷。全省现有淡水养殖面积20多万公顷,宜渔待开发盐碱涝洼地、矿业新生湖(煤矿塌陷地)等土地(水面)70万公顷,宜渔湖库等淡水水域100多万公顷。山东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渔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渔业园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第八条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

6、收,通过集合资源、集成技术、集中项目,打造一批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将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全省渔业重点产业聚集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带动全省现代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九条 基本原则(一)坚持高端定位,提高档次。积极促进现有渔业园区通过拓展范围、配套设施、完善制度,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园区改造升级。(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与新渔村建设、城镇化发展、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筹考虑,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三)坚持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园区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先选划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增收效果显著

7、、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或基地。集中投入、强化措施,重点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短板”制约因素。 (四)坚持整合资源,多方投入。园区建设要多渠道融合资金。多方面整合资源,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吸附作用,引导企业、合作组织和养殖场(户)参与投资建设。(五)坚持市场主导,渔民自愿。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尊重和保障渔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调动渔民群众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第十条 目标任务。到2015年,建成300个左右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其中:30个左右综合园区,50个左右海洋牧场园区,75个左右标准鱼塘养殖园区,25个左右浅海设施养殖园区,

8、 60个左右工厂化养殖园区,35个左右渔港经济园区,55个左右休闲渔业园区。工作中突出抓好100个左右的省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带动面上现代渔业园区创建工作开展。各类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面积占同类型产业面积的30%;水产品总产量400万吨,产值720亿元,分别占全省水产品总产量和渔业总产值的40%和50%;节能减排、碳汇贡献等处于全省行业领先水平;渔(农)民纯收入高出周边地区25%以上。第四章 区域布局第十一条 布局原则。根据我省区域渔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异,围绕浅海、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等重点区域,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产业集群,发挥优

9、势互补,提高竞争优势”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空间布局,深化园区在现代渔业建设中的载体和平台作用。第十二条 区域布局。依托渔业重点县域和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建设山东半岛现代渔业示范区。沿黄河打造黄河生态渔业产业带,沿海岸带打造半岛高效渔业产业带,重点建设海洋牧场、标准鱼塘、浅海设施、工厂化、渔港经济和休闲渔业等六大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形成“一区两带六园”的总体格局。海洋牧场园区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30米以浅海域。标准鱼塘养殖园区主要分布于黄河三角洲、黄河故道、内陆湖库区和矿业新生湖(采矿塌陷地)等宜渔区域。浅海设施养殖园区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10米以浅海域。工厂化养殖园区主要分

10、布于沿海、内陆主要品牌渔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渔港经济园区依托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建设。休闲渔业园区主要分布于都市及城镇周边。第五章 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第十三条 园区概念。现代渔业综合园区,是在渔业产业规模和产业比重较大的优势县域建设的,充分体现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功能、新机制等特点的,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集聚、多功能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的产业区。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由二个以上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组成,每个园区产业形态和产业特色鲜明。第十四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创建,建设一批全省渔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现代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渔业的样

11、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第十五条 选划原则。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园区的单一重点产业园区面积应符合分类型渔业重点产业园区选划标准。主要分布于基础较好和发展潜力大的渔业重点县域。第十六条 建设重点(一)基础设施建设;(二)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四)产业化体系建设;(五)生态循环渔业建设。第六章 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第一节 海洋牧场园区第十七条 园区概念。海洋牧场园区,是指在特定海域内,通过投放人工礁体、增殖底栖渔业资源和培育海底藻床等工程和技术手段营造的适合海洋生物聚集、生长与繁殖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主要是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改造滩涂等措施为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繁殖

12、和索饵的环境,并采取人工育苗和天然育苗相结合,扩大种苗培育数量,实现规模繁殖和计划放养。第十八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海洋牧场园区创建,改善近海渔业生产状况,增加水产品产出,增加转产渔民就业机会和渔民收入。第十九条 选划条件。海洋牧场依其功能分为资源增殖型海洋牧场、休闲生态型海洋牧场和资源保护型海洋牧场。资源增殖型牧场一般选划在0-15米浅海水域,以海珍品增殖和底播增殖贝类为主;休闲生态型牧场一般选划在-5-30米海域,以吸引聚集各类鱼类为主;资源保护型牧场一般选划在各类海洋保护区内,以限制捕捞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人工鱼礁类省级海洋牧场园区海域面积不少于10000亩,礁体规模不少于30万空

