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228572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江苏历史卷的特点分析与高考备考策略2010年江苏高考命题将会进一步紧扣考纲所列的考点,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贴近课改,贴近学生,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贯通古今,关联中外,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回顾200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仍是以考试说明范围内的知识为依据,命题者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内容的平衡问题,考点的选择服从命题的需要;在试题设计上借助于丰富的史料,以独到的视野和角度,从关键细节设置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

2、做到知识源于教材,考查高于教材,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江苏“一标多本”的矛盾与问题,更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质和潜能,能够较好地鉴别考生的学科素质的差异,充分体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评价原则。总的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进一步强调对试题材料的分析,把细节作为阅读材料的突破口材料型选择题在以前的高考中已涉及颇多,09年更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选择题基本上都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但问题的关键是,由于09年的考题以材料的某个细节作为题眼。如第5题,“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

3、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学生要了解这是场什么运动,必定先要找出关键词如“基督教国家”,由此想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教义中提到过利用基督教,进而得出答案。2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了学科能力的考查命题者以全新的视野和角度,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在多大程度上领悟了应掌握的史实,从而提高了试题的灵活性。一是个体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和应用的内容,一般学生能记住内容要点就很不错了,试卷的第8题不是直接考辛丑条约的内容,而是从驻华北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与辛丑条约的内容联系起来,命题人对试题切入点的把握可谓是煞费苦心。二是对历史发展过程特征的理解和运用。如选择题第6题,把中

4、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发展特点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相类比。如果学生单纯地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就无法全面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无疑是增加了思维的灵活性。由此可以看出,在能力方面,全面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次的考查目标,加大了能力的考核,单纯考课本知识记忆的少,对知识识记层面的考查也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来考查。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而且有比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3重视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的把握一是准确性,如第2小题三省精细分工的作用一题,有些学生认为三省的设立是对相权的剥夺,这就说明有的学生对三省

5、制度特点的准确性把握不够,三省制的特点是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来保证君权的独尊。又如第13题古代雅典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影响,实行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与公民大会的决策如何没有关系。二是全面性,如第18题,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的客观作用,如果仅囿于课本内容的理解,他们只能选择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消费需求,但我们也要懂得,政府兴办公共工程,必然会拉动生产资料的投资。又如第20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四个选项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或存在的弊端。由于有的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作用认识不全面而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选“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因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劳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

6、通,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就成为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的重要因素。4主观题的设问倾向于对学生学科思维方法的考查历史主观题既注重对各种文字或图表形式的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又更加重视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的考查。09年的试卷材料精干,文字阅读障碍不大,设问也紧扣材料。但是首先它不仅要求考生具有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考生能根据材料内容论证问题的观点。如明代江南士大夫一题就不仅要求考生答出江南士大夫致富的途径和江南社会风气的变化,还要论证试题中学者的观点。其次是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思考材料中现象产生的因素,还要通过分析史料,对不同学者的研

7、究视角进行认识和评判。如我国婚姻观的变化一题,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分析近代以来人们婚姻态度的变化及原因,还要求分析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并要求学生对视角的不同进行认识。可见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拔高到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的层面上来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对历史的解释是受到一定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影响的。又如考王安石变法,试卷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四位人物对变法分别提出不同的看法,有全盘赞同、有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就此分析评判。另外,对甘地的评价要求考生跳出材料的局限,掌握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使学生

8、了解现在的史学研究领域和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5立足江苏,关注社会,突出四大历史史观,时代感强试题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并突出体现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充分反映了我国史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进展。如第1、2题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感悟;第3题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华积淀的体现;第6、7题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体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脉搏;第10题对当今农村改革有警示作用;第13、15题揭示世界文明多样性;第11、19题说明新时期中国参与联合国事务和冷战时期美苏争霸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反霸权主义、和平崛起的外交政策;第18、24题体现应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合作必要性;第20题体现当今

