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87400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167 大小:1.2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资源描述:

《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建施方案(1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机构代码3661000446项目编号SXA201009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申请批复)所属省份: 陕西省 主管部门: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举 办 者: 陕西省人民政府 编制人员: 张中华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02985257588 手机号码 13772166385 电子邮箱 zzhua1703 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办公室2011年4月21日目 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1(一)建设背景.1(二)建设基础.4二、建设思路与目标.8(一)主要问题.8(二)指导思想.9(三)基本思路.9(四)建设目标.10三、重点建设内容.1

2、5(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51、项目一: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52、项目二:建筑施工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323、项目三:机电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524、项目四:数控技术应用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705、项目五:汽车运用与维修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91(二)其他特色项目建设计划.107数字化校园特色项目建设计划.107四、主要保障措施.117(一)机构设立.117(二)保障机制.124(三)过程管理.128(四)经费保障.130五、经费预算.131六、实施步骤.144附件一:.147附件二:.1592序 言为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3、更好地进行改革创新示范,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的通知精神,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根据学校实际,经多方论证编制形成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此方案旨在实现建设项目统筹安排、预算科学合理、管理措施具体可行、建设责任落实到位、管理制度规范健全。本方案主要内容为“建设背景与基础”、“建设思路与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保障措施”、“经费预算”、“实施步骤”六部分。本方案建设周

4、期为两年,预算总经费为1155.0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1040.00 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15.00 万元。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建筑建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深入,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我国是世界建材生产大国,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建材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产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增加,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主要建材产品的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雄居世界首位,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未来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建材工业将会继续

5、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将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3到4个百分点。近几年陕西省建材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贯彻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26亿元,同比增长41.91%。2010年,随着建材产品下乡活动的开展,陕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8500亿元,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幅度。作为陕西唯一一所建筑建材类职业学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西部城市现代化建设全面铺开以及建筑建材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学校发展创造了良好态势。2、建筑建材企业技能型人才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广阔就业市场人才

6、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的重大问题,同样也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入WTO以后,国外建筑建材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给我国的建筑建材行业带来了生存的挑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建筑建材行业,劳动者的素质、职业能力,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看,这支队伍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在当前出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发展时期,其中高科技人才和高、中级技工偏少,文化程度、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占的比例较大。比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构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管理、技术等高端层精英云集,并具备世界上先进的“房屋产业化生产技术”;而另一方面

7、,在从业队伍中,农民工又占到80%。建筑建材行业发展迅猛导致企业现有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严重不足、以及现有企业职工退休等因素,凸显了建筑建材行业人才急剧短缺的矛盾,为学校毕业生提供了巨大的就业市场。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校培养为主、在职培训为辅等多种形式,来造就一大批技能型、应用型建筑和材料人才,已成必然趋势,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之下,作为专业性的建筑和材料学校加快发展步伐,这不仅是培养现代建筑和材料人才,满足陕西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自身发展、壮大,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自身应有贡献的迫切需要。3、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

8、需求面临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如何在高起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持优势,扩大影响,走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前列,为中等职业教育作出积极贡献,这是摆在学校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通过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能够使学校站在一个新的高度,用一种新的眼光审视过去,规划未来;能够启发思路,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和完善办学机制,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科学发展。通过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能够使学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标准的引领和指导下,学校将会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

9、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能够使学校的办学更加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能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能够更好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4、政府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陕西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及时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政策,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落实保障措施。陕西省政府、教育厅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领导配备、经费预算、项目安排、政策指导等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2009年12月,在

10、陕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由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建筑建材职业教育集团”,并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二)建设基础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12月,是省属公办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予“全国建材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连续5年被陕西省人事厅评为“就业先进单位”。曾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被人事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授予“全国建材行业先进集体”,被陕西省建材工业总公司批准为“陕西建材行业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被陕

