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553739 上传时间:2021-08-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公允价值的应用与研究摘 要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早,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在反复争论中不断得到充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为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都把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唯一计量属性。尽管有阻力,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一直在不断扩大,从金融工具扩展到其他项目的计量上。从国际上看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而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务还比较滞后。我国自1998年引用公允价值,其运用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再应用。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2、使金融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进步加深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扮演了“经济杀手”的角色。至此,引发了全球金融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激烈讨论,人们重新审视公允价值。本文在了解公允价值历史发展的和国内外公允价值运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来更好地应用和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状况,问题,建议 Fair value of application in China and research ABSTRACT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research starts earlier, on the fair value

3、 of the theory in the debate has been ful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specially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emerged, the historical cost gradually difficult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In order to keep the information quality of the usefulnes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different coun

4、tries, institutions are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s a financial derivatives.Despite resistance, but the scope of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has been constantly expanding, from the financial tool is extended to other items on the measurement.Look from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applic

5、ation of fair value in our country is to represent the general trend,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e is still relatively lag.Since 1998 China refer to fair value, its application has experienced striking one snag after another, from scratch, avoided after the fi

6、rst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In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due to the use of fair value of the financial asset prices deviate from its value, progress to deepen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the depth and breadth, the role of the Economic Hit Man role.So far, triggered a global financial community and

7、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on the fair value of the debate, people re-examine the fair value.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ir value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on the basis of fair value in China,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8、occurred in oper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better applica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using.KEY WORDS: Fair value,Application status ,question,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4目录 摘 要I前言1第1章公允价值发展的历史进程21.1公允价值产生的思想萌芽“公允”思想21.1.1 “公允”概念的提出21.1.2 “真实与公允”概念的提出21.2公允

9、价值运用的先导一 市场价格的运用21.3公允价值概念的产生与发展3第2章 国内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52.1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52.2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状况52.2.1 1997年至2000年提倡公允价值阶段52.2.2 2001年至2005年回避公允价值阶段62.2.3 2006年以后重新应用公允价值阶段6第3章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面临的问题83.1 公允价值本质缺陷产生的问题83.1.1 公允价值确定主观性强,可靠性差83.1.2 可操作性较差83.1.3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93.2 环境因素制约产生的问题93.2.1 缺乏活跃的市场93.2.2 法制环境不完

10、善103.2.3 会计人员素质低10第4章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问题对策及建议114.1 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114.2 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控制114.3 健全并完善法律制度114.3.1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114.3.2 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124.3.3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124.4 完善公允价值审计124.5 完善公允价值估值程序,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12结论14谢 辞15参考文献16前言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学术界、准则制定机构和业界的研究重点,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允价值更成为各发面的争论的焦点。为了对当前公允价值会计有全面的认识,本文重点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发展

11、历史进程,国内外公允价值价值运用状况以及我国公允价值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比较早,有关理论也不断得到充实,结构框架趋于完善。尤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公允价值理论发展最为科学先进。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则比较晚,应用比较谨慎,经历了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再应用的过程。我国公允价值运用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国自身环境因素制约造成的,例如缺乏的活跃的市场、法制环境不完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是公允价值本身缺陷造成的,公允价值价格获取的两种途径使得资产估值主观性过大,可靠性和真实性差,而且估值技术的高要求与会计人员低专业技能和市场不活跃不协调

12、,使得公允价值实务运用可操作性差和便于企业操纵利润。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完善公允价值估值程序。即使公允价值理论发展并不完善和其会计实务运用中出现许多问题,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也不可否认公允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情况。我们应该辩证客观地运用公允价值,趋利避害,并在会计实践地运用中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理论。 第1章公允价值发展的历史进程1.1公允价值产生的思想萌芽“公允”思想公允价值概念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哲学和社会基础,人类对“公平”不懈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公允价值”产生

13、的根本原因。而人类对“公平”的追求体现在会计这一领域就是 “公允”思想。因此,公允的思想很早便开始在会计上有所体现了并不断发展。1.1.1 “公允”概念的提出1736年,约翰梅尔在簿记法这本书中写道,日记账要公允表达交易的记录,总账也是这样,失去了公允性,便失去了目标,进而也便失去了正确性。这是较早对账簿提出“公允”要求的会计学者。1844年英国所颁布的股份公司法,要求必须编制“全面而公允”的资产负债平衡表。并须向每次的股东大会提交,直接涉及到对财务报表编制与披露质量的表述。1.1.2 “真实与公允”概念的提出1897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又规定:核数师在报告中必须判明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正确