13、方。底播增殖贝类省级海洋牧场园区海域面积不少于50000亩。第二十条 建设重点(一)人工鱼礁礁体制作投放;(二)增殖放流和藻类移植、贝类底播增殖;(三)游钓船艇、垂钓浮台等休闲设施建设;(四)管理船艇、界限标识等管理设施建设;(五)技术研发与推广。 第二节 标准鱼塘养殖园区第二十一条 园区概念。标准鱼塘养殖园区,是指池塘集中连片,建设标准较高,养殖技术规范,管理模式先进,且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规模化生产基地。第二十二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标准鱼塘养殖园区创建,建设一批“精品池塘”养殖样板区,推动全省池塘养殖实现厂区园林化、品种特色化、养殖生态化、质量安全化、管理制度化。第二十

14、三条 选划条件。省级标准鱼塘养殖园区选划在池塘承包合同稳定,符合当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取得水域滩涂养殖证的宜渔区域。池塘集中连片,园区面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10000亩以上,沿海和黄河故道区域5000亩以上,其它区域1000亩以上。 第二十四条 建设重点(一)池塘开挖、整形、清淤;(二)进排水系统改造;(三)新品种引进和技术研发;(四)疫病、质量、水质检测设备购置;(五)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六)科技入户平台建设。第三节 浅海设施养殖园区第二十五条 园区概念。浅海设施养殖园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建设的、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具有显著抗风浪作用的设施养殖基地。第二十六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浅海设施

15、养殖园区创建,建设一批高产、高效、高质的 “蓝色食品”主养区,促进浅海养殖模式生态化、空间立体化、作业机械化,推动全省碳汇渔业发展。第二十七条 选划条件。省级浅海设施养殖园区选划在符合当地海洋功能区划,取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的浅海海域。筏式养殖区集中连片规模10000亩以上;深水大网箱养殖集中连片20箱以上。第二十八条 建设重点(一)筏架、网箱、吊笼等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养殖与收获机械的研发与推广;(三)苗种繁育、养殖技术研发与集成推广;(四)浅海养殖区休闲旅游设施建设;(五)养殖区和养殖产品监测检验设备配备;(六)贝类水域划型和产品认证。第四节 工厂化养殖园区第二十九条 园区概念。工厂化

16、养殖园区,是指以养殖车间及其辅助设施为生产条件,对水温、水质等养殖水体条件实施人工控制,并辅之以节水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基地。第三十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工厂化养殖园区创建,建设一批“工业化”渔业样板区,推动全省渔业实现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生产工厂化、管理工业化。第三十一条 选划条件。省级工厂化养殖园区选建在土地(水域)产权明晰,符合当地土地(水域)利用规划,水源、电力、交通等基础条件和水质条件满足养殖生产需要的区域。厂区集中连片面积100亩以上,其中工厂化养殖车间面积,海水不少于20000平方米,淡水不少于5000平方米。第三十二条 建设重点(一)厂房及繁育池、孵化池、养成池等基础设施建设

17、;(二)循环水设备配备;(三)病害、水质等监测设备配备;(四)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研发;(五)技术推广平台建设。第五节 渔港经济园区第三十三条 园区概念。渔港经济园区,是在重点渔港基础上,建设的以渔港为龙头、城镇为依托、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停泊、物资补给、水产物流、休闲观光、城镇建设为一体的渔业产业聚集区。第三十四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渔港经济园区的创建,形成区域产业平衡、产业层次较高、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显著的“渔、港、城”一体化发展新模式,促进渔港功能转型升级,加速全省渔港现代化进程。第三十五条 选划条件。省级渔港经济园区一般选划在停靠渔船较多、港权明确、管理规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符合农

