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63032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85 大小:2.8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资源描述:

《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8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件)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二O一二年五月峨眉山市龙池镇和平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 录前 言11.0 总 论3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31.2 评价目的及原则41.3 编制依据61.4 环境功能区划91.5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91.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111.7 评价范围151.8 评价重点161.9 评价标准161.10 环境保护目标182.0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02.1 矿井概述202.2 扩能前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282.3 扩能前项目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302.4 项目扩建工程概况312.5 煤矿生产工

2、艺分析472.6 扩能后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512.7 扩能工程“三本帐”计算662.8 项目选址合理性及产业政策符合性693.0 环境概况743.1 自然环境概况743.2 社会环境概况774.0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794.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794.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814.3 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814.4 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825.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865.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原则865.2 生态评价因子选择与评价方法确定875.3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895.4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措施926.0 水土流失分析及防治措施976.1 水土流

3、失分析976.2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987.0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1017.1 地面常规气象特征1017.2 本项目大气污染源统计分析1017.3 环境空气影响预测1028.0 水环境影响评价1068.1 评价区地表水系1068.2 水环境影响评价1069.0 声环境影响评价1099.1 声环境影响评价原则1099.2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1099.3 运营期噪声影响评价11210.0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11710.1 扩能后工程固体废物排放情况11710.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11811.0 服务期满后环境影响评价12011.1 煤矿关闭后的环境影响分析12011.2 煤矿关闭后的环保措施1201

4、2.0 环境风险分析12212.1 概述12212.2 环境风险应对方案12312.3 环境风险应急方案12813.0 环保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13013.1 建设期环境保护措施13013.2 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3113.3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13613.4 环保投资估算13714.0 清洁生产分析13914.1 清洁生产13914.2 进一步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14514.3 清洁生产管理体系要求14515.0 总量控制14715.1 总量控制原则的确定14715.2 工程总量控制分析14716.0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4816.1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4816.2 社会效益分析15116.

5、3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15117.0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5517.1 环境管理15517.2 环境监测计划15918.0 公众参与调查16318.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16318.2 公众参与的工作程序16318.3 公众参与的方式和内容16418.4 调查统计结果分析16918.5 提出的主要相关问题及措施17019.0 评价结论17119.1 建设项目概况17119.2 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目标17319.3 污染治理措施17419.4 达标排放17419.5 总量控制17419.6 清洁生产17419.7 环境经济损益17519.8 环境风险17519.9 公众参与17519.10

6、 综合结论与建议175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 - iv -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 言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以下简称李杨煤矿),位于峨眉山市城区307方向,平距13km处。隶属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管辖。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203,北纬293928。主斜井井口平面直角坐标X=3282957,Y=34632394,Z=+724.5m,a=250。矿山公路与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的简易公路在侯坡相连。矿山至峨眉山市约25km,交通较方便。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为私营企业。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乐山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7号)批准,李杨

7、煤矿属独立扩能矿井。2010年8月该矿编制了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规模90kt/a,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01232号”文件批准了该矿初步设计。2010年9月该矿编制了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10626号”文件批准了该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根据2011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七地质队矿山生产地质报告及说明:K7煤层属复合煤层,可采纯煤厚度为0.991.21m,平均1.12m。工作面实际产量增大,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966kt,具备调高规模的资源条件,不增加采掘工作面数量的前提下,通过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矿井生产能力可达

8、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委托四川川邑矿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局川经信煤炭函20111265号关于同意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的函,同意核准该矿扩建项目立项,设计生产能力由60kt/a扩建至150kt/a,服务年限7.9年。原川经信煤炭函20101232号废止。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局川煤监审批2011546号关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安全专篇的批复,同意按照安全专篇(修改版)设计进行建设。“川煤监审批20106

