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62450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81 大小:381.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汇总集 全册(18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龙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龙,包括3篇主题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乐山龙舟会,还有一个语文天地。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对龙的形象地描述、说明以及介绍它的诗歌和古文的介绍,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龙,并激发学生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语文天地注重了对龙文化的渗透。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两项练习,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综合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龙的文化,体会龙的精神。单元目标:认知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学会运用。2、理解关键词,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龙的传人”的由来以及中华民族对

2、“龙”的喜爱。选择重要的段落精读,感受主体课文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方法。2、针对部分段落,继续练习写简单提纲。继续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3、通过古文的学习,了解古今词意的不同。4、背诵大人们这样说和叶公好龙两篇课文,积累与龙有关词语和成语,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自读乐山龙舟会,完成课后练习。搜集查阅与“龙”有关的工艺品、特产或地名,交流与“龙”有关的成语或寓言故事。情感目标:1、开始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金钥匙)。2、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培养对书法艺术的兴趣。3、自己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小结,抓住要点,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养成每单元都进行小结的习惯。4、选择下面的话题进行习

3、作练习:A、 选择有关“龙”的成语、寓言、工艺品、特产等,写一篇习作。模仿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B、 仿照课文大人们这样说第五段,写几句话(保底)。C、写一篇日记。(保底)。5、自学至少11个生字,会认会写。6、坚持每天课外阅读。自己积累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成语、典故以及名言警句。单元重点: 通过对龙的文化的学习,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讨论、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难点:通过搜集带“龙”字的成语,及有关“龙”的成语故事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资料的能力。在查找、介绍有关“龙”的艺术品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鉴赏、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4、,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对龙的喜爱。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总课时:10课时龙的传人:1课时 大人们这样说:1课时叶公好龙:1课时 语文天地:2课时作文课:2课时 学说评价:1课时单元评价:1课时 查漏补缺:1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多媒体课件龙 的 传 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龙到底是什么及中国人为何自称为“龙的传人”。2、能结合语境、联系生活、运用网络,理解有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掌握一些带“龙”字的成语。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会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拓展性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龙的象征意义,

5、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教师:录音机 录音带 图片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导入课题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教师问: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关于龙,你都知道些什么?(教师组织学生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资料。)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2、过渡:中国人为什么要自称是龙的传人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6、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教师出示含有本课生字的词语,检查认读。3、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1、学生以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多读两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边读边在书上批注感悟,并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读完后自己出题目检测阅读效果。2小组内汇报交流:先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再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读懂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一起讨论。互相交流题目检测阅读效果。3、集体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1)出示在不同时期文物古迹中龙的图案,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其样子的不同,深入理解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传说

7、中的动物。(2)理解图腾的意思,讨论远古时期的人们为什么把龙当作崇拜的图腾?(3)深入理解理解“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成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想象它们所表现的“祥和幸福、欢腾自由”的景象。拓展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4)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会作者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教师过渡: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向往和追求自由完美,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喜欢的部分,师生评议。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引发情感共鸣。五、拓展延伸搜集有关龙的资料,创办专题读书笔记。板书设计:龙的传人 中国人与龙龙是什么龙的

8、象征意义龙的传人中国人大 人 们 这 样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六个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用自己了解的事实,以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补写诗歌的第五段。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够领会龙被赋予的深刻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为使东方巨龙腾飞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能够领会龙被赋予的深刻含义。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从小树立为使东方巨龙腾飞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教具准备:1、教学课件2、配乐龙的传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新课(以图片形式展示赛龙舟、舞龙灯

9、、北海的九龙壁)同学们你能说出这些图片的名称吗?你发现这些名称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回答)那么龙在你们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哪?那同学们你们见过龙吗?关于“龙”大人们是这样说齐读课题质疑大人们会说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合作解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1)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让我们开火车的形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指名读,评价,纠正)2)齐读生字新词。3、读了课文税来说一说关于“龙”大人是怎么说的哪?4、学生自由回答,评价。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1)请

10、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龙”在大人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以表格的形式汇报爷爷 怎样说的?奶奶 怎样说的?爸爸 怎样说的?妈妈 怎样说的?老师 怎样说的? 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来读一读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通过美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龙”在不同人心目当中的不同形象体会“龙”的深刻含义,教师应该及时评价,小结)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了这篇小文章,你认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齐读:在美读中体会作者的强烈民族自豪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章主题自然水到渠成)。 “龙”象征的我们腾飞的中华,那么你再来开动脑筋继续想一想“龙”

