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

上传人:妈**** 文档编号:28281749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个性化创作水诗风格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王维是山水诗大家。他的山水诗和婉清雅、意新理惬,超凡脱俗。本文试从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诗人的人生遣际和生存境遇、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三方面探讨王维个性化的创作心理的形成及其对王维山水诗风格的影响。 宋朝方回说王维山水诗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法国文艺理论家泰纳说:“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并且人们知道如何去解释它那么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找到的会是一种人的心理”。山水涛最讲究意境的营造。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特有的重要范畴,是一种主观情意和客观物境互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客观物境下,有什么样的主观情意是由个性化的创作心理决定的。王维山水诗的风格,空闲

2、静寂中见清新淡雅“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胡应麟 一、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 人是社会的产物,诗人也是。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道德意识、社会时尚都会在诗人的内心打下深深的烙印,影响着诗人的性格及其作品。盛唐时期的社会心理定势也深深作用于王维的心灵之上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维的山水诗风格。 中讲:“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不当命而大穷乎天下此存身之道也”。这种达通穷退的做法是中国文人士大夫习惯的生活方式,自然也是王维的一种心理积淀。儒家的一贯主张是积极“入世”。但:“清淡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色彩明丽清爽如画又富有生活气息,读

3、者可以触摸到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又如竹里馆:“独坐幽笪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却另有一番空明澄净、清幽绝俗的美让人顿生一尘不染、万缘皆灭之心。 王维的绝大部分生命是在盛唐时期渡过的,安定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的默许使佛学大兴王维的母亲也是一个忠诚的佛信徒这就使王维深受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南北禅宗的影响。王维在中自言,“褐衣疏食持戒安掸,乐往山林志求宁静”足见诗人浸研佛学之深。王维还有“诗佛”的称号可以算是佛学影响其山水诗创作的明证。王世祯在中评价王维的山水诗是“字字入禅”确实王维的大量山水诗中都呈现出伟样的风貌。如指内心妄念。这是直接以禅语入诗; 二、本人的人生遣际和生存

4、境遇 人们所以能清楚地在作品中看到作者的生活,是因为作者的生活对作品内涵有着一种显著的影响。王维以山水诗表现其对生命的认识和自我价值的理解,是从山水到人生的影现。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生存境遇、对沧桑人世的认识感悟对他诗的创作心理的形成及山水诗的风格显现出强烈的作用力。 王维21岁进士及第,也有“强学干名利”(赠从弟司库员外求)的抱负也曾有“得意遂志”的时节。公元737年,王维去凉州劳军,滞留了两年多,天高地阔的草原、浩瀚苍凉的大漠,迥异于长安的塞上风光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使他的心胸为之宽广。他笔下描摹山水的诗句也一变而为激昂豪放雄浑的格调表现出热烈、积极、奋发的人生态度。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5、日圆”使至塞上),奇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如在目前。又如“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陇西行,紧张的气氛中是镇定、自信的情绪。开元28(公元740年)年,王维又去襄阳主持考试,长江的惊涛拍岸。一泻千里的奔腾之态使他的山水诗也显现出磅礴的气势。“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极写水的波澜壮阔,浩荡无涯。可谓诗家俊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日暮时分,烟水苍茫,江潮幕天席地的汹涌情状仿佛如见。很明显,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便不会有这种只有阔大山河才能激发出的逸兴豪情。自然,王待也少了一个丰富的层面。 仕宦的得意是暂时的,王维的心里更多体验自0是失意的落寞。诗人

6、仕途坎坷,做官不久即被贬有r隐居的萌芽。三十多岁后,因张九龄举荐,诗人始获一个稍展才华的机会回到长安,不久,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又取代了张九龄为相,王维自然不肯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少年的热血也渐渐冷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寄荆州张丞相)诗人再生退隐田园之意。只是并没马上付诸行动。直到天宝3年,他才选定_r处世之道:结魏阙于山林,著冠带而掸诵。这种选择包含多种因素。后汉书逸民传序中有一段谈隐居之圈的话,“或隐居以求其志,或瞄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概或疵物以激其情”,多少也道出了王维的部分心理。王维传世的山水诗大都写于他在终南山、辋川隐居期间,可做他心路历程的