9、26号”废止。李杨煤矿开采的K7煤层,煤质牌号为瘦煤,主要用于民用燃料。矿山主要以原煤的方式销售,未进行过洗选试验。该矿在扩建后达到150kt/a生产能力,将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煤炭企业。随着矿井的扩建投产,会再吸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项目扩能将促进煤矿生产建设向正规化、合理化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该矿扩能后系统统一、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相关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本工程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于2012年正式委托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承担本项工

10、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后)。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当地环保、规划、农业、水利、国土、安监、林业等相关单位和有关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项目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工作由峨眉山市环境监测站承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 - 180 -1.0 总 论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评价任务的由来1.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为私营企业。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乐山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7号)批准,李杨煤矿属独立扩能矿井。2010年8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01232号”批准李杨煤矿为90 kt/a独立扩能矿井

11、。根据2011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七地质队矿山生产地质报告及说明:矿井生产能力可达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委托四川川邑矿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局川经信煤炭函20111265号同意核准该矿扩建项目立项,设计生产能力由60kt/a扩建至150kt/a,服务年限7.9年。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局川煤监审批2011546号同意按照安全专篇(修改版)设计进行建设。李杨煤矿矿井生产能力为150kt/a。李杨煤矿开采的K7煤层,煤质牌号为瘦煤,

12、主要用于民用燃料。矿山主要以原煤的方式销售,未进行过洗选试验。该矿在扩建后达到150kt/a生产能力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于2009年3月提交的四川省峨眉山市川主煤矿区李杨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四川省乐山市苗辅井田和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川评审2008471号)通过评审,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备案证明(川国土资储备字2009133号)批准备案。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7月30日颁发的10年期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071120071629),新设矿区范围面积1.8653km2,走向长2800m,倾斜宽660m。开采深度

13、标高+750m+460m,开采K7煤层,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闭矿区北东侧与莲花煤矿相邻,两矿山最近处相距约95m;南侧与双沟煤矿、丁木槽煤矿范围相邻,最近处相距约108m。相邻矿山之间无矿权重叠、纠纷现象。李杨煤矿五证齐全,其中原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均于2008年12月到期,依据国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有关文件的规定,和平煤矿被列入独立扩能的矿井,需通过技改达到9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经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新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1.1.2 评价任务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本工程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峨眉

14、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于2012年正式委托成都市生态环境研究所承担本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附后)。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及相关资料的收集,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1.2 评价目的及原则1.2.1 评价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制度,根本目的是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管理方针。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控制新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一切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的评价目的是通过对项目选址,建设规模和工艺流程分析,确定

15、项目建设和营运对外环境存在的影响因子及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工程产污特性,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是否可行和工程拟采取的各项环保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为项目的工程设计、可靠实施及主管部门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项目为煤矿独立扩能项目,独立扩能后生产能力将达到150kt/a的生产能力。主要开采K7煤层。煤炭开采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本次评价的重点。本次评价的重点如下:(1)、本次评价应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分析含水层分布、断层的位置,断层与煤层、含水层的关系。通过评价分析采煤会对含水层的破坏情况,特别是能否通过断层导通影响主要的含水

16、层,从而对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和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这是本工程需要重点回答的环境问题之一。(2)、经实地调查,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拟定在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和本工程建设情况,通过本次评价,明确回答本次建设工程对周围村庄的影响情况。主要包括矿井开采对村民正常生活条件的影响,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影响,矿区工业广场对其周围住户的影响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补偿办法,从而保证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3)、本次评价将从多方面考虑工程建设及运行需要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对策,特别对相关的地表影响、地下水影响、地表水渗漏、植被影响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4)

17、、煤矿开采的一个特点是矸石产生量较大,矸石的处置是环境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评价将对煤矸石的产生量进行核实,按照固废处置规范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5)、本次工程扩能完成后生产能力为年产原煤150kt/a,采用公路运输,运输量较大。汽车运输扬尘、尾气和噪声将对公路沿线居民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次评价将针对原煤运输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污染防治措施。(6)、原煤在工业场地内输送转运、跌落、装载等过程中均有大量的无组织煤尘排放,评价将结合具体的转运、装载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减小面源排污的近距离影响。(7)、通过现状监测和实地调查,搞清所处地区环境特征、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源分布状况和特征。通过对工程建设

