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687391 上传时间:2021-09-07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2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资源描述:

《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设备验收规范RNSV2.1(总册)(1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无线子系统设备验收规范(总册)V2.1 2009年12月第1部分硬件验收规范51.1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51.2机架安装工艺检查51.3走线架及线槽安装工艺检查51.4设备接地网检查51.5电缆的布放工艺检查51.6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51.7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61.8配线架的安装检查61.9电源模块、熔丝开关的安装检查61.10隐蔽工程的检查项61.11电气检查61.12室外天馈部分安装检查61.13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检查7第2部分RNC验收规范102.1RNC硬件设备要求102.2RNC设备功能要求142.3RNC传输功能要求342.4RNC设备电源要

2、求402.5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412.6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41第3部分NodeB(含BBU/RRU)验收规范423.1NodeB硬件设备要求423.2NodeB HSDPA功能要求663.3NodeB传输功能要求673.4NodeB设备电源要求733.5系统软件管理功能要求733.6系统维护管理功能要求73第4部分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测试规范754.1有源器件性能指标测试754.2驻波比测试754.3外泄信号强度测试754.4室内外干扰测试754.5其他系统影响测试76第5部分AF频段室内功能系统测试规程775.1A、F不共主载波组网测试775.2相同基站下小区间的频段间切换775.3相同RN

3、C下不同基站间切换785.4不同RNC下基站间切换80第6部分直放站验收规范836.1无线性能要求836.2电源适应性要求936.3环境适应性要求936.4安全性要求936.5电磁兼容性要求956.6TD直放站监控管理功能要求(操作维护)95第7部分无线网络子系统同步要求967.1RNC同步要求967.2NodeB同步要求967.3无线接口同步要求967.4Iub接口同步要求967.5定时接口要求977.6Node B以太网时钟同步要求987.7RNC、Node B及其操作维护系统绝对时间同步要求98第8部分智能天线验收规范998.1智能天线阵列S参数测试998.2智能天线阵列增益、方向图参数

4、测试1008.3机械性能测试1048.4新型智能天线的测试1068.5环境指标要求及适应性要求1078.6可靠性要求1078.7天线美化要求1088.8GPS接收天线要求108第9部分无线网络集成验收规范1109.1无线网络质量指标验收110修改记录:修稿内容修改时间修改人员1、外场测试分册:直放站测试规范由第8部分移至第5部分;2、外场测试分册:根据中国移动TD-SCDMA衡量指标测试规范及网络大会战的要求修改第8部分的KPI指标及测试方法;3、修改总册相应内容2009-3-15陈浩1、根据集团的要求修改KPI指标:在原规范基础上增加“TDGSM切换成功率”及HSDPA相关指标测试用例;其他

5、指标沿用原规范;2、在总册修改相应指标要求2009-3-18陈浩第1部分 硬件验收规范1.1 硬件安装工程量的完成情况1)现场施工符合设计文件或合同,完成硬件安装施工1.2 机架安装工艺检查1)对设备相关标识、标签制作及粘贴位置的检查2)对机架在有、无活动地板时的安装要求,机架的排列顺序、行列尺寸、防震加固标准要求、机架卫生、附件安装的检查3)机架底部应做绝缘处理,安装后应做绝缘测试检查4)对安装紧固件的力矩测试检查1.3 走线架及线槽安装工艺检查1)对走线架及线槽的安装尺寸、水平垂直偏差度和附件安装情况的检查2)抗震安装方法及安装质量的检查1.4 设备接地网检查1)机房接地方式、设备接地方式

6、和防雷接地的检查2)不同地线的线径、长度和接地电阻的检查3)特殊情况接地,例如:接地点过远或新增扩建局接地的检查1.5 电缆的布放工艺检查1)对架间电缆、中继电缆、网线、光纤的走向、路由、转弯半径及绑扎工艺的检查2)对交/直流电源电缆的布放及走线路由、保护措施的检查1.6 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1)对安装固定、接线、接地要求的检查2)对操作中防静电措施等注意事项的检查1.7 机框和单板的安装检查1)对终端电缆的走向、路由、转弯半径及标签的检查2)对HUB、UPS等终端设备的正确安装及接地要求的检查3)对告警箱安装及各串口连接方法及接线方式的检查1.8 配线架的安装检查1)对ODF、DDF、MDF

