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28113038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2007真题解析二(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简答题15*41、简述“类型”(genre)概念对媒介研究的意义。解析:这题给人的感觉很偏,不过“类型”顾名思义,知道大概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划分,题目大概的意思就是划分不同媒介类别对媒介研究的意义。这里参考期刊论文网络时代媒介的类型、定位及其操作来作答。答:“Genre”是一个法语词汇,意思是“类型”,并且专指媒介产品的类型或类属。媒介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大多用“层次”进行划分,可分为人际、群体、组织、大众层次等啊。按媒介本身的传播形态可分为:口语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按受众接收方式可分为:视觉媒介(如文字、书籍、报刊、图片等)、听觉媒介(如广播、电话、口语、录音机、C

2、D等)、视听复合媒介(如电视、电影、录像机、VCD、DVD、因特网等);按使用对象可分为:个人媒介(如私人电话、私人信函等)、大众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书籍、录像、DVD、因特网等)。电视、电影、书籍、录像、DVD、因特网等)。然而这些结论或者偏重于深层次的理论,或者偏重于物理层面媒介形态的具体区别,从操作的角度看,均不能适应消费社会中大众传媒类型研究的要求,不能帮助传媒经营者从理论、时代的角度进行综合把握。在网络时代,必须从理论和时代特点的角度去把握不同传媒类型在相互对比、竞争、渗透、合作中的趋向,从而进行具有操作意义的传媒类型研究。网络时代可以对媒介类型进行新的划分:一、按谋介前

3、端(传者)与后端(受传者)发生传播所需要的状态不同分为现场活动与非现场媒介。二、根据媒介前端(传者)与后端(受传者)关系分为发布型媒体、互动性谋体。三、根据传播发生时信息与受众关系分为强制性媒体、伴随性媒体、可选择性媒体。媒介发展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作为消费社会重要一环的媒介类型研究的意义在于,把握某一媒介类型在不同媒介类型区分标准中的位置,在对比中彰显其特有属性,结合传播发生的社会和群体情况,确定其媒介发展方略,平衡各方关系,优化各方利益。网络时代的大众媒介类型研究,在充分考虑到其作为消费社会重要一环的前提下,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作为重要媒介类型对已有传媒类型的冲击,进而寻找自身的本质特征和生存

4、空间。在一系列编码/解码过程后,传播效果的产生并非决定于文本信息,多数时候决定于社会和群体在特定时空中的文化特性和需求。对媒介操作者来说,把握传媒类型在不同分类标准中的位置,有利于对传媒类型本质属性进行廓清,把握媒介相关各方的关系,寻找最佳的发展方向,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除此之外,需要对传播发生的社会和群体进行阶段性区分,根据其历史和现实,做出适应性调整。只有对这两者进行适当的平衡,同时避免对媒介及传播效果发生的社会和群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才能得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2、谈谈新媒介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解析: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很重要,大家留心。答:英国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

5、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而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形式,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原创与知识产权。它是一种通过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衍生出无穷尽的新产品、新市场,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而传媒业作为一种现代产业形态,它是强调对传播媒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衍生出诸多新传媒产品、新媒介市场的信息和内容产业。因此,传媒业也是我们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创意产业与传媒业的关系应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创意产业时代,中国传媒的赢利模式日益多样化,传播

6、内容本身更是了传媒赢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正是这种赢利模式的变化,致使传播渠道在赢利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促进了中国传媒业逐渐与电信业走向融合,我国传媒将进入大媒体时代。大媒体产业是新的信息传播产业形态。从大媒体产业的总体特征来看媒体产业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是基于产业融合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业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大媒体产业之“新”主要是同时体现下三个特征:跨国家、跨媒介和跨产业。所谓跨国家,就是指大媒体产业是一个跨越国家地区地域边界的,具有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运作、市场竞争业管理的产业体系;所谓跨媒介,是指大媒体产业涵盖了多种媒介形式,不同的媒介形式之间还在进行着相互之间的媒

7、介融合;所谓跨产业,是指媒体产业突破了原有电信业和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边界,打破了原有的相互分产业格局,跨越了原先不同的产业范围和领域,而以上这三个特征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同时存在于大媒体产业体系之中,从而构成了新的产业形态。大媒体产业将使中国传媒真正进入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时代。大产业囊括了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的总体特征。传播渠道是传媒创意产业价值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畅通的传播渠道再好的传媒创意内容也无法被广泛的受众所了解和接受,就更无法转化从而实现赢利。而以渠道制胜的赢利模式已经在国外传媒的实践中,展示大的潜力。以新闻集团为例,世界传媒业巨头新闻集团将传播渠道定为其战略环节,展示出了掌握越