18、业部规定的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建设标准的港区及腹地。第三十六条 建设重点(一)码头、护岸、防波堤建设;(二)港池清淤、港区道路、通讯导航、消防环保等设施建设;(三)物资供给、水产加工、水产物流、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四)渔港管理船艇等执法手段建设;(五)渔港管理制度建设。第六节 休闲渔业园区第三十七条 园区概念。休闲渔业园区,是以渔业、渔村、渔民为依托,以渔业生产、渔村风貌、渔村文化和民风民俗等为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赏渔业田园、体验渔耕生活、感受渔村文化、品尝渔家美食及其他娱乐休闲服务的休闲旅游场所。第三十八条 建设目的。通过省级休闲渔业园区的创建,建设一批品牌化的休闲渔业基地,倡导

19、“新渔村、新渔业、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理念,促进全省渔业旅游发展,延伸渔业空间,挖掘渔业潜力、拓展渔业功能。第三十九条 选划条件。省级休闲渔业园区一般选划在渔业休闲设施齐全,渔业文化内涵深厚,渔业自然环境优美,交通通讯方便,卫生安全系统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有序的渔业生产和生活区域。园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亩,精品特色园区面积可适当放宽规模要求。人工鱼礁或深水网箱垂钓区离海(岛)岸线10公里以内。第四十条 建设重点(一)池塘、鱼礁、网箱等渔业生产设施;(二)休闲船艇、垂钓浮台等配套设施建设; (三)交通、住宿、餐饮、卫生、安全等设施建设及设备配备;(四)渔业文化挖掘培育;(五)休闲渔业品牌

20、培育营销。第七章 保障措施第四十一条 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建设现代渔业园区作为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实现渔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整合相关资金,落实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上给予积极支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建设资金;渔业部门要制定园区创建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园区创建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其他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积极支持园区建设,促进我省现代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第四十二条 规划制订。有关市县政府要根据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切实抓好单体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详细规划的编制及组织实施工作。单体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详细

21、规划经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核后,由设区市渔业主管部门审查,报省渔业主管部门审批。要保持现代渔业园区所用水域的长期稳定。如因城市建设等原因需占用园区,要按申报程序报批。第四十三条 认定管护。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择优认定,动态管理。已建成的园区,必须符合全省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和单体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详细规划,经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共同组织考评认定,授予“山东省现代渔业综合园区”和“山东省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称号,省里将根据园区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政府扶持情况、示范带动能力等因素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

22、政厅定期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对不符合规范的撤销其称号。建立园区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严格保护园区土地(水域),对因重大建设项目须征占用的,应按相关规定对渔民给予补偿。第四十四条 政策扶持。建立稳定的园区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省级将整合渔业资源修复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优质鱼产业项目资金、渔港建设资金等有关财政支渔资金,集中、优先向园区投入。各地要将支渔资金集中向园区投入,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向园区集聚,形成省级财政引导、地方政府推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渔业龙头企业认定应优先考虑园区企业。对园区建设用地、用海的享受农业用地优惠政策。每年筛选一批园区创

23、建示范项目和重点项目,搞好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渔业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和支持水域滩涂使用权抵押融资。第四十五条 科技创新。鼓励引进、集成、运用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设施化、生态化、标准化、循环渔业等技术。加强渔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集中力量在渔业良种培育、资源环境保护与修复、健康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疫病防治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取得突破,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推广机制,探索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大户为载体的新型推广模式,加快良种良法及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

24、新型渔民培训,提高渔业从业者素质。第四十六条 机制体制。将省级现代渔业园区创建与渔业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园区参与建设。一个园区可以有多个经营主体,一个经营主体也可以参与多个园区的创建。对沟、渠、路、林、桥、涵、闸、电、机等基础设施应建立管护运营机制,基础设施破损、缺失的应及时修复。开展园区产业互助保险试点,建立有财政支持的稳定的风险保障制度。改革渔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通过拍卖、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资产,改善管理,提高效益。探索建立碳汇渔业补偿机制,对园区贝藻增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碳汇渔业进行补贴,促进低碳绿色渔业发展。附件1-1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