7、等各种配线架的加固安装、接地的检查2)对同轴电缆和光纤电缆的附件安装,接头制作工艺的检查1.9 电源模块、熔丝开关的安装检查1)电源设备标签制作及粘贴的检查2)模块、熔丝开关的安装检查1.10 隐蔽工程的检查项1)对电缆在过孔洞、楼层时的布放、保护措施、绑扎工艺的检查1.11 电气检查1)对机架供电情况的检查2)对机框供电情况的检查3)对单板试通电情况的检查1.12 室外天馈部分安装检查1.12.1 室外天线安装工艺检查1) 天线安装位置检查2) 定向天线方位角、倾角检查3) 全向天线垂直度检查4) 天线避雷安装检查5) 天线安装牢固度检查1.12.2 室外功放箱安装检查1) 功放箱安装牢固度

8、检查1.12.3 室外线缆安装工艺检查1) 室外跳线、馈线接头防水密封处理检查2) 馈线安装工艺检查3) 馈线接头制作检查4) 天线连接及扇区连接关系检查5) 馈线窗密封放水检查6) 馈线卡安装检查7) 馈线布放工艺检查8) 馈线标签检查9) 馈线弯曲半径检查10) 供电电缆多余部分盘绕检查11) 功放至天线跳线布放工艺检查1.12.4 室外馈线接地检查1) 馈线及供电电缆避雷接地检查2) 室外接地端子防腐、防锈处理检查3) 馈线接地线与馈线夹角检查1.12.5 GPS天线安装检查1) GPS天线安装位置检查1.13 室内分布系统安装检查1.13.1 硬件安装工程量检查1)检查所有室内分布系统

9、有源器件及无源器件是否按设计文件完成规定工作量1.13.2 室内分布系统主机安装检查1) 主机安装位置检查。2) 主机固定检查3) 主机内设备单元安装检查4) 主机外部电缆连接检查5) 主机标签检查6) 光纤直放站的中继端机安装检查7) 主机设备接地检查8) 主机电源安装检查9) 主机电源电压波动范围检查10) 主机电源电缆检查11) 主机电源走线检查1.13.3 室内分布系统附件安装检查1) 波分复用单元和光耦合单元安装检查2) 中继耦合器安装检查1.13.4 室内分布系统有源设备安装检查1) 有源设备安装位置检查2) 有源设备电源线检查3) 有源设备安装工艺检查4) 有源设备接地检查1.1

10、3.5 室内分布系统无源器件安装检查1) 无源器件的固定、连线检查1.13.6 室内分布系统天馈安装检查1.13.6.1 室内天线安装检查1) 天线固定检查2) 天线位置检查3) 天线安装工艺检查1.13.6.2 施主天线安装检查1) 施主天线安装工艺检查1.13.6.3 室内馈线布放检查1) 馈线布放工艺检查2) 馈线的连接头检查第2部分 RNC验收规范2.1 RNC硬件设备要求2.1.1 RNC容量要求l RNC最大配置下所支持的Node B数量不低于400个;l RNC最大配置下同时支持CS域和PS域的处理能力要求:支持不低于39万BHCA(CS域)和300Mbps(PS域);l RNC

11、容量可以软件升级。RNC容量升级/扩容只需要在同一RNC架构下升级软件。任何增加或替换任何硬件都不在此范围内。这种RNC软件容量升级可通过新的软件版本来对现有RNC架构进行RNC功能的软件改进来达到。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2.1.1.1 大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400;l 最小小区数: 1800;l 最小用户数: 26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65

12、00; l 最小PS吞吐量: 300Mbps;l 最小STM1接口数: 23+23;l 最小机框数: 2;l 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 130000;2.1.1.2 中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200;l 最小小区数: 900;l 最小用户数: 13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3250;l 最小PS吞吐量: 155Mbps;l 最小STM1接口数目: 13+13;l 最小机框数目: 1;l RRC连接的最小用户数: 65000;2.1.1.3 小容量RNCl 最小Node B数: 100;l 最小扇区数目: 300;l 最小用户数: 40000;l 最小CS爱尔兰量: 1000