8、多的信息传送形式、赚钱的利润就越大的经营理念渠道制胜赢利模式。新闻集团的传播渠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网络等,新闻集团各个公司的名称反映出它的明确定位,如福克斯公司、英国天空广播公司、亚洲星空传媒集团、美国数字出版公司,它们围绕传播渠道在不同地点来生成不同的公司,传播渠道是这些公司的共同新闻集团这种思路在其2002财务年度每个产业部分的收支情况中得以体现,内容制作部分的营业额和利润只占整个集团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传播渠道部营业收入占整个集团的近70%,利润占了整个集团的四分之三左右。表明新闻在同时重视内容和渠道两者的前提下,发展重心倾向于传播渠道。新媒介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播渠道,其功

9、能和优势是以往的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新媒介的数字化特征,打破了内容形式的隔离,使得各种形式的内容能够相互融合,是大媒体产业中的重要组成甚至是关键性的力量。因此,新媒介的存在和发展推动和丰富了创意经济的发展。3、简述“知识沟”(knowledge gap)和“数字沟”(digital divide)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解析:“知识沟”是基础理论的范畴,“数字沟”的概念是本题的重点。关于数字沟的知识要看论文才能打好。这里主要参考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期刊上一篇论文“第三道数字鸿沟:互联网上的知识沟”来作答。答:“知识沟”是指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会经济状况较

10、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鸿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传统上,知识沟的研究集中在知识获取和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关系,而正规教育,则经常被用来当作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然而,后续的研究发现,其他因素也会对知识沟的形成产生影响,影响知识沟的几种条件,还包括媒介内容和议题差异、信息功能、地理范围、知识的复杂性、传播渠道差异以及媒介宣传在策划传播和非策划传播中的作用。随着新传播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以上因素当中,传播渠道差异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以往有关渠道差异的研究发现主要强调的是印刷媒介、广播电视。新媒介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刺激了人们关于新

11、技术对知识沟的影响的争论。技术狂热者宣称因特网能够通过降低信息成本来减少不平等,增强低收入人群获取社会资本和参与职业竞争的能力,并进而增加他们的人生机会。另一方面,技术怀疑者则指出技术所带来的最大利益将会归于高社会经济地位者,他们能够利用他们的资源更快地、更有成效地使用因特网,而这一趋势又会被更好的网络连接和更多的社会支持所进一步强化。因此,因特网接入和使用上的数字鸿沟是否会转化成知识获取上的鸿沟,并进而导致其他社会后果,对于我们理解数字化时代的不平等现象极为重要。“数字鸿沟”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广泛被使用,主要是指技术富有者和技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不平等。也就是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人们在互

12、联网使用上的鸿沟更为显著。它包括三道沟:第一道沟是接入沟,主要是指技术接入拥有者和技术接入缺乏者之间的差距。经济实力、电信设施和政府决策是影响第一道数字鸿沟的最为显著的社会因素。拥有相同的物质接入并不一定意味着人们按照完全相同的方式和以相同的程度来使用因特网。于是从第一道鸿沟转向第二道鸿沟。第二道沟是使用沟,主要是指由于技能和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差异。人们由于工具技能、信息技能和略技能等不一样,一部分人能够系统地将高级数字技术用于工作和教育,并从中受益;另一部分人则只能使用基本的数字技术和简单的应用,并主要以娱乐为目的。这表明了人们即使拥有相同的技术,其使用产生的作用也千差万别。第三道

13、沟是知识沟。主要研究的就是新媒介接入和使用上的差异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后果。因此,可以将数字鸿沟理论与知识沟理论联结起来。一方面,知识沟研究可被认为是数字鸿沟研究领域的一个部分,即数字鸿沟的社会后果。由于知识的获取是人们相关社会或政治态度与行为的基础,因此,知识沟是继第一道和第二道数字鸿沟之后的第三道数字鸿沟。此外,它也可能是介于技术的接入沟、使用沟和其他社会不平等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方面,借助于对数字鸿沟的研究,知识沟的研究亦有了不断发展的潜能。由于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种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中,媒介渠道的差异愈来愈受到更多关注。数字鸿沟研究,的确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关于经典知识沟假说的新的理

