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8055117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 正宁四中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成果材料正宁四中是一所地处子午岭林缘地区的农村普通中学。建于1961年,占地26000m2,服务于周围四个乡镇和子午岭部分林区,现有学生1500多名,教职工94名。学校从1996年开始,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环境教育,经历了认识、实践、总结交流三个阶段,开创了一条普通中学摆脱困镜走向成功的新路子。认识:进行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1)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人与自然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进行环境教育,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进而促进人与社会和谐。(2)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循环经济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

2、会的主要发展形式。(3)解决环境问题的需要:从小培养人的环保习惯、环保素养,不再破坏环境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4)实现教育宗旨的需要:教育是为了人类的未来,环保是为了未来的人类,环保素养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5)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需要:环保的利他性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实践:(1)实践途径:分类垃圾、生产沼气 、绿色生活、环保习惯、生态园建设及实验活动、农村调查、向家庭社会延伸等等。(2)理论学习:生物、地理、理化等学科渗透、专题讲座、影视学习等。-总结交流:1996年学校从“大环境”“大教育”角度全面审视学校环境教育,开始对环境与教育这一时代新命题进行探索,强化了“教育

3、自身需要环保,环保需要教育”的理念,在以后近10年中,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环境教育与治理实践活动,把环境教育延伸到环境保护与治理并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以及环境问题的深层次研究中。1997年以后的多年中,学校组织了“认识子午岭、情系大自然”、“春野实践行”等一系列旨在贴近、体验、认识自然的环境实践活动,并逐步发展到以学科教学为依托、以兴趣活动为主体、以专题讲座报告与建设实践为载体的环境教育活动。1998年建设校园电视网,通过组织学生收视人与自然、绿色空间等电视节目和践行保护环境随手可做30件小事进行环境科普教育和宣传;2000年学校建设了“生态园、生化园、生物园”和环保操场,并对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在建

4、设与治理中增长了环保知识和理念; 2002年修建了保洁式厕所;2003年开展校园循环经济论证;2004年开始沼气生产项目建设,用厕所粪便和花草枯枝等生产沼气,同时集流利用雨水,创设了校园循环经济范式;2004年开始学科环境问题的专题研究和教育活动,把环境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在这诸多参与建设的活动过程中,全体师生开智慧思考,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全身心投入地创造,陶冶环保情操,体现为良好的绿色习惯,形成了环保、文明的理念。学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中加强了环境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了对教师的环境教育知识的培训和提高,2001年与中湾林场、林科所开展环境教育资源共建工程,2002年对环境教育的

5、教学规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办法、管理方式等进行全面的研究,使其成为创建绿色学校的制度保障,2003年编写了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和校园植物志,立足于教学和资源开发的研究。广大师生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总结得失,注重实效,走出了富有特色的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之路。一、校本资源的开发(一)坚持每年开展“认识子午岭情系大自然”活动。子午岭位于四中附近,为充分利用这一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环境教育和农科教结合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劳动和生存能力等,学校每年10月组织全体师生进行“认识子午岭情系大自然”活动。一、活动主要内容1、考察认识林区地形概貌。2

6、、归类统计子午岭林区的物种并对稀有物种的生存条件进行考察分析。3、掌握采集松籽的劳动技术并完成松籽采集任务。4、学会采集与制作生物标本。5、搜集考证整理关于子午岭、秦直道、雕翎关、练兵场、皇帝陵的传说。6、完成以“大山魂”为主题的至少一篇文字习作。7、保护子午岭林区之我见征文。二实践活动的主要收获 1、全校师生深入了解子午岭林区,接受大自然的熏陶,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2、师生在这深山老林中的生活体验,克服了种种困难,采集松果 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品质,掌握了劳动技能和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3、本次活动共制作生物标本200多件,