14、”直到1947年,英国特许会计师公会发布的“会计原则建议书”建议用“真实与公允”替代“真实和正确”,因为对于存在大量判断和估计的会计来说,不可能存在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惟一”或“绝对”正确的财务报表,报表上的数字 只是其中一个可能的公允表达。1948年修订后的公司法明确规定财务报表必须符合“真实与公允”原则,“真实与公允”原则便第一次在公司法中出现。自此,“真实与公允”成为一个广为接受的会计理念并一直沿用至今。1.2公允价值运用的先导一 市场价格的运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国际会

15、计准则理事会( IASB)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 从 FASB和 IASB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就是相关资产或负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市场价格,在具体确定公允价值时,也主要使用市场价格进行估计。因此,市场价格在会计上的运用可以视作公允价值的运用,尽管当时没有被称为“公允价值”。而市场价格概念的提出及推广运用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历程。迪克西在他1892年出版的审计学一书中指出,销售时点是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真实的时点,因此,不仅现时销售价格(即清算价格)很重要。而且未来价值也很重要。迪克西的这一观点跟现在的公允价值都强调了

16、资产应该按照销售价格(即退出价格)计量其价值,并强调了未来价值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重要的和相关的。1900年以前,稳健主义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其他原则与它相冲突时要服从于它。作为稳健主义的体现方式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当时实际上为所有的英国会计权威和许多美国会计权威所推崇,该方法的普遍运用是对市场价格的初步尝试性运用。威廉麦克尼尔在1939年出版的会计中的真理一书中提出:应当按市价对可销售资产进行估价。并将价格变动计入损益。可以说,麦克尼尔这种“真实收益”的思想已经跟现在的公允价值思想十分接近。1.3公允价值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公允价值”这一术语最初的产生并非来源于会计界的理论推演或实践 “创

17、造”,而是源于美国监管机构对如何确定公共事业企业的收费标准的考虑是按照历史成本或是重置成本,还是以其他方式作为收费的基础。而会计规范上正式提到公允价值,亦可追溯到会计程序委员会于1953年发布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在此公告中,公允价值已经被要求作为资产计量的依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争论不休,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历史成本严重缺陷的认识。特别是80年代,美国2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但建立在历史成本模式上的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

18、示“健康”的财务状况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为此,他们强烈呼吁重新考虑历史成 本会计模式是否适用于金融机构。在此背景下,1990年9月,美国SEC主席理查德 .C布 雷登认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 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此后不久,准则制定机构开始研究和制定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1991年 FASB发布的SFAS 107要求所有的公司披露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包括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和没有确认的资产 和负债。公允价值会计通过 199

19、3年FASB 发布的,SFAS 115-债权和权益证券投资会计又重新进入到美国公司财务报表之中。超出了之前的仅仅披露公允价值的要求,SFAS 115强制一些证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因此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SFAS 115 是FASB为了相关性而偏离历史成本和稳健 主义所迈出的重要一大步。FAS随后发布的会计准则,进一步强化了公允价值在财务报表中的使用。 FASB在20世纪90年代共发布32份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23份 ,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准则有9份 。FASB还于2000年2月发布了集大成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其中详细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

20、和确定方法 。SFAS 157 -公允价值计量的颁布标志着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达到了顶峰 。SFAS 157正式 地规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计量和披露的框架,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实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可比的应用指南。第2章 国内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2.1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8年IASC 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讨论,1990 年IASC 金融工具项目筹委会批准发布了“原则公告草案”,要求经营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不包括投资和筹资项目。1992 年的IAS30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规定银行至少披露包括企业原

21、生的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在内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1995 年的IAS32金融工具:披露与列报,要求企业对每一类已确认和未确认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披露公允价值信息,标志着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领域的应用。1997 年,IASC 和CICA 共同发布了金融资产和负债会计讨论稿,表明所有金融工具都要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立场。1999 年的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取代了IAS32 的部分披露条款,完整地规定了以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进行确认、计量的具体做法。2000 年的IAS40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主体可以选择以成本减去折旧或者公允

22、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化立即在损益表中确认。2001 年的IAS41农业把公允价值会计直接应用到农业方面。据谢诗芬教授统计,在截止2001 年2 月止有效的35 份IAS/IFRS 中,有21 份涉及公允价值,占60%。2004 年3 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正式发布了改进项目下的14 项准则,同时取消了一项准则。2.2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状况2.2.1 1997年至2000年提倡公允价值阶段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公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会计准则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中国基于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目的,也开始逐渐在会计准则中采用