13、;l 最小PS吞吐量: 50Mbps;l 最小非信道化STM1接口数: 9+9;l 最小信道化STM1数: 4+4;l 最小E1数: 200;l 支持E1 IMA或者信道化卡中IMA;l 最小机框数目: 1;l 最小RRC连接的用户数: 20000;2.1.2 RNC设备性能要求2.1.2.1 RNC配置要求l 能够静态配置或动态适应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业务处理资源的处理能力;l 能够调整CS域业务处理资源和PS域数据处理资源各自的处理能力2.1.2.2 RNC备份配置l RNC应具备对主要模块如,时钟模块、核心交换模块,核心控制模块1+1备份,并具备主备倒换功能。l RNC应对设备业务

14、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业务处理模块各板总体处理负荷均衡,业务不应集中在某一或某几个单板上处理l RNC应对设备业务处理模块具备n+m和资源池方式进行备份的冗余配置能力;系统应保证在采用多个机架和多个处理相同模块的机框时,机架间和机框间相同业务处理模块同样具有资源池和负荷分担的功能l RNC应对设备接口处理模块具备负荷分担的冗余备份机制,在一个接口出现故障时,系统应能够自动保护切换到其他接口2.1.2.3 RNC主备倒换功能l 主备倒换为热倒换,备板支持对主板核心数据的实时备份功能;l 主备倒换时间要求为毫秒级,主备倒换对正在进行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基本无影

15、响2.1.2.4 RNC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l 设备的预测MTBF至少应达到20万小时以上;l 系统中断服务时间应小于3分钟/年(MTTR假设为1小时) 。2.1.2.5 RNC资源共享l 控制面中除Iu接口外,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l 用户面电路域和分组域的资源实现共享; l 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处理资源实现共享。2.1.2.6 RNC升级RNC升级基于兼容的硬件(相同的RNC架构),基于相同的RNC架构,通过增加或替换兼容的硬件来进行容量升级/扩容。仅在无法通过软件来提供容量升级(如上一个KPI要求中所描述)时才进行这种类型的RNC容量升级。增加/替换硬件的含义:在现有机框上增加新板卡,

16、在现有或新的机柜中增加新机框,使用更强大的处理器的新版本板卡替换旧板卡。相同架构的新的结构构造(不同的包装、机柜类型或机框类型)不被认为是后向兼容的,所以不在讨论范畴,这种情况被认为是一个新的RNC架构。2.1.2.7 软件实现的新特性(无需增加硬件)新特性仅只需升级软件即可提供,无需增加新单板或用新版本的单板替换已安装的单板。这就是说处理器应支持所有相关控制面或用户面功能,不应出现某个单板专门处理某个特性;处理器应该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特性,达到硬件的最大利用率。2.1.2.8 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l 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n 所安装软件/硬件容量应达到合同签署的最大值,并确保最小的业务受限。

17、即不应出现控制面某单个处理器能力受限但整个RNC还有可用处理能力的情况,因为这类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以支持软件功能组。也就是说专用于控制面的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 n 在支持控制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时,控制面的单个处理器出现过载时,相同的处理器池中轻载的处理器能分担部分过载处理器的处理量。系统触发这个功能的过载门限(从x%到y%)和轻载门限(z%,zx,y)定义不应造成处理器池中的多米诺效应,应对处理器的负荷进行统计监测。处理器负荷指标至少包括CPU占用率和内存占用率两个指标。l 用户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n 所安装软件/硬件容量应达到合同签署的最大值,并确保最小的业务受限。即不应出现用户面某单个处

18、理器能力受限但整个RNC还有可用处理能力的情况,因为这类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以支持软件功能组。也就是说专用于用户面的处理器应成为资源池。n 在支持用户面相同模块间的处理池时,用户面的单个处理器出现过载时,相同的处理器池中轻载的处理器能分担部分过载处理器的处理量。系统触发这个功能的过载门限(从x%到y%)和轻载门限(z%,z2G系统间切换基于覆盖和质量。l 接力切换n 对信令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及并发业务承载,要求支持下列类型的接力切换:u 同一Node B下不同扇区之间: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u 同一RNC下不同Node B之间:基于测量的切换u UL TX功率触发基于覆盖/质量的异

