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520701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2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YD/T 200保密等级:公开发放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200-实施200-发布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GPON device of China Telecom(V1.2)Q/CTXXXX.1-201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1Q/CT XXXX.1-2010目 录前 言IV1 范围52 规范性引用文件53 缩略语64 GPON系统参考模型8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85.1 业务类型85.2 设备类型86 GPON协议要求11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116.2 PMD子层116.3 TC子层126.4 OMCI子层126.5 时钟要

2、求12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13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13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138 以太网功能要求158.1 以太网基本功能158.2 VLAN功能178.3 VLAN Stacking功能21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229.1 DBA总体要求229.2 OLT的DBA功能要求229.3 ONU的DBA功能要求2210 多业务QoS机制2210.1 多业务QoS总体要求22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22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2310.4 优先级标记23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2410.6 流限速2410.7 优先级调度2510.8 缓存管理

3、2511 安全性2511.1 PON接口数据安全2511.2 MAC地址数量限制2511.3 过滤和抑制26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接口)标识2611.5 其他安全功能2612 组播功能2612.1 组播实现方式26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2712.3 分布式IGMP/MLD方式功能要求27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3012.5 组播性能要求3113 系统保护3213.1 设备主控板1+1冗余保护3213.2 OLT上联口双归属保护3213.3 配置恢复功能32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33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33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3714.1 总体要求3814.

4、2 OLT光收发机参数测量3814.3 ONU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3815 语音业务要求3916 TDM业务要求3917 时间同步功能4017.1 GPON时间同步机制4017.2 设备的时钟时间同步功能要求4018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4018.1 以太网/IP业务性能指标要求4018.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4118.3 电路仿真方式的n64Kbit/s数字连接及E1通道的性能指标4118.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4219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4219.1 OLT的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要求4219.2 网元管理系统(EMS)要求4319.3 ONU的远程管理功能5419.4 ONU本地管理要

5、求6320 ONU硬件要求6420.1 指示灯要求6420.2 开关与按钮6520.3 设备标签6521 其它要求6521.1 环境要求6521.2 电源要求6621.3 设备节能要求6821.4 电气安全要求69前 言本标准以ITU-T G.984和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为基础,以增强GPON系统的互通性和运营、管理能力为目标,在GPON接口协议(PMD、TC、OMCI等)、设备规格、设备功能、网元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I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

6、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的参考模型、设备类型与规格、GPON协议、系统基本功能、业务承载相关功能能力和性能、系统保护、操作维护管理、设备的环境及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并重点对GPON系统的PMD子层、TC子层以及TC适配子层、OMCI以及业务层的协议互通性进行了详细规范。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环境下的G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

7、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YD/T 1128-2001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补充件1)YD/T 1292-2003基于H.248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ITU-T G.983基于无源光网络的宽带光接入系统(BPON)ITU-T G.984吉比特无源光网络的宽带光接入系统(GPON)ITU-T Y.1291(2004)分组网络支持QoS的结构框架ITU-T Y.1730(2004)以太网OAM功能需求IEEE 802-2001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概况和架构IEEE 802.1D-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8、IEEE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IEEE 802.1Q-2005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IEEE 802.1ad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4:提供商网桥IEEE 802.3-2005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MA/CD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用于用户接入网的媒质接入控制参数、物理层和管理参数IETF RFC 1112Host Extensions for IP MulticastingIETF RFC 2236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2IETF RF

9、C 3376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Version 3IETF RFC3985(2005)PWE3 ArchitectureIETF RFC4197(2005)Requirements for Edge-to-Edge Emulation of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TDM) Circuits over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IETF RFC4553(2006)Structure-Agnostic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over Packet

10、(SAToP)DSL Forum 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DSL Forum TR-142Framework for TR-069 enabled PON devices(Revision 3)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ACSAuto-Configuration Server自动配置服务器BITS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ystem楼宇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PDU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桥协议数据单元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有线电视系统CBRConsta