18、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工程建设污染源的情况及运营后排污环节对环境影响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8)、通过环境空气、水体、声环境、生态环境、地表塌陷等的影响预测,从环保角度,明确回答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工程设计和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2.2 评价原则及指导思想(1)、考查项目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要求;(2)、通过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调查,弄清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3)、通过环境质量现状调查,重点弄清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环境空气、声学环境现状,并

19、对上述环境要素进行评价;(4)、对建设项目进行工程分析,查清污染源,考核项目拟采用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是否能使项目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5)、预测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考核项目实施后地否满足当地环境质量的要求;(6)、核算项目实施后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项目实施后是否满足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7)、考核项目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等各项指标是否能够满足清洁生产要求;(8)、对工程拟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经济技术论证,有针对性的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措施;(9)、对项目环境经济损益简要分析,论述项目实施后的环境经济效益;(1

20、0)、通过评价,对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否可行做出明确结论,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1.3 编制依据本报告书主要依据以下有关法律文件、规范、规定及研究报告进行编制。1.3.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1993年

21、8月1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1)、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3l号;(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1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年12月16日;(1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

22、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1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17)、土地复垦规定,1998年10月31日;(18)、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2002年1月31日;(1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5109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依据,2005年9月7日;(20)、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80号公告煤炭产业政策;(2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川府发(1996)第142号文;1.3.2 技术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

23、气部分)(HJ2.2-2008);(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部分)(HJ/T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噪声部分)(HJ/2.4-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2011);(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6)、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7)、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1日;(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2008年8月1日;(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

24、08),2008年8月1日;(10)、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年6月;(11)、国家发改委煤炭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6年12月16日;(12)、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GB50383-2006)。(13)、煤炭工业部生产矿井煤炭资源回采率暂行管理办法(1998年3月9日煤炭工业部第5号令)。1.3.3 任务相关文件(1)、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7年1月17日批复的关于乐山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11月15日批复的关于乐山市

25、煤炭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4)、四川省煤炭资源整合办公室于2008年12月5日以关于乐山市煤炭矿业权设置调整方案的复函(川煤整合函20089号)调整了整合方案(5)、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9月27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矿许可证;(6)、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8年5月9日发布的安全生产许可证;(7)、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9月7日批复的划定矿区范围批复;(8)、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获得的煤炭生产许可证;(9)、峨眉山市环保局关于本项目的执行标准的批复;(11)、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12)、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

26、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1.4 环境功能区划1.4.1 水环境功能区划建设项目区域水环境根据四川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乐山市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规定的通知本项目所在区对应最终受纳水体的地表水体杨河属于地表水类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标准。项目工业广场排水口下游10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1.4.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根据项目所在位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1.4.3 声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位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声环境评价范围

27、内的区域属于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1.5 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1.5.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建成后SO2最大落地浓度为0.003704mg/m3,落地距离为111m,占排放标准指数分别为2.47%;锅炉烟尘最大落地浓度为0.0001729mg/m3,落地距离为111m,占排放标准指数分别为0.0576%。上述预测浓度Pmax10%,确定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1.5.2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经计算,项目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日排放量1197.18m3/d(5000),其中生活废水47.98m3/d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

28、81996)的一级标准后排放进入水体,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和少量CODcr、氨氮,复杂程度为简单;井下涌水经处理后排放量为1149.12m3/d(最大量),经过处理后水质达到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最终进入受纳水体前沟。项目工业广场排水口下游10km范围内无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依据环评导则(HJ/T2.3-93),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确定水环境为三级评价。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详见表1-1、1-2。表1-1 地表水评价等级项目污水排放量(m3/d)污水