19、频切换l RNC之间切换n 不同RNC之间同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 involved SRNS重定位;n 不同RNC之间异频小区:要求基于测量的切换,同时伴随UE involved SRNS重定位;n 处于Cell_FACH/URA_PCH状态下的UE进行跨RNC的小区重选时,触发DSCR流程完成小区更新过程l 源小区与目标小区类型不同的切换n 支持N频点小区之间的硬切换和接力切换,UE在切换之前对载波的占用支持下列所有组合:主载波到辅载波、主载波到主载波、辅载波到主载波、辅载波到辅载波n 支持源小区与目标小区的UpPCH处于不同位置的的硬切换和接力切换2.2.1.2.4 无

20、线资源管理l 功率控制RNC和Node B能支持下列功率控制功能,并且功控参数对运营者明确、可控:n 在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上的UL开环功率控制n 上行内环功率控制:支持功率控制的步长为1dB、2dB或3dBn 功控步长为小区级可设置n 下行内环功率控制n 上行外环功率控制: RNC 可以对每个RAB设置BLER目标l 动态信道分配n 慢速DCA根据当前负荷状况与干扰水平为各时隙和载波进行排序,为小区无线资源的分配提供参考和依据。u 慢速DCA为周期性进行,周期时间的设定范围为2s60s,具体时间可由运营商设置。优先级:基本功能,要求商用日期:Q4 2006u 同一载波内不同时隙的优先级排序l

21、上行干扰:时隙ISCPl 下行时隙码域发射功率l 时隙内码字资源占用情况l 考虑时隙分布情况,为高速率业务预留连续时隙u 同一小区内不同载波之间的优先级排序l 各载波的时隙、码道占用比例n 快速DCA快速DCA的目的:能够根据慢速DCA对系统可用资源的排序结果对。快速DCA的作用范围:u 小区内新的呼叫请求;u 向该小区内的切换请求;u 小区内无线承载升级的重配置请求;对于已经在线的业务,快速DCA算法能根据慢速DCA的排序情况能支持下列功能:u 在载波内调整业务占用时隙u 在载波间调整业务占用时隙u 支持基于用户到达方向角(AOA)考虑UE初始接入的使用载波l 呼叫准入控制n 准入控制算法根

22、据系统当前资源状况和请求的呼叫性质决定当前呼叫释放容许接入,从而是系统负荷维持在正常水平。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为:u 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1:小区内有新的呼叫请求,u 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2:有向该小区内的切换请求,u 准入控制的适用范围3:小区内有无线承载升级的重配置请求,其中对切换请求的处理优先级高于其他两种类型的请求n 准入控制算法能够分别考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状况;n 算法能够接收并更新小区资源状况参数,包括上行RTWP、下行载波发射功率、下行OVSF码资源,并和预设门限比较,决定业务是否能被准入n 算法能够接收并更新小区Iub接口传输资源参数,和预设门限比较,决定业务是否能被准入n 资

23、源负荷水平较高时(包括Iub),在不超过准入控制门限的情况下,请求的PS域业务能够以低于请求的速率接入n 运营商可控各种上下行准入控制门限等参数l 拥塞控制拥塞控制的目的是:在系统出现过载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系统负荷尽快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质量。拥塞控制算法通过ISCP来衡量上行负载,载波发射功率衡量下行负载。拥塞控制处理方式通过小区负荷超过拥塞控制门限启动依照拥塞控制算法,上行或下行负载超过拥塞控制门限时,RNC能够通过以下方式缓解系统拥塞状况:n 时隙之间的负荷调整;n 对承载速率进行重配置n 禁止所有AC等级的用户接入(AC0AC15)n 强制拆除CS域业务或PS域

