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68763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5.92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新提纲0205(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南省平顶山市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 深圳市麟德旅游规划顾问顾问公司 二七年二月 规划背景 湿地是水陆过渡地带的总称。通俗讲是指地表常年或经常覆盖有水的自然 或人工区域。在环境领域,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它利用湿地自然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离 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湿地具有以下功能: a.净化水质; b.储存洪水、暴雨径流和地表径流;c. 作为鱼类和野生动物的 栖息地;d.休闲娱乐如观鸟和摄影;e.运动娱乐如打猎;f.教育和研究;g.美学 及景观价值。 湿地用于处理污水还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

2、,增加绿地面 积,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以改善水质为重心,以景观建设 为支撑,以旅游休闲为主要应用。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城市新城区纬一路南,是城市生态保障的重要 区域。湿地公园拟规划建设为一个绿色生态地带,成为平顶山市区与白龟山水 库之间天然屏障,可以改善城市的环境和气候,供广大市民娱乐和休憩。它将 规划建设成为充满文化品位、满足平顶山建设新城区要求、适于白龟山水库湿 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延伸、环境优美的公众活动中心。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已经开始提高生活质量的城市居 民越来越重视工作之余的生活,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处于良好状态。花山半岛是 平顶山市珍贵而独特的城市

3、绿肺,其西侧生态湿地则是平顶山市重要的城市绿 肾,如何保护并开发这样的生态空间对于一个城市尤为重要。 项目的设计理念在于运用一种生态与景观相辅相成的手法体现湿地的象征 性意义;创造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在同一个基 础环境中和谐共存。 一个健康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健康的自然环境、健康的经济环境以及健康的 社会环境的综合体。 本设计理念来源于平顶山市本身强烈的生态特性:城市、居民和自然环境 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要求。 第一篇 规划区现状分析 第一章 区位关系 一、区域位置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纬 3308-3420,东经 1124-11345 之间。东与漯河市

4、、驻马店市、许昌市交界;西与洛阳市为邻;南与南阳市相 连;北与郑州市、许昌市接壤。总面积 7882 平方公里,总人口 490 万。市区面 积 70 多平方公里,人口 91.2 万。新城区位于老城区西部约 9 公里处,北依香 山,南邻白龟山水库,漯宝铁路、洛平漯高速公路、湛河自西而东横贯其北部, 西干渠纵贯南北。西部在宝丰县境内有联系郑州、石人山风景区的高速公路以 及宝丰铁路客运站,使新城区成为西部进出平顶山市的门户和窗口。 本次规划的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山位于新城区西南片区,北面接纬一路连 接新城区西组团,南面、东面紧邻白龟山水库,西面以应河为界。可揽碧波浩 淼的白龟山水库之秀姿,可究历史悠久的

5、应国古墓之神秘,可赏如火如荼建设 的新城区风貌,可享环境优美的省级湿地保护区之美景。可以这样说,在这里 平顶山的历史文化、生态绿意、新城生气、湖光秀景一览无遗。 二、区域交通情况 平顶山市域范围内焦枝铁路贯穿南北,横贯市区的漯宝铁路连接京广和焦 枝两大铁路干线,众多的铁路专用线遍布市区,境内铁路总长 400 多公里。还 拥有国、省干线公路 2600 多公里。许平南、漯平洛高速公路已建成通 车,郑石、太澳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构成“双十字”交通路网,同全 国高速公路网相连。周边有新郑、洛阳、南阳 3 个航空港,有高速公路直达。 外界入境非常便捷。 根据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 ,新城区重点发展公共

6、交通,要建立起 完善高效的公交网络,形成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大城市交通结构; 建立与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相适应,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结构合理 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促进并引导城市有序而合理地发展。 由于规划区域地处平顶山新城区,北面纬一路为主干道与宝丰县、市中心 区相连,联系鲁平大道、洛平漯公路、漯宝铁路。交通四通八达,联系方 便。 三、地区旅游资源状况 1、总体旅游资源状况 平顶山的旅游资源单体总数位居全省第二位,景点如云,难以尽数。叶县 县衙是我国现存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有 70 多件全国稀世珍宝。平 顶山特色旅游线路多达 8 条:伏牛山风光游,可尽观石人山、画眉谷、

7、十八垛、 六羊山美景;寻根谒祖游,刘姓与叶姓、沈姓后裔可到昭平湖、叶县寻根问祖; 古建筑文化游,汝州风穴寺、叶县文庙以及郏县三苏园、临沣古寨等会带你回 访过去;佛教文化游,风穴寺、香山寺、白雀寺、文殊寺、佛泉寺能让你饱览 佛教文化;休闲度假游,舞钢市石漫滩水库、二郎山、灯台架使你流连于山水; 都市风光游,新城区、白龟山水库、湛河夜景、山顶公园的时代气息会令人振 奋;汝瓷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张公巷汝官窑遗址、汝瓷 作坊,马街书会、赵庄魔术,各色各类,不一而足。 平顶山市传统的旅游开发集中于三种类型:一是以文化旅游产品;二是宗 教旅游产品;三是以山岳资源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但是城市

8、滨水休闲产品还没 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2、地区滨水休闲旅游资源状况 平顶山市境内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水系。流域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 25 条,建有各类水库 170 座,其中大型水库 5 座,即白龟山、昭平台、石漫滩、 田岗、孤石滩水库,较大的河流有沙河、北汝河、澧河、干江河等。市区滨水 资源丰富,东面有东湖,西南面有白龟山水库,南面有大沙河环抱,市区内以 湿地水景为特色的生态公园和数十个采矿塌陷区形成的坑塘湖池,更为可贵的 是风景如画的湛河穿城而过。这样的山水环境和形胜 1在全省 18 个地市中也是 很少有的。而且不少滨水休憩湿地均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地。 3、新城区西南、白龟山水库