29、水质复杂程度地表水域规模地表水水质要求评价等级指标1000简单小类三级1.5.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设备噪声,经消声、减振、降噪后项目区域建设后噪声级无明显增加,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依据环评导则(HJ/T2.4-2009),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88中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按二级评价。声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由于区域声环境敏感度不高,矿区工业广场四周敏感点分布较少,受本项目噪声影响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30、导则(声环境)(HJ/T2.4-2009),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简化为三级。表1-2 声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工程特点评价等级指标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本项目所在地地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1类、2类地区,应做2级评价,本项目区域声环境敏感度不高,受本项目噪声影响不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简化为三级。三级1.5.4 生态评价工作等级项目工业广场及矿区土地利用现

31、状植被为杂草、农作物等土生植物,无珍稀物种。工程生态影响范围小于20km2,项目所在地属于生态非敏感区,项目建设不会造成主要生物群落的明显变化。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2011),结合本工程排污特点,确定本次生态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评价。表1-3 生态环境评价等级项目影响范围生物群落区域环境水和土地区域敏感性评价等级指标20km2 生物量减少50%绿地数量减少理化性质改变非敏感区三级1.6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1.6.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本工程为煤矿开采,其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都将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评价根据工程类别、规模、工艺特征和矿井建设工程的

32、特点,以及矿井所处地区的污染状况,通过区域环境对建设项目的制约因素的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主要生产环节、设备和主要的环境敏感因素,确定工程对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可能影响、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评价重点及预测因子。本建设项目对自然物理资源的影响施工建设期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空气、声环境、地表水、地下水环境及土壤不利影响上。工程投产运行期,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包括废气、废水、矸石排放、噪声及生态影响,工程虽然采用了较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生产运行期的这些影响为长期和直接的影响。表1-4 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

33、扩建工程各时期环境影响因子识别阶段 影响分析环境要素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不利影响有利影响建设阶段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声学环境土壤环境农业生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美学环境地表形态变化运营阶段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学环境土壤环境农业生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美学环境地表形态变化地表塌陷破坏服务期满农业生态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美学环境地表形态变化地表塌陷破坏本次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将会对周围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只是不同时段影响程度和性质不同。经分析其生产及排污特征可看出,生产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最为严重。工程排污水对环境空气和水环境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分析见表

34、1-5。表1-5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生产环节环境空气地表水质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景观公众健康社会经济矿井采掘生产、生活污水锅炉房矸石、炉渣、垃圾运输汽车备 注为显著影响;为中等影响;为轻微影响结合工程分析结果和表1-5的分析结论可以看出,各生产环节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或环境影响因素分别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因子为烟(粉)尘、S02、降尘,地表水环境主要污染因子为pH、COD、BOD5、石油类、氨氮、硫化物、铁、锰;固体废物主要污染因子为矸石、炉渣、生活垃圾;声环境主要污染因子为设备及运输噪声。生态环境则包括地表塌陷、植被破坏等。1.6.2 环境影响因子的筛选经过上述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后,评价将

35、进一步确定影响环境的主要评价因子。本次评价主要是根据以上对工程和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分析结果,结合本工程具体的排污种类、强度及周围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给出评价因子的筛选矩阵,详见表1-6所示。表1-6 评价因子筛选矩阵表项目评价因子井下采煤提升储煤运输转载锅炉系统通风系统排矸系统排水系统现状评价因子筛选预测评价因子筛选环境空气TSP及(PM10)-1-2-2-1SO2-1NO2-1抽放瓦斯-1地表水pH-1COD-1BOD5-1硫化物-2氨氮-1石油类-1总铁-2总锰-2噪声Leq-2-2-2-3-1固废矸石-3-3锅炉渣-1生活垃圾-1生态地表水水质水量-3-2地下水水质水量-1-1灌

