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107577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22.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一五”国家支撑和教育部“能源林培育技术课题”近期外业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一、样地调查1 标准地选定与设置1.1 标准地的选择和确定对所调查林分作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根据林分的特点,选出具有代表性、原始性、典型性的地段设置固定或临时标准地;标准地要求不能跨越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坡度5以上应改算为水平距,闭合差一般要求不超过各边总长的1/200。1.2 标准地面积-标准地水平投影面积为2020m2。1.3 仪器与用具-标准地标志物、皮尺、测绳、钢卷尺、手持罗盘仪、塔尺、GPS1.4 样地设置(1)选择适合于定期观测或试验目的的林分(要求见洛宁点实验方案),确定标准地的形状。(

2、2)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离,按预先确定的形状打标准地,用尼龙绳围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标准地坡度大于5时,要将标准地的边长(水平投影长度),换算成坡面长度。(3)在样地的四角和样地中心埋好木制标桩,标桩粗为10cm,露出地面1m,标桩上头削成尖形。1.5注意事项(1)固定样地为对照样地,用于定位观测林木生长发育及其他各种试验,例如气象观测等,在设置样地时应尽量减少人员在圈定地域内出入,以免破坏林地的自然状态。(2)固定标准样地内要避免做破坏性试验,如伐树,取土样和凋落物等。要说服当地居民和部门配合作好固定样地的长期保护。2 植被调查2.1 调查目的通过对标准地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详细调查,得

3、到林分内的乔木的种类、数量、平均胸径、林分条件平均高、平均蓄积和总蓄积、幼苗更新状况,以及林木的水平分布格局,灌木和草本的种类、数量、盖度和分布状况,以此为依据计算标准地的生物产量、植被变化及生物多样性状况等指标。2.2 调查仪器GPS定位仪(1个)、罗盘仪(1个)、测高器、胸径尺(3个)、游标卡尺(1把)、钢卷尺(3个)、皮卷尺(30米或50米的,3个)、标杆(2个)、测绳(50米,4捆)、记录夹(3个)、铅笔(6支)2.3 调查内容与方法标准地设定后,首先,对样地边界点(如下图A、B、C、D四点)用GPS进行定位(注:边界点注释顺序为逆时针记录),记录后,开始对标准地内的林分进行详细调查。

4、包括样地概况:坡度、坡向、坡位、海拔、林分类型、土壤类型、演替阶段等。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刺槐每木检尺、幼苗更新状况、灌木和草本调查。2.3.1 乔木每木调查首先对每木进行定位记录,如图,分别测出每木(如树木E)到样地边界的垂直距离EG、EH,分别将量测数据结果记入附表1。从上到下地势由高到低HE对未经采伐的刺槐树种,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树龄、优势度、层次、起源、损伤、干形质量、树龄和病虫害状况等,进行调查并记录于附表1;(对于混生有其它乔木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三人一组,测树高和枝下高、胸径和冠幅,并挂牌标记,两人测,一人记录。调查步骤如下

5、:n 胸径的量测:胸径从树高1.3米处用胸径尺进行量测,精度要求到0.1厘米。n 冠幅的量测:指对树木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进行东西和南北测定。图1 调查路线示意图n 树高和枝下高量测:利用望远测树仪对树木高度进行量测,枝下高可用标杆量测。n 优势度按以下编号进行记录:1.优势木、2.中庸木、3.被压木、4.濒死木、5.枯立木。n 起源:1.植苗实生、2. 播种实生、3. 天然实生(由种子起源)、4. 天然萌生(由根株上萌发)。n 损伤:1.无损伤、2.轻度损伤、3.中度损伤、4.重度损伤。n 林分类型:油松林、油松侧柏混交林、杂木林、油松杂木林、灌木林。n 干形质量:1.通直完满、2.多分枝、

6、3.二分枝、4.弯曲(扭曲)。n 树龄量测:按径阶,选35株用生长锥量测。n 病虫害状况:1.无、2.轻微、3.中等、4.严重。2.3.2 幼苗(地径小于5厘米)或萌蘖更新调查在标准地内均匀选取8个小样方,按上图网格间隔选取,按照顺序对小样方进行编号和分别量测记录。样方取55m,并用测绳标出界线。调查内容有:幼苗的种类或萌蘖条年龄、株数、树高和病虫害状况。将所量测的数据填入附表2。(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基本数据调查完后,再均匀选取4个小样地,将其中的全部植株贴地表刈割,现场分别小样地称取鲜重。(此项还可根据个人研究的目的与愿望进一步设计)2.