11、nt Bit Rate固定码率CBUCellular Backhaul Unit蜂窝回程单元CDRCall Detail Record呼叫信息记录CVLANCustomer VLAN用户(内层)虚拟局域网DADestination Address目的地址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动态带宽分配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FCSFrame Check Sequence帧校验序列FEFast Ethernet快速以太网FECForwar

12、d Error Correction前向纠错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宇FTTBizFiber to the Business光纤到企业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CabFiber to the Cabinet光纤到交接箱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用户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公司/办公室GEGigabit Etherent千兆以太网GMII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千兆比媒质无关接口GEMGPON Encapsulation Metho

13、dGPON封装模式GPON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吉比特无源光网络HGUHome Gateway Unit家庭网关单元IADIntegrated Access Device综合接入设备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PGInter-packet Gap帧间隔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位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质访问控制MDI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媒质相关接口MDUMulti-Dwelling Uni

14、t多住户单元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组播监听发现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位MSTP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多生成树协议MTUMulti-Tenant Unit多商户单元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NTNetwork Terminator网络终端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络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MCC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hannelONU

15、管理控制信道OMCI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ONU管理控制接口ONT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联P2MPPoint to Multipoint点到多点PCSPhysical Code Sublayer物理编码子层PLOAMPhysical Layer OAM物理层操作管理维护PMA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物理媒质附加(子层)PMDPhysical Medium D

16、ependent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以太网上的PPP协议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REDRandom Early Detection随机先期检测RFRadio Frequency射频RSReconciliation Sublayer协调子层(R)STP(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快速)生成树协议SA

17、Source Address源地址SBUSingle Bussiness Unit单商户单元SCBSingle Copy Broadcast单拷贝广播SFUSingle Family Unit单住户单元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起始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SNIService Node Interface业务节点接口SPStrict Priority严格优先级SR-DBAStatus Reporting DBA基于状态报告的动态带宽分配STM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同步转移模式SVLAN

18、Service VLAN业务(外层)虚拟局域网TCTransmission Convergence传输汇聚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时分复用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T-CONTTransmission Container传输容器UNIUser Network Interface用户网络接口VDSL2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2第二代甚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环路技术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VoIPVoice over IPIP语音WREDWeighted R

19、andom Early Detection加权随机先期检测WRRWeighted Round Robin加权轮询4 GPON系统参考模型GPON系统通常由局侧的OLT、用户侧的ONU和ODN组成,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ODN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和ONU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光传输媒质。GPON系统参考配置见图4-1。图4-1 GPON系统参考配置按照ONU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GPON系统可以有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到交接箱(FTTCa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楼(FTTB)、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公司/办公室(FTTBiz/FTTO)。O

20、NT一般指用于FTTH/FTTO并具有用户终端功能的ONU,在本技术要求里对二者不做区分,统一用ONU来表示。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5.1 业务类型GPON系统可能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以太网/IP业务、语音业务、TDM业务和CATV业务等,其中TDM业务为E1电路仿真业务。GPON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IP业务的能力,建议支持TDM业务和语音业务,可选支持CATV业务。GPON系统应同时支持采用IPv4和IPv6承载上述业务。5.2 设备类型5.2.1 OLTOLT设备包含一个或者多个PON接口,应支持以太网/IP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建议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业务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

21、上联接口。OLT的业务槽位建议支持GPON板、EPON板、10GEPON板、千兆以太网板(下联口)的用户板卡任意混插,可选支持 ADSL2+板、VDSL2板等。OLT的PON接口应支持PON光模块的可插拔。5.2.2 ONUONU设备可能有多种类型,本标准根据近期GPON设备的应用场景,规定以下六种主要类型。n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仅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CATV业务。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H的场合(可与家庭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根据O

22、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SF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1。表5-1 SF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POTS口数量CATV RF口SFU-11(GE或者FE)0可选SFU-24(FE)0可选SFU-34(FE)2可选(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SFU也可以用于商业客户。)n HGU(家庭网关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具有家庭网关功能,相当于带GPON上联接口的家庭网关,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具有4个以太网接口、1个WLAN接口和1或2个USB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H