7、考证整理出关于子午岭、秦直道、雕翎关、练兵场、皇帝陵的历史考古文章15篇,评选出以“大山魂”为主题的优秀作品30篇,保护子午岭林区之我见优秀论文23篇,子午岭林区写生40余幅。总之,这次活动由于学校组织严密、安排具体、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活动任务,实现了教学工作、环境教育、德育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与提高,培养和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预期效果。(二)加大对环境教育的宣传和导向力度。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子午岭,情系大自然”和“春野实践行”活动,在活动中贴近、体验、认识自然,获得生态知识,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收视人与自然、绿色空间等节目;以学科为依托,组织学生建立环

8、保兴趣小组,动手收集环保信息,整理资料,采集标本,养花护鸟等生态治理实践活动,在兴趣活动中获得环保技能。学校进行环保知识竞赛、环保节日宣传和环境问题征询活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定为不同的主题,把提出同一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专题小组,对这一问题进行跟踪研究。 在这诸多参与建设的活动过程中,全体师生开发智慧思考、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全身心投入地创造着自己杰出的作品。这些具体的活动所陶冶出来的环保情操,在行动上体现为良好的绿色习惯。在实践中获得教育,培养环保理念,在教育中促进实践的深入,我校就是在环境问题的教育与实践的互动中,实现了师生环保意识行为及绿色学校创建的双赢,保证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三

9、)重视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以班为单位,成立环保小组,每周对学校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和环保意识。通过长期的努力,师生环保活动意识大为增强。校园内无乱扔果胡、纸屑的现象,杜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校园干净整洁。(四)校园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及利用。学校有垃圾分类室,对校园内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分类再利用。校园垃圾分为土、柴禾、纸、玻璃、金属、电池、塑料、剩饭菜、填埋物等。购置相应的垃圾分类箱,每天由学生轮流负责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实现了“无垃圾”校园,对回收的废物进行再利用。尘土和柴禾埋入花园,化为有机肥,废纸、塑料、玻璃等可制成各种小作

10、品或利用或者变卖,变废为宝。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垃圾的种类日趋增多,产量也不断增大。如何处理掉这些垃圾,变废为宝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意识到它的严重危害性,我校早已跨出了第一步,创建了国家级绿色环保学校。另外如何合理处理垃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理论课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学校课题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垃圾处理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与研究,现将部分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让学生调查讨论,我们确定了三个阶段:1:调查校园垃圾的形成和来源;2:对垃圾按照它的种类进行分类;3:垃圾的合理利用;在确定这三个阶段后,我们充分调查了校园,

11、街道等垃圾的种类,来源,经调查垃圾目前来源主要有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然后将这些垃圾分为金属,玻璃,塑料,废电池,砖块,其他类。最后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利用,对塑料,金属,玻璃等有用物品进行整箱整袋集装,将它卖给废品收购点,每年创造捌佰余元经济收入。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学校创点收入,支援学校建设,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说明环保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如对废电池的集中科学处理,避免了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同时也建议政府建立较多的废电池回收点。再例如对废品回收再利用,如对废塑料,在本期举行的教具制作中,我们用废塑料罐,废吊带,废针管等,制作了“火箭升空

12、”,“铁树开花”,自制-84-消毒液等实验教具,还用废吊带对花棚进行滴灌。最后对如炉渣,废橡胶等,进行填埋处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发现处理方式还很简单,设想了几种方法:1:设想用炉渣制炉渣砖块,用于建筑,减缓对土地的侵占。2:建立更多更全的废品收购点,减缓污染,变废为宝。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我们培养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了环保意识,更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垃圾处理的具体操作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五)水的循环利用学校自建九个水窖,将院子里的天然雨水汇集到水窖里,用水泵打到小山顶形成喷泉,形成小涧溪流,形成瀑布,瀑布下的小池中养鱼。窖水可洗衣、洗澡,还可用来洒地、冲厕

