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

上传人:xinsh****encai 文档编号:28107486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概论(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一) 毛泽东的思想形成和发展1、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现实需要。(2)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条件。(3)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5)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特点(1)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2)

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3)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 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5)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特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尤其是在同党内各种“左”右倾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凝聚了全党的智慧。(二)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和科学体系1、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3、的理论(3) 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4)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7)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其基本内容。(三)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 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2、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2)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3)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3、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 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

4、半封建社会(1)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使中国实际上丧失了主权国和独立国的地位,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和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官僚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着显著的优势。第三,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

5、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既受外国资本的严重排挤和打击,又受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压抑和阻挠,同时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或多或少的联系,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因而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广泛存在,造成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不统一状态,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豪无政

6、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任务:中华民族的俩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华民族的俩大历史任务,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

7、,从而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打通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又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只有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富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真正实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2、 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俩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阶段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

8、级领导的,直接目标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它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伟大意义:推翻了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严重打击,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临时约法,此后任何复辟制的企图总会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归于失败;冲破封建主义藩篱,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使中国人民思想的大解放和民主精神的空前高涨,鼓舞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的勇气。 为什么资产阶级领导的旧资产阶

9、级民主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呢?首先,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其次,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原因:一是外国资本的压迫;二是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三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四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3、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 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然性:第

10、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第二,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第三,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2)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 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第二,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摆脱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追随者的地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发挥了主力军和领导阶级阶级的作用,使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第三,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始终

11、站在斗争的前列,积极指导和推动运动的发展。第四, 五四运动以后,革命的前途已不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共和国,而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五四运动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都有了新的变化,其中俩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3)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石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

12、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一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二是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三是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主要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外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

13、富裕,走向现代化的道路。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自身的特点和有点决定的。第一,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因而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中城市,并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易于形成统一和强大的力量;第三,与广大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比较容易得到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支持;第四,在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所依靠的革命力量,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

14、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力量。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性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二是时代条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四是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1)新民主主义的国体和政体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特点:第一,它衔接了俩个革命阶段。第二,它扩大了人民民主的范围。第三,概念表述准确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1)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

15、有(2)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3) 保护民族工商业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的文化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一) 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斗争形式1、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优点之一2、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二)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要点1、 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2) 从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的认识转变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具有伟大意义:第一,

16、它是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俩者结合起来的范例。第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际上开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历史进程,从而开辟了一条在农村重新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三,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基本点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要点(1) 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2)“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1)这一理论

17、的形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创造;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2)这一理论的形成,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并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3)这一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暴力革命的理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革命道路,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革命斗争提供

18、了新鲜经验。(三)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人民军队的建设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3)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2、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人民战争的思想 (2)人民战争的主要战略战术 第一,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第二,积极防御第四,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第五, 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思想四、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1、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2、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3、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4、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 (1)国民革命统一战线(2)工农民

19、主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人能民主统一战线(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2、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3、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1)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确定统一战线的策略 (2)坚持反倾向斗争史统一战线策略正确实施的重要保证 (3)又联合又斗争是坚持统一战线战略的总方针 (4)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五、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1、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1)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搞好

20、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问题,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着指导意义。第二,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最彻底,中国共产党又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第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产党领导人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并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同中国共产党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2)特殊的困难:第一,中国共产党在较短的时间里组织成立的,理论准备不充分,而且党一建立以后就投入了紧张的革命实践,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再加上反动政府的管制查禁,马克思主义书籍严重缺乏,理论武装割据不够。第二,中国共产党具有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性质,但党的组织发展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

21、的制约。第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下,中国共产党被迫远离中心城市,长期战斗在农村环境中。第四,中国共产党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2、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关系(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基本内容 1、党的思想建设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根本原因 (2)党的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第二,毛泽东倡导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第三,共产党员必须注意调查研究,按实际情况办事,实事求是3、 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1) 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22、(2) 培育党的优良作风第一, 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第二, 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第三, 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三) 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1、 执政党建设问题的提出2、 对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探索(1) 扫除官气,不断克服官僚主义(2)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3) 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2)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第一, 经济条件第二, 政治保证第三, 国际因素(3) 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23、设想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俩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俩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时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更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繁荣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二,

2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第四,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1953年,我国不仅有必要全面展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具备了这样做的条件。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政治保证。第二,国营经济的力量已经相对强大,并在迅速发展,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成分,这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第三,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积累了引导个体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走互助

25、合作道路的经验。第四,慈宁宫国际环境看,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军事上威胁,经济上严重封锁的政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又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正充满向上发展的活力,并给予中国的建设事业以援助,促使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迅速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一,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第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第三, 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第四, 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步骤,引导、说明和教育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阶

26、段的走上社会主义集体的道路。第五,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主要特点和经验:第一,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个体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第二,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创造了由互助组到具有办社会主义的性质的初级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的过渡形式;第三,在合作化过程中,实行了正确的阶级政策;对待富农经济,采取了由限制富农到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者结合起来。(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27、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 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第一,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二,创造了由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到办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再到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化的过渡形式;第三,通过耐心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的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第四,规定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的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方针。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的可能性 第一,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俩面性。 第二,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使

28、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形式 低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同构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方式,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外部的一种合作 高级形式:公私合营,它又分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俩个阶段,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合作。(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 第一,从理论上,严格区别官僚主义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的措施 第二,创造了在工业中实行加工订货、同构包销;在商业中经销代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再发展到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

29、改造结合起来,实现了消灭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和团结、改造、教育资本家,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双重目的。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三,在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和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四,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规模展开过程中,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总之,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

30、域和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基本确立。它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道,构成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里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关于新民主义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确实存在一些不严密、不完善、不周到的地方。这些缺点和问题主要变现在:第一,盲目求纯,提出要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要让资本主义和小上产绝种等,忽视甚至否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保存和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基本上建立了过于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第二,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由国家下达指令计划,因此,随

31、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了无所不包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以至取消了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将社会经济生活统的过死,却发活力。第三,在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面,照搬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盲目追求集中和统一经营,忽视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发挥社员个人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致使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的突出,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七、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一)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正确认识国情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 (3)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

32、会主义事业服务 2、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说 (1)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背景 (2)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二,关于俩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理论 第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3、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现代化发展战略(1) 中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2)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俩不走战略(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1、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1)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2)适合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3)关于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第一,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关于管理体制的改革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1)关于扩大民主,

33、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2)关于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3)关于建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4)关于重视知识分子和“向科学进军”的思想(5)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6)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的指导方针(1)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2)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三)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 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了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的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形成的一些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以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3)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2、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局限完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