7、3.3 非目的树种灌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均匀选取的8个小样方内调查: 灌木的种类、高度、地径、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量测的数据记入附表4。(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用标杆对高度进行量测。用游标卡尺对地径进行量测。生长状况:良、中、差。分布状况为: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2.3.4 草本调查在灌木调查样方内进行草本植物调查,调查内容有:草本的种类、高度、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量测的数据记入附表四。(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栓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用钢卷尺对地径进行量测。生长状况为:良、中、差。分布状况为:均匀、随机

8、(散生)、群团(丛生)。附表2.1 标准样地每木检尺记录表地 点:样 地 号:林分类型:土壤特性:自然植被:演替阶段:近自然度:日 期:坡 向:坡 度: 海 拔: 调 查 员:样地坐标:A.( )B. ( )C. ( )D. ( )编号树种距离1距离2胸径树高枝下高冠 幅树龄优势度起源损伤干形质量病虫害状况mmcmmmmm(选测)-分页-附表2.2 标准样地每木检尺记录表地 点:样地号:日 期:调查员:样地树木分布示意图。样地区备注:-分页-附表2.3 标准地幼苗或刺槐萌蘖更新调查表地 点:样 地 号: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坡向:坡度:海 拔:样方设置日 期:样地坐标:调 查 员:样方号树高1.

9、5m的更新幼苗树种幼苗株数病虫害状况树高(m)树种幼苗株数病虫害状况树高(m)附表2.4标准地灌木、草本调查表样 地 号:林分类型:灌木样方面积:草本样方面积:样地坐标:调 查 时 间:记 录 员:样方号调查层次植物名称标本号高度/cm地径/cm盖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备注:1、生长状况:良、中、差; 2、分布状况: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分页-3 土壤调查3.1 土壤剖面3.1.1 土壤剖面地点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刺槐林立地类型,配合标准地设置,进行土壤状况的调查。为不破坏标准地的植被,土壤剖面点选择在标准地外,与标准地情况基本一致的地点选择土壤调查区域,具体剖面点分布在标准地的

10、旁边。对于非固定标准地,土壤剖面点可直接选择在标准地内。3.1.2 土壤剖面的数量要根据林分数量和地形决定,原则上每个标准地应至少有1个,地形零碎、树种较多的林分,土壤典型剖面可以是3个以上,应选择代表性地点,挖典型剖面为主。3.1.3 仪器与用具:小土铲,铁锨,削面刀,尺子,罗盘,海拔仪,比色卡,土壤袋、取原状土工具、铅笔,橡皮,塑料袋,标签,胶带,记载表。3.1.4 操作步骤根据植被、小气候、小地形、岩石和母质类型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图2 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先挖一个长1.0-2.0m,宽0.8-1m(根据调查林分最大土层深度,确定剖面的深度)的长方形土

11、坑,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01.5m之间,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土坑观察面,最好在观察、记录和采样过程中,剖面均能受到阳光照射。观察面要保持垂直立面,观察面不要踩踏和堆土, 保持植被和枯落物的完整。观察面的对面坑壁,修成阶梯状,便于观察者上下工作。在山坡上挖掘剖面,应与等高线平行,与水平面垂直。挖出的土壤应顺序放在土坑两侧,以便按原来层次填土。剖面挖掘具体要求见土壤剖面挖掘示意图。剖面挖掘完成后,将观察面一边修成光滑面,另一边剔成自然状态,然后进行观察记载。3.2森林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在已经挖掘好的典型剖面上,进行观测记录。为了现场工作方

12、便和统一记录标准,土壤现场观察常用一定的记录格式和表示术语,参照土壤记录表,加以说明。3.2.1 观察点基本情况记载(1)剖面编号: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编号,按调查样地分不同林分类型标准地进行统一编号。(2)地点:观察点的详细地点,如省、市、县、乡、村及小地名,或林场、作业段、及标准地等。(3)剖面位置:土壤剖面位置记录见附表3.1,绘制断面草图示意,如下图。图中应注明附近地物(房屋、河流、其他固定标记)、方位角、剖面位置、距离等。(4)地形:可分为大地形和小地形。大地形系在相当大面积内,其海拔高度变化从数十米到数百米以上,大地形包括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及盆地等。小地形系某种地形面积较小,