9、北岸湿地片区旅游资源状况 此片区位于新城区纬一路以南、白龟山水库北岸,一面临水,一面连新城 区。包括滨湖公园、休闲公园、体育公园、花山半岛、省级湿地保护区等。 片区主要景区: (1)花山生态景观旅游区:以以安静、惬意为特色,可以开展休闲、文化、 健身、餐饮等旅游项目,同时起到城市防洪的作用。 (2)凤凰山生态景观旅游区:以幽静、休闲为特色,可以开展科普教育教 育游、自然生态游、休闲度假等项目。 (3)应山生态景观旅游区:规划以生态观光为主,以幽静、休闲为主要特 色;可以开展会议培训、修疗、休闲体育、文化娱乐等项目。 (4)滨湖旅游观光带:以繁华、喧闹、富有活力为特色,规划以行政中心 区为中心,

10、环湖(水库)布置一条滨海旅游观光带,配建有滨湖公园、生态观 光区、大型观海广场、滨湖步行道等。 (5)白龟山水库湿地省级保护区:以湖泊文化、湿地景观为特色,可以开 展鸟类观赏、湿地体验、生态教育等项目 另外还有规划中的水湾公园、凤凰山水上乐园、紫金山水湾度假区、水上 船文化博物园、中心区湖滨公园、湿地候鸟生态园、鱼米之乡观光园、应国文 化园等风景旅游区,还有连接香山寺、城区、平西湖的四条南北向绿化生态廊 1 形胜是对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环境优势的概括。 道及道路景观带。 第二章 规划区现状综述 一、地理位置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南部,白龟山水库(平西湖) 北岸。规划区大致位于

11、东经 1130648至 1130955,北纬 33 4656至 334459之间。规划区北面紧邻平顶山新区西组团,西面以应 河为界,南面、东面均临白龟山水库。 二、地形地貌 规划区是白龟山水库向城市陆地过渡的地带,地势较低,水源充足,地形 适当,半岛为高地,西部为大小不一的不规则水面,整个区域为两面环水库。 地形变化主要在海拔 102112 米之间,坡度平缓,东西两端地势比中间高。土 地类型主要为池塘、旱地、菜地等农用地,湖岸水坝,应国公墓保护用地和未 利用地。 三、水文情况 平顶山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810 毫米,其中 45%的降水形成径流。全市多 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 21.68 亿立方米。

12、地表水资源为 24.6 亿立方米;浅层地下 水储量为 7.46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 32.1 亿立方米。规划区紧邻白龟山水 库,水量充沛;规划范围内有应河流入,属淮河水系,达到类水质标准,水 质较好。白龟山水库水面面积 90 平方公里,总库容 6.49 亿立方米,年均供水 量 3.75 亿立方米,监测水质属于类水质标准。 四、气候情况 平顶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盛 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5.0 ,无霜期为 228 天,年平均降水量 745.8 毫米。 热量资源丰富。 第三章 SWO

13、T 分析 通过对组织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es) ,以及组织外部 环境所带来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 )进行分析,提出最合适的 战略选择,找准花山半岛的发展定位,确定发展步骤。 一、优势(Strength) 1、资源环境优势 环境优良:项目地区临近水库,两面环水,西连应国公墓保护区,邻近应 河,东部为农业种植区,西部为渔业养殖区。 文化深厚:平顶山市是古应国国都和楚国旧地,文化资源深厚,以古应国 文化和东周文化为代表。 湿地生态:半岛地区水源充足,地势平缓,适宜水生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 开展湿地游憩活动。 2、区位交通优势 项目

14、北部为新区城市交通干道。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为半岛湿地公园的建 设和市民游憩、游客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便利。 二、劣势(Weaknesses) 1、生态环境脆弱 项目位于城市与城市备用水源之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同时对城市的防 洪意义重大,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开发必然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增加项目建设 外部成本。 2、资金投入大 由于项目的特殊地位,项目建设需首先遵循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建 设要高起点、高投入,增大开发的难度。为保证项目的科学运营,这需要社会 资本的介入与政府的全面协调。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平顶山市目前正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创优为

15、载体,推进旅游业快 速发展,推动城市竞争力增强。平顶山市以创优为载体,提升城市品位,改善 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必然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项 目将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休憩空间,填补城市湿地公园的空白,将成为城市发 展的重点项目。 2、建立白龟山水库湿地的机遇 白龟山水库湿地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规划建立的 6 个省级湿地自然保 护区之一。项目毗邻白龟山水库,是白龟山水库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龟山 水库湿地的建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将为项目发展提供良好的大环境,提升项 目地位,实现整个地区湿地保护的普遍化和半岛湿地生态园的精品化。 3、政策扶持 平顶山市将旅游业发展作为提升城市品位

16、,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 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态平衡,改善新 城区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市政府非常重视半岛地区的发展,在项目规划中给予了足够的支持和重视,这 将为项目的开发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威胁(Threats) 1、替代效应 目前,河南省境内建立了国家、省级湿地保护区 14 个,其中黄河湿地、豫 北黄河故道湿地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 “十一五” 期间还将建立包括白龟山水库湿 地在内的六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河南省第一个湿地公园信阳两河口湿 地公园已批复同意建立。众多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和河南首个省级湿

17、地公园的建 立形成了旅游的替代效应,对半岛湿地生态园的客源市场存在威胁。 2、生态威胁 项目现状的土地类型以池塘、旱地等农用地为主,区域水系紊乱,生态环 境趋于恶化,加之生态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带来新的课 题,对项目开发建设带来阻力。 五、SWOT 战略分析 基于 SWOT 分析,半岛湿地生态园发展战略选择是组织自身的优势 (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所包含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 威胁(Threats )二者相互匹配形成的 SWOT 战略矩阵:提出 SO、WO、ST 和 WT 四个战略,参考表 5 1。 1、优势机会(SO)战

