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439452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4.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序言 “十二五”时期,是海门经济开发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晋军国家级开发区的重要时期,是开发区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并向实现基本现代化进军的关键时期。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科学分析了十二五期间,开发区经济发展基础、发展形势,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重点,是今后五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制定年度目标的主要依据。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开发区跨越发展、争先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五年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三先一

2、争”总体要求,大力实施 “三化一新”总体战略,奋力实现“转型升级上水平、综合实力再提升、园区建设出形象”总体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应税销售突破140亿元,是“十五”末的3.4倍,应税销售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7%,比200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投入 2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占全市的比重达到20%,比“十五”占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突破15亿元,是2005年3倍;实现外贸自营出口5亿美元,

3、年均递增29%;五年累计到帐外资11.69亿美元,年均递增15%。全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首次迈入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十强,2009年成功晋级全省前八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进一步增强。 二、产业结构加速优化。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顺利完成了从纺织、轻工等为主,向高增长潜力、高附加值、高带动力的重型装备制造业为主转变,轻重工业占比调整为34:66,重工业比重年均提升了3.2个百分点。整机产品实现突破。五年来,以零部件加工、生产为主体的产品格局,逐步转向以大型整机产品生产的新突破。天禾机械的电容器生产设备;海隆港机的大型装卸设备、起重设备;亚洲新能源的大型海工设备;海新重工的大型船舶

4、等产品的生产为整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服务业并举发展。以慧聚药业、巴塞利亚药业为主导的服务外包产业;以欧尚超市、乐天玛特、沿江风情为主导的现代商业、旅游形态等开启了现代服务业与工业的良性互动。 三、引资质量不断提升。坚持开发开放战略,把目光、精力、资源聚焦到大企业、大园区、大财团和大专院校等上,内外资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5家,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或1亿人民币以上的项目32个,世界500强项目7个。海宝金属工业园、海新重工、海隆重机、中远钢构、复旦大学科技创业园、赐宝薄板、韩国乐天商业等一批超10亿元重大项目落户,大大提升经济发展后劲。 四

5、、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科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0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占比达40%,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五年来,有20个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科技计划,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申请专利750件,新确定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10个,新引进高级人才54人,新建企业院士或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24个。新建的南通全景高科技创业园和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等两个科技孵化器功能开始发挥,目前入驻项目5个。 五、发展环境日臻完

6、善。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的要求,全面拉开发展框架,加快完善配套功能,加速优化发展环境,精心打造载体平台。五年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亿元,新建道路20条,共计60公里;铺设雨污水管网110公里,种植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小区30万平方米。大力实施新通海沙综合整治工程,共围得岸线17公里,其中深水岸线6公里,共围垦土地17100亩。海门港工贸区港城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滨江新城区发展规划已委托国际知名公司设计,前期开发基础工作已全面展开。重视质量管理,顺利通过ISO14000、ISO9000认证,园区已具备完善的生产要素,适合各类项目落户进区。 总体来看,我区“十

7、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较好,完成规划目标比较理想。但与此同时,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实现转型升级。产业发展集约化、高端化水平还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亟待提高。二是环境先行的开发要求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沿江两大区域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宜商宜居等城市功能和建设水平还有待于大幅提升。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没有真正成为园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创新对整个经济的拉动还不大。上述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予以解决。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建设转型升级先导区

8、、科技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区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战略的眼光审视我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开展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看,伴随改革开放以来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和人们生产、生活加快转型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三角地区将成为更具活力、更有潜力、更加开放的发展区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全方位开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区能够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另一方面国际竞争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外部

9、经济波动对我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大幅放缓,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将对我区长期以来已形成的高外向度经济结构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大了我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 从国内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将进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着眼于增强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10、发展,将是“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如何既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已成为我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任务。 从开发区自身看,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打下的坚实基础,开发区的发展框架已经全面拉开,城市形象和基础设施条件正在加速改善,海门港工贸区、滨江新城区、中心区三大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各种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产业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全区上下干部群众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些都为开发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现实条件。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第三节 指导思想 根据现实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

11、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二产三产并驾齐驱为要求,紧紧围绕“全省赶超苏南再晋位,南通转型升级当先锋,海门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发展目标,以特色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努力将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优美、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家级开发区行列。第四节 发展目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到2015年,基本完成开发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开发区的雏形全面显现,在规模、功能、效益方面,力争成为全省最具