13、相对高差在10米以下。可分为平坦(高差1米)、较平坦(高差12米)、起伏(高差2米)等。(5)坡向:根据手持罗盘和GPS确定。坡向用方向角表示,如南偏东25(SE25),北偏西80(NW80)。坡向以八个方向记载,即N、NE、E、SE、S、SW、W、NW等八个方位或方向即可满足生产要求。一般东坡近于北坡,称华阴坡;西坡近于南坡,称半阳坡 (6)坡度:利用罗盘确定。在坡度的划分方面,可以来用3、37、815、1625、2635和35等六级。根据水土保持的实践,对地形坡度有如下的划分:8,在常规降雨情况下一股不易产生大量的地表径流,采用土壤栽作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38:会明显产生地表径流,一般可

14、以来用等高酚庞面台田等措施来防止。815:必须采用工程措施如坡式梯田、或水平梯田等。1525:必须修筑水平梯田方可种植。2535:不宜农用。35:容易产生活塌等重力侵蚀。 此外,在坡度与坡形总体描述上可以划分为: 接近水平的:水平的、接近水平的, 缓坡的:极缓坡、缓坡; 较大的坡度的:坡的、较大坡度的; 波状的:缓波状的、波状的; 起伏的:起伏的、较大起伏的。(7)海拔高度:根据地形图上标高或海拔仪(与GPS结合)指示高度记载,也可按附近高程点估算。(8)母岩种类:与土壤剖面形成有关的岩石种类(基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云母、辉石、方解石、白云母、高岭土、滑石、石膏、赤铁矿、磁铁矿、橄榄石

15、。(9)母质类型:包括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冰积物、重积物、黄土、黄土性母质及古土母质等。母质中夹杂的岩石种类应予注明。人工堆积物应写明物质种类及来源,如垃圾土、山泥、建筑沙石、炉渣等。(10)地面侵蚀情况:记载以水蚀为主,如遇有风蚀及重力侵蚀,需另行详细记载。(11)地下水位深度及地表水情况:根据剖面挖掘时地下水出露深度记载,或从附近水井中观测。地表水情况。归纳为土壤排水情况良好、中等或不良。(12)土地利用情况:如林地、采伐迹地、农田、草场等。(13)植物种类:包括天然植被或栽培植物主要种类、生长情况及覆盖度等。各种植物应根据数量由多至少,依次记载。植被覆盖度指全部植被冠幅投影面

16、积百分数。(14)林木调查:各调查因子可与森林调查结合或估测。3.2.2 土壤剖面形态记载(1)现将各种土壤发生层次说明如下,土壤剖面形态记录见附表3.2。A0为残落物层。根据分解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三个亚层。A01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A02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A03分解强烈的枯枝落叶层,已失去其原有植物组织形态。A1为腐殖质层。可分两个亚层。A11聚积过程占优势的(当然也有淋溶作用)、颜色较深的腐殖质层。A12颜色较浅的腐殖质层。A2为灰化层,灰白色,主要通过淋溶作用形成。B为淀积层,里边含有由上层淋洗下来的物质,所以B层在一般情况下大都坚实。B层根据发育程度还可以分出B1、B2、B

17、3等亚层。 图3 模式土壤剖面示意图AB层 为腐殖质层与淀积层的过渡层。C层 为母质层。BC层 为淀积层与母质层的过渡层。D层 为母岩层。 CD层 母质层与母岩层的过渡层。G层 为潜育层。Cc表示在母质层中有碳酸盐的聚积层。Cs表示在母质层中有硫酸盐的聚积层。根据土壤剖面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土壤类型。(2)发生层次的过渡特征1)过渡的明显性主要根据相邻两层的对比特性,一般可分为:突然的,相邻两层的界面厚度小于2cm;明显的,相邻两层的界面厚度在25cm;逐渐的,相邻两界面厚度在515cm; 不清楚的,相邻两界面厚度15cm,即很难划分,例如有时可能某一层既象Au2层,又象Bul层,则往往