9、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下的不利影响;第21题考查了江南士大夫的活动和近代以来婚姻观的变化,这不仅说明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性,更说明命题者认识到文明史的内容应涵盖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多领域,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中认识到中华民族对近代化的追求。不回避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以史为鉴,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6重视对考试说明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如试题23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认识程度和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又如第25题王安石变法也是09年考试说明新增的内容。总之,江苏高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从而把真正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10、学生选拔出来,这个趋势是积极的。但是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教师来说,教学中传统的传授书本知识和单纯的题海战术的招数越来越不灵了,必须要转变思想,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本来面目;对学生来说,死记课本盲目做题的复习做法意味着死路一条,必须要解放思想,学习中乐于思考,讲究方法,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09年江苏高考的历史试卷,是我省自主命题以来质量较好、难度较高的一份试卷。试题注重考查能力和学科素养,2010年的历史高考试卷中,命题者会继续坚持这个方向。在我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的大背景下,对高三历史教学和学生

11、的复习迎考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对201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提出如下建议: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并灵活运用考试说明是历史高考的命题依据,也是高三师生复习备考的依据。高三复习必须以考试说明为复习的指针,始终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研读中得出以下几个变化:试卷结构中的分值比例有所微调,必做题的比例由09年的84%升至85%,选做题的比例由09年16%降至15%,体现出2010年历史科高考仍然是注重对必修知识的考查;从考查内容来看,必修和选修部分皆有调整,必修部分补充和增加内容较多,其中古代史部分,如“西周政权的灭亡、民间手工业、闭关锁国政策、陆九渊心学思想、绘画

12、的起源和演变、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罗马帝国”等;近代史部分,如“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科学与宗教对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歧及其根源、土地革命、抗战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现代史部分,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等。必修部分删减的内容不多,如:“中国书画的发展脉胳、巴黎公社的主要措施及其经验教训、三元里人民抗英、二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等;必修说明中部分内容的表述也有所变化,体现了考查侧重点的调整。如:“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内容和后果调整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二战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调整为战后

13、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等;选修内容部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部分增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部分删减了“柏拉图、杰出的科学家”等。针对考试说明的解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更应当和课标的教学要求相联系,并和新高考样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真正吃透说明,达到灵活运用,还要非常熟悉考试说明的各种能力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学生逐渐向高考靠拢。2落实学科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不能因高考试题难度的提高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去进行所谓的能力培养,必须以基础知识的把握促学科能力的提高。复习中要加强知识的梳理、探究、变通与整合。对考试说明涉及的知识点逐一过关,通过不同方式、

14、从不同角度反复刺激,历史复习要突出主干,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点的关系图。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将知识进行纵向的、横向的多方位的延伸、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点对准备考试尤为奏效。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准确把握。针对目前学生存在概念理解不到位(死记硬背而不是随机应变)的问题,要加强对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尤其加强时间概念教学、理清专题核心线索、紧扣考点、抓基础、处理好讲与练习的关系、考点梳理要到位、简约化、抓关键词。分析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

15、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的把握和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纵向梳理,是新课程专题模块史的一个显著方向,也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之一。学生能够记忆和运用一些具体的史实,但是未必能够将它们置于一定的历史阶段和一定的历史走势里去记忆和运用,碰到这样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多数是一个词“卡壳”(或“无奈”)。构建以目录、章节标题、课本黑体字为主线的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运用课本知识架构横向与纵向联系的网络体系;分地域或时政热点来架构知识体系。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培养学生必备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思维方法。3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在“五严”新形势背景下,课堂是提高学科成

