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119235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第27卷第6期2007年12月大庆师范学院JOURNALOFDAQINGNORMALUNIVERSITYVo1.27No.6December.20o7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汪莹,李安彬,陈传锋(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以宁波市266名老年人为被试,采用老年心理状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考察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北京市普通老年人常模;空巢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非空巢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也低于非空巢老年人,但未达到显着水平;宁波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

2、心理健康具有显着正相关.所以,应该设法提高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以促进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空巢老年人作者简介:汪莹(1985一),女,浙江湖州人,宁波大学教育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陈传锋(1964一),男,江西鄱阳人,宁波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宁波大学(教科版)常务副主编,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家庭结构变迁条件下的老年抑郁特点与社区干预策略研究”成果,浙江省教育厅专项任务项目”老年人抑郁与社会支持系统研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200517

3、23)成果.中图分类号:B8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165(2007)06003506收稿日期:2007081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大量增加.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调查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空巢老年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人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年人家庭的主要形式;预计2030年后,空巢老年人家庭将占老年人家庭比例的90.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2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龄社会是在经济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到来的,即所谓的”未富先老”现象.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和

4、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了改善;然而,由于空巢老年人缺乏成年子女在身边,空巢老年人各种生活上的不便和精神上的失落使得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作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若适应不好,极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仅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大多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思想,对儿女的情感依赖性很强.老年人身心日趋老化,正需要晚辈作依靠,而子女却成家立业,远走高飞,由此使老年人产生

5、孤独,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即所谓的”空巢综合症”.关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很早就有研究关注,早在19世纪,Durkleim就发现社会联系紧密程度与自杀有关.20世纪以来,社会流行学研究表明:社会隔离或社会结合紧密程度低的个体身心健康水平较低,死亡率较高.在各年龄组,缺乏稳定婚姻关系和社会关系较孤立的个体都易患结核病,意外事故率高,且易患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而且死亡率要高于有稳定婚姻关系者.20世纪70年代初,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学和医学用定量评定的方法,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道.35因此,如何克服

6、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条件以及文化心理等方面的障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空巢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一种适合我国社区老年人,尤其是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策略,对于实现健康老龄化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研究将立足于社会支持对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对空巢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及其社会支持调查,为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二,研究方法(一)被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调查了宁波市三个有代表性的社区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老年人402名,得到有效问卷266份,回收率66.17%,其中空巢老年人166名,占有效被试的62.4%,被试分布详见表1.表1被试分布一览表

7、基本情况人数百分比(%)男性12848.1性别女性13851.9低龄(6074岁)21580.8年龄中龄(7584岁)4617.3高龄(85岁一)51.9配偶健在18870.7婚姻丧偶6223.3离异166.0小学文化2411.7文化中学文化l6l78.2大学文化2110.2农民134.9工人16361.3职业干部7327.4无业者176.4健康11442.9身体一般12948.5不健康238.6空巢16662.4居住状况非空巢10037.6主动空巢7126.7态度被动空巢9535.7总计266100(二)研究T具研究工具主要包括老年心理状况调查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两个问卷.1.吴振云等编制(

8、2002)的老年心理状况调查表.此间卷共50道题,包括性格,情绪,适应,人际和认知等5个因子.要求被调查者对每道题回答“是”或”否”,积极性回答记”1”分,消极性同答记“0”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答案等级较少,适合对老年人,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施测.将全量表和分量表项目进行一致性检验,a系数为0.580.89,各分量与所属题目及总分均存在着的相关(P<0.001);冈素分析证实了问卷的结构效度,该bj卷得分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显着负相关,证实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该量表制作者建立r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常模,可作为老年心理健康测量工具2.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

9、表于1986年编制,并在小范围内试用,1990年义根据使用情况进行了小规模修订.此量表将社会36支持分为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共10个条目.肖水源(1987)使用此量表对128名二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R=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R110在0.890.94之间.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测定结果与身心健康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三)研究过程由于部分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完全理解问卷内容,无法自己完成问卷,问卷统一采取由主试逐个调查的方式完成.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

10、3名本科生和3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笔者对主试人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的内容,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四)统计工具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三,结果与分析(一)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将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别与北京市普通老年人常模进行比较(该问卷尚未建立全国常模).根据国际惯例,将老年人分为低龄(6074岁),中龄(7584岁)和高龄(85岁一)三个阶段,由于本研究高龄老年人样本不足(n=5),就低龄组和中龄组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北京市老年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详见表2.表2空巢老年人心

11、理健康与北京市老年人常模比较注:木P<0.05木木P<0.01木木木P<0.001数据显示,除”认知”因子外,低龄组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着低于北京市普通老年人;中龄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性格”因子和”人际”因子均显着低于北京市老年人.亦即,无论是低龄还是中龄空巢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都I:I:IL京市普通老年人要差.除了地域原因之外,缺乏成年子女的支持是造成空巢老年人在人际资源,交往能力以及性格和适应等方面不如北京市普通老年人,从而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更低的主要原因.(二)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比较分析1.心理健康比较将被试按照是否空巢分组,分别

