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503302 上传时间:2021-08-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姒 洋1,吴林兴2,何林海3(1.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410004; 2.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410004, 3.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沙,410004)SI-yang1WULin-Xing2,HELin-hai3(1.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Changsha 410004,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Changsha 410004,C

2、hina;3.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rp .,Ltd,Changsha 410004,China)摘要:地下防水工程因其部位特殊性、防水工程本身隐蔽性及不可逆性而复杂,施工质量控制格外重要。针对在实地下工程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丰富、埋置深度大、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制定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保证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及建筑使用功能。关键词: 地下防水 1. 工程概况济南市西客站片区场站一体化市政配套工程地下水丰富,据地质资料介绍,地下室底板在水面下1015m,最深处在水面下有18M,每平米承压力在10t以上。地下室埋置深

3、度大,基础底板底板标高为-13.5m。因此地下室防水,是工程能否成功的关健。本工程地下防水工程设计等级级,采用基础防水底板、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抗渗砼自防水结合防水卷材及聚氨酯防水涂料等多道外防水复合防水方案。本文主要从施工管理、自防水砼、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及施工工艺等重点环节阐述地下室防水工程控制要点。2. 施工管理控制要点加强施工管理是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和基本要求,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2.1 加强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的责任感、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为用户服务、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及社会效益和企业作者简

4、介:姒洋,1974年2月13日,男,四川峨眉山,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建筑施工技术管理。E-mail:。效益并重”的观念,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2.2 加强防水材料质量管理加强防水材料原材料管理,不合格的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和施工作业面。2.3 加强现场监督、指导施工过程管理人员必须旁站,并对施工作业人员及时进行指导、检查、监督,防止不合品产生。2.4 严格执行工序检验制度严格“自检”、“互检”和“专检”制度,加强过程工序质量控制,每道工序质量必须满足质量标准。3. 自防水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从防水机制讲,混凝土自防水与卷材、防水涂料外防水之间的关系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躯体和衣服的关系。因此

5、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是关键,外防水与自防水有机统一,是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本工程地下室混凝土工程均采用泵送砼,基础底板、地下室外墙采用分层浇筑,机械振捣并二次所振捣施工。3.1 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3.1.1 砂石级配混凝土应有良好的砂石级配,其砂含泥量控制3%以内且不得呈块状,石子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且石子最大颗粒粒径40 mm。3.1.2 水化热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等,以降低混凝土水灰比, 从而降低水化热。3.1.3 膨胀抗裂纤维防水剂为使混凝土中产生自应力使结构处于受压状态,宜在混凝土中掺水泥用量8%12%的膨胀抗裂纤维防水剂,使混凝土生产预压应力,以避免和

6、减少混凝土在受拉应力,以减少裂缝产生和减小裂缝宽度。3.1.4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泵送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30160mm,较低坍落度有利减少混凝土干缩从而减少裂缝产生。3.2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3.2.1 厚大混凝土分层施工3.2.1.1 基础底板底板混凝土浇捣采用“斜面分层、薄层浇筑、自然流淌、连续推进、一次到底”的施工方法;分层厚度宜为0.40.5m,并按1.51.6的坡度斜向推进,从而可很好地保证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3.2.1.2 外墙外墙混凝土宜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法”,即先底部的混凝土向前施工58m,再倒回施工高处,以防墙角混凝土产生漏浆。 3.2.2 混凝土振捣及表面处理3

7、.2.2.1 机械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机械振捣,对各种构件均要采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移动距离不得大于300mm,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以防止漏振;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对底板和顶板需增加平板振捣器振捣。3.2.2.2 二次振捣采用机械振捣,并进行二次振捣工艺,即在混凝土初凝结期间,浇筑后约3h之内进行第二次振捣,改善混凝土层间接合,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从而减少混凝土干缩、下沉时产生的裂纹和细缝,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3.2.2.3 表面处理在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对表面原浆进行找平、抹实、压光等3次抹压,减少面层收缩量,增加表面密实度,

8、减小细缝产生。3.2.3 养护3.2.3.1 基础底板及顶板等平面构件基础底板及顶板:在混凝土初凝后铺上塑料薄膜盖上草袋,进行不少于14 d的保温养护。3.2.3.2 外墙在外墙墙顶盖上草袋加强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养护结束后方可将外墙模板拆除。3.2.3.3 框架柱刷养护液后包裹塑料薄膜养护,时间不少于7d。3.2.4 保温保水地下室混凝土墙板结构模板不宜拆除过早,以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过程中进行保水保温,有利于强度早期强度的增长,有利于减小早期混凝土结构墙面因温差应力形成贯穿性裂缝。3.3 细部节点施工质量控制3.3.1 桩头砼施工预制管桩桩头砼采用膨胀抗渗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否则