18、略 SO 战略是一种发挥组织内部优势而利用组织外部机会的战略。 建立湿地公园,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构建城市生态 腹地,建立湿地保护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结合湿地保护和市民休闲的 生态建设精品(S1 ,O2 ) ; 利用半岛湿地生态园的区域和交通优势,改善生态环境,挖掘地方文 化,构建文化气息浓厚、生态景观独特的高质量市民游憩空间,打造 城市生态、市民休闲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空间(S2,O2 ,O3 ) 。 2、劣势机会(WO )分析 WO 战略目标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 政府有效协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 品位,缔造城市名片(W1,O1) ; 引

19、进社会资本,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与环境协调的市民休闲设施与服 务设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环境,发展湿地观光和城市休闲 (W2,O1, O2) 。 3、优势威胁(ST)分析 ST 战略是利用本组织的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 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改善平顶山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的精品,保护城市生态平衡(S1,T1) ; 区别于普通的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创造一个湿地景观集聚展示, 具有地方文化,融合湿地观光、市民休闲、运动、度假等高端消费的 综合性城市游憩空间(S2,S3 ,T1 ,T2) 。 4、劣势威胁(WT)分析 WT 战略是一种旨在减少组织内部劣势、同时回避组织外部环境威

20、胁的防 御性技术。 营造有别于湿地保护区和其他湿地公园的城市开放空间,形成包括科 普教育、游览观光、休憩娱乐、会议度假等功能的城区边缘生态空间 (W1,T1) 。 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发展旅游项目(W2,W2 ) 。 表 51 SWOT 分析矩阵表 内部条件 优势(S) 弱点(W) S1 W1 S2 W2 S3 W3 机会(O) SO 战略 WO 战略 O1 1 1 O2 2 2 O3 3 3 威胁(T) ST 战略 WT 战略 T1 1 1 T2 2 2 外 部 环境 T3 3 3 第二篇 市场分析与旅游开发战略 第一章 城市休闲需求分析 一、中国休闲时代的到来 2015 年前后

21、,经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 ,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 重要组成部分。1995 年我国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双休日加上“五一”黄金周、 “十一”黄金周、春节等假期,全年法定假日达 114 天,城市生活的三分之一 时间处于休闲状态。 二、多元化的休闲需求 黄金周制度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风景名胜区、旅游区都是人满为患,原本 寻求放松的假期成为挤人山人海的奔波和劳累,由于旅游服务的质量还良莠不 齐,使得不少城市居民出游归来心情不愉快,反而违背了放假的原来意义。于 是现在的消费者开始变得理智多了,经营者也精明多了,人们都在寻求绕开外 出旅游这个“独木桥”的新思路。一方面,外出旅游的方式在变化,扎堆旅游 的

22、情况在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是赶着去看景点,而是到郊区躲清净或者是在 周末找个城市清净地休憩。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在长假期间,没有选择 外出旅游,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些方式(如睡觉、健身等)方式度过长假。由此 可见,与人们消闲相关的体育、健身、文娱、培训等文化享受方面的需求将会 大大增加。由原来的观光旅游逐渐向休闲、度假、游览、运动等综合的方向发 展。丰富多彩的旅游选择为旅游发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 三、平顶山城市居民休闲的需求 随着平顶山新城区的建设, 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的实施,选择在新 城区居住和工作的居民必然越来越多,都市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越来越 趋向于在业余闲暇时间,在临近地寻

23、找一个能够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地方 或者独自一人或者带上一家人或者结朋伴友消遣,这是一种休闲的需求,而且 随着新区建设的推进,这个需求将会越来越明显。 四、平顶山市旅游业结构性调整的需求 随着人们旅游阅历的增加和旅游品位的提高,出游的目的由早期的“浏览 猎奇型”逐渐转向“休闲体验型” ,对景点的选择也更多的由传统的旅游景区景 点转向生态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旅游区。由此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促使平顶山市 在传统的文化、宗教旅游产品已经取得辉煌成就后,必须寻找下一个亮点。而 靠近城市的新城区湿地景观资源将为这种结构性调整提供可能。 五、湿地休闲旅游的兴起 休闲旅游是近年来非常被业界看好的旅游项目。工作节

24、奏的加快和双休日 与节假日长假的出现,既提供了巨大的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休闲旅游市场, 也为开展休闲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的时间。在湿地保护区外围修建部分度假设 施,在湿地保护区的实验区开辟垂钓区、徒步旅游小径、鸟类观赏区等景点, 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由于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拥有 保护不同类型的典型植物群落、保护鸟类栖息繁殖、处理部分生活污水、自然 风光优美的特点和作用。因此湿地休闲地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尤其处于 城市的湿地休闲区因为距离近,风光优美,在加拿大、美国、国内黄河入海口 湿地等城市居民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举家前往,近距离享受田园野趣,充 分体验与自然交流的

25、乐趣,使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第二章 市场定位与战略计划 一、客源市场定位 一级客源市场平顶山、鲁山、舞刚、叶 县、宝丰等地客源市场。 平顶山、宝丰、鲁山、舞刚、叶县等地距离 旅游区较近。加之鲁平大道、洛平漯高速公路、 漯宝铁路等快速交通的联系,使得平顶山市辖区范围内城镇到达规划区的行车 时间在 12 小时以内。平顶山市总人口近 500 万,仅市区人口就有近 100 万人。 就业人口多、收入高、节假日多,故出游的人数较多。该区域居民多数有过省 内的国内外知名景点、景区,他们希望寻找交通便利、花钱少,既新颖独特、 又能修身养性、度假休闲的旅游点。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的特点迎合了都 市居民的反朴

26、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要求和心理倾向。 二级客源市场为周边地区城市客源 主要有漯河、许昌、郑州、洛阳、南阳、开封等河南省的各大中城市,以 及临近省份皖北、鄂北、鲁西南、晋南、陕南等与河南交界的一些城市。公路 与高速公路畅通,这些城市与规划区距离约 36 个小时路程,含河南省该市场 有 1 亿多人口。花山半岛城市湿地公园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这是一个 逃离喧闹水泥丛林,回归自然、体验原野、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 三级客源市场国内其他大中城市。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在国内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与省内各大城 市有方便的公路、铁路交通,而且与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各大城市有通 畅的公路和铁路交通