25、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海洋牧场)本标准规定了省级海洋牧场园区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要求 园区选址应符合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有关法律(规)规定。人工鱼礁类海洋牧场要求水域地质较硬、泥沙淤积较少,要求海底表面承载力不小于4吨/ 平方米,淤泥层厚度不大于600毫米。海区海水透明度大、风浪较少、无污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日最高透明度500毫米以上的时间不少于100天,年大风(6级)天数不多于160天,水流交换通畅,流速不大于1500毫米/秒。适宜水深2-30米。园区适宜地方性、岩礁性水生生物栖息或者洄游性鱼类索饵、洄游。底栖生物

26、增殖类海洋牧场选划在0-50米浅海区域,粘土质粉沙和沙质适宜贝类等底栖生物生长的海区,初级生产力能够满足增殖底栖生物食物消耗。2产业基础 园区海域使用权属明晰,符合全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3建设主体 牧场单元承建主体为有投资能力和建设意愿的渔业规模企业、事业单位。人工鱼礁投放须经行政审批并纳入行业管理。4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重视,在治安环境、资金配套或海域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建设标准1建设规模 人工鱼礁类海洋牧场园区海域面积不少于10000亩,礁体投放规模不少于30万空方;底栖生物增殖类海洋牧场区海域面积不少于50000亩。2技术标准 人工鱼礁类海洋牧场区应根据牧化对象生物习性和海区自然条

27、件,设计适宜的鱼礁单体结构,采用科学的鱼礁组合配置技术。礁体坚固耐用,便于运输和投放,有一定的空方结构,礁体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礁体材料符合环保标准。单位鱼礁不小于400立方米空。底栖生物增殖类海洋牧场区投放的牧化对象生物苗种规格合格率不小于85%,检疫检测合格。园区周边设立明显的边界标志;岸上应设置标识牌,标明园区地点、范围、投资规模、建设期限、管理主体等。3配套完备 人工鱼礁类牧场区每个建设单元配备不少于10人的专业管理队伍和必要的管理船及其他安保设施;岸上应有200平方米以上的陆地管理基地或看护管理房。底栖生物增殖类海洋牧场区基础设施完备,有与底播增殖区相配套的陆域生产操作基地、小型码

28、头、车辆等附属设施。配备必要的看护和生产船只及其它安保设施。设立专职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三、生产要求1资源调查 加强生物资源监控,进行园区生物量、品种分布、种群演化及生态容量等生态指标的监测、调查与评价。2管理制度 重大投资项目严格执行招标、监理、合同等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和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归集整理施工日志、工程质量资料、监理资料、水下调查资料,保存礁体投放、藻类移植、增殖放流等重要环节的影像或图片资料。严格执行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四、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 人工鱼礁类海洋牧场年产底栖性海珍品30公斤/亩以上,或者游泳性水产品100公斤/亩以上,年

29、产值6000元/亩以上。底栖生物增殖类海洋牧场产量达到500公斤/亩,年产值达到3000元/亩以上。2社会效益 带动苗种、加工、建材等行业发展,增加转产渔民就业机会;优化膳食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海产品的需求;丰富滨海旅游观光内涵,拓展渔业功能。3生态效益 改善海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全濒危珍稀物种;改良近海渔场,修复和养护近海渔业资源,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附件1-2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标准鱼塘)本标准规定了省级标准鱼塘养殖园区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要求

30、 园区生态环境良好,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通讯畅通,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园区建设要纳入当地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合理,土地(水域)在较长时间内不被征用。2产业特色 以名贵、珍稀、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品种,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体现区域性渔业特色和产业精品的特点,系当地渔业发展优势或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3建设主体 为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的渔业规模化企业、事业单位或渔民专业合作组织。4产业政策 当地政府重视,在治安环境、资金配套或土地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