11、西省政府批准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学校。近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依托行业优势,致力于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得到了建筑建材企业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陕建校”品牌,被誉为“建筑建材技能人才的摇篮”。2009年12月由陕西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牵头,组建了陕西建筑建材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加强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探索了“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探索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师资和专业优势互补,探索了教学改革模式,达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扩大了办学规模和效果。1、领导班子注重

12、办学治校能力建设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团结有力,勤政廉洁,作风扎实,深入群众,开拓进取,富有活力,在学校教职工中威信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和人格魅力。班子成员近几年分别到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和培训,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有敏锐的发展眼光,能够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促进学校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办学理念先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很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和创造力。2、专业建设突出建筑建材特色以“特色”求发展,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坚持“围绕行业办专业,做大建材类专业,做精建筑类专业,走特

13、色取胜发展道路”的专业建设思路,保持了“建”色长存,形成了“开设专业突出双建特色,毕业生安心双建企业”的鲜明办学特色,为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同时,学校的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建筑施工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陕西省精品示范专业。3、实验实训设施完备学校现拥有面积6500多平方米综合实验实训楼一幢。拥有以鲁班软件和广联达软件为主的算量实训中心,有数量众多的全站仪、水准仪、及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建筑电工、楼宇智能化综合实训室等实训设备。原工民建专业(建筑施工)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全省示范专业。承担全省建筑工程技能大赛,组队参加全国建筑工程技能大赛,

14、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现拥有校内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装备实训基地。水泥厂模型、水泥生产工艺中央控制软硬件、水泥生料配料系统、物检分析、分析化学、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模拟生产系统和材料检测实验室。材料类专业是首批全省精品专业,并承担了全省三次厂矿企业和科研单位参加的技能大赛,学校师生在大赛中多次获奖。学校现拥有校内金工实习基地。具有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电子、电力拖动、可编程序控制以及普车、铣床、钳工、焊工等机械加工实训设备和场地。学校现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数控实训基地。具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线切割、加工中心等40多台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近年来学校

15、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设备采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先后购置了整车模型、汽车发动机、汽车电气实训台、汽车空调系统实训台及汽车变速箱实训设备等初步满足实训的要求。4、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近三年,招聘、引进教师61人,聘任兼职教师120人,聘请10名行业专家作为学校专业指导委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0%以上。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0多人次分别赴天津、上海、湖北武汉、浙江、安徽等省市的大学和国内相关企业进行学习调研,赴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学习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邀请职教专家来学校对全校教师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与兄弟院校交流等。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6、自2007年起,每年安排10余名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毕业生回访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做到了“下一次现场,做一个项目;服务一个企业,锻炼一批人才”。5、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形成学校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落实校领导和教师联系企业的责任,校领导每年至少带队到10个以上企业进行调研,每年安排1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必须深入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完成指导学生实习和联系企业任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学习和生产任务,做到双向管理和双向考核;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并建

17、立了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学校每年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定期召开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合作模式多元化,具体有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顶岗就业一体化、联合共建等模式。如:学校先后与上海三菱电梯公司、中国海螺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室;三菱电梯为学校无偿提供了电梯专业建设的技术支持;中国海螺集团、华新水泥股份公司等企业到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6、教学改革成果丰硕据统计,近几年学校在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40多个。 2009、2010年连续两年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一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八

1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为陕西职业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学校明确提出“以大赛促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教学思路,制定了“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迎赛要求,并做到迎接大赛常态化、专门化、组织化,形成以大赛引领改革,以大赛带动教学,以大赛评价教学的机制。近年来,学校建成省级精品示范专业3个;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十一五”期间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200篇。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的教材、专著25部。承担省中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5项。7、与企业对接的独特校园文化一直以来中国的建材秉承“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崇尚“诚信务实、团结向上”的企业精神,倡导“三宽三力”(待人宽