24、流媒体业务上述措施的启动顺序应遵循从14的先后顺序,否则顺序应可配置。l PS域分组调度PS域动态信道分配用于小区拥塞、 UE业务量变化以及用户质量变差等情况下,对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进行动态调整,使整个系统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动态信道分配可在下列条件下触发执行:n 小区无线资源发生拥塞或解除拥塞时,降低或恢复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n 对某一UE,当下行码域发射功率超过某一门限时,降低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n 基于用户业务量情况(即UE或RNC各自的RLC buffer中的业务量状况)调整PS BE业务的承载速率:n 最近的负荷状态n 用户/业务吞吐量情况(即UE或RNC各

25、自的RLC buffer中的业务量状况)RNC能够采用以下方式调整PS域业务承载所占用的资源:n 改变传输信道类型:将UE状态从cell_DCH转换为cell_FACH或URA_PCH,或者反之n 调整PS域业务承载的数据速率:上、下行速率能够在支持的PS域各种速率中转换PS域业务承载的数据速率低向高调整时需要经过准入控制算法判定拥塞控制门限、下行码域发射功率门限、RLC层缓存负荷门限、上下行业务量上报门限及迟滞时间等参数能对运营者可控2.2.1.2.5 测量功能l Node B测量Node B测量分公共资源的测量和专用资源的测量。由RNC通过NBAP消息发起, Node B完成相应的测量内容

26、,并向RNC报告。对Node B公共资源的测量,支持以下测量和上报准则:n 接收到的总带宽功率(Received total wide band 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n 发射载波功率(Transmitted carrier powe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n 上行时隙干扰信号码域功率(Timeslot Interference Signal Code Power ),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对Node B专用资源的测量,支持以下测量量和上报准则:n 信扰比SIR,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n 发射码域功率(Transmitted code power),支

27、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n Node B支持通过Iub接口用户平面上报TrCH BERn 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支持事件触发或周期性报告机制l RRC测量由UE执行的测量类型有:频率内测量、频率间测量、系统间测量、业务量测量、质量的测量、UE内部测量、UE位置的测量。RNC通过下行DCCH信道上发送测量控制消息要求UE建立、修改或释放相应的测量项。UE通过测量报告向RNC报告测量结果。n 频率内测量:测量量:P-CCPCH RSCP或路径损耗或Timeslot ISCP,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1G,1H,1I事件;n 频率间测量测量量:P-CCPC

28、H RSCP或CPICH RSCP(FDD)或路径损耗,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2b事件触发频率间切换;n 系统间测量测量量:P-CCPCH RSCP,与GSM小区的观察时差,GSM载频RSSI,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测量事件:支持3a事件触发系统间切换;n UE内部测量UE的发射功率,支持事件触发和周期性报告机制2.2.1.2.6 安全管理l 加密算法应用RNC支持对用户数据信息、NAS层信令与RRC层信令的加密/解密功能l 加密算法类型RNC能灵活配置UEA0、UEA1等加密算法l 加密算法的扩展能力RNC支持多种加密算法的可扩展能力l 完整性保护RNC支持对NAS

29、信令、RRC信令的完整性保护,并能向灵活配置UIA1等加密算法、支持多种算法的可扩展能力l 完整性保护应用RNC支持对用户数据信息、NAS层信令、RRC层信令的完整性保护l 完整性保护类别RNC能灵活配置UIA1等完整性保护算法l 完整性保护的扩展能力RNC支持多种算法的可扩展能力2.2.1.3 RAB类型与业务2.2.1.3.1 信令承载(SRB)支持承载速率为上下行13.6kbps的信令无线承载;短信、USSD等业务发起时不建立业务承载,直接由SRB承载这些业务2.2.1.3.2 业务承载类型可承载的业务QoS划分为四类:会话类、数据流类、交互类、背景类:会话类:数据流信息单元之间要保持时

30、间相关性,会话模式,实时性要求严格;流类: 数据流信息单元之间要保持时间相关性,要求实时性;交互类:要求有响应模式(在一段时间内响应),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背景类:不要求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相关数据,要求保证传输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l 窄带AMRn AMR 12.2Kbps,TrFO 呼叫n AMR 7.95Kbps,TrFO 呼叫n AMR 5.9Kbps,TrFO 呼叫n AMR 4.75Kbps,TrFO 呼叫l 电路域无线接入承载电路域业务承载QoS类型包括会话类,要求支持下述业务:n 会话类: CS 64/64Kbpsl 分组域无线接入承载分组域业务承载QoS类型为交互或背景