12、活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使开发区成为一个特色园区突起、高新企业集中、大型企业集群、现代服务业集聚、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实现从“争雄苏南”到“融入上海”的历史性跨越。 总体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全市超三分之二,确保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经济增长目标。到2015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超800亿元,年均增长40%。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到2015年,产业层次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占比为45%,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比重突破90%,高新技术占比超45%,先进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40%。 企业规模加快壮大。 培育一批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到2015年,培育100亿元级销售企业2

13、家、50亿元级销售企业5家、30亿元级销售企业10家,10亿元级销售企业20家。经过培育,力争有3-5家企业达到上市条件,通过各种方式争取上市,实现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社会发展更趋和谐。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快,到2015年,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5%以上。 发展布局更加合理。以中心区、滨江新城区、海门港工贸区为重点,打造多个特色产业园,推动企业向园区聚集,逐步形成整体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企业高度集中、产业相对聚集的工业布局。第三章 发展重点 为圆满完成上述目标,必须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招商引资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

14、平、协调发展水平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第五节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全面实施“科技兴区”战略,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支撑,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结合、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等为重点,推动我区经济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提升创新能力。重视高新技术的研发。引导企业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新领域的拓宽,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到2015年,力争夺牌企业均要申报国家级高新产品。重视高新产品的研发。引导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产品实际和市场需求,形成自己的科研力量,促进产品的更新,不断保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到2015

15、年,鼓励入库税金超200万元以上企业,均要建立研发机构,并组织开展相关科研活动,积极申报市以上科技项目。 二、打造创新平台。强力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测试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加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步伐,5年内力争新入驻孵化器各类科技企业100家以上,新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以上,省级工程中心20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510家。未来5年,每年用于科技投入、服务外包的资产不低于2亿元。 三、强化产学研联合。充分发挥政府的牵头、引导、协调作用,加强校企联盟与产学研合作,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品

16、牌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品牌,提高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5年内力争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80个以上,申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10个。 四、集聚高级人才。通过内育、外引、借智等多种途径,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集聚开发区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逐步形成高级人才引进的长效模式,并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人才。加快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产业所需技术人员及技工来园区工作的政策,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探索实施各种先进柔性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种管理、技术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十二五”期间,集聚高端人才30

17、0人以上。第六节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我区强区之本,坚持招商引资的龙头地位、主体作用和中心意识不动摇,以招商引资统领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到2015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突破15亿美元。 一、瞄准大项目招商。以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中字头、国字头以及上市公司作为招商主要对象,进一步放大优势,挖掘潜力、捕捉信息,力争到2015年,新引进世界500强或央企达70家,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大项目5个以上,超10亿元项目30个,超亿元项目100个。 二、瞄准大产业招商。围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拓展产业链,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和优化产

18、业布局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从招企业向招产业转变。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引资水平。以海门港工贸区为载体,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环保技术先进、投资密度大、用地量少、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着力引进跨国型大公司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销售服务中心,力争高新技术项目与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达到70%以上。加快实现现代服务业引资突破。以滨江新城区为载体,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拓展金融、商贸、房地产、酒店等领域。以现代保税物流加工区为载体,加快发展大型物流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三、瞄准大上海招商。要接轨大上海,缩小包围圈,提高结合度,提升成效性。紧紧抢抓上海“四大国际中

19、心”、“大浦东”、“大虹桥”加快建设以及“后世博时代”大批产业外迁的重要契机,坚持“高、大、好”项目优先,内外资并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的原则,重点瞄准嘉定、宝山、松江、扬浦等外迁项目集中区域,整合资源,奋力攻坚,强势突破,确保招引一批重型装备制造、大型商贸集团、会展企业、服务外包等企业落户开发区。第七节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按照产业转型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以调优结构、调高层次、调大规模为原则,以重型化、高新化、集聚化为方向,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为核心,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为辅助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5年,全区工业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成为海门经

20、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以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结合我区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新兴产业应税销售突破500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 1、先进装备制造业。瞄准国际国内外装备产业发展趋势,选择一批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的先进装备产品。力争到2015年,新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20个,完成投资200亿元,实现应税销售200亿元。重点依托滨江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现有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大力发展造船、大型起重设备、汽车制造等发展临港型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实施海新重工、海宝金属、中远