23、的场合。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HG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2。表5-2 HG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POTS口数量WLAN口数量USB口数量CATV RF口HGU-14011或2可选HGU-24211或2可选(注:本标准仅规定HGU型ONU与GPON接口相关的要求,其它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相关标准。)n MDU(多住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业务。具有多个(至少8个)用户侧宽带接口(包括以太网接口、ADSL2+接口或VDSL2接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

24、用于FTTB/FTTC/FTTCab的场合。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DU型ONU的4种具体形态见表5-3。表5-3 MD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ADSL2+接口数量VDSL2接口数量POTS口数量CATV RF口MDU-18/16/24/32(FE)000可选MDU-28/16/24/32(FE)008/16/24/32/48可选MDU-3016/24/32/48/64024/32/48/640MDU-40012/16/24/3224/32/48/640(注:上表中的数量均表示固定式设备或者插卡式设备中板卡的接口数量。)以太网接口的MDU设备(MDU-1和MDU-

25、2)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1) 盒式:1U高度,采用固定式或者插卡式结构,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2) 小型插卡式:2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 19英寸,建议以16/24接口为单位,至少4个业务槽位,应支持不同类型板卡(以太网、DSL、POTS)的灵活混插。DSL接口的MDU设备(MDU-3和MDU-4)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1) 小型插卡式:2U高度,至少4个业务槽位,满配宽带容量96线以上,满配窄带容量128线以上;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2) 中型插卡式:大于2U高度,至少4个业务槽位,满配DSL容量256线以下,窄带容量512线以下;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应支持ADSL2+板卡、V

26、DSL2板卡、POTS板卡、A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选)、V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选)的灵活混插。MDU-3、MDU-4的ADSL2+、VDSL2接口应包含分离器。(注:在商业客户不需要TDM业务时,MDU可以用于商业客户。)建议支持上联接口的模块化设计,即可通过可插拔的上联模块将GPON上联接口更换为EPON、10GEPON、GE等上联接口。建议ONU的PON接口光模块可插拔。n SBU(单商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单独企业用户和企业里的单个办公室,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以太网接口和E1接口,可选支持

27、POTS口。主要应用于FTTO的场合。SB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表5-4。表5-4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E1接口数量POTS口数量SBU-144不做规定n MTU(多商户单元)型ONU主要用于多个企业用户或同一个企业内的多个个人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至少8个)和E1接口,可选支持POTS接口。主要应用于FTTBiz的场合。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T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5。表5-5 MT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E1接口数量POTS口数量MTU-116(FE)4/

28、80MTU-28/16(FE)4/88/16n CBU(蜂窝回传单元)型ONU主要用于接入基站,提供以太网/IP业务、TDM业务。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1PPS+ToD接口,可选支持E1接口。主要应用于移动基站回传的场合。CB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6。表5-6 CBU型ONU的具体形态编号以太网口数量E1接口数量1PPS+ToD接口数量CBU-14(FE/GE)42CBU-24(FE/GE)82CBU-34(FE/GE)025.2.3 ONU的PoE功能建议以太网接口的MDU、MTU、SFU设备支持PoE功能,即通过RJ45以太网电口的数据线(1、2、3、6)同时传递数据和电流,为其他

29、支持PoE的设备提供电力。相关PoE功能应符合IEEE802.3af标准。支持PoE的ONU设备应支持内置PoE电源。供电最长距离不应小于100m。每个以太网电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小于15瓦,且供电功率可配置,配置范围为1-15瓦。支持PoE的ONU设备应支持供电功率分配策略,对不同用户群下发功率分配策略;应支持在电源功率过载时通过自动方式和手工方式进行接口供电管理;还可对每个PoE接口以及整个设备的供电情况进行统计、查询。应支持PoE处理软件的在线升级。以太网接口的MDU、MTU、SFU设备可选支持PoE plus功能,每个以太网电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小于30瓦,

