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28832959 上传时间:2021-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论述题舆论反转剧(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必考论述题 舆论反转剧自互联网与新媒体迅猛发展以来,舆论反转变得频繁化。 舆论究竟是如何在引发、传递、引导和疏通的过程中,发生 了偏转;舆论反转现象的内容、原因、过程、引导方式又涉 及哪些问题,有哪些共有规律?今日小编带你重走舆论反转 的“套路”。2013 年至 2015 年,舆论反转这个新兴话题受到 学界和网民的极大关注。网络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和 媒体从业者片面报道新闻事件等因素,导致在新闻事件发展 的不同阶段,舆论出现倒戈。无论是“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还是“手术台自拍事件”、“上海逃饭女事件”等,舆论反转的新 闻都将如何避免谣言传播的问题摆在大众面前。一关于舆论 反转 “舆论”或“

2、舆情”是近些年传播学领域出现的新兴词汇和热点 问题。“舆论反转”是在2013 年成为关注热点, 相对权威的学 术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张相涛在基于传播学的角度看舆 论反转的构成因素 一文中提到: “受众在获得特定信息后对 事件作出的相反论定,通常情况下舆论反转会发生在事件发 生后的不同阶段,而受众在各个阶段表现出来的观点也存在 着巨大差异, 舆论反转往往借助于特定的媒介载体进行传播”, 算是对“舆论反转”提出的较为规范的概念。 综合不同学者观点,我们不妨对舆论反转下一个定义:以新 闻的面目出现,由于受媒体或爆料者导向影响,加上公众缺 乏分析能力、盲目表态,事件发展初期出现舆论倒向一边的 现象;随

3、着更多信息的披露,事件要素经历至少一次反转, 与最初呈现的信息部分或完全不符,从而引发舆情多次变动 的信息传播现象。 一舆论反转典型事件 2013 年至 2015 年的知网论文搜索结果显示, 关于舆论反转 的主要文献有 35 篇,均以具体事例作为分析对象, 其中,“成 都女司机被打事件”( 2015 年 5 月)共有 13 篇,“手术室自 拍事件”(2014 年 12 月)共有 4 篇,“安庆枪击案”(2015 年 5 月)共有 2 篇,“中年男子打老太事件”共有 1 篇,“外国 小伙扶老太被讹事件”有 1 篇。如果我们将眼光转移至 2016 年,反转新闻的发生数明显是 递增状态,主要包括:

4、1 月 17 日的“江苏女教师监考中猝死 事件”;2 月 6 日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 2 月 14 日的 “东北农村礼崩乐坏事件”2;月 17 日的“城里媳妇怒掀桌事 件”;2 月 25 日的“河南抹香香事件”;3 月 6 日的“男子借 20 万照顾植物人女友事件”; 3 月 18 日的“中国游客泰国铲虾事 件”3;月 23 日的大妈“碰瓷”玩具车报道事件;4 月 12 日的“西 班牙华侨舍弃亿万资产与浙江农妇结婚?”事件; 5 月 5 日的 “陕西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事件5;月 10 日的“被拐儿童遭 铁笼囚禁?”事件; 5 月 14 日的“雷某嫖娼被电击和殴打 事件; 5 月 3

5、1 日的“偷鸡腿妈妈”事件6;月 4 日的“民警手 铐骑车女子”事件。 三舆论反转的表现通过对 2013-2015 年 以来的社会反响较大的反转新闻进行梳理,发现反转新闻一 般都遵循“事件曝出 -媒体跟进 - 舆情初步形成 -事件出现转折 - 新闻反转 -舆情随之反转”的传播路径。事件消息源较之以往 更为多元, 除了机构媒体的各类发布平台, 还有网帖、微博、 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反转新闻之所以能够引起较大的舆 情反响,与其以下两个主要特点密不可分。 一是话题性强,契合某种社会心理或民众情绪。话题性强使 得事件具有得到大范围传播、引爆舆论场的可能性,与当下 的媒介环境、社会环境和民众情绪息息相