27、系统。因此沿线城市的游客也将成为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 态园的潜在客源市场。 二、战略计划 (一)保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现状。 (二)为市民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资源。 (三)营造一个独特的空间感觉。 三、城市功能 (一)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项目地区为平顶山市珍贵而独特的生命摇篮,将其开发成湿地生态园,增 加了城市生态功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普 教育基地,丰富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 (二)保护城市生态核心 项目地区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线,根据生态学的边界效 应,这个区域与深水区的水生生态系统或纯陆地生态系统都不一样,是生态系 统最复杂,最有活力

28、的一部分,保护它就是保护了生态多样性最具活力的部分, 保护了城市的生态核。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统一。 (三)创建新城新亮点 项目依托城市,反作用于城市。项目开发以平顶山市为依托,依据平顶山 市新城区的城市规划理念,体现城市特色,融汇文化脉与生态脉,结合自然景 观与人文景观,着眼于城市大格局,在细微处下功夫,使其建成为城市新区新 亮点,进而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出贡献。 第三章 旅游发展思路 一、旅游开发思路 (一)总体思路 充分利用规划区中特色的水体资源、湿地生态辅以应国文化资源,策划湿 地风光观赏、湿地休闲旅游、生态科普教育、体育运动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29、打造城市生态休闲空间,向海内外市场推出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城市客厅形象。 (二)旅游开发指导思想 (1)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实施产品体系创新 规划区资源、景观和环境组合优势明显,但无垄断优势。本区应从环境优 势和旅游消费需求理念来开发新的特色产品,在项目策划的力度和深度上做文 章。 整合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加大策划力度,活化旅游要素,开发符合 现代都市居民群体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走产品创新之路,推动新城区旅游发 展。 (2)要素整合,结构优化,实现产业系统创新 优化配置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把六要素中的每个要素 都融入旅游产品与活动之中。本区规划将一些平常旅游中涉及的旅游基础

30、设施 如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等都加以特色化,使它不仅仅是一种特色接 待设施,而且成为特色旅游活动;将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整合融化在一起,基 础设施本身也承担了部门旅游活动的功能,在整体上实施旅游产业系统创新。 (3)以休闲观光,生态教育为主 规划区处于白龟山水库湿地、应国文化保护区、应河入湖口等生态敏感区 域,不适应开发大体量建筑,不适宜搞大规模的娱乐项目。整体发展应该以休 闲观光,生态教育为主。结合体育公园辅之以少量度假、水上餐饮等项目。 (三)旅游开发基本原则 (1)依托资源和环境开发产品 在开发自然、生物和人文旅游资源本身的同时,又把资源组合转化为本区 旅游规划的背景和环境,充分发

31、挥资源和环境优势,突出湿地休闲理念,做好 生态科普教育和湿地风光观赏旅游产品,增加产品的实用性和游客的参与性、 积极性。 (2)餐饮接待与美食保健结合 利用规划区原有的水上餐饮的吸引力和劳动力资源,挖掘平顶山地区特色 餐饮工艺,根据养身保健的理念,提取中华民俗美食中的精华,加工特色的豫 中美食系列,利用优美的湿地环境。既丰富餐饮美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保健 的需求,又可推动湿地休闲旅游产业的延伸。为旅游活动做好配套服务。 (3)休闲娱乐与康体旅游结合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中旅游活动参与性、娱乐性无处不在。如花 山半岛体育公园的康体运动项目,休闲娱乐性活动结合设计是规划中的创新。 游客在参与

32、到休闲娱乐中又获得保健的功效。 (4)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结合 因为本区旅游资源中的湿地资源、水体资源具有双重性,既是旅游资源又 是环境构成要素。 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设施建设时,要更加注重保护这些资源。他 们是该区旅游发展以及整个地域经济发展增长的支撑,更是平顶山可持续发展 的依托。 二、旅游开发定位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开发定位:把湿地、水体、半岛、应国文化资源 有机结合,开发城市都市居民需求大的旅游及休闲产品,重点突出湿地生态旅 游、滨水休闲、鸟类观赏,整合应国文化人文旅游资源,配套开发应国文化等 具历史特征的活动型产品,打“城市湿地”牌,做休闲游憩文章,进而推动休 闲观光旅游,带

33、动本区旅游全面发展。 三、总体开发框架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旅游产品总体开发框架可以概括为:“四大产品 一体开发” 。 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主打旅游产品为:湿地生态旅游、滨水休闲旅游、 体育休闲旅游、应国文化体验旅游。 1、 “四大产品”是指:以“湿地”为依托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以“水库” 为依托的滨水休闲旅游产品、以“半岛”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和以“应 国”为依托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 (1)以“湿地”为依托的湿地生态旅游产品 规划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湿地植物种类多,栖息鸟类多, 生态污染程度低。依托规划区内现有的众多水塘,进行湿地改造,开展鸟类观 赏、清晨观日出、黄昏沐晚

34、霞等高品位、特色突出的湿地旅游、生态旅游。 (2)以“水库”为依托的滨水休闲旅游产品 白龟山水库为平顶山市区内的人工湖泊,碧波浩渺,既有湖的秀姿,又有 海的气魄,根据人们亲水的心理特点,在濒临湖滨处,紧紧围绕水系、建设滨 湖步行道路,花山半岛则建设环岛电瓶车道,营造滨水休闲环境,开展环湖自 行车、湖景观赏、滨湖游憩等重点塑造在水文化、放松身心的滨水休闲旅游产 品。 (3)以“半岛”为依托的体育休闲旅游产品 花山半岛是规划区内相对海拔较高的区域,良好的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环境, 具有非常丰富的负氧离子,适合人们做简单的健身运动,对市内游客具有较强 的吸引力。结合规划区内体育中心建设的需要,依托半岛适