12、统计空巢组与非空巢组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结果详见表3.对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总分和各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空巢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均低于非空巢组,除”性格”因子分接近显着(P=0.053)外,其他4个因子及总分均显着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5),其中总分和认知因子分达到极其显着差异(P<0.01).亦即,与非空巢老年人比较,空巢老年人不如非空巢老年人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性较差,且不善于调节,在社会适应和应对各种应急事件方面更差;人际资源更少,交往能力也不及非空巢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更加严重.表3空巢老年人和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X

13、SD)注:木P<0.05木木P2.空巢老年人与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比较分别统计空巢组与非空巢组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和因子分,结果详见表4.对空巢与非空巢老年<0.01木木木P<0.001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和各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显示,除”支持利用度”外,空巢老年组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着低于非空巢组(P<0.05),且总分和”主观支持”达到极其显着水平(P<0.01).37表4空巢老年人和非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比较(X4-SD)注:木P<0.05术木P<0.01木木木P<0.001表4结果表明,空巢老年人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少于非空巢组老年人

14、.客观支持指物质上的直接援助与参与社会网络,拥有团体关系及稳定的或不稳定的社会关系,暂时的社会联系等,它是独立于个体感受之外的客观存在.对于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客观支持的差异,我们可以理解为,主要是空巢老年人由于不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缺乏一个主要的支持来源;其次,空巢老年人由于认知上的差异,没有意识到其实际所拥有的支持来源,所以报告出来的客观支持来源少于非空巢老年人;再次,空巢老年人会因为自身的原因而忽视,放弃和丢掉一些客观支持,具体表现在空巢老年人平时更少参与集体活动,远离团体,与邻里关系也不如非空巢老年人亲密,总体上空巢老年人更少与外界互动进一步影响了其获得客观支持.尽管空巢老年人有强烈的情

15、感需求,但由于人际关系,生活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而找不到合适的情感支持,以致空巢老年人的主观支持也显着低于非空巢老年人.Lakey的研究表明,相对于客观支持量来说,关系效应对社会支持的感知影响更大,即对于同样的支持行为,个体会根据是谁提供的支持来判断支持的有效性,因而空巢老年人由于自身认知偏低以及出于安全考虑,对来自外界的情感支持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调研和心理咨询过程中.研究者也发现空巢老年人对不熟悉的人保持较高的警惕性,这一点应该引起老年工作者的注意.空巢老年人的支持利用度低于非空巢老年人,但是未达到显着水平.这意味着空巢老年人在对已有支持资源的利用上与非空巢老年人没有明显的差别.可能空巢

16、老年人与非空巢老年人都较少利用外来支持,这与许多老年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无关系.社会支持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而拒绝他人的支持,也就减少了互动,从而使本来就不多的社会支持进一步减少.(三)老年人对待空巢的态度与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比较分析根据老年人是否主动选择独自居住,可以把空巢家庭分为主动空巢家庭(老年人主动选择不与成年子女一起居住)和被动空巢家庭(老年人被动接受独自居住).下面分别考察老年人对空巢所持态度对其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的影响.1.主动空巢,被动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将被试按照对待空巢的态度分组,分别统计各组

17、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分和因子分,结果详见表5.以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作为因变量,以老年人对待空巢的态度为分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显示:除”情绪”分外,不同态度及居住状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经事后多重比较,具体看来,非空巢组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着高于被动空巢组(P<0.05);除”性格”和”情绪”因子以外,主动空巢组在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上均显着高于被动空巢组(P<0.05).另外,非空巢组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虽然高于主动空巢组,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亦即,非空巢组与主动空巢组老年人相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明显差别,而主动空巢组心理

18、健康总体上显着高于被动空巢组.究其原因,可能是主动选择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对独自居住持积极的认知和态度,也做好了独自居住的准备,而被动组老年人是出于无奈接受独自居住的处境,因而对空巢处境的认知有偏差,没有充分准备,而且实际上独自居住的人际关系和适应情况也不理想.这提醒我们要特别关注被动空巢老年人心理状况.表5主动空巢,被动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38注:P<0.05P<0.01P<0.001,df士每为2.2.主动空巢,被动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比较将被试按照对待空巢的态度分组,分别统计各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结果详见表6.以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

19、分作为因变量,以老年人对待空巢的态度为分组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显示,不同态度及居住状况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除”客观支持”外,总分及其他因子分均已达到显着差异(P<0.01).经过事后多重比较,除”客观支持”分外,主动空巢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显着高于被动空巢组(P<0.05);被动空巢组在总分及各因子分上均显着低于非空巢组(P<0.05);但非空巢组与主动空巢组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分都没有显着差异.表6主动空巢,被动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比较注:术P<0.05术术P<0.01结果表明,主动空巢组的社会支持在