16、绩的主阵地,要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历史教师课堂教学不能放松,要精心安排好仅有而且宝贵的几节课,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守住这块阵地。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应该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力求做到“精讲”“精练”“精评”,讲练结合,练后精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自我消化时间,新课程下的高考不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和简单的强化训练,而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自主的反思中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和安排,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规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7、特别是对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线索要加强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上课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要认真整理课堂笔记,对整理的内容要及时回顾、集中纠错,消除盲点。4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高三历史复习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信息量进一步加大,这给我们透露的信息是历史课堂教学应该由传统的“传授知识”型向运用信息“培养能力”型的转变。2010年是实施新课程的第六年, 09年的高考试题在学科思想深度和得分难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09年试卷给那些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的老师以强烈的震撼。那种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得高分的招数已经不灵了,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还原历史课堂的真实

18、面目。一要尊重课标,反对死扣教材,敢于以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二要尊重学生,把课堂学习的舞台让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活动的空间。三要尊重学科特点,要充分关注学科前沿,渗透学术研究的新成果。5吸纳最新史观,关注史学范式近年来,文明史范式、现代化范式、整体式范式和社会史范式对高考历史试题的设计影响很大。这也是09年江苏卷历史试题的一大亮点。高考命题人员大多数为高等学校历史领域的研究专家,他们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某些领域具有深入的研究,在命题过程中必然渗透他们关于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知识的学术观点。高三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习,进一步拓展专业

19、知识领域。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文明史观:必修1政治文明;必修2物质文明;必修3精神文明; 中华文明:辉煌和骄傲的古代文明;曲折和屈辱的近代文明;崛起和复兴的当代文明。第二,要关注现代化史观:世界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第三,要关注全球史观:放到全球看局部;站在局部看全球。第四,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五,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对教材知识从新的角度构建新的体系,对重大历史问题运用新的观点进

20、行分析评价。6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能力只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切实加强课堂训练,第一,选题要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多做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模拟题,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让学生消除对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信心。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二三轮的专题或模拟训练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可以选做一些江苏、广东近年高考试题。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第二,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前提,没有正确的审题,只能徒劳无功。审题能力薄弱(浅尝辄止而不是深入本质,僵化而不

21、是变式)。审题包括审题目、审材料等,在复习中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效信息、防止干扰信息。引导学生会找“题眼”,领会试题的“立意”所在。依据“找出关键词语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找准试题设问和教材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点”的审题程序,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第三,训练学生学会答题的方法,尤其是要加强对材料题解题步骤的训练,针对学生存在概括能力差(罗列抄袭而不是抽象归纳),指导学生学会从材料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有层次地阐述结论。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第四,注意考试说明中例题的使用,学生存在思维方式偏离题目要求(见

22、题背书而不是就题论题),一定要安排好错题训练。第五,强化训练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紧扣得分点,规范答题语言,减少失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是失分的一个“大户”,因此,在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错误为反例,加强规范解题的指导,重视答题思维的逻辑性、思路的广阔性、表述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答题的完整性,而要求学生规范答题,教师在复习中也需做到规范,如语言规范,板书规范等等。第六,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7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焦点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学科属性决定其必然与当今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关心的问题相联系,突出其“学以致用,资政教化”的社会功用。09年的

23、各地高考历史试卷中,以当今社会和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的试题大量出现。所以在考前复习时,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阐述,有意识地训练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分享改革成果、经济刺激、德国统一等热点主题。同时注重四个结合:(1)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

24、目一新的感觉。(2)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3)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4)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人文色彩,理解、阐释和表达其实已经成为历史学科决定高考胜负的关键因素。尽管表达不是大段叙述而只是12句话的事,但这12句的概括甚难。后阶段的历史复习当关注这些方面。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平时练习只重视材料的形式,而忽略材料的阐释价值,是应当诫勉的。关注现实但绝对要防止滑向为现实作注脚的时政方向,那就不是历史,也不是江苏高校历史教授们的擅长,学术之气、雅正之风既是江苏卷特点,平时的练习当力求诫勉图片繁多、语言罗嗦、端庄不够的弊病。8注意收集信息资料,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加强对高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汇总,做到信息互通有无。要科学应对外来信息,进行题目再加工,为进一步发展提升我市历史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