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433983 上传时间:2021-08-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2.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通用函件发函单位:湖北兴达公司湖北大广南公路项目一期土建工程第三标项目经理部 编号:ZK-013-关于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的报告致:湖北大广南高速公路第一驻地办为确保大广南高速公路本合同段工程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合同段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健全、完整的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现将大广南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上报,敬请审批! 附: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特此报告。负责人: 日 期: 注:用于没有固定格式的通知、报告、批复、指令及其它意向的表示。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省黄石至通山段项目一期土建工程施工第 三 合同段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

2、湖北兴达路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湖北大广南公路项目一期土建工程第三标项目经理部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自然气候条件1三、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21.1、构造剥蚀垄岗区()21.2、侵蚀堆积平原区()22、地层岩性32.1、沉积岩32.2、岩浆岩33、工程地质岩组及分区3四、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51、洪水51.1、洪水的形成51.2、洪水的预防控制措施62、滑坡72.1、滑坡产生条件72.2、滑坡的预防措施93、泥石流103.1、泥石流的成因103.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11五、汛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12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方案一、工程概况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81网”

3、)中的纵5线,规划全长3460Km,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市,是一条贯穿我国南北的重要通道。大广高速公路河北段全长267Km,由麻城至浠水段147Km、鄂东长江公路大桥段13KM、黄石至通山段107Km共三个项目组成。本项目即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北省黄石至通山段(以下简称“大广南”,原称为“阿荣旗至深圳国家重点公路湖北省南段”),即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六纵五横一环”公路主骨架的组成路段。本项目起自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南岸互通(黄石西互通),终点为通山县王家畈,通过太平山隧道进入江西省。本合同段为大庆至广州高

4、速公路黄石至通山段土建工程第03合同段,位于黄石大冶市境内,起点桩号为K171+900,终点桩号为K186+000,路线全长总计14.1km。该段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桥梁与路基同宽。主要工程为大港大桥、双港河中桥、栖渔港中桥、大冶服务区、大冶互通等。二、自然气候条件路线所经区域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6,7月份平均气温28,9,1月份平均气温3.9,无霜期约250天,年平均降水量1474.5mm,降水量6月份最高。沿线各市、县有关气象资料表市县名年平均气温()极端最

5、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降水量(mm)日照时数(小时)无霜期(天)鄂州市16.840.3-12.21305.01752.2278.0大冶市16.940.3-11.01385.81752.6258.2三、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本合同段根据地貌的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将区内地貌划分为2个单元,分别为构造剥蚀垄岗区()及侵蚀堆积平原区()。1.1、构造剥蚀垄岗区()分布于线路段大部分地段,主要处于线路段大冶上柯巴塘(K172K178、K180K186)一带,以第四系中、下更新统河流高阶地砂砾石、粘性土堆积为主,并多见第四系地层呈孤丘状山包出露,海拔高程均在30-100m之间,岗顶平坦,岗脊圆滑,边

6、坡平缓,相对高差均在5-30m之间;局部出露孤丘。区内湖塘密布,河流较发育,河流湾多坡小,具典型的“U”形谷特征,河流均流入湖泊中,与长江相通。1.2、侵蚀堆积平原区()主要位于大冶湖西侧中心河上游桃花村一带(K178K180),河流两侧发育带状冲积阶地,均为全新统冲湖积松散堆积物,绝对高程均在1630m之间,地面平缓,相对高差多小于10m。其中河流堆积阶地一般高出长江正常水位26m,河渠发育,阶面平坦,其上发育湖泊、堰塘和沼泽地;堆积物多为一般粘性土,局部为软土。2、地层岩性2.1、沉积岩勘察区地层隶属扬子地层区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其上为震旦纪至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在阳新,黄石北发育侏罗纪至白

7、垩纪陆相盆地沉积;第四系底层在岗地、河流阶地两旁以冲洪基层为主,局部为冲湖积软粘性土层,在山体表层以及山间洼地为多为残坡积碎石土。2.2、岩浆岩勘察区岩浆岩活动较频繁,以中生代燕山期构造运动最强烈,形成区内的中酸性及酸性侵入体。岩体规模从大型的岩基、小型的岩株、岩脉均有出现;在燕山晚期有少量的玄武岩喷发。3、工程地质岩组及分区根据路线区岩层岩性特征、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和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并考虑岩层组合特征,将本标段可见岩层划归四个工程地质岩类和10个岩组。各工程地质岩组分布和特征分述如下:-1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路线K184+400K186+000之间,岩性为石英闪长岩和

8、班状二长花岗岩,地表岩石风化较强,地下新鲜岩石坚硬呈整体块状,质坚性脆,结构稳定性好。-3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路线K179+850K181+600,为一套火山岩系列,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较坚硬结构稳定性较好。-1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路线K173+920K174+080,其出露较窄,岩性为石英岩和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抗压抗剪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路线K173+650K173+760,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岩性较杂乱,主要为坚硬砾岩,较坚硬砂岩,少量钙质页岩,强度较高,结构稳定性好。-3工程地质岩组:大面积主要分布于路

9、线K174+080K174+280,K174+480K174+770一带,为S2f地层,常与S1x组成背斜核部,岩性为坚硬较坚硬砂岩夹软质页岩,质软,易风化破碎,为较弱结构面。-4工程地质岩组:分布于路线K182+600K182+550,为软质页岩、砂岩,强度较低。-1工程地质岩组:该岩组分布面积较大,抗风化能力较强,稳定性好,较强岩溶化,主要分布于路线K173+200K173+940,181+600K181+720,183+000K183+270一带,岩性为坚硬较坚硬较强岩溶化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夹软质页岩,易发生岩溶水突涌、溶洞及岩溶塌陷等。-1工程地质岩组:该岩组分布面积较大,为Q2-3