19、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及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思想原则,形成了“和谐、绩效、责任”的六字文化理念。学校学生从入学起就编入以企业名称命名的特色专业班级,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职业素养要求,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团队协作精神;客户至上理念;激励与创新;守时守纪观念。学校专门成立了“娇子护卫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表彰“十杰”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开展“素质拓展周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具有“技术应用性、职业定向性、就业导向性和行业指向性”的独特校园文化。8、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认可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20、,以就业为导向,紧紧依托建筑建材行业,与100多家特大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需关系,形成了稳定的就业网络体系,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9%。截止2010年6月底,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广泛的、多层面的回访和反馈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满意率为95%。二、 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学校在近三十年的办学进程中稳步前进,特别是在近年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关怀下,学校把握机遇,锐意进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国内一流的中职院校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于2009年牵

21、头成立了建筑建材职教集团,集团在学习、摸索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在市场化运作中遇到一些难题,如:缺乏一个市场化运作管理的载体,使校企间很难达到实质性的合作,影响了部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集团成员学校由于各自差异,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中很难达到标准的统一。因此,要进一步调动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课程体系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由于视野和资金的限制,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结构和教学组织设计的突破很难实现,也使精品课程数量提高幅度不够大。3、教师双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双师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近几年,由于招生数量的加大,制约了教师双师培训的时

22、间和空间。进一步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和能工巧匠进课堂机制的建立已成为当务之急。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锻炼程序,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功能,加强生产性和虚拟、仿真型实训条件建设,创设更加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机会完成与典型工作任务较为一致的学习任务。(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

23、力,强化内涵建设;面向建筑建材行业,坚持校企合作育人,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着力打造“陕建校”品牌,走特色发展之路。践行“人性化、技能化、市场化、国际化”四化办学理念。即: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爱护学生,一切为了学生,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突出抓好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与未来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把握市场规律,按照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市场、跟踪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紧贴市场办学,大力开展“订单式”、“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教育培养模式;挖掘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加大和国外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和对国

24、外劳务输出力度,给优秀学生以更加广阔的空间。(三)基本思路按照“校企共建、突出内涵;特色鲜明、水平领先;资源共享、辐射带动”的建设思路,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扩建、改建或新建一批满足教学需要,机制灵活、资源共享、效益突出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通过加强体制机制、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等各项建设,达到或超过

25、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验收标准。(四)建设目标1. 总体目标通过改革发展示范性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学校在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并形成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突出建筑建材特色。通过完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加强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水平,在陕西省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好地为建

26、筑建材行业及陕西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陕西省和全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围绕5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建设项目,通过两年建设,凸显办学特色,推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2. 具体目标具体目标一: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5个重点专业实现突破性发展。(1)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发展依托以学校牵头组建的陕西建筑建材职教集团,形成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建筑材料协会与省内外建筑建材企业深度合作共赢、各级政府配套政策支持的体制、机制新格局。形成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和专业建设的协调机制,合理确定学校专业开发与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软硬条件建设等

27、方面的战略目标;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行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互派交流机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委培制度。(2)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进行课程排序,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立教学内容遴选机制,选择落实课程能力目标的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融合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两年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为核心,完成5个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建成5个重点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和评价标准;建成10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课件、题库等数

28、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开发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10部;校级精品课程15门。(3)提升双师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按照“品德技能并重、引进培养并举”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探索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强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攻读学位、专业进修、实践锻炼等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研发能力、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聘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以师带徒,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从本地区、本行业引进和聘请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加大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稳定的

29、兼职教师资源库,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两年内,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一整套长效机制。两年内,重点专业培养15名专业骨干教师;再培养15名年轻双师型教师;聘请30名兼职教师;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具体目标二:加强教学辅助条件建设,打造一流校园素质教育环境(1)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实训环境真实化”的建设原则,围绕重点建设专业,依据人才培养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多渠道、多形式地筹措资金,紧密依托企业,实行合作共建,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30、。对全校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使各专业实训设施相对集中、配套成龙、形成体系。按照真实性原则、高技术性原则和行业适应性原则,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中心,贴近生产一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现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重点完善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训基地(中控仿真部分);数控实训基地(辅助设备)和金工实训基地(增添部分设备),扩建材料检测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实验室、汽车维修实训室等十几个重点实训室。增加1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硬件设施、网络信息平台软件建设,建成结构合理、高速通畅、资源丰富的网络信息平台。在保证校园网络