31、、建设标准1园区规模 园区标准鱼塘建设应集中连片,形成适度规模,便于专业化生产和创建水产品品牌。园区面积在黄河三角洲地区10000亩以上,沿海和黄河故道区域5000亩以上,其它区域1000亩以上。 2池塘标准 标准鱼塘整体设计和建设按“非”字型排列,池塘一侧为进水渠,另一侧为排水渠,满足纳水及排淡水需求。采用自然纳潮进水的养殖塘系统,总进水能力在一个大潮汛期间能灌满所辖池塘,总排水渠道深度低于养殖塘深度0.5米,并能基本排干。每潮汛可以保证池塘日进排水超过1520厘米。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好,单个养殖塘面积一般1050亩为宜,长宽比为3:24:1;水深为1.52.0米;主埂面宽度不少于3米,支埂

32、面宽度不少于2米;埂内坡比1:2.53(砌石、水泥板护坡除外)。池埂吃水部分需要硬化处理,硬化部分达到池水最大水深以上30厘米,硬化方式以砌石、水泥板、碎石护坡、三合土或水泥处理为主。能够自然避免大的风暴潮自然灾害,外围大坝和自身防浪坝结构稳定,设计达标。精品池塘建设要求池底配备充氧设施。3配套设施 标准鱼塘园区建设环境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四季风向和光照等自然条件,远离陆源污染,道路硬化通畅、环境整洁宜人,绿化率不低于5%。园区整体布局合理,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完善,配备水质化验、生物检测、病害防治、常规项目的质量控制检测室。同时要考虑与当地知名加工企业距离就近化、交通便利化,以便

33、于收获后的及时加工处理。三、生产要求1品种选择 大力推广优良品种,苗种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得到,并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发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精品池塘园区以特色优势品种、高档品种等为主导品种,主导品种的产量、产值占园区总产量产值的80%以上,具有较强的影响、辐射力;形成“一园一特色”的布局。2养殖技术 大力推行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模式及先进实用技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调整优化结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养殖品种和作物种类,提倡“池塘+氧化塘(湿地)”、“封闭式循环水”、“微孔充氧和底层增氧”、“大水面立体养殖”等节地、节水、节能、节粮健

34、康多元化混养,推行高效生态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养殖模式,实现综合经营和环境保护共赢。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0%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率不低于60%。建设养殖废水处理设施,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率达50%以上,养殖废水达水产养殖废水排放要求(DB33/ 453-2006)后排放。3质量保障 取得“无公害”双认证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配备水质监测、质量检测、病害防治等设备。无使用禁用药物行为,药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种苗质量控制、病害防治、养殖管理等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够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测,提高早期预防的成功率,保证生产过程顺利开展。同时,逐步形成园区自主养殖技术体系,

35、并能推广应用。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五项制度”、“两项登记”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产品标签制度等以及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等。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养殖工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四、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 园区经济效益显著,能耗与药物使用明显减少,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效益均高于当地同类养殖平均水平的20%以上。2社会效益 园区对周边区域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以园区为平台的渔民技术培训模式,提高周边渔民养殖实用技术水平。3生态效益 大大改善池塘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宜渔土地(水面)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闲置浪费,

36、减少废水、废弃物排放,保护周边水域环境,促进区域特色养殖业健康发展。附件1-3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浅海设施)本标准规定了省级浅海设施养殖渔业园区(筏式养殖、网箱)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要求 筏式养殖区域有便利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海区水深10米以上,水流畅通,风浪较小,流速大于30厘米/秒,水交换周期短于10天,水中营养物质或饵料生物较为丰富;环境良好,水质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或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底质达到国家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

37、GB18668-2002);远离航道及军事用海,符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海洋功能区划,位于取得海域使用证和养殖证的浅海海域;布局合理,用海在较长时间内不被征用(原则上10年以上)。 网箱养殖区,水深15米以上,海区流速最大低于50厘米/秒(即小于1节流速),其余条件同筏式养殖。2产业基础 主导品种属珍稀、特色品种或新兴产业,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能充分体现渔业特色、产业精品的特点,系当地渔业优势或特色产业。3建设主体 承建主体为有投资能力和建设意愿的渔业规模化企业、渔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4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重视支持,在治安环境、资金配套或海域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