36、草植被-2-1-1人工植被-2-1动物种群-1-1土地-1-1-1-2地面村庄住房水土流失-2地表塌陷-2注:表中数字区域环境对本项目的制约程度,1表示简要评价,2表示一般评价,3表示重点评价。从表1-6中可以看出,根据煤炭开采行业对环境的影响特征,经筛选确定出主要现状评价因子、预测因子如下:1)生态环境采动引起的地表沉陷影响土地、地面村庄及建构筑物、农田、植被、水土流失及地下水、地表水。2)固体废物重点是矸石的处置,煤堆场、矸石暂时堆放点淋溶的可能性及危害的分析。3)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pH、 CODcr、BOD5、氨氮、硫化物、石油类、总铁、总锰、砷。4)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TSP、SO

37、2、NO2;预测因子:TSP、SO2。5)噪声主要高噪设备等效声级、厂界噪声和环境敏感点噪声。表1-7 项目工程建设及运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要素污染源环境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场地开挖地表及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改变,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生长产生长期不利影响运输车辆扬尘、汽车尾气锅炉烟(粉)尘、SO2原煤堆场扬尘巷道掘进上覆岩层变形移动可能导致地表塌陷和变形,地下水疏干,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水系改变。煤炭回采煤矿建设与发展城市化效应等区域生态变迁1.7 评价范围1.7.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不同评价级别工作的深度要求,结合本次工程

38、大气污染排放特征,该地区主导风向、厂址周围关心点分布以及该地区地形地貌,确定本次环境空气影响评价范围以矿井工业场地为中心,直径5km的范围内,共约24km2。1.7.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区地表水体为杨河,本工程排水排入属于青衣江水系,杨河自南西向东北从矿区北中部流过,途经华头、歇马等镇,在三宝镇注入青衣江,最终在乐山市汇入岷江。地表水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排水口排水进入杨河河上游500m至下游3公里范围。1.7.3 声环境评价范围本次声环境评价范围为本工程建设厂界四周,其次应重点针对生产噪声和运输噪声对周围住户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1.7.4 生态环境考虑到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沉陷的

39、影响,而地表沉陷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井田范围,故确定评价范围为井田范围并向受影响的方向适当外延300m,重点对煤矿井田范围内的地表塌陷引起的井田范围内的村庄的影响、矸石堆放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煤堆场煤尘对周围动植物的影响进行评价。1.8 评价重点根据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识别和筛选结果,对工程建设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含地表塌陷)、固体废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其中对生态环境(含地表塌陷)、水体环境进行重点评价,对空气环境、声环境和固体废物等进行一般评价。在生态环境评价中重点进行地表塌陷预测评价;对该项目生态恢复及土地复垦

40、的方案进行评价;在水体评价中将论述矿井开发是否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并预测可能受到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预测项目井涌水对项目附近地表水体杨河的影响;在环境空气评价中重点说明锅炉烟气、道路扬尘、堆场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对声环境评价主要论证对周围村庄居民的影响;对固体废物评价主要是论证处置方案及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1.9 评价标准本评价采用的标准峨眉山市环保局出具的环境执行标准。1.9.1 环境质量标准1.9.1.1 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1.9.1.2 地表水:项目最终受纳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标准;1.9.1.3 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41、(GBT1484893)中类标准;1.9.1.4 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1.9.2 排放标准1.9.2.1 锅炉废气:锅炉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l3271-2001)中时段2类区标准。颗粒物、生产场所无组织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新扩改标准。1.9.2.2 矿井水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新扩改标准。生活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1.9.2.3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l2348-2008)中类标准。1.9.