14、解。在数字化时代,这一路径将新兴媒介技术视为可显著预测和影响知识沟的因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将知识沟称为是第三道数字鸿沟,并不意味着知识沟假说是数字鸿沟理论的子理论。它所揭示的是,两个理论如何在这一点上交叉在一起,并如何相得益彰,以促进我们对数字鸿沟的社会影响和知识沟的形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4、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解析传媒文本的“虚拟性”和网络社区的“虚拟性”。解析:感觉07年的综合知识二特别深的感觉,不好答,也难怪07年没怎么出现高分,基本都是在110分以内的。这题够变态的,网络社区的虚拟性还比较好回答,但传媒文本的虚拟性就有难度了,更糟糕的还要从身份认同的角度谈,真恐怖。这里参考论文网

15、络空间话语探析来作答。答:网络平台的出现,创造了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等众多自我表达的渠道,而且提供了更多关注各种各类的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内心的不同感受以及他们的深层心理状态,关注与他们生活相联系的社会大背景的变迁,等等。网络代表着传媒从权力话语向身份话语的转变(从人治话语向自治话语转变)。这种社会文化身份的认同功能从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隐私性话语成为传媒的主要内容之一,借助大众传播的公共性来为私人话语开辟空间,传媒空间由此消除了外部与内部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区分,传媒不再仅仅是人的力量的外在化表现,而是人自身成为传媒系统的终端。大众传媒所创造的媒介空间不再具备传统意义之下的公与私的差别。二是

16、传媒叙事转向自我认同和生活方式的叙事,通过媒介,这种表达被放大和沟通,用沟通替代强制,用快感来替代禁忌,人们的心理行为成了消费对象。大众消费热情的膨胀,欲望、快感、交流成为个人生活和心理的惟一价值坐标。网络上经常炒作异类生活事件,如热吻大赛、商场走秀促销活动等,就是为了迎合那些标榜时尚、标新立异者的社会文化身份的认同心理。三是媒介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提供一种个体性的情感记忆和社会认知,由具有心理替代功能的个性故事去推广有代表性的世俗神话,以满足人们的渴望心理与渴望行为,也表露出人们不甘于失败和不愿行动的心态。以网络为中介的虚拟社区,可以由任何数量的个体,以自己选择或是对某些事物的反应为基础,通过

17、网络而形成。虚拟社区可能具有真实社区的特征,也具有另外的优点,如开放性和可接近性。而一个虚拟社区形成的典型条件,似乎包含了少数人(如同性恋群体)的身份认同,成员实体上的分散及某种强化的爱好等,这些可能是大众媒介或直接的实体所不能提供的。但是网络社区中真实性和义务感的缺乏,削弱了“社区”这一术语的固有意义。虽然网络社区可能为跨社会和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机会,但也可能间接地强化社会和文化的藩篱。网上传播的匿名性使得主体的自我展现成为一种表演。戈夫曼曾将任何一种场合的自我展示当成一种表演,目的是给人留下一种特别的印象,个人表演的目的是要强调他自身的某些方面而隐藏其他方面。这种自我展示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

18、可,贝尔和达利曾说,“人们参加大量的社交活动就是希望别人喜欢他们、欣赏他们。”借助网络的虚拟性,人们表演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获得认同的欲望也更加强烈。在社会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以及无法实现的都可以在网络中大胆地表现出来。从传播对象的角度来说,主体以理想化的方式认识对方。由于缺少面对面暗示和以前对对方的了解,在使用网络进行人际传播时,任何一种细微化的情境或性格暗示都会对印象的形成起到重大作用,通常会从这些细微的暗示中夸大他们对对方的认识,由此形成对对方的固定印象。在网络中,似乎更能找到知己式的朋友,而曝光就死,似乎也成了网民从虚拟到现实中的一种无奈。二、论述题30*31、从印刷媒介到电子传媒,再到今天

19、的数字化网络新媒介,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信息传播内容及其范围的不断发展,同时也给媒介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进行媒介规范?请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新媒介的监管问题,这是网络传播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以后看论文要注意积累总结。答:互联网监管的主要难点有:一、传播者身份的隐秘性。在互联网上传播色情信息、恶意言论、计算机病毒等有害信息的人大多使用匿名或用假名,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IP地址,其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难于辨别和确认,这使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及其管理部门寻找侵权主体非常之困难。至今还没有高明的刑侦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二、传播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由于网络上

20、不良信息都是通过计算机随时发布出去的,大范围的信息的横向整合由系统自由提供,所有的终端、用户等都可能使信息发布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某家网站。同时,传播者可以在瞬间完成传播信息的任务,而且不留痕迹,然后再换一台计算机或另一个地方,给有关部门的查证、侦破和审理都带来很大的困难。三、传播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不少从事非法和恶意传播活动的人所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如一般的黑客都是计算机专家,其计算机技能不低于管理部门和执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水平。四、跨国传播挑战司法管辖。网络传播是超越国界的,网络用户出现了地域上的极端分散性。在网络上从事违法犯罪行为时,国界的观念是非常清晰的。一