38、、建设标准1园区规模 筏式养殖区集中连片规模10000亩以上;深水大网箱养殖集中连片20箱以上。传统渔区、海岛及主养品种价值特别高的可适当降低规模标准。2主体设施 养殖筏架的绠长一般在80100米,筏间距一般为34米。每30-40排筏架留出20-30米间隙作为航道,保证水流通畅。每300-400排筏架留出50-100米的航道,用于较大作业船只航行。大型网箱的养殖区每3年更换一次,内湾养殖网箱占用海域面积不应超过海区面积的15%,大型网箱的底部在小潮汛期最低距离海底5米以上。大型网箱的浮标与结构具有一定的抗风浪能力,底部固定装置能够保证网箱抵御9级以下台风。3附属设施 园区整体布局合理,水、电、

39、路、渠、房等基础设施完善,有与养殖海区配套的陆域生产操作基地、小型码头,起重机(架)、船只、车辆等附属设施完备,并配备水质化验、生物检测、病害防治、常规项目的质量控制检测室。养殖与收获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生产防护设施齐备。建议网箱养殖外围设置浮标式防风浪装置,以提高养殖辅助设施的机械化程度,确保安全生产。三、生产要求1品种选择 苗种来源于自繁或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或原产地天然水域捕捞(人工采苗)得到,并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发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原则上推荐经过微生物免疫处理的苗种。以名贵、珍稀、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养殖品种,体现区域性渔业特色和产业精品的特点,培育当地渔业发展优势或特色产业

40、,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鱼类以鲈鱼、许氏平鲉、真鲷、大龙六线鱼为主;贝类以扇贝、牡蛎、鲍鱼为主;藻类以海带、裙带菜、江蓠为主。2养殖技术 园区布局及品种搭配合理,养殖筏架、网箱占用水域面积控制在30%以内。充分发展高效生态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养殖,实现综合经营和环境保护共赢。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以上,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率不低于80%。园区内筏式养殖推广多营养层次的生态养殖模式,鱼类、贝类、藻类分布比例为1:3:6;扇贝养殖面积与海藻养殖面积为1:21:1;扇贝、鲍鱼、海带的混养模式,比例可以为3:2:5或4:2:4。大力推行节能、清洁、环保的养殖模式及先进实用技术,保障环境

41、可持续利用。网箱养殖提倡投喂配合饲料,按需投喂、合理高效。考虑网箱养殖的周期性、安全性、持续性,网箱可以同筏架设施合理布局,建议在网箱养殖外围建筏式养殖藻类生产区,以降低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水循环性差的内湾,推行养3年休2年。3质量保障 取得“无公害”双认证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配备水质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病害防治等基本设备。无使用禁用药物行为,药残抽检结果全部合格。贝类养殖符合欧盟贝类划型标准,取得地理标志认证或省级以上品牌认证。4日常管理 严格按照农业部发布的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的“五项制度”、“两项登记”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产品标

42、签制度等以及水产养殖生产记录等。拥有专业技术人员,养殖工要有职业资格证书。定期对浅海设施渔业区水质、底质及初级生产力进行监测,建立健全相应的防范处理措施。没有相关检测资质的单位应具有完备的送检机制。根据养殖季节的情况,实时监控养殖密度及养殖生物的生长情况,应有相应的发病预警应急机制。建立完备的海珍品越冬、度夏预防机制,保证在盈利状态下,良性循环。四、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 园区亩均产值达到5000元以上。2社会效益 推进各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辐射带动网具、渔机、饲料、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纳转产渔民就业。3生态效益 发挥贝类养殖的固碳功能,增加渔业碳汇贡献。发挥藻类养殖的净化作用,减

43、少近海富营养化程度。构建浅海立体生态养殖系统,实现近海海域的可持续利用。附件1-4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工厂化养殖)本标准规定了省级工厂化养殖园区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要求 园区通讯、交通便捷,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布局合理,符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水域)在较长时间内不被征用(原则上10年以上)。2产业基础 主导品种属珍稀、特色品种或新兴产业品种,特色明显,经济效益显著,能充分体现现代渔业特色,系当地渔业优势或特色产业。3建设主体 承建主体为有投资能力和建设意愿的渔业规