21、重工、希能重工、海隆港机等装备制造业项目,促进项目早出成效。确保到2015年,打造海宝金属为200亿元级销售企业;海新重工为50亿元级销售企业;中远钢构、亚洲新能源等为30亿元级销售企业。 2、高新技术产业。按照产业化、集聚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外部引进和自主研发并举,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及研发中心,努力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区形成高新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应税销售360亿元,占全区应税销售的比重达到45%,比“十一五”期末提升14个百分点。 3、电子信息制造。重点发展现代通信、电容器、高性能通信与网络设备等产品。巩固通信产业的龙头产业地位,加快产业链前延

22、后伸,做优通信产业,培植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争取在集成电路、半导体技术、电子元器件以及在引进消费电子产品整机制造龙头企业上有所突破。加强对通光电子、亨通金天、东洲通信、冠东车灯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实现应税销售100亿元。 4、新材料产业。依托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电子、化工、纺织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无机非金属等材料。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 5、新医药产业。以复华药业为龙头,实施、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知名度高、产业链长的新医药产业项目;鼓励现有慧聚药业、巴塞利亚药业、永和药业等提高产品研发与创新,着力提高药品研发开发能力,

23、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新型助剂、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努力将我区建成以医药中间体为基础,新型成品药为重点的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到“十二五”末,新医药产业销售超100亿元。 6、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新型动力电池核电装备、节能产品等,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培育12个产值超10亿元企业。重点推进瑞迪新能源的锂离子电池、英菲新能源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等项目的投资、扩建以及新引进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升水平为导向,优先发展面向生产的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

24、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提升基础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45%,年均增长5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60%,国家级科技园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各建成1-2个。 1、服务外包业。加快发展医药外包。进一步整合以慧聚、巴塞利亚等生物医药研发资源,聚集业内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吸引上下游企业进入,打造医药产业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外包。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开发与设计、信息系统集成、网络应用服务和工业控制系统开发服务等。开辟业务流程外包。依托区内金银铜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工资福利服务、财务及税务代理服务、工业设计服务、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及金融保

25、险等,积极尝试拓展国际软件业务分包、数据备份维护、区域性业务呼叫中心等服务领域。“十二五”期间,力争推动5家以上跨国公司和8家以上国内服务外包100强企业来区投资,积极打造省级服务外包。 2、现代物流业。依托区位优势、沿江深水岸线资源,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现代保税物流加工园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形态,引导企业实现物流业务分流,实现互动、双赢发展。 3、金融产业。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产业体系,努力加强资金筹措,拓宽融资渠道,打造金融产品。引进和鼓励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投资企业在开发区设立金融机构,积极打造以广大证券、兴业银行、建信银行、证大贷款、华夏银行

26、、浦发银行等为重点的金融一条街。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区家纺服装、机械、建材等行业总量较大,但装备、技术和产品优势不明显,能耗高、附加值低的企业占比大,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迫在眉睫,到2015年传统产业应税销售突破300亿元。 1、纺织服装行业。大力发展家用纺织、现代服装服饰、高档面料等高附加值的现代纺织业。鼓励发展碳纤维、防弹纤维,促进纺织相关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生产以高性能纤维为原料的产业纺织品,积极发展高端产品;鼓励企业创建集产品研发、质量监测、人才培训、信息化推广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纺织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自主创新带动品牌建设,提升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水平;鼓励金雪、白兔、展

27、阳纤维、凯捷时装等重点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引进、新品牌打造等。力争到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纺织服装行业实现销售150亿元。力争将金雪集团打造成100亿元级销售企业。 2、机械行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改造、提升、整合传统机械工业,发展成套设备、印刷机械、电机系统、自动化控制设备等,鼓励泰格动力、路特利举升机、永和制药机械、天禾机械等机械行业重点企业加快扩张、做大做强。力争到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机械行业实现销售150亿元。 3、建材行业。重点围绕节能降耗、新型建材等,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新型建筑材料。鼓励海螺水泥、中国建材等重点企业加强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等,力争到2

28、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实现销售50亿元。第八节 提升协调发展水平 1、着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坚持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让百姓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把创业作为富民的根本途径,鼓励民众自主创业,提高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9000元。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强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农村环境建设。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以农田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