35、宜的地形地势条件, 重点开发高尔夫球训练,武术气功、自行车等体育休闲旅游产品。 (4)以“应国”为依托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 应国公墓是规划区内具有排他性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展示平顶山地区悠久 历史文化和古老的应国文化的重要支撑点。根据应国公墓保护范围现状,拟在 其保护范围外紧邻区域设立应国文化园,重点开发应国文化博物馆等人文特色 突出的应国文化旅游产品。 2、 “一体开发”:一体开发是指,综合考虑规划区内各类旅游资源和要素, 整合四大旅游产品作为整体考虑开发,通过有效的交通、游线联系建立一个 “城市湿地生态乐园” 。 第四章 旅游节庆策划 一、楹联征集题写 半岛湿地生态园,特别是城市文化区,仿古

36、建筑占有较大比例,悬挂楹联, 楹联是民众普遍欢迎的大众文化,也是景区极佳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生态园 楹联以门联为主,置于水榭楼台。 在半岛湿地生态园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平面媒体等多种方式公开对社 会征集楹联,设立评委会对征集楹联进行评选,分级别奖励选中者,邀请湿地 专家、知名文化人士、书法家等社会名流题写楹联。对楹联征集题写活动要做 好宣传报道,扩大报道的受众。楹联征集题写,一可提高生态园的文化品味, 二可起到广告宣传作用,在生态园建设过程中扩大生态园的影响力。 二、半岛湿地保护周 时间:每年 2 月 2 日前后 在世界湿地日前后举办半岛湿地保护周活动,根据每年世界湿地的主题, 确定半岛湿地

37、生态园的主题,组织青少年参加植树、种草、观鸟、湿地观光等 湿地保护活动,邀请生态园专业人士或湿地专家开办讲座,让青少年认识湿地, 热爱湿地,保护湿地。 扩大“半岛湿地保护周”宣传力度,营造湿地保护氛围,向市民、游客提 供湿地日招贴画和湿地保护小册子,开展湿地观光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性, 引导游客参加湿地保护等活动,例如植树活动,生态园提供树苗、工具,开辟 一片空地,游客付费或免费植树,游客亲手种植具有象征意义的情侣树、家庭 树、友谊树、健康树等,生态园专门制作附有游客姓名和寄语的卡片系于树上。 世界湿地保护日即 2 月 2 日,举办半岛湿地保护论坛,邀请国内外湿地保 护专家、环保人士、政府主管

38、部门领导、平顶山市领导参加论坛,共同探讨平 顶山市的湿地保护问题。 第三篇 规划说明 第一章 规划总则 总则是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规划的基本规定,包括规划依据、规划原 则、规划期限及规划区界定。 一、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5、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 号) 6、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7、河南省建设厅河南省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暂行规定 8、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年) 9、 平顶山市新城区分区规划 10、

39、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11、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 1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 1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14、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 (建设部 2005)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过程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前提。在进行规划 时,对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并给予高度重视和最起码的尊重。一 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是本地特色的最基本的体现。自然生态成为维系区域生命功 能的最基本和最有活力的基础。 2、整体规划原则: 景观生态设计是对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目标是整体优 化和可持续发展。湿地生态园区是一个庞

40、大的复杂的生命系统,要保证区域各 组成元素达到最优的配置就必须正确定位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向,综合研 究土地功能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组织。 3、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不论哪一类的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都会对资源本身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要注意对资源的保护和资源新建环境的保护,必须明确开发旅游资源是为 了利用,而保护资源及其周围环境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因此,在任何资 源开发前,都必须认真进行科学研究,制订保护资源的切实方案,防止资源原 貌和环境的破坏。 4、规模控制原则 在湿地旅游资源的利用中,重视区内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分析,确定合 理的日游人数量和环境容量,以小规模开发为原则,严格控制

41、游人进入的规模 和行为轨迹,最大限度地降低游憩活动可能造成的负面冲击。 三、规划范围 原规划国土部门划定的花山半岛湿地园红线为花山半岛区域和半岛西边鱼 塘湿地部分,西至应国公墓保护范围,规划红线范围面积 450 公顷。该红线划 分存在以下问题:使花山半岛湿地园用地不完整;花山半岛东边湿地公园未纳 入规划范围,影响景观的延续性,也破坏了本地区的生物链条的连续性;对本 区整体生态资源的保护难以实现,无法实施统一的管理。应国公墓保护区未纳 入规划范围,使得保护区周边景观、建筑风貌无法控制,容易对省级保护单位 造成破坏。 因此,本次规划建议将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规划红线扩大为规划范围线所 涵盖的范围,面

42、积 626.31ha。规划四至为东以应河为界,北以纬一路为界(东 北角以鲁平大道为界含应国公墓保护区纬一路以北部分) ,西至湿地公园西端, 南以白龟山水库北岸线为界。 四、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分近期、中期和远期。 近期:20072010 年; 中期:20102020 年; 远期:20202025 年; 第二章 功能定位与规模预测 一、定位与目标 (一)定位 一个开放的城市生态空间 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 打造成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观光游览、科普教育、会议度 假、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的大型城市湿地生态公园。 (二)目标 保护和提升湿地生态和文化环境,建成省级湿地公园,从而提高

43、城市竞争 力; 创建一个有市场发展性的国内及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提供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市民开放休闲空间。 二、生态容量与游人容量预测 1、生态容量分析 生态容量是在园区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正常维持而不至退化的情况下所允许 的最大旅游活动量。其测算的依据是规划用地的功能和本地性质。 景点生态容量测算表 用地类型 面积(km 2) 计算指标(m 2/人) 生态容量(人) 生态脆弱区 5.42 0 0 规划区合计 2、游人容量测算 游人容量是在景点生态容量的范围内,考虑游客心里承受能力和功能技术 标准而允许的最多游客数量。从花山半岛城市湿地生态园的实际出发,严格控 制游人数量及类型,并提供适度的服