21、旦在异国的纠纷涉及到国外,改过就可能丧失了管辖权。五、文化传统不一。本国认定有害的信息在他国并不认为有害。文化、道德、法律观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对信息内容不同的认定标准,这就给网络信息内容监管带来巨大的挑战。六、政策法规滞后。网络传播的飞速传播与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后形成鲜明对比。互联网在把无数信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同时也可能使虚拟空间陷入混乱无序,依靠冲浪者们的自律和自我教育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无效。网络出现后的一系列新的传播特点和尚未界定边界的网络传播权利是许多原有的法律束手无策。在网络的发展中,政府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是互联网的发起者和管理者,还应当是互联网发展的促进者。政府有责任净化网

22、络内容,保障网络安全,增加民众上网机会,使这一新兴媒体得到蓬勃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一下方式进行互联网的信息审查:一、制定详细的互联网执照颁发规定和管理规定。二、在互联网上贯彻现有的限制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的法律。三、通过控制服务器过滤互联网的内容。四、在信息发布后审查其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电子内容。目前对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的控制策略:一、加强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建设;二、加强网络道德规范技改选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方式。三、加强传统媒体网站的建设,营造网络舆论强势空间;四、提高网络传播效果。2、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媒介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请你就新媒介对电视的冲击和影响,及电视媒体的

23、未来发展谈谈你的看法。解析:这是传统媒介应对新媒介挑战的生存策略和发展空间问题。这是网络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大家注意总结。对于未来发展问题可以用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理论谈一谈。我觉得这题,每一题都可以写出一篇硕士毕业论文了。这里的答案参考了论文论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消费方式,使信息传播在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从自成体系向开放体系、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交流方向转变,其发展迅猛有超过传统媒体之势。在新的时代,新媒体给电视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挑战方面,第一、新媒体使我国电视媒体直接面对国外强势媒体的挑战,市场份额呈不断下滑的迹象。国际

24、上,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抢占科技制高点,抓紧相关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加快推进新媒体业务。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这直接对我电视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第二、新媒体对电视媒体传统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提出了挑战。新媒体是技术的产物,但它带来的变革远远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涉及到了电视媒体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盈利方式、管理方式、体制机制等各个层面。目前电视媒体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广电行政区域化的管理机制使全国广电系统很难统一行动,各级广电机构层级矛盾突出;有线电视网络市场条块分割、封闭运行,不能有效地进行整体开发。这与电信运营商全程全网、线缆到户、统一运营相比,是

25、一个巨大的劣势。第三、我国广电行业改革还不到位,一些经营性产业定位不准确,一直站在市场的边缘,相当多的企业还是按照政府机构的办法运营,没有完全走向市场。行业内严重缺乏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缺少市场运营的经验及市场前瞻性和敏感性,对市场的拓展和开发不够,还有很多问题亚待解决。第四、因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电视媒体内部诞生了数字电视,从而对目前的模拟电视信号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数字化、双向传输的网络是开展新媒体业务的基本技术条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有线电视网还是一个单向网、模拟网,双向覆盖和带宽远远不足。模拟的接入网已成为广电开发新媒体的“瓶颈”。为推动广电

26、网络升级改造,我国从2003年起,大力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取得显著成绩。有线电视数字化已由部分城市逐步向全国大中城市推开,有线电视网络改造正由过去的单向传输逐步向双向、交互过渡。从今年开始,有线电视数字化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大中城市整体转换的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策略速度明显加快,用户数量明显增多。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规模还不够大,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相比之下,电信网、移动网和互联网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且已经实现了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电视媒体只有加快数字化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局面,充分发挥广电的内容资源、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广电在“三网融合”进程中

27、的巨大潜力,使广电在数字化时代能够继续保持主阵地、主渠道地位。再来看机遇方面,新媒体带来的机遇是不会比它所带来的挑战少的。首先,新媒体为电视媒体的内容资源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与电信相比,电视媒体最根本的优势在于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和强大的节目制作能力。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电视媒体媒体所固有的节目资源优势找到了新的传播平台,而且还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需要的节目内容,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没有削弱电视媒体的传统优势,还进一步加强和发挥这种优势,进一步提升了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新媒体拓展了电视媒体的服务领域和功能。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技术媒