9、管桩桩尖渗水,会从管桩孔往上渗透。要尽可能将这部分水封在桩头以下,桩头砼应浇筑防水砼,并二次振捣密实。桩头砼施工时砼面应比桩头面低1020mm,并将表面压光抹平,便于后续防水涂料施工。3.3.2 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3.3.2.1 外墙水平施工缝外墙水平施工缝设在墙身距底板的300500mm左右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节点构造,在墙厚中部埋设3mm厚止水钢板。施工缝浇筑时,应将接缝表面凿毛,清除干净浮渣等,并冲洗湿润;然后在其表面铺设30 50 mm厚的11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最后浇注混凝土,振捣密实。3.3.2.2 后浇带处理后浇带两侧板厚内预埋3mm厚止水钢板,并在止水钢板上下设置快易

10、收口网。后浇带施工前应采用模板密封,防水建筑垃圾进入后浇带造成清理困难。后浇带施工时应将接缝表面凿毛,清除干净浮碴等,并冲洗湿润;将预留钢筋调直调正并除锈,最后浇注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振捣密实。3.3.3 穿墙螺栓止水处理混凝土墙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外墙穿墙螺栓采用焊接3mm厚50x50mm止水钢片的止水螺杆,以达到防渗效果。止水片与对拉螺杆必须采用双面满焊,焊缝饱满没有气孔,并敲掉焊渣。拆模后抹灰前,应对拉螺栓根部剔凿20mm左右的缺口,并用气焊烧断螺栓端杆,用防水砂浆封堵抹平缺口。3.3.4 穿墙管道处理 外墙穿墙套管,一定要在中部位置焊上金属止水盘,并预埋准确,穿墙管道与内墙角、

11、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 mm;浇筑时,套管周围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在选用套管时,应选用内径与穿墙安装管道间有1020mm缝隙的套管;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应用聚氨酯灌缝密封,并做好根部防腐、防水处理。4. 防水卷材施工控制要点本工程防水卷材采用4mm厚SBS及APF自粘性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施工控制要点如下:4.1 细部节点处理本工程细部节点主要有:平立面相交及立面交接形成的阴阳角、后浇带两侧、穿楼板管道、桩头、出广场屋面建筑物根部变形缝等部位。上述细部节点为防水施工需要加强处理的薄弱环节,应先做附加层加强处理。加强层采用同种类型的防水卷材,铺贴长度为500mm,节点两侧各250mm。4.2 铺贴

12、防水卷材4.2.1 底板卷材施工施工好第一层卷材后要进行认真检查验收,搭接部位必须流出热熔胶,如没有挤出和粘结不牢的搭接部位,应将其撬开,重新将卷材烘烤熔化,并用压辊滚压至牢固、严密。不允许在接口表面熔化一下,用工具在卷材表面抹一下的表面看似粘结封闭,而内部还是没有粘结好的现象。施工第二层卷材时,每张卷材的四个边都必须充分熔化至挤出热熔胶,并跟踪用压辊滚压至牢固、严密。特别是压在卷材下面的一条隐蔽搭接缝,要专人旁站观察,防止弄虚作假,造成隐患。凡搭接部位污染的,一定要清理干净至卷材完全露出原色,防止因灰尘、垃圾污染粘结不牢。特别是后浇带、平面立面交接处等一定要将原施工卷材上的垃圾彻底清理干净,

13、决不能留下隐患。施工缝处的卷材应贴过钢筋接头以外,并施工好砼保护层,便于后续施工。甩出的卷材接头要全部封死,除露出20mm外,都要用砼保护好。没有砼保护的卷材表面应用木板盖好,以便后续的清理工作。4.2.2 外墙卷材铺贴外墙立面的防水卷材施工,按照规范要求,卷材应满粘墙体。每张卷材的搭接面要充分熔化,每张卷材的四个边都要挤出沥青,并跟踪用压辊滚压,达到粘结牢固、封闭严密的要求。底板砖胎模处的外防水向墙面上翻时,必须先将卷材向上扶直,再翻转与墙面粘结。卷材必须全部满粘。卷材根部的搭接部位,也必须全部满粘,必要时可剔除砖胎模12块砖,消除根部漏粘的隐患。为了防止下道工时在搭接部位不留隐患,最好将压

14、在砖胎模上的卷材接口全部封死,以后从封死的接口处向上贴。4.3 卷材搭接交互搭接时应对准搭接控制线,搭接宽度有设计要求的按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可按长边60mm,短边80mm,误差为10mm。搭接是防水卷材的施工关健,必须在所有卷材搭接部位充分热熔,挤出热熔胶,并跟踪用直径约50mm、长度约100mm的压辊滚压,确保全部卷材搭接粘结牢固、严密,严防渗漏通道。5. 防水涂料施工控制要点本工程防水涂料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其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如下:5.1 基层处理地下室顶板防水层基层为混凝土顶板结构层,混凝土基层平整、干净、干燥,无油脂、灰尘杂物等涂膜粘结的物质。除去基层表面的浮灰和其它突出的东西