44、务和安全措施。景点内均采用徒步旅游的 方式,故采用线路法计算。 全区旅游线路面积约为 km2,按人均占道路面积 20m2/人计,则景区一次 性容量为人/次,则日游人容量人次/日。花山半岛每年有 个月适合开展旅游活 动,考虑到暴雨、台风等不可控制的因素,每年按 200 天计算游客容量,则年 游人容量万人次/年。 第三章 规划结构、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第一节 规划结构 第二节 功能分区 第三节 总体布局 空间布局 项目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条主线四大板块” 。 一条主线以环岛路为主线。 四大板块湿地景观区、生态核心区、城市文化区和休闲度假区四大板 块,形成以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大型景区空间格局。 第四

45、章 土地利用规划 一、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 在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控制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的现状具有“结构简单, 易于调整”的特点。水域面积占 50.87%,居第一位,这也是规划主区范围突出 的生态特色的基本支持,现状主要表现为鱼塘;耕地(16.99) 、园地 (0.38)等农业用地占 17.37%,居第二位,规划区内占用农业用地不多;林 地面积占 16.51%,主要是花山半岛的山岗林地,比重也较大,居第三位,这些 林地使得规划区内颇具山水结合的特色;文物古迹用地占 11.57,主要是应国 公墓保护范围;零星分布在几个山头上,面积占 6.99%;控制范围内零星分布 着一些村民住房和农家餐

46、饮接待用房,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建筑和人口,用地面 积占 3.68%。 现状用地统计表 序号 类别名称 用地面积(ha) 占用地面积比例() 1 总用地面积 626.31 100 2 文物古迹用地 C7 72.48 11.57 水域和其他用地 E 553.83 88.43 水域 E1 318.61 50.87 耕地 E2 106.40 16.99 园地 E3 2.41 0.38 林地 E4 103.36 16.51 3 其 中 村镇建设用地 E6 23.05 3.68 2、土地利用布局 在规划区范围内,现有用地空间布局结构清晰,界限分明,为城市湿地生 态园规划用地的布局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具有开发价

47、值的景源景点比较集中; 现有的农业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和交通工程用地,则分布零散,需要整合调整, 这样的用地布局现状,使得规划区规划用地的布局可以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和多 样的利用形式。 3、土地利用矛盾 从用地现状和规划趋势分析,土地利用的矛盾并不突出,主要体现在景区、 景点的开发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农业用地,这将降低规划区的植 被覆盖率,人工设施面积增加。此外,在控制范围内需要进行道路、服务区等 的建设,将影响小部分的农业用地。 二、土地利用规划 从湿地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营造出发,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应当坚持以下 三项原则:突出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重点,扩大生态保护用地;保护生 态脆

48、弱区、林地、水源地;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符合生态 旅游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 规划将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用地划分为以下四大类用地:公共设施用地、 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和水域。公共设施用地主要是应国文化园、应国墓保护用 地、度假村和体育中心用地,绿地主要是公园、街头及防护绿地。 在用地布局方面,文化娱乐用地和公园绿地与花山半岛生态园整体空间结 构一致,以半岛一路为界,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路南,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 在路北,形成动静分明的用地布局。明确界定游人的主要活动范围。通过区内 沟通主要景点的各条电瓶车道及游步道,把各个景点用地连成一个整体。服务 配套设施与广场相结合,位于规

49、划控制区内靠近各出入口处。 规划用地平衡表 序号 用地代号 用地名称 用地面积(ha) 占规划总用地() 1 C 公共设施用地(C) 2 商业金融业用地 C2 3 C25 4 C3 C4 C41 C7 E G G1 G11 G12 G2 G22 U U2 U4 第五章 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一、景观视线分析 生态园的景源是通过景点景群景线景区来组织的,通过广场 空间、小品场地、草坪、树木、湖泊、岸线等不同视觉冲激的空间组合形成各 种不同的天景、地景、水景、园景、胜迹等,形成或开阔或幽静,或自然或规 则,开合有秩,富于变化、流动的空间,让游人体验不同的空间感觉。 二、水系景观分析 洼地成湖,高地成岛

50、,叠山理水,形成独特的湿地水系。开挖中部低地池 塘,形成开阔的水面,与整体湿地生态协调,湿地景观区西部以曲折水带沟通, 南部改造原有池塘为生态鱼塘,池塘与湖泊之间垒坡筑岛,以弧形水面间隔。 城市文化区开挖独立的湖泊。水岸采用草坪护坡,坡度平缓,亲水安全,水岸 自然柔美,配合湿地植物,提供富有野趣湿地景观,局部驳岸点缀亲水平台、 木栈道、怪石、草亭,供游人驻留观景。开阔的湖面、蜿蜒水系和独立的水体 形成张驰有度,藏显相宜,富于变化的景观水系。 三、绿化景观规划 园林植物是湿地生态园中最主要、最生动、最灵活的元素之一。景区绿化 以生态学为指导,以“尊重现状,合理整治,发挥优势,活化景观”为原则,

51、园林植物与湿地生态相结合,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结合、乔灌木与草本植物合 理配置,通过绿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空间。城市文化区以开敞的草地和规则种植 的乔灌木形成庄重规则的绿化空间;湿地景观区则种植大量的湿地植被,采用 随地形和水域变化的自然种植形式,形成清新自然的湿地公园;休闲度假区植 被种植则有规则地随曲折的道路变化,分时度假酒店片区种植密林分隔别墅和 酒店主楼,通过植物营造私密的空间;生态核心区种植大片密林形成城市绿岛。 不同的功能区之间通过密林分化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 采用当地适生种类,包括乡土树种以及经人工引进,已在本地长期“安家 落户”能适应本地区的气候条件,生长发育良好并已得到广泛应

52、用的绿化树种。 树下地被植物的根系生长不能和乔木的根系在同一土层内争夺养分。一般 要选择浅根性的草种,灌木或选用根系有固氨作用的其他林下种类。 原有健壮的乔木、灌木、藤本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应保留利用。乔木附近的 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水平距离见附表 4。 实施暴雨管理系统,雨水生态回收与利用的区域。其生态林工程做法详见 下图。 园林种植设计应作出对苗木规格,质量和后期控制的规定,提出景观过渡 期的措施及实施的时期要求,作为养护管理的依据。 风景林郁闭度见附表 5。 场内各部分树木,枝下净高见附表 6。 第六章 道路交通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有的乡间道路,在原有的基础上升级、改