18、用Au2Bul表示。2)过渡的形态往往与地形、母质等有关,一般有以下几种过渡形态:平滑而整齐的,即界线基本在一平面上;-倾斜的;-波状的;-舌状的,即波幅很大,而且不一定连续。(3)层次深度及其代表符号:从地面开始起算,逐层记载各层范围,如010cm,1020cm,2040cm,4060cm。森林土壤在对整个剖面形态观察之后,还须标明层次代表符号,如Ao,A1,B,Bc等。(4)颜色:土壤颜色是辨别土壤最明显的标志。观察土壤颜色,用湿润土壤。颜色命名以主色在后,次色在前,如“红棕色”即棕色为主,红为次色。(5)结构:是由土粒排列、胶结形成的各种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团聚体。常见土壤结构种类见附表3.

19、3。(6)湿度:现场鉴定温度的手测法。(7)质地:将土壤湿润后,用手测法鉴别。(8)紧实度:反映土壤的紧密程度和孔隙状况现场可按以下标准鉴别。极紧实 用力也不易将尖刀插入剖面,划痕面显且细,土壤用手掰不开。紧实 用力可将尖刀插入剖面13cm,划痕粗糙,用力可将土块掰开。适中 稍用力可将尖刀插入剖面13cm,划痕宽而匀,土块容易掰开。疏松 稍用力可将尖刀插入剖面5cm以上,但土不散落。松散 尖刀极易插入剖面,土体随即散落。(9)新生体:是判断土壤性质、物质组成和土壤生成条件极重要的依据。常见的新生体有下列种类:易溶盐类:盐带,盐结皮,盐脉;碳酸钙类:假菌丝、结核、石灰斑;铁锰质类:锈纹、锈斑、铁

20、锰结核、铁盘、胶膜;有机质类:腐殖质斑痕;生物类:虫穴、蚓粪。(10)侵入体:即土壤掺杂物,如砖块、瓦片、木炭、填土、煤渣等。(11)碳酸盐反应:用1:3 HCl滴加在土壤上,根据泡沸反应的强弱以“+、+、+”表示。(12)pH值:用混合指标剂现场测。其测定方法可以用混合指示剂、6孔或12孔的比色瓷盘及比色卡片即可。其指示剂也可以固态化。分层取其如豆粒大小的土粒,加蒸馏水(如用液体指示剂等,可以不加),用棒状固体指示剂与之磨研即可显色,而与标准比色卡片相比即可得出。(13)根量:根据密集程度分为:盘结(占土体50%以上)、多量(占土体2550%)、中量(占土体1025%)、少量(占土体10%以

21、下)及无根系互级。根量密度:单位面积上根的数量。(14)石砾含量:以裸露石砾占土壤剖面积%估算。(15)剖面综合特征:综合可被利用土层的特征,为土地利用直接提供参考资料。(16)土壤定名:沿用学名或记载生产中习用名称。3.3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3.1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3.3.1.1 仪器与用具-小土铲,铁锨,削面刀,尺子,罗盘,海拔仪,土壤袋、取原状土工具、铅笔,橡皮,塑料袋,标签,胶带,记载表。3.3.1.2 采集方法(1) 森林土壤剖面分析样品的采集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地划分土层,按0-10cm、10-20cm、20-40cm、40

22、-60cm、60-80cm、80-100cm(根据土壤最大土层厚度划分)进行剖面特征的观察记载,作为土壤基本性质的资料及分析结果审查时的参考,最后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布袋装的土壤分析样品和纸盒标本,一般采样时各层次的中部采集,而不是在整个层都采,这样可克服层次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布袋和纸盒内,布袋装土壤分析样品,一般采集1.0-2.0kg左右,在土壤袋内外均应附上土壤标签,写明剖面号数、采集地点、土层深度、采样深度、土壤名称、采样人和采样日期。如果土壤样品还很潮湿,则需敞开袋口,直到土壤样品风干,再进行包装托运到实验室。从每层中部采取(见下图)。分析样品不

23、应少于1.0-2.0kg,含大量石块和侵入体时,应采样3.0kg以上。取样先从下部层次开始,分导装入布袋内,(含水较多样品可用塑料袋)。样品采集后,用铅笔填写土样标签。标签下部撕下放入袋内,上部绑在样袋外面,将一个剖面的各层土袋捆在一起带回。没有标签或标签填写模糊的土袋都是没有意义的样品。图4 土壤剖面采样部位示意图和土样标签 (2) 森林土壤物理性质原状样品的采集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部分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取原状样品。如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和水分物理性质,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的样品,采样时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的