11、还有什么含义哪?(自己续编,然后小组交流。)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龙”象征的腾飞的中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腾飞的中华龙是怎样震惊世界的。(播放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航天事业,军事,经济贸易,教育等事业发生的变化。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中国正在不断的腾飞,不断的进步。)看到中国各项事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老师指名回答)(通过让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发生的变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五、布置作业1把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听。2用你知道的事实,试着在第五段后面继续写几句。3谈谈你作为“龙”

12、的子孙又有那些感想。板书设计:大人们这样说爷爷 怎样说的?奶奶 怎样说的?爸爸 怎样说的?妈妈 怎样说的?老师 怎样说的?叶 公 好 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2、积累文中的优美词汇和语句,反复诵读。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2、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1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成语入手,激趣导入1、交流课前搜集情况,引出课题。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2、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初读寓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让生自由读,这里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读文、认字。提示学生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不会读的句子,可以查一查字典,可以问一问老师,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本课的生字)谁来把这

14、些生字读给大家听听?字音都读准了吗?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巡视,听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全班齐读一遍。3、读文感知意思。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三、回顾学法,合作解疑。1、前后联系,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2、由难入手,自主提出问题。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

15、问题写在黑板一角。3、运用方法,自主、合作译文。(出示古文)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4、集体讨论,研读探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你解决了哪个问题?(学生可能谈到的词句:“写龙”、“窥头与牖 ”、“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呢?你能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吗?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老师这里也有问题,看谁能解

16、决?、有些字的字义,古代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吗?、“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谁把它读给大家听听?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五、演一演,背一背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 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在此基

17、础上,促使全班学生都能背过。六、探究作业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3、预习语文天地1 板书设计叶公好龙真龙听说想说做语文天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排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表达有顺序.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资料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2.指导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使用语言;3.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1、练习说话有条理,把错乱的句子按顺序派好,同时注意在生活中

18、表达有顺序2、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查字典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习作中找错别字,养成认真的习惯研究性学习设计:收集有关“龙”的成语,积累知识,丰富学生语言词汇。教具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和鉴赏能力。 2、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语文天地1。二、讲授新课:1、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1)、激情导入:出示图片,引出课文;(2)、自读品味,思考:这篇文章重点写了什么活动?(3)、小组交流,并深入学习乐山龙舟会重点写的三项活动“龙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乐山龙舟会的盛况?(4)、师

19、生交流,小结全文;(5)、拓展延伸:课后继续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民间风俗节日活动;三、畅所欲言(一)、日积月累1、积累和“龙”有关的成语。2、积累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3、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二)、书法欣赏1、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2、了解有关的书法家的资料: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张旭、王铎四、作业: 把自己对书法的理解与介绍,整理成一篇小短文,写在练笔本上。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学习语文天地1,学习初显身手。教学过程: 一、初显身手1、搜集有龙的形象的工艺品。2、你的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3、查阅资料,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向同学们介绍。二、金钥匙1、自读这部分内容,想想

20、怎样进行开场白?2、说说开场白的内容,要求。开场白的内容是:开始要讲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要特别注意开场白要简短,精练,有号召力,具有鼓动性。3、模拟开场白。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讲“龙”的故事比赛,请你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1)自主思考。(2)小组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发言。(3)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开场白。三、单元小节1、自我评价,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通过本单元学习,有哪些收获?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怎样?学会了哪些新的学习方法?2、同学互相评价。四、作业:预习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单元教学后记 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让我感触颇深,到底给孩子一个什

21、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反思一下。 1、三篇课文各有特色,但是文中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龙”的惊叹和欣赏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触摸作者的心灵。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体会“龙”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2、在教学叶公好龙时,有了上学期的两篇古文学习,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这种文体离我们的孩子比较久远,学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在教学时尽量让同学们感觉到它的故事性,让学生沿着这条脉路自己去读,自己想,最后归纳出寓意,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不必要的分析和乏味的说教。我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兴趣,并激发他们在课外自我学习的动力,探索生活中有没

22、有“叶公好龙”的现象,都表现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联系生活谈感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一方面不仅能让学生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初步领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单元 书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书,包括4篇主题课文:神奇的书、忆读书、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还有一个实践活动,围绕读书活动开展。本单元的4篇课文,通过著名作家的亲身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的介绍,引导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文章,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2、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提