31、类:n PS I/B 8/8 Kbpsn PS I/B 16/16 Kbps or PS I/B 32/32 Kbpsn PS I/B 64/64 Kbpsn PS I/B 64/128 Kbpsn PS I/B 64/384 Kbpsn PS I/B 128/128Kbpsn PS I/B 128/384Kbpsn PS I/B 384/384Kbps能够在PS域承载Streaming业务,并能够支持以下承载:n PS 流类业务 16 /32kbps + PS I/B8 /8 kbpsn PS 流类业务 16 /64 kbps + PS I/B8 /8 kbpsn PS 流类业务 16 /1

32、28 kbps + PS I/B8 /8 kbpsn PS 流类业务 32 /256 kbps + PS I/B8 /8 kbpsn 和PS I/B类业务相比,RNC在无线资源调度过程中优先保障PS Streaming 类承载的GBRl 并发无线接入承载支持AMR语音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数据业务并发:n AMR 12.2Kbps+PS I/B 64/64Kbpsn AMR 12.2Kbps+PS I/B 0/0Kbpsn AMR 12.2Kbps+PS I/B 8/8Kbpsn AMR 12.2Kbps+PS I/B 32/32Kbpsn AMR 12.2Kbps+PS I/B 64/128K

33、bpsn AMR 12.2Kbps+PS I/B 64/384Kbpsn AMR 12.2Kbps + PS I/B 64/64Kbps + PS I/B 64/64Kbps支持电路域会话类业务和分组域交互或背景类数据业务的并发业务:n CS 会话类 64Kbps+PS I/B 8/8Kbpsn CS 会话类 64Kbps+PS I/B 64/64Kbps支持AMR话音和PS域流媒体的并发业务承载:n AMR12.2 + PS 流类业务 16 /64 kbps + PS I/B 8/8 kbpsn AMR 12.2Kbps + PS 流类业务 16 /128 kbps + PS I/B8 /8

34、 kbpsn AMR 12.2Kbps + PS 流类业务 128/64Kbps + PS I/B 8/8Kbps支持多个I/B类并发业务:n PS I/B 64/64Kbps+PS I/B 64/64Kbpsn PS I/B 64/64Kbps + PS I/B 64/64Kbps + PS I/B 64/64Kbpsl 用户与业务分级n 每个用户(R4和HSDPA)的最小QoS保证。用户的最小吞吐率可配置并用于接纳控制和拥塞控制。n 所有RRM算法(接纳控制、拥塞控制,动态信道分配等)中都应考虑Traffic Class,THP,ARP优先级。u 每个无线承载都应根据Traffic Cla

35、ss、THP/ARP等参数定义抢占和被抢占能力u *交互/背景业务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交互/背景业务可以抢占低QoS(THP/ARP)的交互/背景业务.u *流类业务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 流类业务可以抢占相同或低QoS(THP/ARP)的交互/背景业务u *话音和可视电话(考虑具备相同的优先级)相对交互/背景业务的优先级:话音和可视电话总是可抢占交互/背景业务。n 抢占的执行时机:u 根据Traffic Class/THP/ARP,降低小区中低优先级用户的吞吐率,以便接纳尝试接入本小区的新用户(可以在被抢占的用户不得不达到最低得业务水平时才执行抢占)u 如果上述动作不能对拥塞状况起

36、到缓解作用,n 第二步采取释放用户。u *抢占那些低于或等于触发抢占的业务优先级(Traffic Class)的业务。u *在最低业务优先级(Traffic Class)中,从最低的用户优先级(ARP/THP)开始。n 当有足够的容量可接纳新的用户时,停止抢占。n 接纳控制算法中考虑THP/ARP参数来给用户分配RB,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应分配较高初始速率的RB。n 提供给每个用户的最低保障速率与THP/ARP相关,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在整个业务进行过程中应保证较高的最低保障速率。n HSDPA调度器应考虑THP/ARP数值,THP/ARP值较高的用户在调度过程中优先级得到优先保证