30、且供电功率可配置,相关功能应符合IEEE802.3at标准。6 GPON协议要求6.1 GPON系统协议参考模型根据G.984,GPON系统的协议栈见图6-1,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PMD)层和GPON传输汇聚(TC)层组成。TC层包括两个子层:TC成帧子层和TC适配子层。TC层应采用GEM封装模式,为其客户层提供2种类型的接口:GEM客户接口和ONU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图6-1 GPON系统协议栈6.2 PMD子层GPON系统应使用符合ITU-T 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G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下行应使用1480nm1500nm波长,如果采用第三波长

31、方式实现CATV业务的的承载,则应使用1540nm1560nm波长。GPON系统提供CATV业务的具体要求不在本标准范围内。GPON系统应支持下行2488.32Mbit/s,上行1244.16Mbit/s的传输比特率。GPON的PON侧光接口应支持Class B+,上行应使用1260nm1360nm波长,建议使用131020nm波长。建议支持Class C+,上行应使用131020nm波长。光接口具体参数应符合G.984.2的相关要求。6.3 TC子层GPON系统的TC子层应符合G.984.3的规定,应采用GEM封装模式,并支持下行FEC,可选支持上行FEC。OLT应具有对ONU进行认证的能力

32、,应拒绝认证未通过的ONU的接入。OLT应支持基于ONU的“SN”和“Password”两种方式对ONU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当OLT发现非法ONU的注册事件(ONU未配置SN/Password、相同SN、相同Password等),应上报网元管理系统。OLT具体对ONU的认证方式应可配置。ONU的认证流程应符合ITU-T G.984.3的规定。SN的格式应满足ANS T1.220-2000的要求(SN中的Vendor ID应采用4个字母字符,不应该出现“_”等字符);“Password”的格式应采用10字节的ASCII码。系统应支持ONU去注册的功能。当ONU收到Disable_serial_

33、number消息后,应从激活状态转移到紧急状态(O7)并关闭激光器;如果不能成功切换到O7状态,OLT应上报告警。手工重启ONU后,ONU注册后应进入紧急状态(O7),如果没有进入O7状态,OLT应该上报告警。6.4 OMCI子层OLT通过OMCI来控制ONU,OMCI协议应允许OLT建立和释放与ONU之间的连接,管理ONU上的UNI,请求配置信息和性能统计,向系统管理员自动上报事件(如链路故障等)。OMCI的T-CONT应该由ONU缺省创建,并且其Alloc ID=ONU ID;该OMCI T-CONT的ME不应在MIB UPLOAD时候进行上报。OMCI要求在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

34、安全管理几个方面对ONU进行管理。GPON系统中应为ONU管理和控制通道配置一条GEM连接。OLT使用PLOAM消息来对每个ONU的管理通道的PortID值进行程序设定。OLT的MAC层必须为每一个ONU的OMCC上行流量分配一个授权流程,上行OMCC 报文应一直放在高优先级队列或采用CBR 业务类型模型进行处理,下行OMCC 报文则完全由OLT 控制;系统对于处理高优先级协议消息的反应时间应该小于1 秒,处理低优先级协议的消息的反应时间应小于3秒。OLT应支持G.984.4规定的九种二层业务模型:MAC bridged LAN,802.1p mapper,N:1 bridging,1:M m

35、apping,1:P filtering,N:M bridge-mapping,1:MP map-filtering,N:P bridge-filtering,N:MP bridge-map-filtering。GPON系统OMCI的具体要求应符合G.984.4的规定。6.5 时钟要求6.5.1 OLT的时钟要求OLT应按下列顺序优选定时源,并以此作为OLT线路的发送时钟: 1. 外部定时接口,如BITS输出的2MHz/2Mbit/s时钟;2. STM-N业务接口;3. E1业务接口;4. 同步以太网5. 内部定时。 OLT设备的定时功能应支持跟踪与自由振荡两种工作模式。在所有外部定时源均不可