31、安全的同时,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分专业建成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图片库、素材库等,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网络服务,实现传统教学与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灵活的授课方式。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集中、高效管理,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实现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3)加强素质教育力度,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创新素质教育形式,建设学生素质拓展基地,加强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充实完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搭建管理育人、课程育人、实践

32、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五大平台。形成具有“良好育人环境、良好育人队伍、良好育人机制、良好育人工作措施”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3. 预期效益通过两年建设,使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增量明显,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室。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实训条件并提高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网络信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从以管理信息化为重点转变为以教学信息化为重点;工作内容从以前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转变为以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建设,学校内涵建设将得到全面加强,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将进一步升华,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将全面提升,人才

33、培养质量将不断提高,成为陕西省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1)专业建设特色鲜明建成5个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模式先进的重点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大大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明显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大大提高,就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好,学生起薪高,在省内职业院校中名列前茅。(2)师资水平整体提高5个重点建设专业培养5名专业带头人和10名骨干教师,聘请30名来自企业行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全校专兼职教师稳定在110人左右,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代表,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教

34、学团队。教师队伍的综合职业素养、实践教学能力、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3)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学校以重点建设专业领域较强的技术优势为基础,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将显著增强。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在新技术推广、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使面向在岗职工就业再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应用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能力不断加强,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多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学校每年社会培训、技能鉴定3000人次。(4)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凸显通过项目建设,学校重点专业

35、不断优化和调整,优质教学资源将在更大区域内共享,社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以重点专业为核心,整合各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扩大影响和作用,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等优质教学资源将通过共享平台供全国职业教育网络范围和区域内职业院校、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起公共服务的平台。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吻合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行业企业对学校的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依存度逐步提高,区域行业企业技能紧缺型人才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逐步缓解,行业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三、 重点建设内容(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专业一:硅酸盐工艺及

36、工业控制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专业建设需求论证建设背景建材工业是陕西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陕西省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之“第八章 加快工业化进程”中之“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指出,建材工业着重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及水泥制品、中高档卫生建筑陶瓷、浮法玻璃及制品、新特功能性玻璃纤维、石膏制品,积极发展新型建筑材料。我国建材工业快速发展,行业景气度依然很高。受惠于旺盛的基建投资拉动,全年我国水泥产量年增长 15%以上;从长远来看,建材消费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近几年全省建材发展迅速,在三个围绕下,围绕加大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市场需求;围绕加大

37、住宅建设规模,推进住宅产业现代,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住宅建设, 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满足建筑功能的、高质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围绕农村市场开发、村镇建设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因地制宜发展适销对路的农用建材和新型建材。建材市场需求旺盛,建材企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岗位操作工人。在职业教育上,2006年陕西省原省长陈德铭主持召开省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会议明确了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35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00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38、体系和多元办学格局。2007年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提出了“人人技能工程”和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实施十个重点项目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自2008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25亿元来发展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形成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等10个行业性职教集团。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占到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近一半,就业率达到90%以上。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在接受陕西台记者采访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们还是想通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人人技能工程,通过职业教育的建设工程,通过这些来提高我们职业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国家的支持下,职教的

39、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有了政策的扶持和生源的保证,职业学校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近五年来,我校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学生在就业上供不应求,年均需要就业学生在1000人以上,并深受企业欢迎,以上这些都为专业的发展、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专业现状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创办于1985年,现有在校生1832人。2008年被确定为陕西省精品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在顶岗实习、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与中国安徽海螺集团、冀东水泥、华新水泥、中材集团、浙江光宇集团、台湾水泥集团、台湾玻璃集团、浙江三狮集团、陕西尧柏集团、陕西社会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以“订单培养”、“职业技能