37、。n 算法应具备可升级能力,在RRM算法中后续考虑更多的QoS参数。l Iu-Flexn Iu-Flex应该基于CS域软交换结构或Iu PS over IP实现n RNC支持支持3GPP定义的核心网节点选择过程,详细定义参见TR 23.236 v6.3.0n RNC解析初始NAS消息,当(P)TMSI存在时,从中解析得到NRI字段,将UE选择到该NRI指示的CN节点中n 如果无法从初始NAS消息中得到NRI信息,则根据负荷分担算法为该UE选择一个CN节点接入n RNC只解析初始NAS消息,UE连接建立后,通过已经建立的连接传递后续消息n RNC支持基于Null-NRI的负荷重分配: 当RNC收

38、到含有Null-NRI的初始直传消息,将根据负荷分担算法为该UE选择核心网节点n OMC能够配置Pool内各个核心网节点的相对容量比例,对于无法从(P)TMSI中获得可用NRI的UE(根据规范定义有如下三种情况:NRI对应的核心网节点不可用;NRI对应的核心网节点地址为空;无法从(P)TMSI/IMSI/IMEI解析NRI),RNC选择核心网节点时应基于该容量比例进行,该容量比例具体数值能够由运营商指定,且能够配置为0n 对于Initial Direct Transfer中含有IMSI/IMEI而没有(P)TMSI的UE,RNC可根据IMSI/IMEI值计算选取核心网节点;也可根据负荷分担算法

39、选取核心网节点。以上两种方式可配置。n 如果使用IMSI寻呼UE,RNC能够将IMSI与Global CN ID的对应关系存储一段时间。且该时间长短对运营商可设置。n 当该寻呼响应以IMSI到达RNC后,如果RNC能找到记录中IMSI与MSC的对应关系,则将寻呼响应路由到对应核心网节点中;否则根据负荷分担算法选取核心网节点。n 运营商能够查询当前配置的CN的容量比例关系和核心网节点选取依据(需求XX中提到的IMSI, IME或负荷分担算法)n 一个RNC最多归属的核心网个数不少于16个n 引入Iu-Flex之后,必须包括如下KPI:每个CN的IMSI寻呼数量、每个CN节点使用Global CN

40、-ID响应寻呼的消息数量l MBMSn MBMS的引入对现有业务没有影响n 支持流业务以及相关QoSn 支持背景业务n 支持256kbps的无线承载n 支持128kbps的无线承载n 支持64kbps的无线承载n 支持MBMS与其他业务的并发n 支持PtM方式n 支持PtP方式n 支持软合并,并且支持同一业务在不同小区之间的同步n 支持MBMS服务小区,并可由运营商配置n 可在独立载波上仅配置MBMS业务。n 可在载波上同时配置MBMS业务和其他业务。n 在PtM下,支持用户在相邻小区的切换。n 在PtP下,支持用户在相邻小区的切换。n 支持counting机制,支持PtM和PtP之间的转换。

41、n 支持由用户发起的频道切换。n 在接入过程中,能够区分MBMS业务和其它业务的优先级。n MBMS业务信道的扰码、middle码可由系统动态分配。n 具备邻小区的动态配置算法,以最优化使用软合并技术。n 对于已经支持R4基本功能的Node B、RNC设备,可通过软件升级、不改动硬件的方式支持MBMS2.2.2 RNC的HSDPA功能要求2.2.2.1 无线资源管理l 功率管理n 在混合时隙配置下,Node B能够根据R4和HSDPA的负荷状况情况,实现时隙内的动态功率分配n 在混合载波配置下,能够为每一载波配置HSDPA最小可用功率,以保证HSDPA的基本覆盖和小区边缘的最低速率要求n 运营