23、“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1998年6月12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具体会计准则首次正式使用了“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该准则不仅规定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还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该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开始,这也是中国会计准则中的一大突破。随后,公允值计量又出现在投资准则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关于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1998年6月24日发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投 资的讲解充分阐述了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它列举了四点理由:第一 ,允价值体现 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 ;第 二,公允价值定义中的“公平交易”为其确定的价值的公允性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与 国际会计惯例接

24、轨;第四,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可实现净值、重置成本、评估价值等。2.2.2 2001年至2005年回避公允价值阶段 2001 年在财政部发布和修订的准则中,强调了真实和谨慎,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前面发布的5 项准则的修订,主要针对对象就是公允价值。修订的理由或论点概括起来就是:由于当时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而也给滥用公允价值留下了空子,出现了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新准则和新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尽可能地回避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2.2.3 2006年以后重新应用公允价值阶

25、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在全世界的普遍应用,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变得越来越重要和迫切。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 1项基本准则和3 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 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在实质上的趋同。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据统计,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股份支付、生物资产等 17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和应用力度之深都超出了之前会计界的预期

26、。相比于国际会计准则,发布的38项具体准则更充分地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自此,公允价值又开始在中国会计准则中被普遍采用。7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3章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面临的问题 3.1 公允价值本质缺陷产生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获取公允价值的获取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确定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这种途径是最为可靠的;第二种途径是在没有实际交易发生的情况下,通过模拟市场交易的各项参数进行判断和估价。此类方法包括以下两种操作方式:一是参考公开市场上的相同或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二是使用估价技术或建立能够

27、模拟市场定价机制的数学模型,将影响资产市场价格的各种因素按其影响方向和程度的不同以合理的形式纳入数学模型,最终计算出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价格获取的第二种途径使得资产估值主观性过大,可靠性和真实性差,而且估值技术的高要求与会计人员低专业技能和市场不活跃不协调,使得公允价值实务运用可操作性差和便于企业操纵利润。3.1.1 公允价值确定主观性强,可靠性差 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只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对于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在操作中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

28、大为减弱。而对于后两层次的公允价值,在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的会计事项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无论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都需要操作人员对现有的信息进行主观的分析和判断,这就大大增加了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3.1.2 可操作性较差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专业技术高超、诚实守信的资产评估师队伍。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资产评估人员与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都不容乐观,应该说目前国内大多数从业人员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尚难以

29、适应。3.1.3 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公允价值的变动计人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将会产生利得或损失,这将改变现在会计实务中短期投资只确认减值不确认升值收益的情况。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结果可增值也可减值,而不再采用现行的单边调整减少资产价值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可能使证券性交易投资较多的公司,其股本“账面富贵”,也将反映在当期业绩中。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权,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由于公允价值的确认仍然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沦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由于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具有明显

30、的经济后果,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因此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再次沦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3.2 环境因素制约产生的问题 3.2.1 缺乏活跃的市场缺乏成熟的市场条件从前面对获取公允价值的途径分析,要想较为可靠地获取公允价值,就必须拥有近乎完美的市场。这样的市场必须是活跃的、充分竞争、信息对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只有这样依据市场交易信息确定的公允价值才是公允和可靠的。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市场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存在大量关联方交易、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等方面。在这样的市

31、场条件下,会计实务中可靠确定公允价值就相当困难,往往会导致因为条件不具备放弃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或者即使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电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3.2.2 法制环境不完善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到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过时,但还没有得到修订,会计准则不能脱离这些法律条款的约束,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出台,也难以认真执行。3.2.3 会计人员素质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是规范导向的实行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更多地关注如何按规范来进行账务处理,而忽视了对经济业务本身的分析、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这样,会

32、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然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正如上面分析的那样,现行的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上只给出抽象的原则,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而且涉及大量的估计和判断,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就对会计人员拥有更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10 第4章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问题对策及建议4.1 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我国要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积极努力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方面要加快建设资本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保证资产负债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从而保证公允价值的可得性。这就需加大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贵重金属市场及其他稀缺资源市场的建设。另一方面

33、要完善市场制度和监管,提高市场的有效性,使市场能够公允反映资产负债的价值,为此需要打破区域市场分割、生产要素市场垄断,完善市场的执法和监管。4.2 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控制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人员的主观分析,因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提高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积累更多的经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防止个人的主观意向。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第一,对于处在高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潜在的执业者,他们正处于一种未塑造状态,因此学校可以开设各种公益讲座,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执业意识。第二,对于已经