40、模块化教学”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素质课程、技能课程、拓展课程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本专业有专兼职教师2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名,高级讲师10名,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的12名。校内建有校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包括化学分析实训室、材料物理性能实训室、混凝土实训室、2000T/D预分解窑中央控制操作仿真实训室、我校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科研小组与四川科技大学共同研制开发了全国唯一的一套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模拟生产设备等。校外建有4个稳定的、产学研合作紧密的实训基地,覆盖了新型干法水泥、玻璃、混凝土等领域。该专业有省级“职教名师”1名,校级“双师型”教学名师2名;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

41、参编教材3部,校本教材十余部。其中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部。(2)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专业建设思路紧密依托建材企业,与中国海螺集团、陕西尧柏等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式、定制式”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按照建材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构建“基于建材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专任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形成一支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建材企业培养掌握水泥、玻璃生产工艺及设备巡检,材料分析与检验,具备硅酸盐材料生产工艺运行值班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目标 在校企合作上,通过建筑建材职教集团,优化整合职教资源,把学校与企业结成一个相互依存

42、、共同发展的共同体。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纽带桥梁作用,实现产学资源互补,校企双赢。学校将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联合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探索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本运作模式;通过实施师资和专业优势互补,达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扩大办学规模和效果,实现多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探索“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学校-企业为桥梁,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为素质培养载体,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能力培养平台,突出学生技能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技能水平、身体和心理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成为情操高尚、技能优秀、敢于突破

43、的技能型人才。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建设和扩建新型建材现代生产模拟仿真实训室、新型建材检测实训室、物理检验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建成8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建设上,聘任企业专业带头人1人、聘用企业兼职教师3人,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3人。二年建设期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超过50%。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创建省级以上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在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上,构建“基于建材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模式,对专业课程体系和

44、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改革,遵循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需求为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仿真、真实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课程建设改革原则,积极推行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进一步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重点建设化学分析检测操作、水泥物理性能检测操作、水泥生产技术、生料制备操作、新型干法水泥煅烧操作、水泥制成操作、水泥巡检操作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校企

45、合作开发校本教材4部,出版教材4部。(3)专业建设内容校企合作建设A、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和管理考核办法等校企合作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B、在良好的机制引导下,教师积极参与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企业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教师每年下厂达到3人次,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达到3人次,校企共赢、资源共享。C、每年召开两次有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例会。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设计方面吸纳企业专家合理的建议。D、共建技术资源库和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学校人力资源和信息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建立共享型的建筑材料新工艺

46、、新标准资源库;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保证校外实习基地正常运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运作机制,制定严格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成立校企双方实习领导小组和实习实训工作小组,负责履行实训基地协议执行、实习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各实习专业均有专人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完成后,实习学生必须有实习单位鉴定和个人实习总结,由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按照大纲及管理制度要求给予实习评分,并存入个人学籍档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改革的切入点,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作为重点,通

47、过项目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实用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为建设特点,重在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三会”人才,即学会学习(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学会做人(才能迅速地融入社会,在社会上立足)、学会做事(才能为社会所“乐用”,从而攀登人生事业的高峰)。A、通过素质教育管理体系建设,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职业道德和职业、就业、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B、校内学习。第一至第四学期,以企业化验室工作任务组织“理实一体”教学内容,“水泥物理性能检测操作”、

48、“化学分析检测操作”等课程的教学在校内有足够工位的实训室开展,使教、学、做有机统一。C、企业实习。第五、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双向选择,学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并由企业给出毕业鉴定,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实现零距离上岗的职业目标。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起到骨干带动作用的实训教学、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生产情境,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A、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根据核心课程教学需要,建设和扩建3个实训室。见表1表1 新、扩建实训室功能及配置目标序号项 目主要功能备 注经 费1新型建材现代生产模拟仿真实训室新型建材中央控制操作仿真训练扩建。满足