42、2.4 煤矸石排放标准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中“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和其他管理规定”。地表塌陷执行煤炭部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生活垃圾处置执行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评价标准汇总于表1-8表1-16中。表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TSPSO2NO2单位1小时平均-0.500.24mg/Nm3日平均0.300.150.12年平均0.200.060.08表1-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污染物pHCODBOD5NH3-N硫化物石油类氟化物FeMn标准值6-910030151

43、.01.01.50.30.1表1-10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项目氟化物NO3-NNH3-NNO2-N总硬度细菌总数高锰酸盐指数标准1.0200.20.024501003.0项目pHAs硫酸盐汞大肠菌群铁锰标准6.58.50.052500.0013.00.30.1表1-11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2类标准值6050表1-1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烟尘(mg/Nm3)SO2(mg/m3)烟尘初始浓度时段2009001600表1-1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pHSSCOD石油类BOD5硫化物6-9701005201.0表1-14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mg/L)

44、pHSSCOD石油类总铁总锰6-95050564原煤堆场、转载点煤炭装卸、储存场所、矸石堆场无组织排放限值(mg/Nm3)(周界外浓度最高点与参考点浓度差值)80mg/Nm3或设备去除率98%颗粒物颗粒物1.01.0表1-1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类昼 间夜 间6050表1-16 井下消防洒水水质标准污染物pHSS悬浮物粒径大肠杆菌标准6-930mg/L0.3mm3个/L1.10 环境保护目标结合本煤矿改造工程特点,确定本评价主要保护目标为地表沉陷和地下水环境保护,环境质量及村庄居民。生态环境: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地表沉陷、地表水渗漏、水土流失及含水层影响,保护区内植被;

45、环境空气: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地表水:评价区内地表水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类标准;地下水:评价区内地下水质量达到地下水质量类标准;声环境:厂界噪声达标,周围村庄及运输沿线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环境保护目标附图2外环境关系图和插表1-17。表1-17 评价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置保护对象与项目的关系保护级别及要求方位距离(Km)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以工业广场为中心,直径5公路范围内;运输道路沿线居民工业广场周围环境,运输道路沿线居民不受运输的影响环境空气达到二级标准要求 噪声项目所在区域距工业广场边界200米范围,及运输道路沿线居民声环

46、境质量达到2类标准2地表水环境杨河东北面距离3Km最终受纳水体地表水质量环监类标准;3地下水水井-项目矿区范围内村民水井最近村庄水井地下水质量类标准,不因项目建设造成取水困难4生态环境井田范围农田与动植物地表沉陷、地下水疏干、环境污染等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严格控制项目生态影响的前提下,要加强区域生态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2.0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1 矿井概述2.1.1 矿井位置矿井概况2.1.1.1 独立扩能前矿井概况李杨煤矿位于峨眉山市城区307方向,平距13km处。隶属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管辖。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203,北纬293928。主斜井井口平面直角坐标X

47、=3282957,Y=34632394,Z=+724.5m,a=250。矿山公路与峨眉山市川主乡杨河村的简易公路在侯坡相连。矿山至峨眉山市约25km,交通较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矿区北东侧与莲花煤矿相邻,两矿山最近处相距约95m;南侧与双沟煤矿、丁木槽煤矿范围相邻,最近处相距约108m。相邻矿山之间无矿权重叠、纠纷现象。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前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采矿许可证批准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矿山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乐山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200717号)批准,李杨煤矿属独立扩能矿井。在本次扩能改造前建设单

48、位拟定进行6万吨至9万吨的扩能改造工程,后期由于国家煤炭开采产业政策的调整,9万吨扩能改造工程完成设计未取得批复,后设计直接由9万吨扩能至15万吨/年。目前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完善,井巷支护完好,矿山配备有较为完善的运输、机电设备、通风、排水、瓦斯自动监测系统和土建工程,基本满足矿井生产的安全需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资格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齐备,并已通过省市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多次检查验收。2.1.1.2 煤矿扩能后矿井概况2010年8月该矿编制了扩建工程初步设计,设计规模90kt/a,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川经信煤炭函20101232号”文件批准了该矿初步