24、情况下采取。此外,在采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使样品变形,并须剥去土块外面直接与土铲接触而变形的部分,保留原状土样,然后将样品置于铝盒(10050mm)中保存,带回室内进行处理。附表3.1 土壤剖面位置记录表剖面编号: 地点: 经度: 纬度: 林分类型:裸岩比: 剖面位置图大区地形: 小区地形: 坡向及坡度: 海拔高度: 母岩种类: 母质类型: 地面侵蚀情况: 地下水位深度及地表水情况: 土地利用情况:植物种类乔灌木木草地本被植植物物灌木盖度:灌木高度:灌木株数:主要灌木种类:草本盖度:草本高度:草本丛数:主要草本种类:枯落物层厚度:半分解层厚度:未半解厚度:苔藓厚度:苔藓盖度:植被覆

25、盖度:林木调查调查因子林木组成林木起源优势树种郁闭度木 材蓄积量林龄平均树高平均直径目测实测调查日期: 天气:第页剖面编号: 地点: 经度: 纬度: 调查日期: 调查人: 天气: 深度(cm)土层代号颜色结构湿度质地紧实度新生体侵入体碳酸盐反应pH值根量(根形态、根密度)石砾含量层次过度情况剖面综合特征:采样记事(样本种类、采集深度、数量等)土壤定名:备注:附表3.2 土壤剖面形态记录表第 页附表3.3 常见土壤结构类型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直径(厚度)(毫米)结构名称团聚体类型立方体状不 明 显裂面和棱角形状不规则,表面不平整100大块状50100块 状550碎块状不 明 显裂面和棱角形状较规则,

26、表面较平整,棱角尖税,5核状近圆形,表面粗糙或平滑5粒状形状近圆浑,表面平滑,大小均匀。110团粒状柱状不 明 显裂面和棱角表面不平滑,棱角圆浑,形状不规则3050拟柱状50大拟柱状不 明 显裂面和棱角形状规则,侧面光滑,顶底面平行。3050柱状50大柱状形状规则,表面平滑,棱角尖锐。3050棱柱状50大棱柱状板状呈水平层状5板状5片状微团聚体0.25微团聚体单粒类型土粒不胶结,呈分散单粒状。单粒附表3.4 土壤含水量测定记录表取样地点: 标准地号: 记录人: 取样时间: 海拔: m经度: 纬度: 土壤类型: 坡度: 坡位: 坡向: 最大土层厚度: cm林分类型: 样点号林分类型土层厚度铝盒编

27、号铝盒重铝盒重+湿土重/g铝盒重+干土重/g干土重/g含水量(%)第页附表3.5 土壤物理性质外业记录表剖面编号: 调查日期: 调查人: 林分类型: 最大土层厚度: cm枯落物总厚度: cm枯落物未分解层: cm枯落物半分解层: cm腐质殖层 cm 地面侵蚀程度:(无、轻度、中度、严重)坡向:坡位:土层厚度/cm发生层符号环刀号土壤袋号备注剖面综述: 第页附表3.6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记录表剖面号: 标准地号: 记录人: 取样时间: 剖面编号林分类型土层厚度/cm环刀号环刀+湿土重/g环刀盖重浸水12h重/g置沙2h重/g置沙48h重/g环刀干土重重/g环刀重/g第页4 枯落物及苔藓调查4.1

28、枯落物调查4.1.1枯落物外业调查4.1.1.1 调查器材-钢卷尺、枝剪、塑料袋、胶带、笔、纸、防水标签、铲子、手套4.1.1.2 研究方法及步骤在林内分坡上、中、下各均匀布置面积为11的样方5个。如图4.1所示。图4.1样地内样方设置6.0m6.0m20m采取枯枝落叶:在取样点用钢卷尺量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用小铲子划出边界,用砍刀、枝剪等工具细心除去样方内植物活体部分,用钢卷尺测量各层厚度。将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枯落物分别收集,装塑料袋称重,取部分样品装塑料袋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带回实验。记录总重和样品重量。塑料袋应贴有标签,标明取样时间、地点、小样方号、取样人等。枯落物现存量(t/h