10、硬塑粘性土,其松散透水,稳定性差,强度低,主要分布于山间谷地,路线K171+900K173+190,K173+480K173+580,K173+820K173+980,K174+280K174+470,K174+770K175+120,K175+200K176+800,K183+270K184+380一带。-2工程地质岩组:主要为现代河流冲洪积物,其为松散一般粘性土、砂土,易变形,稳定性差,分布于K181+720K182+070,K182+570K183+000,K184+600K185+650一带。-3工程地质岩组:主要分布于大冶湖一带K176+800K179+850,K180+220K18

11、0+380,K181+050K181+170,其为松散软粘性土,不稳定易变形,强度低。从岩性和结构组合强度而言,第工程地质岩组的工程性能为优,第、岩组较好,第岩组为最差。但、岩组中的构造破碎带、挤压张扭裂缝发育带则结构完整性差,岩体结构强度大幅度降低,甚至与其完整状态的工程性能迥异。本路线主要以工程性能较好的第岩组、第岩组和第岩组为工程地基使用对象,总体地基及围岩条件较为有利。四、汛期自然灾害预测与预防由于工程沿线处于典型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以及地质岩性都很复杂。且路线所经区域冬寒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69月份为汛期,降雨量最高,在此期

12、间很可能发生以下几种自然灾害。1、洪水1.1、洪水的形成洪水的发生多由雨形成。本地山区溪沟较多,且地面和河床坡降都较陡,雨季降雨后产流、汇流都较快,易形成急剧涨落的洪峰。而在有河网、湖泊的地段,不同场次的雨在不同支流所形成的洪峰,汇集到干流时,各支流的洪水过程往往相互叠加,组成历时较长涨落较平缓的洪峰。小河的流域面积和河网的调蓄能力较小,一次雨就形成一次涨落迅猛的洪峰。1.2、洪水的预防控制措施洪水对工程施工及日常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不但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及工程的正常施工,而且会给工程施工人员及当地居民带来生命危险。因此,为保工程、保员工生命,我们必须要做好洪水的预测与预防工作。(一)洪水

13、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结合工程施工情况,做好工区排洪、疏洪准备,事先挖好排洪、输洪沟渠,以免洪水淹没和冲垮工程项目。2)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撤离路线,确保施工人员在洪水突然来临时安全逃出危险区域,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3)配备防洪劳保用品,如救生器材、救生衣等。4)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建立联系,紧急情况时应与其报告联系。 5)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抗洪自保意识。(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

14、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2)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3)不可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触电的现场救助6)洪水过后,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预防疫病的流行。 2、滑坡2.1、滑坡产生条件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有: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

15、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

16、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

17、、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击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2.2、滑坡的预防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

18、方面着手: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1)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2)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3)在覆盖层上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4)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

19、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3、泥石流3.1、泥石流的成因1)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水既是泥石流

20、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式。我国泥石流的水源主要是暴雨、长时间的连续降雨等。 2)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亦能诱发泥石流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规模也在不断发展。当人类经济活动违反自然规律时,必然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有些泥石流的发生,就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而造成的。近年来,因为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

21、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3)滥伐乱垦: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 3.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1)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2)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告。(3)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

22、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4)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环境保护方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因开挖不合理或弃土不合理而诱发泥石流。(5)建造护坡、挡墙,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6)采用栏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对于防治泥石流,应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比用单一措施更为有效。五、汛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随着本标段各项工程建设的全面开展,以及汛期的来临,预防各种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

23、安全度汛,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应对工程建设中的抢险救援工作,做到早预防、早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快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特制定本预案。1)应急抢险救援机构的组成人员指挥长:何有为副指挥长:张道华 张 云成 员: 王星辉 韩广远 李青松 蒋 权 李高鹏 孙维龙 孙文全 李宏良 丁 超 陈智勇 黄劲松 王新阳 沈守林2)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人员的各自职责如下:(1)指挥长: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本标段的防洪抗汛及其它各种应急抢险救援工作。(2)副指挥长:负责协助指挥长的各项工作,全面安排好本工区内的防洪度汛及其应急抢险救援工作。(3)成员: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展开具体的

24、各项工作。3)各工区在防洪抗汛期间的侧重点:桥梁工区:应加强对现场吊装作业的安全防护,以及拌和站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止内涝现象。服务区工区:应加强对路基的防护工作,确保排水顺畅。以及拌和站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止内涝现象。互通工区:应加强对桩基、机械、设备、人员等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内涝现象,及时做好排水和防汛抢险工作。以及拌和站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防止内涝现象。4)保证应急抢险救援指挥部的工作顺利开展和有力进行,下设各事故应急小组,其成员分别由各有关科室和部门人员组成,其职责分别为:综合办:协助指挥长负责抢险救援工作的现场指挥,同时,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材料科: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调拔和运输工作。桥涵组:负责警戒、治安保卫、疏散群众、道路管制等工作。路基组:负责抢险救援工作人员中生病、受伤人员抢救和护送至医院的工作。食堂:负责抢救、救援工作人员的伙食保障及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工作。其它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应在12小时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做出紧急撤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值班人员应24小时全天候值班。防洪抗汛值班电话:0714-7681613 - 15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