53、建、拓 宽、加固。现存道路与实际规划需要有差异的,则应该精心选择现状地形条件 适合,又符合景区功能需求的路线规划。 2、生态环保。规划道路要考虑尽可能利用原有自然地形特征,要有利于水 土保持,尽量不影响湿地动植物的栖息地和活动规律。广场铺地及道路材料应 该体现环保性。 3、限制机动车交通,提倡使用电瓶车和步行系统。规划车行交通只安排在 纬一路和规划一号路及两路之间的联系支路,游客到达规划一号路进入各核心 景区出入口后步行或者电瓶车进入相关景点。 二、对外交通 规划区位于平顶山新城区西南,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坪纬一路解决。规划的 应国文化园有鲁平大道通过,通过新城区中部组团和鲁山县。纬一路上南北走

54、向通往新城区工业科技园的支路若干,外围交通通畅顺达。 三、内部交通 1、景区间游人交通组织 生态园提倡的是生态健康休闲游,所以各景区间的交通以电瓶车、自行车 为主;在本次规划中开辟了与机动车交通系统完全分离的更便捷的电瓶车、自 行车使用的系统,在文化公园、服务区、湿地文化展览馆、观景台等游客集中、 人流量大的交通节点设立电瓶车和自行车停车场,形成完整的景区间交通系统。 2、景区内游人的交通组织 区内设置机动车道、环岛路、步道。层次分明,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道 路网络。干道通直,沟通休闲度假区主要建筑;环岛路基本上沿 104 米水位线 环绕半岛;步道采用健康步道、青石板路、枕木路等多种形式,蜿蜒

55、曲折,穿 行于丘陵地形的山林之间。 环岛路宽控制在 3 米,是属于电瓶车与自行车混合园路。景区内设置电瓶 车停靠站,游人可购买乘车卡在停靠站上下车,参观各景点。设置多个自行车 租赁处,通过租赁卡一卡通的方式方便自行车租赁出租与归还租赁点的设置与 景区出入口、公汽站、停车场相邻,利于自行车游的落实。 为最大限度提高生态园的品质,机动车停车场均设置在规划景区外围,减 少景观区内车辆行驶的数量,营造一个幽静的休闲度假环境,保证游人的安全 与游览的舒适。 四、公共交通 为贯彻规划的总体原则,体现对花山半岛湿地生态园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本区倡导公共交通为主要机动车通行方式,与区域公交线路连成一体,以满

56、足 游客进入规划区的需求,规划区内尽量采用电瓶车及步行系统联系。 (1)设立公交站。通过公交进入片区的游人大约占游人总量的 20%,公交 站设置在各主要功能区入口处,使游人有最直接的进入景区的方式。规划设置 三个公交车站,分别位于体育中心纬一路入口、鹰城广场纬一路入口、应国文 化园纬一路入口处附近。游客乘公交车进入以上三个公交站后,转乘电瓶车到 达各主要景区入口。在各出入口设置港湾式电瓶车停靠站。 (2)除了在各个入口处设立停车场外,在各功能区外围均衡地集中设置停 车场,其目标是减少区内外来自驾游车辆,减少机动车对景区游人的干扰。 (3)生态园的以下部分应能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人行通道、停车车

57、位、 各类入口、平台;水平与垂直交通;各类活动场地;售票处、服务台、公用电 话、饮水器等相关设施,应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第七章 竖向规划 一、竖向设计 规划根据半岛湿地生态园四周城市道路标高和项目地区的主要内容,在从 分保护、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的原则下,以及适应保留现状物和便于地表水排水 的前提下,确定主要景观物、场所、道路的高程及其对环境地形的要求。 竖向规划重点控制以下内容:设计水位;驳岸顶部;重要节点;主要建筑 的底层和室外地坪;各处入口内外地面;园内外景观因借观赏的地面高程等。 第八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给排水系统规划 1、给水系统规划 规划管网应符合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景观

58、用水从就近的市政管 网接入。其他相关规范应符合国家、地区相应的规范,消火栓间距小于等于 120 米。给水管网统一布置、分期实施。要求地表雨水采用生态回收,以解决 日常的绿化灌溉,减少日常的维护费用。 2、排水系统规划 排水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同时与新城区分区规划的相关条文相吻合。 要求景观范围内开发后的地表径流速、地表径流量不大于开发前的相关数值。 湿地景观区的污水提倡与湿地的科普展示相结合,采用生态环保技术净化。 二、电力电讯规划 第九章 分区与重要景点规划 一、应国文化苑 位置与现状:位于规划区西部,西北接鲁平大道,南至白龟山水库,现状 为山岭及部分草地。 功能定位与开发要义:依托应国

59、古墓遗址,构建平顶山古文化特色的文化 活动及休息场所,同时展现平顶山市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以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公园等形式,通过古老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再 现和提升古应国文化、东周文化,展现现代工业文明,展望生态、健康、时尚 的城市未来。 三个文化主题:古应国璀璨文化主题、乌金平顶山主题和城市未来主题, 通过丰富的雕塑和翔实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现鹰城从古应国国都到大型能源城 市再到转型为现代时尚之都的历史足迹和发展方向,突出渲染身为鹰城人而拥 有如此丰厚的城市历史底蕴和现代时尚家园的市民自豪感。 支撑项目:应国文化博物馆、鹰城广场、古应国城池、应国公墓遗址展示 区、文化会