23、纲笔记和批注笔记,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1、联系课文内容,了解“总而言之”等语言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2、背诵神奇的书和走遍天下书为侣以及其他两课优美的段落,积累与读书有关词语、成语、格言、警句,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理解和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继续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拓展阅读课文)。2、能设计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单元重难点:1、了解书对人生的启迪和读书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对书的热爱之情。2、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学习自己出题检查阅读效果。单元教学课时安排:总课时:12课时 神奇的书:2课时 忆读书:1课时走遍天下书为侣:1课时 语文天地:3课时作文课:2课时 学说评价:1课时

24、单元评价:1课时 查漏补缺:1课时教具准备:1、有关四位作家的资料。2、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名家和名著的资料:柳宗元、李贺、李清照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3、整理学生自己读过的书和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神 奇 的 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自学生字,能发现自己不懂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能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字义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仿照前两个小节再写一段,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有感情的朗读诗句,背诵全诗。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仿照前两个小节再写一段,抒发自己对书的感情。教学准备:有关美

25、国作家狄金森的资料、了解学生的读书喜好,结合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课时划分: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检查预习,在读通诗句的前提下品读诗句,理解诗句的含义。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抓住兴趣导入,把握情感点。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开始背诵诗歌,而且我还知道课余背诵诗歌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你能背诵你喜欢的诗歌吗?(学生自由背诵)今天老师给大家也带来了一首诗:美国诗人 狄金森的神奇的书,我们学完诗还要写诗呢!二、初读课文,理清诗的脉络1、认字环节点出 “履”“扉”这个字,并解释学习:浩瀚、一贫如洗、朴质无华指正读音:一匹pi、坐骑qi、车骑qi、装载zai2、初读课文,回答问题为什么说书是神奇的?

26、(建议:由学生说出书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伺机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读:齐读、指明读、比赛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书的神奇。激发读书的热情)3、反复吟诵神奇的书。轻轻朗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把诗的节奏读出来。指名读诗,适当评点(师生结合)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4、谈一谈你对每一小节诗的理解(诗中之字贵如金,浓缩就是精华,每一小节短短的诗文都可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源泉,他们可以给每个人带来一个与书结伴的故事,从而升华自己的感性认识。重点对2、3、4小节加强理解)三、重点学习二、三、四

27、小结1、作者说书是浩瀚的,那它带领作者去过哪些地方呢?那你们又在书的带领下去过哪些地方呢?2、指名读第二小节,理解诗扉、真谛的含义,说说人世的真谛有哪些?(板书:领略人世的真谛)3、自由练习朗诵,同位检查背诵。4、全班齐读一、二小节,教师小结:因为书是这样神奇,所以(引读第三小节)5、当你穷困潦倒,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时候,也许你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也许你不会吃一顿西餐,但是你可以看书,可以在书的王国遨游!再次引读第三小节。6、自由背诵,说说家境贫寒依然坚持读书的故事:童第周、山沟里的孩子7、齐读第三小节。8、教师导语:只要你喜欢,每个人都可以看书,没有钱买书可以借,借不到可以抄书,白纸黑字的书是

28、多么质朴无华,它向每一个人张开双臂,只要你也张开双臂,你会感受到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板书: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9、自由读读第四小节,说说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四、练习背诵五、教师小结:书的神奇就在于它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它能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它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神奇的书齐读全诗。六、作业设计:1、背诵全诗2、回忆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具体实例,说说自己从书籍中感受到哪些人类灵魂中的美丽?板书设计: 带到浩瀚的天地神奇的书 领略人世的真谛 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复习诗句,检查背诵,仿写诗句,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通读全诗。2、为什

29、么作者为用“神奇”二字来形容“书”?二、激发对读书的热爱之情1、你曾经都读过什么书?有什么感悟?2、你能尝试着背诵本篇诗歌?三、说一说1、指名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中,书带给你了什么?3、联系自己的读书感受,联系具体实例,说说自己从书籍中感受到哪些人类灵魂中的美丽?4、先同位交流,围绕诚实、善良、

30、坚强、勇敢等主题谈,5、自告奋勇上台谈,可以围绕著名的童话或者课外阅读、以及前面学过的课文中的内容谈自己的体会。6、归纳交流模式:简单介绍主要内容,总结感受到的人物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四、拓展延伸1、课文中用了哪些事物和书作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创作“我的诗”。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泱泱的诗歌大国,我们所处的时代中生活是多么广阔,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板书:睁大你的眼睛,以心发现心),那么,书不仅仅是战舰,是坐骑,还会是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你对书的感情书法出来吧。你想到你的诗了吗?赶快写下来。(学生写诗)小组内交流自己仿写的诗句,互相推敲、斟酌,修改诗句五、作业设计:1、把口语交