42、者应能够配置R4和HSDPA总的可用功率的大小,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n HS-SCCH信道具有功率控制功能n 给每个用户分配的每一条HS-PDSCH信道的功率必须相同n 在混合时隙配置下,根据CQI统计和用户吞吐量需求对时隙HSDPA功率分配进行调整l 码字管理n 支持HSDPA和R4网络联合的静态码字资源管理,给HSDPA预留的码资源可以静态重配置n 在混合时隙配置下,RNC与Node B之间能够通过快速重配置对HSDPA的码字数目进行配置n 对于快速重配置机制,可以为HSDPA和R4保留最低的码字资源,以保证HSPDA和R4的最小容量要求。l 准入控制n HSDPA业务请求系统资源时,伴随

43、DCH信道的准入控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u 码字资源u Iub接口的带宽资源u R4和HSDPA的可用功率资源n 新的HSDPA用户进入系统时,准入控制需考虑载波的HSDPA最大在线数目n 在HSDPA上建立PS域Streaming类承载时,准入控制需考虑Streaming 业务的GBR是否能够满足n 针对每一种资源,运营者能够配置不同的准入门限n 如果载频已经达到了HSDPA最大用户数目同时R4 DCH没有触发准入控制,新接入的HSDPA用户的业务应该被承载到R4 DCH上而不应该被准入拒绝。n 如果准入控制发生后系统仍处在准入门限之上,则准入控制机制应能够拒绝新用户的接入。l 拥塞控制n 在

44、混合时隙配置下,拥塞控制机制能够考虑可用功率资源,时隙功率资源发生拥塞时,HSDPA功率DCH信道被抢占n 拥塞控制机制能够考虑Iub口的可用传输资源(待确认)n 拥塞控制机制能够保证承载在HSDPA上的实时类业务的保证比特率的要求(待确认)n 拥塞控制门限能对运营者可配置(待确认)l 负载控制n 系统能够支持HSDPA用户在不同载波之间的负载控制,例如:当一个HSDPA用户无法接入当前的HSDPA载波上时,如果其他频点有空闲资源,该HSDPA用户可以被系统分配到该异频同覆盖的HSPDA载波上。2.2.2.2 移动性管理l 相同Node B内的HSDPA小区变更n 支持在相同Node B内不同

45、小区之间同频点的小区变更n 支持小区负荷触发的在相同小区内不同频点之间的载波变更n 支持在相同Node B内不同小区之间不同频点的小区变更n 支持在相同RNC内相同Node B的同频小区变更n 支持在相同RNC内相同Node B的异频小区变更l 不同Node B相同RNC的HSDPA小区变更n 支持在相同RNC内不同Node B间的同频小区变更n 支持在相同RNC内不同Node B间的异频小区变更l 不同Node B不同RNC的HSDPA小区变更n 支持通过DSCR方式的跨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n 支持通过DSCR方式的跨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n 支持在不同RNC间的同频小区变更,同时伴随UE

46、 involved SRNS重定位n 支持在不同RNC间的异频小区变更,同时伴随UE involved SRNS重定位2.2.2.3 状态转换 在RRC建立过程中,系统能够通过对UE能力等级的识别,引导HSDPA UE直接驻留在HSDPA小区上。 支持小区内从CELL_FACH/URA_PCH到HS-DSCH的信道切换 支持小区内从HS-DSCH到CELL_FACH/URA_PCH的信道切换 系统能够提供HS-DSCH到公共信道切换的定时器,运营者可以根据实际要求配置定时器的值,可配置范围从1s到180s 在HS-DSCH小区变更和DCH与HS-DSCH之间的信道转换时,要求保证单个PS业务的连续性 在HS-DSCH小区变更和DCH与HS-DSCH之间的信道转换时,要求保证并发业务的连续性 当从NodeB1 CELL_FACH/URA_PCH(载波1)状态转换到NodeB2的HS-DSCH状态时,应考虑UE的能力级别(异频不同Node B间的移动性要求)l 系统间小区变更支持同一小区之间的不同频点之间DCH到HS-DSCH的状态转换,基于以下触发原因n 由于负荷调整,从不支持HSDPA的载波切换到支持HSDPA的载波上n 由于HSDPA载波从资源满负荷情况下恢复,将具备HSDPA能力且承载与DCH上的用户切换到HSDPA载波上支持同一小区之间的不同频点之间HS-DS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