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组活动交流材料: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788501 上传时间:2021-09-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课题组活动交流材料: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化学课题组活动交流材料: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题组活动交流材料: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题组活动交流材料: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如何实现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大班化的班级授课制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作为基石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学。营造有效课堂可以从三个要素入手:1激情一位资深教师这样说,“好教师有三大潜质:爱、悟性和激情。”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爱”,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乏;“悟性”先天所成,可遇不可求;三者中唯有“激情”是教师个人可以刻养的。不把情绪带进课堂,用智慧点燃智慧,用激情激发激情,用好课内每一分钟,对每一节课负责这是成就高质量教学的大前提。2积累(1)积累途径之一:扎实备课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每拿到一本新教材,先通读教材,理解编者的意思,然后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理出教材编写的逻辑体,建立自己的逻辑

2、框架,做到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再一堂课一堂课地慢慢细化。在备课时,都应从零开始、从头设计,待大致方案出来后再与自己以前的教案相比较,看看有没有创新之处,或再去参考别人的教案,看看有没有可吸收之处。这样强迫自己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超越,而不被自己以前的、别人的思维所限制。哪怕是一句巧妙的过渡、一个与众不同的导入、一项简单的实验改进、一次有创意的作业布置,都能让人感到欣喜,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2)积累途径之二:阅读与专家的虔诚对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材只是教学的蓝本,具体怎么施教,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在自己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可以涉猎一些教育类杂志,关注一下别

3、人的做法和想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我们就不会害怕学生犯错误,而会有意地设置情景让学生犯错误,并让他们自己纠正错误,以增强他们的体验。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经验是学生自己体会出来的,教师只需要创设一些获取知识的情景,组织一些获得经验的教学活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去体会就可以了。只是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强调亲身体验的道理之所在。(3)积累途径之三:细致地了解与学生的平等沟通。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如何让自己的教学适合自己的学生?唯有充分地了解学生。课前沟通,便于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

4、、心理需求、经验积累、兴趣所在,维持课堂的兴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学生的自信心。课中沟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和接受能力,使师与生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融,让课堂处处涌动生命的活力。课后沟通,了解学生的困惑、困难和新的需求,以便在组织新的教学时能得到及时补救。这样课前、课中、课后,教师的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教为学服务,让教师的教适合学生的学,从而成就最好的教学。个别交谈、课代表反馈、传纸条、家长访谈、从学生的作业中了解等都是了解学生的好方式。3生活化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化学课堂如能渗透“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

5、”的理念,就会帮助学生消除对化学的神秘感、增强科学的价值感,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的体验,从而取得较高的课堂效率。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给新知识的获得一个初始的固着点,然后经过同化或改组使新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知识框架的一部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理论),也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让新课导入生活化,如用黄金和黄铜的区别导入金属与金属矿物,用饼干干燥剂导入石灰石的利用等。可以让实验设计生活化,用塑料袋代替纸筒、铁筒完成氢气的爆鸣、燃烧实验;用矿泉水瓶代替锥形瓶完成CO2和NaOH的反应实验。让演示材料生活化,用生活中的实物代替挂图,代替模型、代替标本、代替课件,如用牙膏、珍珠、贝壳等代替石灰石;让课外作业生活化,如用鸡蛋壳和醋酸反应来表示盐与酸的反应等等。这些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还会产生学了有用、学以致用的强烈的对科学的认同感,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应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实现耳眼口手的合理协调与应用,应该是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去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而乐于去用。我们化学教师只要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尊重实际,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准主导关系,突出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加灵活的、更富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