44、模化企业、科研推广单位或渔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和辐射能力。4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重视支持,有必要的配套政策。二、建设标准1建设规模 园区规模集中连片面积达100亩以上,其中工厂化养殖车间面积,海水不少于20000平方米,淡水不少于5000平方米。车间内设计规范合理,池型标准统一;根据养殖对象的差别水池面积1050平方米不等,水深50150厘米之间。2生产设施 园区规划建设科学,建立统一的电、水、氧、热供给设施;生产车间设计、建造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水处理、控温、增氧、质检等现代渔业设施配套率达50%以上,具备基本的质检能力,体现装备工程化特点。园区内道路硬化通畅,环境整洁宜人,绿化率

45、不低于5%。亦可推广利用池塘或湿地净化处理养殖废水模式,通过在废水处理池塘内添加微生态制剂和移植培育大型藻类并兼养虾、蟹、贝等经济品种,达到合理利用排放废水并增加效益的目的。3.服务配套 园区具备一定的办公、食宿条件,配备一定的水质监测和病害检测试验室,能够满足日常生产需求。车间内有更衣室和消毒设施。投喂的饵料需要专门的饵料储藏间或冷冻储藏间。饵料加工间要符合食品卫生条件。配电室总功率应为各设备用电总和的120%,抽水设备每日供水能力应不低于养殖总水体的6倍,充气能力每分钟达到养殖水体3%以上,地下水进入养殖车间之前应该充分曝气,进入车间的养殖用水含氧量不低于饱和溶氧的70%,排出水需要进入水

46、处理系统,经系统处理的水质指标如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可进入新的循环。三、生产要求1品种特色化 以区域性(县级以上)特色优势品种、高档品种等名特优新品种为主导品种,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主导品种的产量、产值占园区总产量和产值的60%以上。具有较强新品种和优良品种引繁推能力,推行良种化养殖,优良品种覆盖率80%以上。2养殖生态化 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型、环境友好型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废水日排放率不超过总养殖水体的20%,建设养殖废水处理设施,配备水质监控设备,养殖废水达标排放;普及标准化养殖技术,主导品种按标准组织生产比例达到100%。养殖用苗提倡采用防疫强化苗种,以减少发病率

47、,养殖过程提倡采用生态制剂强化防病措施。养殖品种要求投喂全价的配合饵料,减少冰冻小杂鱼的投喂量。3质量安全化 园区在建设期内应取得“无公害”双认证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配备水质监测、产品质量检测、病害防治等基本设备;拥有注册商标,创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包装销售达一定比例。4管理制度化 实施工业化企业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机制、奖励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相应的生产计划及物料控制方案。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产品销售、财务、卫生、安全生产等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完善;具有完善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四、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 园区单位面积产量、产品规格、经济效

48、益均应高于当地同类养殖平均水平的30%以上,带动作用明显。2社会效益 园区对周边区域能够提供统一苗种供应、统一技术、统一品牌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带动渔农民增收、渔业增效;提升渔业工业装备化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素质。3生态效益 通过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低碳生产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水排放,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附件1-5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标准(渔港经济)本标准规定了省级渔港经济园区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条件 港区水域有天然掩护,有足够的水域面积、水深及良好的进港航道

49、,无严重淤积及冲刷。陆域有足够的岸线长度,交通便利,离渔场近。闸下渔港水工建筑物及水域布置除应满足本身要求外,还应满足水利泄洪要求。原则上在现有重点渔港基础上选建。2工作基础 园区符合各级海洋功能区划;港区港权权属明确,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发布的港区红线图和港章,明确规定港区的水域、陆域范围;符合全省渔港及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有县级以上渔港监督机构进驻,对渔港行使有效监督和管理;港区经营取得有权部门批准的经营许可并纳入行业管理;有科学系统的渔港总体规划,做到水域作业、停泊、补给、经贸、物流等功能分区设置,陆域配套设施齐全,港池腹地面积广阔,确保渔港基本权益、未来发展空间和渔港整体效能发挥。3