15、,用不收缩砂浆抹平孔洞、蜂窝以及细微裂缝等缺陷;若基层上存在裂缝,则应做附加层处理。突出平面基层的结构(如女儿墙、立墙、变形缝、管道、天窗等)及地下室顶板与立面等交接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半径为50mm的圆弧或45(135)折角;在立面转角处要抹成小圆角;与平面相连接的管件、卫生洁具、地漏、排水口等必须安装牢固、收头圆滑。这些设备必须安装完毕,才能进行防水层的施工;5.2 前期密封处理对于所有宽于25mm的变形缝需清理干净,填入背衬棒材,涂刷底涂,并用聚氨酯密封膏(或相容密封膏)嵌填。在已填充密封膏的变形缝表面铺贴一条缓冲带。缓冲带宜采用聚酯纤维布,且缓冲带的宽度应为缝隙宽度的三倍。在所有已处理过

16、的裂纹、接缝、微裂缝及施工缝上涂刷100-150mm宽的条状涂膜附加层。条状附加涂层厚度为0.81.2mm。条状涂料固化后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5.3 细部节点涂膜防水层施工在阴、阳角,管根、天沟、檐沟、水落口、施工缝、变形缝、等细部均应先进行附加防水涂膜施工,宽度500mm,厚度1.5mm。5.4 涂膜防水层施工涂布涂料:平面基层采用橡皮刮板涂布涂料;立面用抹子或滚刷涂布涂料。厚度控制:应涂刷均匀、厚薄一致应分层分遍涂布涂料。一般可分2-3遍完成。每遍涂布之后应让涂膜有充分时间固化,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4h,涂布第一遍涂料后,待涂层基本固化至不粘手时,再进行第二遍涂布。每遍涂料涂抹的方向应与前

17、一遍相互垂直。同层涂膜的先后搭接应500mm。应涂满整个基层,并覆盖所有的细部节点附加层。每遍涂料的厚度一般控制在0.40.6mm左右,可用手感涂膜不沾手为宜。在平面基层上,一般涂布23遍聚氨酯防水涂料,每遍涂层用量约为0.60.8 kg/;在立面基层上,一般涂布34遍,为避免防水涂料流淌,每遍涂层的用量约为0.40.6 kg/。5.5 涂膜防水层收头的密封处理在涂层收头部位应采取加涂一遍单组分聚氨酯涂料的进行密封处理。5.6 涂膜防水施工质量重点解决问题5.6.1 控制涂膜厚度,保证防水工程质量控制涂膜厚度应做到薄层多涂。第一层采用刮涂,厚度控制在0.20.3mm左右。第二层采用滚涂,第一层

18、刮涂后约3h,即第一层触干后再涂刷第二层,厚度0.5mm左右。第三、四层同第二层,采用滚涂,第二层触干后滚涂,厚度0.5mm左右。上下层涂膜之间应相互垂直涂刷,以保证防水层密实,5.6.2 控制层间分层,防止涂膜分层涂膜防水层要达到设计厚度往往需要多遍涂刷才能完成,因此聚氨酯涂膜各层存在层间间隔时间太长,使防水层出现分层现象。解决涂膜层间分层问题,需在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涂层初凝时间:反应固化型涂料的成膜时间与固化剂掺兑量、环境温度有关,所以涂膜成膜时间是个不确定的指标,要依靠现场施工人员具体掌握程度来保证。初凝程度:手指轻轻触摸涂层,不粘手但有软的感觉时,涂层还没有完全反应固化,新涂层很容易

19、与之反应成为一体。施工人员必须亲自掌握初凝时间:掌握初凝时间人为因素较多,一旦错过初凝时间时,应采用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用溶剂,少刷于涂层表面,使其微溶;再施工于下一遍涂膜,从而使之成为一体。5.6.3 接茬界面处理,施工间隙无缝涂膜施工缝的认定:前次施工的涂膜24h后,或手感已完全固化了的,可认定为涂膜施工缝(指接搓部位)。如存在施工缝,采用如下方法处理:先用毛刷将涂膜接搓部位清扫干净,宽度不小于500mm;然后在接近边沿的搭接部位宽60mm涂刷溶剂,涂刷后1520分钟即可下道施工。注意上遍涂膜施工结束时留接搓尽可能斜向涂刷,以便于下次施工时连接方便。6. 结束语地下室防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使用功能的直接体现。地下室防水施工控制要点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这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坚持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满足质量标准和用户的要求前提下,满足工程工期、成本要求,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沈春林,建筑防水工程师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毛鹤琴,工程建设质量控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