29、m2)=(未分解枯落物重kg /m+半分解枯落物重kg/m)10 调查表格见附表4.1。4.1.2 枯落物自然含水量测定用烘干法测定枯落物自然含水量4.1.2.1 实验器材-烘干箱 、天平、敞口布袋、计时器、笔、纸4.1.2.2 研究方法及步骤从野外采集的枯枝落叶及时携回,从样品中随机取3040 g 装入信封中,在105 条件下烘干6 h 后,冷却称重,计算样品自然含水率。计算公式: 自然含水量=(鲜样重烘干重)/样重100 4.1.3 枯落物持水量及其吸水速度测定用室内浸泡法测定枯落物持水量,观察持水过程,并绘制持水过程曲线。4.1.3.1 实验器材-大桶、大盆、尼龙网带、天平、防水标签、笔

30、、纸、计时器4.1.3.2 研究方法及步骤枯落物的持水能力是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循环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枯落物的持水指标一般包括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等。一般认为枯落物浸水24h后的持水量,为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这时的持水率为最大持水率。用室内浸泡法测定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及其吸水速度, 将烘干后的枯落物称重,装入尼龙袋中,将其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浸泡,分别测定其在15min,30 min,1,2,4,6,8,10和24的重量变化,计算出吸水速度,绘制吸水过程曲线。枯落物吸水后的湿重与其烘干重差值,即为枯落物浸水不同时间的持水量,该值与浸水时间的比值即为枯落物的吸水速率。测出枯落物浸水24h的最

31、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4.1.3.3 计算公式 (最大)持水量= 湿重烘干重; (最大)持水率=湿重/烘干重100 %; 持水速度= 持水量/ 浸水时间4.2 苔藓调查4.2.1苔藓外业调查-通过苔藓调查,得到样地苔藓现存量,并为苔藓的持水实验提供材料。4.2.1.1 调查器材-钢卷尺、枝剪、塑料袋、胶带、笔、纸、防水标签、铲子、手套4.1.2.2 研究方法及步骤在林内分坡上、中、下各均匀布置面积为11的样方5个。(纵列间隔16米,横行间隔24米)如图4.1所示。采取苔藓:在取样点用钢卷尺量出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用小铲子划出边界,用砍刀、枝剪等工具细心除去样方内植物活体部分,用钢卷尺测量厚度

32、。将苔藓装塑料袋称重,取部分样品装塑料袋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带回实验。记录总重和样品重量。塑料袋应贴有标签,标明取样时间、地点、小样方号、取样人等。4.2.2 苔藓持水能力及其吸水速度测定用室内浸泡法测定苔藓持水量,观察持水过程,并绘制持水过程曲线。4.2.2.1 实验器材-大桶、大盆、尼龙网带、天平、防水标签、笔、纸、计时器4.2.2.2 研究方法及步骤用室内浸泡法测定林下苔藓的持水量及其吸水速度, 将烘干后的苔藓称重,装入尼龙袋中,将其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浸泡,分别测定其在15min,30 min,1,2,4,6,8,10和24的重量变化,计算出吸水速度,绘制吸水过程曲线。苔藓吸水后的湿

33、重与其烘干重差值,即为苔藓浸水不同时间的持水量,该值与浸水时间的比值即为苔藓的吸水速率。测出苔藓浸水24h的最大持水量和最大持水率。4.2.2.3计算公式 (最大)持水量= 湿重烘干重; (最大)持水率=湿重/烘干重100 %; 持水速度= 持水量/ 浸水时间附表4.1 枯落物调查表调查时间: 记录员: 样地号: 林分类型: 枯落物层厚度: 样方号树种树龄(a)厚度(cm)总重(g)样重(g)枯落物未分解半分解未分解半分解未分解半分解-分页-附表4.2 苔藓调查表调查时间: 记录员: 样地号: 林分类型: 样方号树种树龄(a)苔藓厚度(cm)总重(g)样重(g)-分页-6 树干解析(针对未采伐