50、建设规模 港区码头、防波堤、港池有效掩护面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规模达到国家沿海一级渔港以上标准。陆域建有加水、加冰、加油、冷库、加工及交易市场等经营性服务设施,满足渔船停泊、供给及渔港经济区运行基本需要,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内陆重点渔港经济区基础规模达到国家内陆重点渔港标准,陆域经营性服务设施可适当降低标准。4、建设和管理主体 港区公益性基础设施承建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经营性服务设施承建主体为1家或若干家有投资能力和建设意愿的规模化渔业企业或渔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5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重视,在土地、海域、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建设标准(一)沿海中心渔港经济园区1

51、、渔港年渔货卸港量在8万吨以上,可满足8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2、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4050万平方米和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10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600米,码头前沿陆域纵深不少于1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五十年一遇以上。3、园区规划合理,环境整洁,水电油冰等供给和消防设施齐备,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工物流、滨海旅游等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经济繁荣,可提供1万个以上就业岗位,年产值达到20亿元。(二)沿海一级渔港经济园区1、渔港年渔货卸港量在4万吨以上,可满足6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和补给。2、水、陆域面积分别达到3040万平方米和1

52、0万平方米以上,渔用岸线长度800米以上,码头岸线长度不少于400米,渔港防灾减灾能力达到50年一遇以上。3、园区规划合理,环境整洁,水电油冰等供给和消防设施齐备,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工物流、滨海旅游等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经济繁荣,可提供6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产值达到10亿元。(三)内陆重点渔港经济园区1、港权港界明晰,能够满足200艘以上大、中、小型渔船停泊、避风需要,并达到一定的卸港量。2、水、陆域面积能达到总体规划发展布局要求,岸线、码头长度达到相应标准。3、区域内具有渔货装卸、水产品加工冷藏、后勤补给、集散贸易、渔船维修等服务功能,具有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

53、。三、综合效益园区可为渔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降低风暴潮、台风等自然灾害损失,保障渔(湖)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升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带动交通、物流、餐饮、加工、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港城(镇)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附件1-6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重点产业园区创建标准(休闲渔业)本标准规定了省级休闲渔业园区的选项要求、建设标准、建成后的综合效益等重点内容,适用于园区的建设与验收。一、选项条件1选址要求 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渔业产业发展要求;具备一定的交通、住宿、餐饮、安保等设施条件,自然环境或人文景观良好,具有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的基础和潜力;人工鱼礁、

54、深水网箱等海上休闲设施离海岸(岛)线10公里以内;水质环境、地面水环境质量和渔业水质量达到国家和省有关标准。2产业基础 休闲项目及相关设施经相关安全管理部门的安全性论证和批准;取得土地、水域权属证书;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3经营主体 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或个体工商户,产权关系清晰,相关持业经营执照齐备。4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重视,在治安环境、资金配套或土地、水域利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二、建设标准1建设规模 园区面积原则上不少于500亩,精品特色园区面积可适当放宽规模要求。2基地景观 交通便捷,周边环境协调和谐,园内道路硬化通畅,环境整洁宜人,绿化率不低于15%。标志美观醒目,涉渔生产设施、生

55、产活动能很好地融入休闲观光活动中,体现出较高的产业融合度和景点特色。具有2个以上的主题项目或观光活动景点,内容健康、丰富。3设施完备 设施完善,配套齐全,有相应的游客接待、休憩、用餐、购物、游乐活动设施或场所;人工浮桥、垂钓平台、游钓船等安全舒适;有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的旅游工具、用品等;厕所、垃圾箱、消毒等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标识明显,能满足需要。三、生产要求1品牌经营 深度挖掘渔文化资源,形成园区特色鲜明的服务品牌;通过品牌培育,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园区管理 各项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健全,游钓船证件齐全,每一景点(项目)有专、兼职的管理人员,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有专人负责处理旅游质量投诉与咨询;有完善的接待制度,各接待环节协调有序,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态度热情,服务优良;有中、长期的旅游发展规划或潜在的旅游资源和项目。四、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 园区年客流量达10万人次以上,经营性园区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2社会效益 带动交通、住宿、餐饮、渔具、饲料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层次,拓宽转产渔民就业渠道,增加渔(农)民收入。3生态效益 通过园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形成区域性旅游景观,带动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大大改善,促进社会主义新渔区建设。- 38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