49、50人同时训练9.52新型建材检测实训室新型建材的性能检测新建。满足50人同时训练103物理性能检测实训室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实训扩建。新增25个工位,满足50人同时训练22.3a)扩建新型建材现代生产模拟仿真实训室,考虑现有实训室仅可满足10人/次,扩建增加工位数,实现50人/次的生产性实训要求,提供学生操作训练工位50个。其提供的模拟实训操作平台,能准确地处理各种生产参数的变化和事故隐患,实现生产过程的模拟仿真教学,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掌握水泥生产中央控制室过程的操作技术。建成后的仿真实训室能满足生料配比、新型干法水泥窑炉操作等课程的仿真教学要求。本项目由项目实施组落实,专人负责,二年后建成完整的

50、实验室并投入使用。表2 扩建新型建材现代生产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项目设备明细仪器、设备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或性能规定)数量(台套)金额(万元)备注防静电地板含电源、网络地插及线路1207台式计算机联想品牌、标准配置400自备电脑桌椅单桌 单椅500自备柜式空调3匹以上20自备白板投影2400流明、含分频器、幕布、配音响、麦克风11.5扫描仪Perfection V700 Photo11打印机彩色激光10自备合计9.5责任人:齐桂侠b)根据水泥物理性能检测操作核心课程教学及企业质量控制岗位技能要求,考虑现有实训室仅可满足25人/次,扩建增加工位数,实现50人/次的生产性实训要求,新增熟料立升重检验

51、、水泥水化热测定、水泥压蒸实训等项目。建成后的实训室能满足水泥物理性能检测操作核心课程的教学要求,提供开展“建材物理检验工”岗位培训、技能鉴定的条件。本项目由项目实施组落实,专人负责,一年后建成完整的实验室并投入使用。表3 扩建物理性能检测实训室建设项目设备明细仪器、设备、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套)金额(万元)备注水泥胶砂搅拌机(含配件)NRJ-411A40自备水泥净浆搅拌机(含配件)NJ-160A40自备水泥胶砂振动台GZ-7540自备雷氏沸煮箱FZ-31A20自备水泥标准养护箱SHBY-4010自备净浆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120自备电动勃氏透气比表面积测定仪DBT-12740自备水

52、泥流动度测定仪NLD-360自备振动磨ZM-5010自备V型混料机10.6水化热测定仪PTS-12S26.6空 调42.8控温合计10责任人:冯晓梅c)新建新型建材检测实训室,提供工位数50个,满足新型建筑材料等课程实训教学需要。面向保温、环保建筑新材料性能检测工作,规范提高检测实训室建设标准,与行业标准接轨。本项目由项目实施组落实,专人负责,一年后建成完整的实验室并投入使用。表4 扩建新型建材检测实训室建设项目设备明细仪器、设备、设施名称型 号(或性能要求)数量金额(万元)备注数显陶瓷砖抗折试验机TZS600010自备陶瓷砖平整度边直度直角度综合测定仪CZY80011.8CZY60011.4

53、CZY40010.8陶瓷釉面砖耐磨试验机CYM811.6陶瓷吸水率真空装置CXK11.3数显式砖瓦抗折试验机10自备砖瓦抗折夹具XWXJ500/100050.7砖瓦抗折仪ZWZJ500/100020.8砖冻融试验箱DRV3021.8砖切断器100.3红砖抹面机HMJ100.3砖用卡尺150.6混凝土瓦承载力试验机10自备数显式非金属薄板抗折机5000型10自备石膏板材抗折机SGBII12.4建筑石膏稠度仪100自备沥青针入度仪手动100.7数显式针入度仪LZS50A41.4沥青软化点测定仪41.1自控数显沥青延伸仪2米10自备布氏数字旋转沥青粘度计带打印12.2沥青粘度计温控101.6钢筋弯曲