60、馆、仿古文物专卖店。 主要项目规划: 1、鹰城广场 以古应国文化、能源工业城市、未来城市为主题,表现城市的地脉、文脉 和人脉。在文化公园广场轴线上以雕塑形式,根据时代先后次序分别表现应国 文明、工业文明和未来文明。应国文化以青铜器和玉器最具代表性,因此文化 公园在表现应国文化上可选择青铜器如簋、方鼎等作为雕塑,置于广场入口。 工业文明主要表现平顶山是能源之城,雕塑可以是煤矿工人,而未来文明表现 的是时尚之城,雕塑可采用飞翔之鹰,寓意鹰城的未来的发展,雕塑置于文化 公园的圆形广场。 2、应国文化博物馆 在鹰城广场与应国公墓保护区之间规划应国文化博物馆,分室内室外展示 两部分,室内展示则将部分古墓

61、出土文物陈列展览,通过文字、图片、文物、 书籍等形式展示应国故地的发展历史、文化和青铜艺术。室外展示则以文化长 廊和古典建筑形式表现应国文化和东周文化,形成应国文化轴线。文化长廊建 筑形式为通透的砖木结构坡顶长廊,设计风格粗犷。文化长廊通过简单文字、 雕塑等形式展示应国文化,采用现代铸造工艺仿造应国礼器(鼎、簋、尊、爵、 觯、卣、盨、甗、盘、盉等) 、楚国乐器(铜编钟、铜编铃、石编磬、钲)等青 铜器,青铜器或置于墙上,或挂于梁上,每种器物设置牌示,介绍器物的名称、 用途,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走廊。每天有专业人员在固定时间表演乐器,市民、 游客可学习演奏编钟。 3、古应国城池 将应国文化苑纬一路北

62、侧部分地块展馆外观建成为古应国城池布局造型。 安排工作人员着应国时代军服,站岗放哨。游客多的季节安排换岗表演,给游 客一种逼真的感觉。甚至于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亲自感受应国文化。 4、应国公墓遗址展示区 在应国公墓保护区内选取一小部分区域,将挖掘现场真实展现,并选取部 分仿真文物置于其中,增加游客可信度。游客观赏点设置相应解说牌。 5、文化会馆、仿古文物专卖店 文化会馆主要作为平顶山文化、应国文化研究场所,可依附博物馆设置。 与郑州大学、平顶山学院相关系科研究室共建,也作为国内外研究应国文化的 国际研究中心,每年定期举办应国文化国际研讨会,推动应国文化的研究。依 托文化会馆还可以附设仿古文物专卖

63、店,也即应国文化苑的旅游商品中心。出 售礼器、陶器、乐器等旅游纪念品,市民和游客可购买作为装饰和实用器。 二、湿地生态园 位置与现状:位于规划区南部,西临应国公墓保护区、东邻花山半岛。现 状为大片池塘和部分居民自建农家乐接待点。 功能定位与开发要义:打造生态系统复杂而充满活力的湿地生态空间,构 建独特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地球之肾” ,使之成为平顶山市乃至河南省的湿 地生态亮点。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关注生命,保护生态城市平衡,追求 天人合一的境界,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湿地景观区设计的基本要义。 垒山理水,洼地成湖,遍植湿地花木,置石造景,依山就势形成地形起伏、 水陆交替的湿地景观空间

64、。恢复、重建开放式的溪流、池塘、湖泊水系网,适 当增添和汇合湿地集水区,平衡雨季与旱季、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水量分配,为 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境。借鉴世界上著名湿地公园的成功经验,结合平顶 山市的实际情况,构建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多样性最具活力的部分, 诠释湿地文化,使生态园融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科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支撑项目:游客服务中心、湿地草洲、水上花园、生态鱼塘、野趣田园、 芦苇荡漾、泥滩自然湿地区、人工湿地展示区、森林湿地/侯鸟栖息地、人工湖 泊、湿地观光栈道。 主要项目规划: 1、游客服务中心 位于湿地生态园中北部,提供管理、咨询、餐饮、购物等服务。游客服务 中心设置管理

65、机构及其设施,配套咨询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厕所等服 务设施。管理设施设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湿地生态园的游览活动;咨询服务 设施设置游客问讯中心,为市民、游客观光湿地提供咨询、导游和交通等服务; 餐饮设施设置清饮茶社、咖啡厅、临水餐厅等;购物设施主要为旅游纪念品商 店,购物点在产品销售上要体现湿地特色,销售湿地花卉、湿地植物标本和蝴 蝶、蜻蜓等昆虫标本以及介绍湿地知识的科普书籍、音像资料等湿地特有的纪 念品;厕所宜分散,体现原生生态特色。建筑采用砖木结构,临水建筑采用通 透的木结构形式,构建“细雨轻烟笼草树,斜阳曲水绕楼台”的景观格局。 2、湿地草洲 属于湿地室外教育活动区,具有展示、科研

66、、科普等多种功能,配备完善 的解说系统(讲解员、人工智能解说系统) ,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翔实地展 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景观构成和生物特征,描述湿地的现实应用和湿地保护 的意义。市民和游客在此可全面地了解湿地,进而热爱湿地,保护湿地。 3、水上花园 每个水池以一种水生开花植物为主,如睡莲、马蹄莲、美人蕉、鸢尾等, 搭配各种水中植物,如菖蒲、慈菇、水葱、茭草等,形成姹紫嫣红的水上花园。 水上花园为质朴的塘基围合。塘基错落有秩,游人可绕水上花园行走,感受自 然色彩之美。 4、生态鱼塘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营造随季节变化,朴素自然的纯生态水体 环境。建造生态型鱼塘,旁种桑园,蚕室临桑园;鱼塘养鱼,塘泥为桑树生长 提供肥料,桑叶为蚕提供食粮,蚕的排泄物为鱼提供饲料,发展循环经济,游 客可亲身感受一个小型的完整湿地生态系统。鱼塘塘基种植杨柳、梧桐等乔木, 形成树阴,树下可以放置石凳、石棋盘、临时的竹木椅、躺椅、吊床,形成清 新自然的垂钓园,游客和市民可以申请成为会员或购票在此垂钓、休闲,垂钓 所得可带回家也可给服务区餐厅烹饪,家庭或朋友一起享用,感受收获的快乐, 将垂钓园打造成夏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