34、林分)6.1 树干解析的外业工作-树干解析是研究树木生长过程的基本法,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采用。6.1.1 调查仪器-钢尺、皮尺、锯、砍刀、粉笔等。6.1.2 调查方法6.1.2.1 解析木的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 解析木的选取根据样地的平均胸径和数高来定,一般选择生长正常、无病虫害、不断梢的平均木或优势木。每个样地选取1株解析木。伐倒以前,应记载它所处的立地条件、林分状况、冠幅长度及与邻近树木的位置关系,并绘制树冠投影图等。6.1.2.2 解析木的伐倒与测定 伐倒前,应先准确确定根颈位置和实测胸径,并在树干上标明胸高直径的位置和南北方向。伐倒时,先确定倒向,在山地一股采用顺山倒向。为了不使0号圆盘

35、受损和便于伐树,可在根颈以上50cm范围伐木,然后再在伐根上截取0号圆盘。伐倒后,先测定由根颈至第一个死枝和活枝在树干上的高度,然后打去枝丫,在全树干上标明北向。测量树的全高和全高的1/4、2/4及3/4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6.1.2.3 裁取圆盘图6.1 圆盘编号在测定树干全长的同时,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段的长度为1m,通常采用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法在每个区分段的中点位量截取圆盘。在胸高处必须截取圆盘。所余不足一个区分段长度的树干为梢头木,在梢头底直径的垃置也必须截取圆盘(见图6.1)。截锯圆盘应尽量与干轴垂直,不可偏斜。以恰好在区分段的中点位置上的圆盘面作为工作面。用来查数年轮和量测直径。圆

36、盘为5cm厚。在圆盘的非工作面上标明南北向,并以分式形式注记,分子为标准地号和解析木号,分母为圆盘号和断面高度,根颈处圆盘为0号盘,其它圆盘的编号应依次向上编号。此外,在0号圆盘上应加注树种、采伐地点和时间等(如图6.1)。解析木野外调查表(见附表6.1)6.2 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6.2.1 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首先将圆盘工作面刨光(以便查数年轮),并通过髓心划出东西、南北两条直径线;然后查数各圆盘上的年轮个数。其方法是:(1)在0号盘的两条直线上,由髓心向外按每个龄阶(3年,5年或10年等)标出各龄阶的位置,到最后如果年轮个数不足一个龄阶的年数时,则作为一个不完整的龄阶(见图6.2)。(2

37、)在其余圆盘的两条直径线上,要由圆盘外侧向髓心方向查数并标定各龄阶的位量,从外开始首先标出不完整的龄阶位置(即0号盘员外侧的不完整龄阶),然后按完整的龄阶标出。圆盘年龄查数方法(见图6.3)。图6.3 圆盘年龄查数示意图图6.2 各龄阶的确定图6.4 树干纵断面图6.2.2 各龄阶直径的量测 用直尺或读数显微镜量测每个圆盘东西、南北两条直径线上各龄阶的直径,两个方向上同一龄阶的直径平均数,即为该龄阶的直径。(见附表6.2)6.2.3 各龄阶树高的确定 树龄与各圆盘的年轮个数之差,即为林木生长到该断面高度所需要的年数;根据断面高度(纵坐标)以及生长到该断面高度所需要的年数可以绘出树高生长过程曲线

38、。各龄阶的树高,可以从曲线图上查出。(见附表6.2)6.2.4 绘制树干纵断面图以横坐标为直径,纵坐标为树高。在各断面高的位置上,按各龄阶直径的大小,绘成纵断向图(见图6.4)。纵断面图的直径与高度的比例要恰当。6.2.5 各龄阶材积的计算各龄阶的材积按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但是,除树干的带皮和去皮材积可直接计算外,其它各龄阶材积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某个具体龄阶的梢头长度。它等于该龄阶树高减去等长区分段的总长度,由此可知梢头底断面在树干上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根据梢头底断面的位置来确定梢头底直径的大小。它可以从树干纵断面图上查出,也可以根据圆盘各龄阶直径的量测记录用内插法按比例算出。6.2.6 计

39、算各龄阶的生长量和形数在一般情况下,应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总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并计算材积生长率和各龄阶的形数(见附表6.3)。6.2.7 绘制各种生长量的生长过程曲线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各因子随年龄的变化,可将各种生长量绘成曲线图,如材积生长曲线图、材积连年生长及平均生长曲线图、树高生长曲线图、胸径生长曲线图、形数生长曲线图见(附图6.1)。 附表6.1 解析木野外调查表解析木所在林分的描述解析木情况树冠特征所在地:树种冠幅从北-南 m标准地号胸径 cm冠幅从西-东 m林木起源根颈处带皮直径 cm第一死节以下高度 m林木组成根颈处去皮直径 cm第一活枝以下高度 m平均数高1/4处