29、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所有沟河基本达标;实施农村环境和农村沟河长效保洁制。 2、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优先教育发展。确保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前列。提高教育发展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5年。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东洲中学开发区校区、东洲小学开发区校区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位全市前列。开发区幼儿园建成全市一流的幼儿园。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口安全,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进一步趋于平衡。加快滨江新城区教学、医疗、

30、卫生等建设完善。全面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巩固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站的作用。加快发展广电事业、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发展民办福利机构,确保区内老人老有所养。 3、全力提升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把维护社会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开启平安开发区建设新局面。更加注重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深化大调解机制建设,努力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阶段;更加注重区域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全面建立健全以专业社工服务中心为主抓手的区域社

31、会管理新平台;更加注重流动人口管理,完善提高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水平;更加注重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着力构建群众利益表达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党委政府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要强化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坚决遏制特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十二五”期末,全区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比2010年下降35%。第四章 优化空间布局 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我区要着力完善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交通便利的产业集聚区。第九节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产业基础、

32、区位条件等因素,努力构筑以区园联动发展的可持续增长空间,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发展布局。 1、海门港工贸区。充分利用沿江8公里深水岸线及广袤的腹地资源,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到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引进中字头、国字头及世界500强企业20家,实施100亿元项目5个,10亿元项目20个,亿元项目30个,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通过5年努力,将海门港工贸区打造成以重型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以高端产业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核心的特色鲜明、优势凸显、实力雄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向着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奋力迈进。 海宝金属工业园。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宝钢集团雄

33、厚的实力、广阔的产业链,加快引进一大批产业配套项目,重点加快宝钢钢构、宝钢磁性材料、轮胎钢帘线、耐火材料、特种车辆等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15年,工业园内实施项目15个,应税销售突破300亿元。 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园。以海新重工、海隆重机、中远钢构、希能重工、亚洲新能源等五大企业为龙头,加快引进一批大型整机制造项目入驻,加速形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到2015年,重型装备产业园实施项目30个,应税销售超200亿元。 复华高新产业园。总面积6平方公里,主要位于叠港公路以东、沿江公路以南、吉事达以北。加快推进区域内“七通一平”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复华药业等一批项目建设进程,加

34、快形成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新态势。力争到2015年园内进驻项目15个,应税销售突破100亿元。 现代保税物流加工园。位于工贸区西南部,总规划面积10 平方公里,东至新江海河,西至南通苏通产业园,南至长江。重点加快申报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加大保税仓库建设、申报力度,着力打造长江北岸一流的现代物流基地。到2015年,建成3-5万吨级公共码头4个,吸引5个以上大型物流企业,形成年5000万吨货物吞吐量,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 此外,还要加快发展一批新的特色产业园。按照“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要求,加快同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汽车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跟踪、洽谈,2011年,

35、力争新引进2个大型企业产业园,到2015年,至少形成10大产业园,引进产业关联项目20个,产生应税销售100亿元。 2、滨江新城区。滨江新城区北至沿江公路,南至长江,西至浒通河,东至岷江路,规划面积约为20.25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滨江新城区按照“创新创意科技园、宜居宜业生态城、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发展目标,重点以中国海门国际科技产业园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高端产业为支撑,以高端人才为核心,以环境开发为先导,加速打造国际化、精品化、生态化、现代化新城。到2015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际知名公司超过50家,年销售收入突破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的比重超过40%。 海

36、门国际科技产业园。加快推进复旦科技园、江苏金融通信产业园、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带、江苏数字学院、南通职大等项目建设,新引进一批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研发、产品设计、星级酒店等项目,到2015年,引进100家服务业企业,着力打造海门科技创新的“智慧谷”。 滨江生态园。围绕“水文化”主题,以项目开发、生态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一湖两带十景点”,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一湖”,即打造謇公湖,加快謇公湖开挖工程及周边地块的开发建设。“两带”,即打造沿江生态带和圩角河生态带。委托国际顶尖的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全面启动生态水系开发。“十景点”,即沿江渔村、滨江植物园、维园、证大感观公园、仲园、快活

