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514952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王好战,请以战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协助学生理解文中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意义;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孟子散文托寓言以说理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3、情感目标:传播孟子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理解孟子对名誉、地位的正确态度,彻底抛弃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置自己尊严于不顾的错误名利观。【教学重难点】解析课文,孟子及孟子的思想【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孟子的门人曾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

2、在各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孟子。【知识链接】1.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伟大思想家,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2主要思想孟子的主要学说包括心性论(性善与四端道德价值的根源、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养气与成德、道德天等),政治思想(民本说、法先王、仁政与王道、德治观念、反对霸政、恢复井田制度等)、教育主张(人格和道德教育、自由发展、因势利导等)等;并启发了宋明理学,形成了“道统”观念、“民本”思想等。3孟子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但论语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以雄辩著称,文

3、势磅礴,感情激越。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感情强烈,气势充沛,文笔犀利,论辩深刻有力;(2)论证手法灵活善变,或开门见山,或迂回曲折,先纵后擒;(3)善用譬喻,形象生动,增强说服力;(4)文辞富于铺陈扬厉,句式善用排偶,酣畅淋漓。【课文探讨】1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王好(ho)战 弃甲曳(y) 兵不可胜(shng)食 数(c)罟(g)不入洿(w)池 衣(y)帛(b) 鸡豚(tn)狗彘(zh)之畜(x) 谨庠(xing)序之教 孝悌(t)之义 然而不王(wng)者 涂有饿莩(pio)餍(yn)酒肉 瞷(jin) 墦(fn) 讪(shn) 施(y)从语人(y) 卒然(c)恶(w)乎定嗜杀(sh)苗槁

4、(go)沛然(pi)2、分小节学习,合作解决相关问题第1节(梁惠王上) 小组合作,翻译文章,并完成下列问题。(1)重点字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邻国之民不加少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加:更则:表示假设,如果就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请:请允许我 喻:打比方、比喻 既:已经(以后)或百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或:有的人 以:凭借 则:那么 何如:如何谷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胜:完全、尽 以:按照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申:反复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道路 (2) 文言句式:(判断句):非我也,岁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介词结构后置):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之:宾前标)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则如何)树之以桑:以桑树之(以:用,树:种植,之:音节助词,不译) (3)文句翻译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译:咚咚咚地击鼓进军,武器刀刃接触以后,丢弃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百步后停止, 有的人逃跑五十步后停止。凭借逃跑五十步的人耻笑逃跑一百步的人,那么怎么样? 谷与鱼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粮食和鱼鳖不能够吃

6、光,木材不能够用尽,这让百姓能够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没有 遗憾。赡养活着的人,埋葬死了的人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 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译:猪狗吃了人的粮食(官府)却不知道收敛;在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打开粮仓 赈救;人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所造成的。(4)课文探讨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在这里说明了什么?梁惠王和邻国之君的本质一样,都是杀民的暴政。孟子具体的讲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包括几个方面?具体说说都有哪些措施?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

7、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谷、鱼、木,即有吃有用,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先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运用排比,有吃用不尽之感。那么,王道之始的标准就是要“养民”而非杀民。(补充: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第一步做好之后呢?树桑、蓄殖、耕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这里俨然是在奔小康啊,那么第二步的理念就是要“富民”,同样是三个排比,令人不禁向往。那么,我们一手要抓物质文明,另外还要抓什么?精神文明,即教育,教化百姓要知孝悌之义,要有助老之心,以形成尊老爱幼、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 “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这便是王道之成。第2小节(齐人乞墦)(1) 解释句中加粗词。其良人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必餍酒肉而后

8、反:满足、饱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窥视,暗中看。卒之东郭墦间:坟墓。与其妾讪其良人:讥讽。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蚤起:“蚤”通“早”。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3)从文中找出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文中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4)文句翻译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译: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译: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

9、,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5)课文探究1、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揭示齐人的丑态的? 明确:从五个方面来层层揭示齐人的丑态:一、齐人对妻子夸口,树起一个极度膨胀的优越形象;二、妻子的怀疑、与妾的商量;三、妻子的追踪和齐人真面目的显露;四、妻妾的羞愧和哭骂,对齐人行为的否定;五、齐人无耻得意的另一种丑态。三次正面,两次侧面,曲折越多,越具有戏剧性和讽刺性,尤其是最后齐人“骄”时的洋洋自得,突出其虚伪的本质,极具讽刺意味。2、文中的哪些关键字可以表现出齐人的品性? “尽”。 “齐人”势利卑鄙,虚伪做作,在妻妾前威风十足,自吹自擂,显现了虚伪无耻的本性。“必”,乞食行为的经常

10、性,他的无耻深入骨髓。“遍”,连都城中的普通百姓也不屑与这样的人“立谈”,更别说富贵者。为下文铺垫。“乞”行为的卑劣,不顾尊严,不择手段,低声下气,求取一些令人憎恶的利益。“顾”真是贪得无厌,无耻至极。 “施施”,洋洋自得,恬不知耻。“骄”外表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他的厚颜无耻,欺骗虚伪,刻画的深入骨髓。 “良”具有讽刺的效果。3、 本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两重对比:一是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坟场的“乞”与妻妾面前的“骄”,人物内在品格的委琐与外表的傲慢自得形成强烈的反差,形成了尖锐的讽刺。二是妻妾与齐人在人生准则上的对比:齐人在坟场乞食而没有丝毫的羞耻感,甚至在自己的妻妾

11、面前大吹大擂;两个妇道人家能明大理,强调在追求“利”的同时能注意采用正当的手段,要“行丈夫之道”。两种道德标准的对比和冲撞,从更深层次上揭露了齐人的丑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整体把握全文内容;2、分析孟子富含幽默的说理特点;3、分析孟子的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第3小节(攘邻之鸡)全班朗读全文,并尝试翻译文章(1)重点字词去关市之征(免除) 今兹未能(年) 请轻之(形容词作动词,减轻)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名词作状语,每日地;攘:偷)请损之(减轻) 月攘一鸡(名词作状语,每月)(2)文句翻译 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12、。如知其 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课文探讨 孟子讲偷鸡者的故事的喻意为何?明确:知错就要下决心立即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时间,更不能明知故犯! 这则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一方面,既然知道自己是错的,就应该果断彻底的斩断错误之根,彻底解决错误的行为。错误无论大小都是错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更不应谈什么循序渐进的改正。那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拖延时间的人,实际上是没有改过的真心。另一方面,知道错了,要下决心立即改正,一定不能借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第4小节(孟子见梁襄王):朗读全文,完成下列练习1、 重点字词 出,语人曰语:告诉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如有不

13、嗜杀人者如:如果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卒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 士兵C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 整个,全一A谁能一之 统一B用心一也 专一C一鼓作气 第一次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一个E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经就A由水之就下也往B金就砺则利靠近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3、文句翻译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译:4、深入探究A、.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

14、威严。B、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C、.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D、.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总体探讨】下面我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揣摩文中人物的言行,力求用生动的语气把人物的思想情感表现出来。通过人物的语言和

15、动作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A 、师生探讨从文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明确:爽快、耿直,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具体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义无反顾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骂桀纣是“一夫”,骂五霸及今之诸侯是“罪人”,骂大臣是“民贼”,骂把人民推向战争是“殃民”。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面对梁襄王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另从梁襄王的三句问话中可看出其形象如何? 明确:梁襄王的三句问话:“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语调上扬,语气轻而短促,从中可体味出梁襄王虽有贪得的野心,却无王者的威仪,精神状态是低下的,“卒然”问话中流露出惶惑,表现出涉世不深的窘态。)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