28、体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电视媒体的服务领域和功能,电视媒体呈现出全新的形态。一是大大增加了节目含量。数字电视使频道资源从现有的几十套增加到500多套。二是大大提高节目质量。新媒体不仅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和优美的音质,用户还可以在家中享受到高清晰电视节目和电影院的音响效果。三是大大丰富节目内容。新媒体业务的发展,使广电部门在提供传统电视媒体服务的同时,还提供电子政务、文化教育、交通旅游、医疗保健、就业指导、生活资讯、电视购物、股市行情、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等各种资讯服务。四是大大加强了互动服务。新媒体使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点看自己需要的节目和信息。英国调查机构对网络电视的研究发现,由于改善了服务

29、功能,网络电视使受众更多地收看了广播电视节目,延长了高峰收视时段,提高了观众的忠实度。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服务功能的拓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广播电视的面貌。最后,新媒体为电视媒体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了新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分别步入富裕和小康阶段,不仅对精神文化产品数量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品种、样式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新媒体将传播载体从广播、电视扩大到电脑、手机,将传播渠道从无线、有线网扩大到卫星、互联网,并呈现与广播电视有很大不同的传播方式,如,手机电视能够随身携带、移动接收,IP电,视能够双向互动、自由点播,网

30、络广播能够留住声音、任意下载等等。这些技术变革,让消费者摆脱按固定节目表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在任何时候都能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甚至移动通讯工具中获得自己喜爱的节目内容,实现了按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心情、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价值趋向去选择收看的节目的梦想,改变了受众的行为模式和收听习惯,更好地满足受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需求。根据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理论,我们应当将所有的媒介形式看做一个整体的传播系统,看到新媒介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产生的。所有媒介形态将共同存在并演进,而且能根据系统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并找到各自的生存空间的位置。因此,在面对新媒体时,我们要顺应历

31、史潮流,拓展广电发展的业务面,勇敢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按照市场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要求,改进和调整电视媒体的节目、设备、流程、系统、标准,创新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政策法规和管理方式,不断加强新媒体应用模式的研究,不断探索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在广电部门的主导下,牢牢把握内容的终审关,广泛吸纳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本,促进新媒体业务发展,开辟广电新的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实现电视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加强多媒体交互与融合。交互式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的出现,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反思与其等待新媒体来整合电视,还不如用电视来整合新媒体。融合新媒体是电视发展的未

32、来。3、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网络成为各种思想和文化交流的平台。请从传播学的角度,分别谈谈网络媒体对“精英”与“草根”的影响。解析:“精英”和“草根”在讨论题中被问过很多次,不妨对此进行知识系统性性的整理。答:互联网出现以前,普通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成本都很高,所以社会底层具有话语权的人不多。互联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信息获取平台,也为表达意愿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进入渠道。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自由而广泛地参与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以往用其他的手段难以做到的。互联网对于民主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互联网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表达天地,也就是说互联网有很大的平民性,具有一种民主的天然的禀赋。网络具有快

33、捷性、广泛互动对话性、发表意见隐匿性等特点,拓宽了公民表达与话语空间,发展了民主,强化了舆论监督。可以说,网络媒体实现了从精英话语权向草根话语权的转向。媒体上历来不乏精英者的话语权,政府方针政策的宣示、解读,源自宣传部门的思想舆论引导,精英们的教育评论,都是精英权威话语的表现。精英话语的主导在获取和表达意见成本高的时代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尼葛洛庞帝教授把权力的分散视为数字化生存四大特质之首,认为传统的中央集权观念将随着网络的发展成为明日黄花。事实上,一部电脑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集权不断趋向分权的历史。其中有两个意义重大的转折:

34、一个是电脑从中央控制式的大型主机转变为普通百姓也可使用的个人电脑,另一个就是网络的兴起。前者类似贵族专有向平民化的转变,它强化了分权和平等的观念;后者使亿万台计算机连同电缆和卫星技术交互作用,这一不放过任何东西的庞大的蛛网对打破信息垄断和集权控制潜在地具有颠覆作用,它扩大公众的选择机会也天然地符合民主精神。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和“新闻发布中心”,人们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创造和民主表达的可能,这颠覆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使人们能够重新站在一个自由、公正的起点去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传统的精英话语权在社会各阶层的权力博弈中被重新分割,这势必会波及政治传统、政治体制或政治的民主进程。特别是博客,它作为个人化、全民化的一种思想表达工具,向精英把持的话语霸权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它是一种工具,也是新时代实现个人话权的一条新路径。网络彰显的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文化,它也是一场全民运动,这场运动逐渐释放了普通大众的话语权,让所有人都有可能自由发表意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所以,网络搭建的是一个草根和精英共舞的话语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