36、用的情况下,OLT应自动倒换到自由振荡模式。OLT工作在自由振荡模式时,内部时钟精度应不低于3级钟(4.6ppm)要求。OLT设备在定时源倒换过程中,不应引起业务损伤。6.5.2 ONU时钟要求ONU设备应支持从PON接口的下行信号中提取时钟并作为本地上行发送时钟。ONU设备还应具有本地时钟,其频率准确度应优于50ppm。对于ONU承载的E1信号,ONU应能采用自适应方式、差分方式或者PON接口的线路时钟恢复业务定时。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7.1 OLT网络侧接口(SNI)要求OLT的网络侧应能够根据需要提供FE接口、GE接口和10GE接口。OLT应提供至少4个GE上联接口。对于提供TDM

37、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OLT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STM-1或STM-4接口。OLT应支持上联接口光模块的可插拔。7.1.1 GE接口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7.1.2 10GE接口10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7.1.3 E1接口E1接口应符合ITU-T G.703或GB7611-2001的规定。7.1.4 STM-N接口STM-N接口应符合ITU-T G.707的规定。7.1.5 1PPS+ToD接口1PPS+ToD输入接口应符合第7.2.1.7节的规定。7.2 ONU用户侧接口(UNI)要求ONU的用户侧接口类型包括10/100B

38、ASE-T、10/100/1000BASE-T、E1接口、Z/Za、DSL、1PPS+ToD、CATV RF等接口。各种类型的ONU的用户侧接口种类和数量见5.2.1。7.2.1 10/100BASE-T接口用户侧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7.2.2 10/100/1000BASE-T接口10/100/1000BASE-T接口均应符合IEEE 802.3-2005的规定。7.2.3 E1接口E1接口应符合ITU-T G.703或GB7611-2001的规定。7.2.4 Z/Za接口Z接口应符合YD/T 1054-2000 10.1.1节的规定。Za

39、接口应符合YD/T 1054-2000 10.1.2节的规定。7.2.5 DSL接口DSL接口包括ADSL2+、VDSL2接口。ADSL2+接口应符合ITU-T G.992.5。VDSL2接口应符合ITU-T G.993.2。7.2.6 CATV RF接口CATV RF接口的具体指标待定。7.2.7 1PPS+TOD接口1PPS+ToD输出接口用于支持相位同步信息(1PPS)和当前时间值(ToD)的输入或输出。1PPS+ToD接口的具体要求如下:电平:1PPS和ToD为RS422电平;物理接口:采用RJ45接口;信号排列:线序见表7-1。表7-1 1PPS+ToD接口的RJ45线序PIN信号定

40、义说明1NC默认态为悬空(高阻)2NC默认态为悬空(高阻)3422_1_N1PPS4GNDRS422电平GND5GNDRS422电平GND6422_1_P1PPS7422_2_NToD时间信息8422_2_PToD时间信息ToD时间信息应采用NMEA-0183协议进行编解码 NMEA 0183是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ational Marine Electronics Association)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采用ASCII编码。目前业已成为GPS导航设备统一的RTCM(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Maritime services)标准协议。N

41、MEA 0183的主要命令见表7-2。表7-2 NMEA 0183的主要命令序号命令说明最大帧长1$GPGGA全球定位数据722$GPGSA卫星PRN数据653$GPGSV卫星状态信息2104$GPRMC运输定位数据705$GPVTG地面速度信息346$GPGLL大地坐标信息557$GPZDAUTC时间和日期38ToD时间信息是1PPS上升沿时刻所对应的当前时间信息。它与NMEA0183的$GPZDA命令对应。ToD时间信息的串行通信参数为:数据位=8bit,开始位=1bit,停止位=1bit,无奇偶校验。信息波特率为4800、9600、19200、38400,网管可设,默认值为4800。To

42、D时间信息必须在1PPS的上升沿500ms内传完。ToD时间信息格式如下:$GPZDA,*其中,“$”为消息起始位,“*”为校验和前缀。语句的数据格式见表7-3。表7-3 ToD时间信息的数据格式字段名实例描述Message ID$GPZDAZDA消息头UTC time(hhmmss)181813Either using valid IONO/UTC or estimated from default leap secondsDay1401 到 31Month1001 到 12Year20030000 到 9999Local zone hour00时区(小时,北京时区为08)Local zon