20、总体上好于被动空巢组,其中只有客观支持未达到显着水平,可能是主动空巢组主动选择独自居住状况的,对空巢的认知多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因而,虽然所面I临的客观支持环境与被动空巢组没有明显的区别,然而其所获得的主观感受却明显高于被动空巢组.许多研究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因为虽然感受到的支持并不是客观现实,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中介)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另外,主动空巢组在人际和适应方面都好于被动空巢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现存支持源.在现实生活中,被动空巢组或者因为成年子女外出工作,求学不得不独自居住,甚至还有部分成年子女嫌弃老年人不愿意与父母一起居住

21、,这种处境的老年人往往从消极的角度看待空巢家庭状况,会忽略和放弃一些可以利用的支持.P<0.001,df土勺为2.(四)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分析对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7.数据显示,除”客观支持”与”人际”和”认知”因子未呈显着相关外,社会支持总/A-及其他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总/A-及各因子均达到显着正相关(P<0.05).从总体上而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显着正相关关系,表现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因此,为空巢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如子女,亲属和社区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

22、难,或在其遇到困难或挫折时给予安慰,疏导等,并引导空巢老年人提高对已有支持的感受性和利用度,这将有助于提高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些社区单身空巢老年人自发组成单身老年人俱乐部,这些空巢老年人组织起来,有利于他们互相支持,事实证明,这能提高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表7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注:P<0.05P<0.01P<0.001四结论(一)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显着低于北京市普通老年人常模.(二)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显着低于非空巢老年人.(三)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呈显着正相关.39(四)由于老年人总体文化程度不高,

23、而完成本研究的问卷要求被测试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再加上空巢老年人相对不易找到等原因,使得本研究中被试者数量有所欠缺.此外,本研究虽然考虑了社会支持这个客观因素对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没有评价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今后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拓展研究.参考文献1杨冬叶,赵勇.我国空巢老年人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4,3(5):6062.2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J.人1:3研究,2002,26(5):5354.3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J.南京师大:社会科学版,2003(3):6367.4DURKLEIME.Suicide:asoci

24、ologicalstudyM.NewYork:FreePress,1950.5傅素芬.老年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现场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0:89.6吴振云,许淑莲,李娟.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1):l一3.7汪向东,王希林,马红.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8LAKEYB,KICHINSONLG.Antecedentsofperceivedsupport:isperceivedfamilyenvironmentgenerMizedtonewsocialrelation-shi

25、psJCognitiveFherapy&Research,1997,l8:3953.9范亚峰,王小合.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讽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4,19(17):4546.10许淑莲.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5l75l8.12刘同昌”空巢”现象与社会支持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增刊):152156.13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M】.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7,14(3):104107.14贾云竹.北京市老年人的经济状况J.人1:3与经济,2001,126f3):7579.15YANGJA,JACKSON.Overc

26、omingobstaclesinprovidingmentalhealthtreatmenttoolderadults:gettinginthedoorJ.Psycho-theraphy,1998,35(4):498505.16柯敏.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健康保障对策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1):6061.17马惠霞.中国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的研究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14216.18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8.19GROSSARTLRMR,EYSENKHJ.SelfRegulationsandMor-talit

27、yfromCancer,CoronaryHeartDiseaseandOtherCauses:AProspectiveStudy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1995.19:78I一795.20SCHEIERMF,BRIDGESMW.PersonVariablesandHealth:PersonalitypredispositionsandAcutepsychologicalStatesasSharedDeterminantsforDiseasePsychosomaticMedicineJ.1995.57:255268.责任编辑:李伟Correla

28、tionalStudyontheSocialSupportandMentalHealthofEmptyNesterOlderAdultsWANDYing,LIAnbin,CHENChuanfeng(Ningbo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Abstract:TheMentalHealthInventoryforChineseElderlyandtheInventoryofSocialSupportwereusedtoexaminethecorrelationbetweensocialsupportandmentalhealthstatusofemptynester

29、olderadultsbaseda$alnpleof266olderadultsinNingbo.Theresultsindicatethat:1)Mentalhealthofemptynesterolderadultsi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enoHnofolderadultsinBeijing.2)Thesocialsupportofemptynesterolderadults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nonolderemptynester.Itisalsofoundthattheutilizationofsocialsup

30、portofemptynesterolderadultswaslowerthanthatofnonolderemptynester,butitdidnotreachedthesignificantleve1.3)Significantpositivecorrelationisfoundbetweensocialsupportandmentalhealthofemptynestersolderadults.Theauthorssuggestthatmoresocialsupportshouldbeprovidedtoemptynesterolderadultstoimprovetheirmentalhealth.Keywords:socialsupport,mentalhealth,emptynesterolderadults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