7、证明和反映。“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天宝l5年,王维在安史之乱中被迫受伪职,虽蒙赦免。但至此,他心中便常被犯罪意识萦绕,“岂不自愧于心。内省,无地自容”。这种内愧的心理使他不得不“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蒿山作)之类的诗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触目可见。 三、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 王维的山水诗中,诗情、画意、禅境合而为一。构成独特的风格。法国布封说过:“风格就是整个的人”。可见,有着独特风格的诗作。其作者必然有着独特的灵魂。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可为独特灵魂的一类具体显现。 王维的心里有佛家寂灭一切的观念,但也有庄子“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知

8、北游)的山水观念。求禅使诗人不执著于“有”,对于荣华名利淡泊许多。惮宗讲究“即心即佛,见性成佛”又使诗入不执著于“空”,不讲求剃度、缁衣、吃斋等空门的外在形式上。老庄的“天人合一”也影响着诗人,吸引着诗人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中去。分享其中的永恒和宁静。王维的思想兼合佛道,这又决定了他的审美意识、审美倾向,这就使得诗人主动地选择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亲近和交往的对象,而山水诗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崇向山水林泉的审美哲学使王诗呈现出“静”的主要格调。“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明朋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谷静惟松响山深鸟无声”(游感化寺)等等诗句,营造了不同情调的

9、幽静氛围。 人作为个体,在与自然的交往中比其在与社会他人的交往中更为远离是非功利得失和矛盾冲突。自然有慰籍心理的作用。它的空秀宁静能够把个体的负重、疲惫从世俗纠纷喧嚣中释放出来使之慢慢归于平和安静。王维是山水的获益者他的诗也因之表露出一种宁静恬淡、安祥平和的意蕴。“经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全诗色调明快读者可以想见波平风软、碧天无际、闲云悠悠的湖光山色并体味主人轻舟迎客、平湖把盏。吟诗交谈的悠闲情趣。言为心声,这首涛也是诗人平静、淡泊心态的一种证明。 谷鲁斯在 诗人在与自然的相亲中内省、静悟并通过个体对自然的感受去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无限与永恒。循着这样的心理我们就可以了解

10、诗人的这些诗句,“新家盂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孟城坳)。“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华子冈)。前首诗中有一种新旧兴废永恒循环的时间意识后一首诗中有一种意境辽阔杳无边际的空间意识。这些诗里有超越的绝对的时空连续,正是这种超越使诗人生旷达、闲静、淡泊之心。“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以一个有限空间来吸收无限时间的延续,时空聚敛浓缩,构成人与物默然契合悠然神会的意境,透出高蹈出尘的光辉。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现象按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王维山水诗作为他C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必定反射出他的心理。从其浑然天成的意境来看,主要表现了诗

11、人在空寂清幽的环境下求平稳闲静和超脱的心理。“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是南宗画派之祖。又精通音律,书法造诣也颇深,艺术的相通使王维对美的理解、鉴赏高于世俗,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以画家的眼光选择意象人诗又以音乐家的听力捕捉音韵在诗里予以表现,这使他的山水涛。读之如观画听曲,“松禽风声里,花对池中影”,“细枝风乱响,疏影月光寒”,形成“诗中有画”和“百转流莺、宫商迭奏”(赵殿成史鉴类编)的风格。 一边居官尘世,一边念念不忘参禅王维的性格是软弱沉静的。选择在热闹红尘和寂寞空门的中间山水林泉作常居之所实际是他在人境中追求孤独寂寞心理的一种外映山水诗是这种心理的文化证明。诗人是个喜欢独处的人,

12、他的涛中常常提到闭门,“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济州过赵叟家宴),“闲门寂己闭,落日照秋草”(赠祖三咏),“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淇上即事田园)。以一门一户将自己和喧闹纷逐的人世相隔。这种淡泊闲静避世的心态使王维的山水诗既凄清静谧又阴净空灵。如“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答张五弟),“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等诗句。 “作家的观察力具有自己的特点”(文学创作心理学)。所以王维会把自己的个性气质、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自觉或不自觉地融汇在他笔下的山水意象上构造出清幽又空灵的意境,在此意境中又含着别致的顿悟,蕴藉着理性的思索。 通过对王维山水诗创作心理形成的探视及山水诗创作心理对其涛风格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客观世界、社会心理定势,人生遭际和生存境遇是形成他个性化的创作心理不可缺少的客观因素。而诗人的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和独特的美感经验和审美哲学构成他个性化的创作心理的更为重要的主观因索。诗人通过追求山水林野之美来追求独立于儒家“人世”哲学以外的人生理想,在他的山水诗中表现为宁静空寂、平淡天然的意境和此中反映出的“自性清净”、淡泊超然的心境。总之,山水诗的创作使诗人获得了情感的、审美的、哲学的愉悦。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