43、e minutes00时区(分钟,北京时区为00)hh$与*之间所有字符ASCII码的校验和(各字节做异或运算,得到校验和后,再转换16进制格式的ASCII字符)消息结束符ToD时间信息实例如下:$GPZDA,181813,14,10,2003,00,00*4F7.2.8 其他接口与HGU ONU相关的其他接口(如WLAN、USB接口等)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相关标准。8 以太网功能要求8.1 以太网基本功能8.1.1 MAC交换功能8.1.1.1 OLT的MAC地址交换功能OLT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OLT的GPON

44、接口板上每个PON接口的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2K。对于最大PON口数大于等于16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32K,建议不小于2K最大PON口数。对于最大PON口数小于16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16K或2K最大PON口数。OLT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8.1.1.2 SFU/HGU/SBU型ONU的MAC地址交换功能对于具有多于一个以太网接口的SFU型ONU及HGU/SBU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32个。8.1.1.3 MDU/MTU

45、型ONU的MAC地址交换功能MDU/MTU型ONU的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32用户宽带接口数。ONU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8.1.2 二层交换能力8.1.2.1 OLT的二层交换能力OLT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OLT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8.1.2.2 ONU的二层交换能力对于具有多于1个以太网接口的ONU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ONU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8.1.3 帧

46、过滤功能8.1.3.1 OLT的帧过滤功能OLT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8.1.3.2 ONU的帧过滤功能HGU、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源和目的MAC地址、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功能的开启/关闭。SFU型和SBU型ONU可选支持上述帧过滤功能。8.1.4 二层隔离功能8.1.4.1 OLT的二层隔离功能OLT应实现对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8.1.4.2 ONU的二层隔离功能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二层隔离。8.1.4.3 OLT的环路检测功能OL

47、T应支持同一个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以及不同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之间的环路检测功能。OLT检测到环路后应将ONU的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8.1.4.4 ONU的端口环路检测功能ONU应支持以太网端口、DSL端口本身的环路检测功能(如ONU下挂设备的端口间出现环路)。ONU检测到端口环路后应将该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8.1.5 生成树功能8.1.5.1 OLT的生成树功能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可选支持多生成树协议(MSTP)。8.1.5.2 ONU的生成树功能MDU和MTU型ONU的用户侧的以太网接口和V

48、DSL2接口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快速生成树(RSTP)。8.1.6 流量控制功能8.1.6.1 OLT的流量控制功能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 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8.1.6.2 ONU的流量控制功能ONU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 802.3x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8.1.7 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当OLT存在多个PON接口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8.1.8 链路聚合功能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

49、能。应能够在单层VLAN或双层VLAN的条件下支持链路聚合。要求支持至少4个链路聚合组,F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应不小于8个,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4个,10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2个)。应支持上联板内的接口链路聚合和上联板间的接口链路聚合。设备的板内FE接口和GE接口必须能够在单VLAN或启用SVLAN条件下支持符合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能,以实现带宽扩展和链路保护的功能。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和主备倒换两种方式并可配置。OLT上联口的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1:1的备份保护,倒换时间应小于200m

50、s,建议小于50ms。8.2 VLAN功能VLAN转换(Translation)是指输入VLAN与输出VLAN的1:1转换。N:1 VLAN聚合功能,即将上行的多个VLAN(例如VLAN 1、2、X)的业务聚合为一个VLAN(例如VLAN Y),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多个VLAN(VLAN 1、2、X)中(基于MAC或Cos,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实现N:1 聚合时须保证原有不同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8.2.1 OLT的VLAN功能OLT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LT应支持VLAN标记/去标记,VLAN透传,VLAN转

51、换,N:1 VLAN聚合,VLAN优先级标记,VLAN过滤等功能。OLT应支持基于GEMPort、PON口、EtherType(至少支持PPPoE、IPoE和IPv6oE)等划分VLAN和标记优先级。OLT应支持VLAN tagging filter data、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和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三个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VLAN Trunk功能。OLT应同时支持4K的VLAN数,VLAN ID的范围是14094