34、从业的执业人员,继续教育必不可少,同时严厉的监管机制和内部审计制度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建立合议小组制度,起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从而达到公允价值在实务应用中的效用最大化目的。4.3 健全并完善法律制度4.3.1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具体准则我国虽然修订了会计基本准则,并将公允价值纳入计量属性体系,但在具体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相对较少,今后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修订具体准则,在条件成熟时,推出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4.3.2 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一些发达国家公允价值运用及研究较早, 公允价值准则体系的建设相对完善,而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历史不足三十年,且出现回避的阶段。在这方面可学习借鉴发达

35、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整套统一完善的规范体系,使得在公允价值的运用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4.3.3 加大违法处罚力度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应采用加大违法成本的办法来阻止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违法所获收益难以弥补其违法所付出的惨重代价达到杜绝造假现象的发生,自觉按照公允价值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目的。4.4 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高质量的运用离不开高质量的公允价值审计,因此我国要尽快完善公允价值审计。一方面要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审计人员不仅需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还要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等

36、方面综合知识及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就要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另外还可吸引更多经济、管理或金融等专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加入审计队伍。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审计理论和审计方法,这需要审计理论界及审计准则制定者对我国公允价值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法或制定公允价值审计相关准则。4.5 完善公允价值估值程序,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金融市场不成熟,很多金融产品无法取得合理的公允价值,利率和汇率也未完全市场化,即使那些有效的交易市场也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当银行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依赖估值技术,同

37、时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对严格的公允价值估值程序的运用,而要建立和完善估值模型,不仅需要良好的建模技术,而且还需要积累历史数据、取得相关参数,这就要求银行业加强风险管理,量化违约概率等指标进行模型估值。因此国家相关监管机构和银行业要对公允价值的衡量标准、获取方式及信息质量等作出明确规定,出台可操作性更强的公允价值操作指南。12结论 公允价值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充满着争议,争议的根源在于人们对公允价值的概念、本质和经济后果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在社会经济系统出现新的情况时,公允价值的应用又出现了之前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新状况,这时人们对公允价值的观点便又变得莫衷一是,尤其2008

38、年金融危机的引发了 全球金融界和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空前的激烈讨论。但也正是这些争议促使公允价值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即使公允价值理论发展至今,还不够完善,并存在缺陷,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也不可否认公允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情况。,我们所应该做的是趋利避害,在会计实务操作中针对实际情况客观运用,既不可盲目冒进也不可畏缩不前。而且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公允价值实践应用中人们针对已出现的问题研究并解决,同时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理论。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体系,法律法规建设以及人员配备不尽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不断改善原有的经济环境利于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且针对公允价值本身缺陷要

39、从实践运用中发现并改善。17谢 辞春华秋实,寒窗三载,大学短实的三年学习生活,不仅让我长了知识、开了眼界,而且让我领悟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悉心指导。本论文是在崔老师的鼎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到撰写,自始至终得到了崔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谨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我求学期间,得到其他授课老师的指导,他们严谨的治学风范、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使我更加理解学识无止境。在我求学及编写论文期间,宿舍好友对本论文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健全,文章中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研究,难免会有疏漏,恳请各位

40、专家、师长批判、指正!参考文献1朱一妮,高嘉会.公允价值及其计量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研究,2011,(6):14-182邵军,李东氓.谈公允价值缺陷J.现代企业文,2011,(29):143-1443尹新巧.浅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36):2454张健,现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困境及应对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2):69-705韩冰,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7-106郑艳,我国公允价值计量运用思考J .科学之友:下旬,2011,(12):144-145 7袁晶珠,浅析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

41、12,(1):89-908薄澜.国外公允价值会的研究综述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579李满红.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2) 10王宗砚.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34):154-15511尹娇,张俊燕.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1,(52):62-6312黄娟.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几点思考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13徐淼.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3)14路晓燕.公允价值会计的国际应用J.会计研究,2006,(4)15范丽.国内外公允价值的比较与分析J.齐鲁论坛,2005,(6)16李传玉,赵欣燕.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J.财经论坛,2006,(3)17罗胜强.公允价值会计: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9)18黄永安.公允价值应用的问题探析 J.现代经济,2008,(8)19王建刚,朱金一.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J.合肥学院,2008,(3):1920卞立岩,张志明.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认识与思考 J.财经界(下半月),2006,(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