6、关。如春节期间引 发极大关注的上海逃饭女事件,尽管后来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但它本身所带来的关于城乡差异、地域歧视、婚嫁观念、贫 富差距等话题的讨论,超过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媒体的助 推与网友的互动和热议,造成了春节期间的刷屏级现象。 二是事件反转往往会带来舆情反转。反转新闻的“反转”不仅 体现在事件本身前后面貌的反差,也体现在事件发展的过程 中,舆情的反差:在事件最初,舆情可能呈现出对某一方支 持对另一方挞伐的倾向。随着事件的发展,结局与人们最初 的预期截然相反,人们发现自己站错队、表错态,转而支持 另一方, 于是舆情也随之反转。 比如在哈尔滨天价鱼事件中, 第一次反转之前,网民普遍讨伐无良店

7、家宰客;店家发声之 后,事件出现第一次反转, 网民随即转向指责顾客无理取闹;调查组介入,顾客接受媒体采访,事件出现第二次反转,网 民又掉头指责店家混淆视听恶意宰客。 四舆论反转原因分 析面对新鲜出炉的新闻事件,部分媒体与公众往往习惯性地 将矛头对准一方,而当事件全貌呈现后,舆论态度却又常常 出现前后矛盾的快速转换。 很多人感慨“不是我不明白,而是 这世界变化太快”。舆论频频反转,背后原因值得玩味。1 碎片化信息引发网民情绪性判断 受民粹主义等思潮影响, 部分网民在未经独立思考、 尚未看清“信息雾霾”中的真相时, 就对事件采用标签化方式,急于对孰对孰错下结论。而一旦 当事人被贴上身份标签,网民们

8、的是非曲直判断就基本不再 依赖事实。2 部分媒体标准异化,鼓励“博眼球” 新媒体时代,对新闻时 效性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对新闻稿件点击量、转载量的考 核也上升到新的层级,这导致部分记者为抢时效、创独家, 在信源和事实未经核实的情况下, 就过早传播了“表面信息”, 误导网民认知,为舆论的情绪化推波助澜。此外,部分网站 和新闻客户端的“标题党”行为也难辞其咎。3“众声喧哗”使热点事件舆论反转几率上升 在传统媒体时代 ,媒体垄断了传播 渠道和话语权 ,其他主体的发声和反馈渠道极为有限。 舆论的 发生及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同轨,经历事件发生媒体报道舆论讨论事件退出媒体议程 舆论平息的过程

9、。但在新媒体时代 ,获得了话语权的公众、 大 V 以及其他组织机 构 ,通过自媒体渠道发声。 由于存在多元的信息来源和信息主 体,舆论的发展除了遵循新闻事件的同轨路径 ,在舆论讨论这 个环节也经常会出现“变异”并形成多种价值观并存的“众声 喧哗”状态,由此使得热点事件中舆论反转的几率上升。特别 是草根网民爆料并持续发掘细节、 舆论领袖评论转发形成“二 级传播”以及网络媒体的持续跟进都会影响受众的态度倾向 , 并将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由此形成网民爆料新媒体发布 传统媒体跟进舆论聚合媒体发掘真相舆 论多次反转议程退出 /舆论平息的传播模式。 五良性舆 论生态需要各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 新闻真相的一波三

10、折牵连着舆论的来回反转,“玩弄”公众的 同时也消解着媒体的权威和公信力。长此以往,最终导致的 将是舆论失序乃至社会失序。在舆论反转频现的当下,主流 媒体和其他舆论主体应多关注事实,少表些情绪化态度。1 公众:媒介素养亟待加强 由于公众在舆论形成、 发酵、聚 合等阶段的高度参与,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防止情绪化判 断十分必要。公众若能在媒体新闻报道初期,将自己的话语 权先稍稍放一放,克制自我的表达,等待媒体将事件的关键 因素完全呈现之后再理性判断,对于减少舆论反转发生频率 必然有助。 2 媒体: 戒骄戒躁, 努力呈现事件全貌 具体来说 , 传统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解读 ,给受 众提供思考和理性判断的空间 ,各类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则在 于通过专题和快速跟进 ,集纳多元主体的观点 ,更全面的呈现 事件本身。因此,新老媒体应加强合作,戒骄戒躁,共同努 力呈现事件全貌。3 政府:舆情治理机制有待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 , 舆情治理处 于一个开放而多元的信息环境之中。 在这样的形势下 ,舆情治 理工作就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情。如何有机协调与整合舆情 相关管理部门 , 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类组织的 优势 ,在保障媒体各项权利的前提下建立媒体报道的外部监 督机制 ,是有待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由考新闻秋葵整理微博:考新闻的小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