37、林山庄、海宁寺、江海风情园、体育运动中心、卡蒙斯酒庄等十大景点。 宜居生态城。重点围绕謇公湖的开发建设,加快打造环湖城市形态。“十二五”期间,集中推出一批商贸商业、房地产以及城市功能建设地块,以证大开发集团为龙头,一批商业房地产项目为核心,加速集聚商气、人气,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滨江生态城。 3中心商务区。“十二五”期间,中心区将在主城区经济辐射和自身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努力打造东部商业核心圈。 核心商务区。重点打造以乐天商务、欧尚超市、乐天玛特为中心的东部核心商务区。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东到民生路,北到海门河,西接日新河,南到北京路,按照有序推进,逐步退出的原则,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战

38、略,对区域范围内的生产性企业进行搬迁。 高新技术产业区。巩固中心区以新材料、电子通信、精密机械等为主高新技术产业。总面积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民生路以东、海门河以南的东部工业区和海门河以北、嘉陵江路以东的东北部工业区等地区,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速建成上海周边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制造、加工与配套基地。第十节 完善各项设施 加快推进区域内道路交通、港口码头、拆迁安置、生活配套等各项设施建设,打造承接项目落地的最佳平台。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中心区新建湘江路、丝绸路东延、解放东路东延、黄海路东延等,新建道路总长度约为3千米,同步完成道路多项配套建设,其中绿化面积为5.4万平方米。滨

39、江新城区新建长通路、长平路、长沙路、长兴路、大畅东路等,并实施大通路东段改造工程,总长度约为15千米;铺设完成蒸汽、燃气、通讯、电力等工程管线,并同步完成配套的道路绿化,新增道路绿化面积约75.25万平方米。海门港工贸区新建临港路、大通路西延段、大畅路西延段、大宁路、大为路、大庆路、四经路、六经路等,总长度大约为25千米,并同步完成高质量的绿化面积大约为105.7万平方米。 2、加快拆迁安置。完成中心区河海路南、湘江路西29.5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完成滨江新城区沿江公路以南、大达路以北、岷江路以西、浒通河以东地区的居民拆迁工作,总拆迁面积大约为25万平方米;完成海门港工贸区江心沙和棉种场在沿江公

40、路以南、大业路以北、大港路以西、海门界以东地区,总拆迁面积大约为30万平方米;完成加快滨江花园等安置小区建设,建设安置房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 3、加快码头建设。加快新通海沙公共深水码头建设,力争建成5万吨级码头10个,为打造国际物流产业园、拓展腹地发展空间奠定基础。第五章 保障措施与规划实施 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推进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第十一节 保障措施 为保障开发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必须从实际出发,强化对规划实施的引导和操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各项工作,为规划实施提供切实的保障机制。 1、

41、转变发展观念。完成“十二五”规划,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突破常规跨越式前进,树立企业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要以“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新时期开发区精神,大胆闯,大胆试,要充分借鉴先进开发区以及国际先进的成功经验,结合海门开发区实际,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奖惩机制、招商引资、发展模式等方面创新求变,打破制约开发区发展的人才、资金、土地、管理上的四大瓶颈,切实转换政府职能,强化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节和综合协调能力。全面加快推进和深化各项改革,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并保护创新、创业者权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

42、又快发展。 2、深化体制创新。根据政策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变化,创新运行机制,理顺工作关系,科学设置岗位,降低门槛,减少障碍,加强上下协调,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打造灵活、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完善以风险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特征的现代投融资制度。要通过政策优势的强化和引导,使开发区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转变,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优越的创业创新环境、优化的产业发展环境和优良的人居环境,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先行区。 3、创新人才机制。要聘

43、请吸纳高层次人才。以开发区软环境改造、重大项目落地为契机,引进高校、科研单位、留学归国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来园区服务。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开发区经济发展顾问,建立招商引资、园区建设、新型工业化、资本运作等领域专家智囊团。要重点引进专业型人才。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交流,引进善于管理、善于运作、善于包装的专业人才,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学技术、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的升级,提升相关产业发展水平。要注重培训服务型人才。要针对增强开发区中层干部组织协调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组织专门培训,努力把开发区的干部职工队伍培养成为一支高素质服务型人才队伍。第十二节 规划实施 1、突出规

44、划的指导作用。规划纲要阐明了党工委、管委会在“十二五”期间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是一项战略性、政策性、指导性和约束性很强的规划,是指导编制专项规划、项目招商和项目审批(核准)的基本依据。要把发展规划的要求在特定领域、区域予以细化和落实。 2、强化规划组织落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对本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把发展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中长期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机制。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计划。 3、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信息反馈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报告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每年将规划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