54、试验机GW40B20自备钢丝预应力测定仪数显式51.5实训室配套设备0自备 合计22.3责任人:张晓庆B、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主动联系和服务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充实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同时新开辟4个校外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制定与各实训基地配套的管理制度,包括实训基地岗位职责条例、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制度、项目考核方法以及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培养实施手册等。编制现场教学校本教材及配套的任务、项目实训指导书。加强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融合,体现企业、职业氛围。建立由企业技术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训基地工作站,负责校企人员轮换管理、现场教学、顶岗实习质量监控及运行。加强校企联系,定

55、期交流反馈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需要改革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表5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训基地名称主 业主要功能建设年度咸阳彩虹集团玻璃顶岗实习2011年陕西社会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岗位实习、职业培训西安市政一公司混凝土岗位实习、职业培训2012年陕西岐星水泥厂水 泥顶岗实习、职业培训责任人:周咏梅 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骨干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适应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采取出

56、国培训、国内进修、企业挂职、骨干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企业专家和岗位能手兼职等手段,到2012年,具有“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A、专业带头人培养聘任企业专业带头人1人,自主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激励专业带头人参与行业、企业工作,掌握行业最新发展状况,把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认识,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带领团队积极进行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改革,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B、骨干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养采取选派教师到尧柏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到高校进修,参加技术、技能培训等措施,努力提高专业教师人

57、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及课程建设的能力。积极培养3名骨干教师,使其能够胜任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任务。并能在专业教学、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C、团队建设按照既有分工也有协作的原则,坚持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教材建设等工作。其中兼职教师重点参与企业岗位分析等,研究职业岗位标准,承担技能教学。专任教师重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考核办法和标准等。专兼职教师共同参加教学全过程。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A、课程体系改革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58、过程、核心岗位要求为依据,以满足职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根本,专业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构建新的课程体系。a)行业企业调研:通过对水泥企业、混凝土及外加剂、新型材料、建材质检站等企业的调研,了解掌握并预测企业对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变化等情况。以陕西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为例,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央控制室操作员、现场巡检工、化验室化学分析、物理检验、质量控制等岗位。b)工作任务分析:召开专业建设校企研讨会,企业专家、岗位技术人员就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对硅酸盐工艺及工业控制专业职业工作范畴的归纳总结,确定行动领域。c)学习领域确定:骨干教师和聘请

59、的企业专业带头人共同研讨,分析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即在行动领域确定后,确定基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的学习领域。表6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分析工作范畴职业能力(核心能力后加)学习领域对应的主要知识点工艺技术实施会确定和选择原料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性能熟料配料方案-三个率值的计算能够根据实际变化调整工艺参数全厂生产工艺流程取样方法、取样地点、检验次数和检测项目的确定依据各工序生产技术要求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粉磨系统工艺参数粉磨系统的类型及工艺流程磨机构造、工作原理调整研磨体级配的原则和方法影响磨机产质量的因素提高磨机产质量的措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煅

60、烧系统工艺参数水泥窑的类型和烧成系统工艺流程熟料形成过程的物理化学变化预分解窑工作原理筒、管、炉、窑、机的匹配生产岗位操作能够按顺序开停车设备操作规程工段工艺流程会根据变化调整操作参数破碎机出料粒度的调整方法风、煤、料、窑速的平衡稳定提高磨机产质量的措施能够处理常见异常情况,保持系统稳定主辅机设备异常情况判断方法异常情况的现象分析及处理主辅机设备巡检会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设备巡检的工艺路线水泥机械设备的冷却和润滑装置及润滑剂的选择电气设备的故障现象会判别设备故障和进行处理设备常见故障的原因分析能够对主辅机设备进行正常维护机械设备的冷却和润滑及润滑剂的作用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质量控制与管理会检测各种原料的化学成分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会对生料、熟料进行化学全分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会对熟料和水泥进行各项物理性能检验水泥产品国家标准水泥物理性能检测国家标准会调整水泥组分比例水泥国家标准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会根据岩相分析调整配料和操作水泥熟料矿物岩相特征会评价不同配料方案的生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