31、际的内容写在小作文本上。2、预习忆读书搜集相关的资料。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书籍中人类灵魂的美丽主要内容 道德品质 诚实、善良、坚强、勇敢忆 读 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并能大体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吧。

32、“开卷有益”就是说只要你一打开书本,从中就能获益,但这“卷”说的是“好的书”。要看好书,而且要勤看书。同样忆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冰心谈到了她读书的体会。那么大家请默读课文并找出作者读书体会的句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后,你认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本文的精华所在。从这九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课文得进一步学习。 2、读书又那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 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

33、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如有关红楼梦中得人物命运、有关水浒传中得人物名称、有关三国演义中得人物分类等等。2、在介绍相关作品事加紧对课文得深层探讨,如: “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凑成”“勉勉强强”“写满”等词语应怎样理解?) “凑成”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写满”有“凑满”之意。这三个词强调指出:水浒传中作者因要着力刻画林冲等人的性格,因而不可能把每个人物的个性写得鲜明。 3、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

34、床。(“含泪”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因为“含泪”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挂念、惦记。表现了冰心老人读书时的着迷。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增加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既可以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交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嗯,同学们读了这么多的书籍,冰心奶奶也读了不少,最后她来了一个小总结,她是怎么说的?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是否重复?)不重复。作者这样写,主要是起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四、总结提升,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们主要初步了解了冰心的作品以及谈读书的一些观点,

35、希望同学们课下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比较自己的读书情况,认真体会读书的好处。五、布置作业:写一篇读书笔记,并设计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板书设计:忆 读 书(冰心)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走 遍 天 下 书 为 侣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会友”的习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从而认识知识的内涵和价值。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

36、书的综合性学习。教学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学生:预习课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释题明意,导入新课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2、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3、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

37、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4、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5、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感情诵读,体味情感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面对漫长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带一本书上路。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

38、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五、布置作业1、交流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2、举行“以书为侣,其乐无穷”交流会。板书设计:走遍天下书为侣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天地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3)组织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2、过程与方法讨论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2、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掌握学习方法。3、组织学生对自己的

39、读书情况做一次总结。教学过程一、读话导入板书: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1、轻声读文中内容,想想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问题?(1)学生自读。(2)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交流。(3)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要考虑内容上和时间上的安排。内容上:既要注重博览,又要有所侧重,不能泛泛而读,要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时间安排上:A、读厚书时要把时间化整为零:读书时要集中时间来读。B、根据个人特点,爱好,选择最佳时间来读。C、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读书与学习的时间。2、安排自己的读书活动。3、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交流,评议,评出最合理的安排。二、浏览书的大致内容1、说一说:

40、你快速游览过一本书吗?你觉得快速游览书籍有什么好处吗?2、议一议:怎样才能做到迅速了解书的内容?(1)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浏览一本书的?有哪些好的方式方法?(2)全班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如下方法。看目录,看内容提要,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读过此书的人询问,也可以了解书的大致内容。看序言或后记可以了解书的写作目的和价值。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三、选择要读的书1、说一说。鲁迅先生说:“只读一种书是非常有限的。要像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你们平时都读过什么书?是如何选择自己要读的书呢?2、议一议。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自己选择书的方法,现在在小组内议一议谁的选择方法最合理?(1)小组合作

41、讨论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四、课堂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学习读书方法1、说一说。同学们,上一节老师要求你们回家读一本书,你读了吗?先在小组内说说你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2、议一议。我们应怎样读书?3、读一读。读了课文内容,看看古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哪些读书方法。二、为自己订读书守则1、读一读。(1)出示书上提供的几条守则。(2)要拿着笔读:写摘要,做批注。(3)学会使用目录。(4)哪里需要想象就要“尽量的想象”。(5)先要理解,再评论。2、议一议。除了课本上的几条守则外,还有哪些守则读书时也要遵守,把书上的省略号补充上内容。(1)小组讨论

42、,制定全组的读书守则。(2)全班交流,形成班级的读书守则。三、单元小节1、说一说。学习本单元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如何改进?2、评一评。先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己评价,再由他人评价。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学习笔下生花教学过程:一 课前导入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书”,单元中学习了许多大作家孩提时的读书故事,于是安排学生也学写一篇习作我和书的故事。讲讲你身上发生的和书的故事。二 作文教学1.从审题入手:故事。我读书的感受、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与我和书的故事有什么不同?不同在于本篇习作需要大家来讲个故事。2.我们平时也是喜欢听故事的。什么样的故事好听呢?为什么有人讲故事好听有人讲故事没意思呢?我们可以