52、。每个PON口也应支持的4K的VLAN 数。OLT应支持VLAN Translation功能。主交换板支持的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应为4094个,PON接口板上的每个PON接口应支持不小于512个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OLT应支持N:1 VLAN聚合功能,包括同一ONU下不同VLAN的聚合以及不同ONU之间指定VLAN的N:1聚合;也包括同一PON口下不同VLAN的聚合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OLT还应支持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的混合使用(1:1和N:1同时使用)。同时,要求OLT设备在实现1:1 VLAN转换和N:1 VLA

53、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影响。OLT在进行同一个ONU内不同VLAN的N:1聚合时,N应不小于8;在进行不同ONU之间指定VLAN的N:1聚合(多个用户的同一种业务汇聚为一个VLAN,包括同一PON口内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时,N应至少不小于64PON接口数。8.2.2 ONU的VLAN功能ONU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NU应支持VLAN 透传、VLAN转换、N:1 VLAN聚合、VLAN Trunk、VLAN过滤等功能。ONU应支持基于用户物理端口、基于EtherType(至少支持PPPoE、IPoE和IPV6oE)划分VLAN和标记优先级。

54、ONU应支持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和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功能的管理,可选支持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上述5种VLAN模式,应通过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结合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实体的Forward operation定义的描述操作来实现。VLAN Trunk、VLAN透传、V

55、LAN标记、VLAN转换和N:1VLAN聚合模式下ONU的行为应符合下面VLAN模式定义的规定。这五种VLAN模式应使用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实体来进行管理。8.2.2.1 VLAN模式定义对于以太网接口的各种VLAN模式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定如下:(1)VLAN透传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对接收到上行的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是对以太网帧不作任何处理(无论以太网帧是否带VLAN TAG)透明的向OLT转发;对于下行的以太网帧也是透明转发的方式。其详细处理方式见表8-1。表8-1 透明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方向以太网包是否有

56、Tag处理方式上行有VLAN tag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无VLAN tag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下行有VLAN tag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无VLAN tag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2)VLAN标记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对接收到的上行以太网帧的处理方式是为其加上一个网络层VLAN tag;对于下行以太网帧,ONU剥除其VLAN Tag。其详细处理方式见表8-2。表8-2 TAG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方向以太网包是否有Tag处理方式上行有VLAN tag丢弃无VLAN tag打上新的VLAN Tag(主要参数是VID

57、),转发。当前仅要求ONU能够配置VID值,并将所打的Tag的TPID和Pri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0)。下行有VLAN tag按照VID转发到相应的UNI接口,并剥除tag;如果下行的tagged报文的VLAN ID不等于所配置的VID,则丢弃该报文。无VLAN tag丢弃(3)VLAN Translation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将上行以太网帧中用户自行打上的VLAN TAG(其VID可能不是其独用的,可能在同一个系统内有其他用户使用相同的VID)转换为唯一的网络侧VLAN Tag;并在下行方向执行相反的操作。当ONU支持VLAN Translation时,其VLAN

58、 Translation功能应支持EtherType值为0x8100,可选支持其他EtherType值。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ONU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表8-3所示表8-3 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ONU的处理方式方向以太网包是否有Tag处理方式上行有VLAN tag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有对应的entry(等于其输入VID),则按照该表项将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出VID),并转发;如果其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应的entry,则丢弃。当前仅要求ONU进行VID的转换

59、,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暂不要求,ONU将转换后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无VLAN tag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下行有VLAN tag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有对应的entry(等于其输出VID),则按照该表项将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入VID),并转发;如果其原有Tag的VID为缺省VID,则剥除Tag并转发;如果其VID在对应接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应的entry,则丢弃;当前仅要求ONU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暂不要求。ONU将转换后的VLAN Tag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无VLAN tag丢弃。(4)N:1 VLAN Aggregation模式:在该模式下,ONU将上行的多个VLAN聚合为唯一的网络侧VLAN ID;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对应的多个VLAN(基于MAC,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每个用户端口可能存在多个N:1 VLAN聚合。N:1 VLAN Aggregation模式下ONU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