40、带皮直径 cm树冠长度 m平均胸径1/4处去皮直径 cm总树高 m疏密度2/4处带皮直径 cm树冠投影图位置与地形2/4处去皮直径 cm土壤母质与岩石3/4处带皮直径 cm林分特征3/4处去皮直径 cm生长状况:记录时间:记录人:附图6.1 树干生长过程图附表6.2 直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分析表断面高年轮数达各断面高的年龄 年 年 年 年 年年年带 皮去 皮dvdvdvdvdvdvdvdv根颈胸径0.51.52.5梢头底直径材积长度树干总材积各龄阶树高附表6.3 树干生长过程表年龄(龄级)胸径树高材积形数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生长

41、率(%)- 7林地生物量调查7.1森林植被生物量野外调查7.1.1仪器托盘天平、拉力秤1个(大于25公斤)、枝剪1个、钢卷尺1个、铁锹1个、布袋若干、烘箱。7.1.2乔木地上生物量的测定1)结合样地或样带内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记录样方内的物种数、冠幅等测树因子;2)选取较为典型的标准木(此处可选解析木),伐倒后精确测定胸径和树高,以1m为区分段进行分层切割,测定标准木地上部分各器官(干、枝、叶、花、果)的鲜重,并做好记录;7.1.3乔木地下生物量的测定(结合根系密度调查)1)从两棵树的中线开始,沿树干将地下全部植物根系挖出;2)以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

42、80cm、80100cm(最大深度根据具体的土层厚度而定)等为采样土深,向下挖取,将每个层次收集到的根系分别装入布袋中,并记录相应的层次厚度,直到没有根系为止;3)对采集回来的每个层次的根系,再进一步分成以下四个径级:小于5毫米的细根、5-10毫米的根、10-25毫米的根和大于25毫米的粗根;4)分别称取不同土层、不同径级的根系鲜重;5)在树干根系辐射的垂直方向(东南西北),从根颈处到距树冠投影一半距离的地方,挖四个土壤剖面,宽1m,最大深度根据具体的土层厚度而定,测0-10cm、10-20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最大深度,测剖面

43、每层中,根系数量,计算根系密度=数量/面积。7.1.4草本、灌木(包括更新树种)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测定1)记录每个样方的地理坐标P地理位置,统计该样方中植株的密度(株数/m2 ) 、盖度、平均高度、最大高度等参数,这些数据均由生物多样性的野外数据调查得来;2)灌木样方面积为55m,草本样方面积为11m;3) 采用收割法收割草本、灌木植株地上部分,并分别称其鲜重;7.1.5草本、灌木(包括更新树种)群落地下生物量的测定1) 采用挖掘法取出草本和灌木样方内的植株根系;2) 洗掉植物根系泥土,称其地下部分的鲜重; 7.1.6 枯落物的生物量调查-数据来自野外调查回来的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鲜重。7

44、.2室内生物量测量-将材料(包括地和地下)鲜重的1/5作为样品,置于105恒温箱内烘干至恒重,分别计录烘干后的重量。7.3森林植被生物量的计算(1)主要树种的生物量=样地面积株数标准木生物量(室内试验测得的标准木各部分器官干重5)(2)灌木(包括更新树种)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样地面积(3)草本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样地面积(4)枯落物的生物量样地面积附表7.1 乔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调查表样地号干枝叶花果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附表7.3根系数量调查表样地号树种树体方向深度范围根系数量根系密度表7.2乔木地下部分生物量

45、调查表样地号土层厚度cm小于5毫米的细根5-10毫米的根10-25毫米的根10-25毫米的根大于25毫米的粗根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01010202040406060808010001010202040406060808010001010202040406060808010080100-分页- 附表7.4草本、灌木(包括更新树种)生物量调查表样地号草本灌木(包括更新树种)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根茎细根根茎细根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分页-附表7.5枯落物生物量调查表样地号未分解半分解鲜重g烘干后重g鲜重g烘干后重g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