43、说有些人讲得精彩。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作文积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课外写作文。三、作文讲评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

44、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第二单元教学后记:作文是学生最头痛的事,也是教师最心烦的课题,如何将课外阅读与习作有效地进行结合,以读促写?上完我与书的故事后,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大部

45、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感受,把习作当成一种作业、一种负担,有的勉强应付,有的举笔维艰;有的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缺少有效的训练,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文采,像和白开水一样。要解决学生“写作难”这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把学生的实际考虑进去,并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作品范例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在讲名人故事后,安排了回顾林海音窃读记片段。文中讲述的是林海音与书之间的故事,这给学生习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片段中对“我”和“书店老板”形象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写作技巧,无疑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从名人作家的人生体验,联系到自身的生活经历,

46、就变得有话可写,有问可作了。上完这节课,我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教学必须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让作文真正成为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让学生从自身实践、体验中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继而把这种体验化为文字,写出好文章。现在回头反思,如果把重点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仔细品读,抓住关键词逐渐感悟,或许问题就简单多了。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后记:1、立足生活实践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关注孩子的生活实际,才能让孩子有话可说,达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 2、凸显教学重点新课程不再把段与篇的训练截然分开,五年级而是直接进入篇的写作,这对

47、高年级学生来说确实很难,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及讲评时均选准一个侧重点,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的方法。本节课我把历险记的经过说具体作为教学重点,指导时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策略性的知识,讲评时再以此为参照。3、注重正面评价 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说话训练,第一层次重在选材,第二层次重在说具体,两个层次的说学生都兴趣盎然,因为教师始终在激励他们,而最后的赏评环节至少要包含一个奇观点来说话,更是让学生乐不可支,这样的设计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第三单元 角 度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角度”,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古诗二首和牛和鹅。“语文天地”里安

48、排了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一颗螺丝。 本单元教材编排巧妙,取材广泛,编者选取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体裁说“角度”。古诗二首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牛和鹅是以“角度”为主题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

49、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单元目标: 知识和技能:1、识字写字:独立运用识字方法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注意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及易混淆的字。2、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并予以积累;能结合上下文及文章的具体情境,加深理解一些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诗歌中自己喜欢

50、的小节。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单元重点:1、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单元难点: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总课时:8课时古诗二首:1课时 牛和鹅:1课时语文天地:1课时作文课:2课时 学说评价:1课时单元评价:1

51、课时 查漏补缺:1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投影机古 诗 二 首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2、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理解古诗登飞来峰、题西林壁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同学们,你们等过山吗?谁

52、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回忆、谈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二、整体通读,想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2、 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3、 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4、 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

53、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登飞来峰飞来峰 ,山名,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一)学习登飞来峰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2、从哪里看出作者

54、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1) 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 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

5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 学生质疑,重点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怕困难,相信变法一定能成功。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其实,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体会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

56、气概和豪情万丈。(3)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A:观察景物时是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B: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C: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D:结合学生学习实际谈:平时要多积累,这样才能有远见卓识。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4、参照,登鹳雀楼,深化感悟。学到这里我们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的著名诗句,引读:“欲穷千

57、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引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啊,同学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的全面呀!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首诗题西林壁。 (二)学习题西林壁。 1、指名读古诗。学生质疑。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作者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这景象是庐山的真面目吗? 读一、二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先想像庐山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风景,再观赏庐山图片。思考此时此刻游历在庐山之中的苏轼有什么感慨?(移步换形、庐山的风景千姿万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

58、山,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有感情的读前两句。3、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此时此刻作者会想什么?读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 4 你从这两句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反映动画:从不同角度看到的茶壶。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也就是说登高才能望远。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如果怎样看待身边的人?5带着感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四、二次整合,学习观察方法。自由读两首古诗

59、,说说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对事物的认识有什么不同?身在最高层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身在此山中片面、只能看到局部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五、布置作业带着感悟背诵两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语言积累。1、 填空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 , _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_ , _ 。从上面填的四句诗中,我明白了 _ 。的道理。2、检查背诵两首诗。召开“小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最有感染力。男、女生赛诗;同位赛诗;以小组位单位进行赛诗等。我们再想想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你又想起了那些诗?咱们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谁平时积累的诗多!A、想起了登高诗: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B、想起了诗人的其他诗篇:如学生学过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二、课外拓展,补充哲理诗。1、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到宋朝,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转变:由唐诗的以意象取胜转而喜欢谈哲理。宋朝是个哲学思辩十分活跃、哲理学家辈出的时代,写哲理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