49、设计。2010年9月该矿编制了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川煤监审批2010626号”文件批准了该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根据2011年7月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七地质队矿山生产地质报告及说明:K7煤层属复合煤层,可采纯煤厚度为0.991.21m,平均1.12m。工作面实际产量增大,矿井保有资源储量1966kt,具备调高规模的资源条件,不增加采掘工作面数量的前提下,通过改革采煤工艺、提高机械化程度,矿井生产能力可达到150kt/a。2011年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委托四川川邑矿业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和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

50、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局川经信煤炭函20111265号关于同意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初步设计(修改版)的函,同意核准该矿扩建项目立项,设计生产能力由60kt/a扩建至150kt/a,服务年限7.9年。原川经信煤炭函20101232号废止。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出局川煤监审批2011546号关于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扩建工程安全专篇的批复,同意按照安全专篇(修改版)设计进行建设。“川煤监审批2010626号”废止。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413号):开采标高:+750m+460m,矿区面积:1.8653km2。划定矿区范

51、围由10个拐点圈定。本项目根据煤层倾角和煤层厚度,设计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布置为对拉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采用DW14-30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1000型绞接顶梁支护,“三四” 排控顶方式,排距为1.2m,柱距1.0m。最大控顶距4.8m,最小控顶距3.6m。采空区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空区在未放顶之前将工作面选出的矸石充入采空区。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机头机尾支护,采用“四对八梁”长钢梁支护。2.1.2 扩能前后矿区井田范围2.1.2.1 扩能前矿区井田范围李杨煤矿原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071120071629。矿山批准的开采范围由10个拐点圈闭而

52、成,批准主采煤层为K7煤层,面积为1.8653 Km2,批准开采标高为K5:+750+460米。2.1.2.2 扩能后矿区井田范围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7月30日颁发的10年期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071120071629),新设矿区范围面积1.8653km2,走向长2800m,倾斜宽660m。开采深度标高+750m+460m,开采K7煤层,矿区范围由10个拐点圈闭,见表2-1。表2-1新设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XYXY13283826346321783283765.7834632092.9423283786346324583

53、283725.7834632372.9433283267346322213283206.7734632135.9443283242346323983283181.7834632312.9453283052346323483282991.7734632262.9463281877346317683281816.7734631682.9573281210346311643281149.7634631078.9583281756346303673281695.7634630281.9593282315346309213282254.7634630835.94103282579346314413282

54、518.7734631355.94本次环评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矿区北东侧与莲花煤矿相邻,两矿山最近处相距约95m;南侧与双沟煤矿、丁木槽煤矿范围相邻,最近处相距约108m。相邻矿山之间无矿权重叠、纠纷现象。2.1.3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2.1.3.1 矿区地层及构造1、矿区地层峨眉山市川主乡李杨煤矿处于峨眉川主太阳坪石河煤矿区的杨河蚂蝗杠井田内,根据峨眉川主煤矿区太阳坪石河初步普查报告,结合1989年出版的1:5万峨眉、龙池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对地层的划分,李杨煤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中统侏罗系地层及零星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中,须家河组是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厚约423.06513.33m。为内陆

55、盆地内的大型河流环境含煤碎屑岩沉积,根据岩性特征划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三、五段以砂岩为主,第二、四段以粘土岩、粉砂岩为主。本矿山批准开采的K7煤层赋存于上统三叠系须家河组第二段地层中的上部。现将该区主要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三叠系上统小塘子组(T3x):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侧老房子东部一带。岩性特征为:上部泥质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线,组成多次相似的韵律旋回。煤线上、下含丰富的植物化石,水平波状层理发育。下部以细砂岩、硅质细砂岩为主,夹粉砂岩、页岩及煤线,见较多的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核,含丰富的海相瓣腮类化石。底部为灰白色薄中厚层状细粒硅质石英砂岩,含大量黄铁矿结核。与下伏的垮洪洞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124.24192.41m。2、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主要分布于整个矿区及东部,是区内的主要含煤地层,厚约423.06513.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