13、。冲厕后的水做沼气的稀释料和封闭料。这不仅给学校师生用水带来了方便,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水资源。仅水资源循环利用一项每年为学校节约资源三千余元。(六)生态园建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校园建设。2000年由校长赵维桢主持策划,总务处选择规划地址,生物组老师带领生化兴趣小组学生进行设计,形成书面报告。设计建成了生态园、生物园和生化园。生态园体现子午岭自然状态和园林结合特征,依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栽植子午岭特有的乔、灌木和草本植物,辅以高山流水和泉池,体现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统一。“生物园”以星状辐射分小区种植各种代表植物,以生物间的影响共生共存,体现生物间的动态平衡;“生化园”在原有垃圾污染区垦

14、土造园,栽种植物,与其他园区植物生长进行对比,观察差异、分析成因。“三园”下面均有雨水集流窖。2002年8月由工匠完成砖混工程,9月全体师生参与,用建水窖挖出的土堆起假山,完成三园土建工程。2003年3月以后,师生亲手植树种草,绿化治理和上水。建成后的“三园”融环境教育、劳动实践、生化实验和观赏为一体,成为四中校园师生环境教育的一块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定期开展“小观察、小培育、小实验”活动,充分发挥了其教学功能和育人功能。 学生定期观察生态园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写观察日记,命名认养,写心得体会,还编撰了校园植物志,已命名植物49种,未命名植物13种。在小池养鱼养蛙,观察其生长繁育,了解其生活习

15、性,给生物课提供活标本。在生化园对不良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化验和理化性状分析,实验土壤无公害化治理,为当地农业提供参考。学生参加生态园建设,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感情和劳动技能,结合家乡实际,从种植业,养殖业角度,寻找优势,既懂得了生态园建设的内涵,美化了校园,也丰富了课外生活。 二、校本资源的利用 学校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样本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促进环境教育与活动课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师生部分实践活动案例九则:“开展绿色教育培育生态卫士”实践主题活动(一)时 间:2005年主 持 人:丁小峰参与人员:袁晓峰 冉秀娟 各班“生态卫士”

16、成员研究目的与方向:1、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活动内容、研究进程及效果说明:1、活动准备工作:召开会议,成立“生态卫士”小组,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习有关活动的意义、要求及小组活动的基本知识。包括组织学生观摩学习,观看有关专题录像,收视广播电视节目。2、活动内容:制作悬挂生态鸟巢;对校园现有生物跟踪观察,记录生物活动规律;进行野外生物及环境观察;开展实践调查;搞好“三园”建设;配合环保节日,做好环保知识宣传;认养及采集:校园认养活动:每个小组成员认养校园至少一种植物

17、,并悬挂命名认养标志,加以保护;野外采集活动:组织学生去子午岭林区和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3、活动进程及效果:3月10日成立生态卫士”小组,宣传动员,观摩学 习,做好准备工作(图1);3月15日制作悬挂了生态鸟巢;5月14日开展了“池塘水源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图2),观察、写出书面观察报告25篇;6月5日,结合世界环境日 图2进行了环保知识宣传;7月2日7月15日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观察命名,并悬挂标签,共分类认养植物58种;9月12日开展植物标本采集(图3),制作标本215件;10月14日采集校园花木种子;11月19日对校园植物越冬前生理变化进行观察记录;12月2日召开总结会。 图3本次活动安排

18、具体,准备充分,活动内容丰富,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调查校园的各类植物”实践主题活动(二)时间:2004.3-2005.10.指导老师:丁小锋调查目的:1.知识方面:了解校园的主要植物名称,用途和分布特点,知道植物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并能影响环境。2.能力方面:进一步巩固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3.思想情感方面:通过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调查步骤:1.对校园裸子植物的种类、名称、用途、分布环境的调查。2.对校园被子植物:木本植物的名称、用途、分布环境。草本植物的名称、用途、分布特点。花卉类的名称、用途、分布环

19、境的调查。3.对孢子植物的种类、名称、用途、分布环境的调查。4.收获与体验:(要求记录、总结、交流、汇报)生物名称地方名门纲目科属种观察者生物学特征:5.提出进一步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活动结果:1.现已调查我校有裸子植物5种,命了名称,分析了用途,分布特点,被子植物38种包括草本,灌木,花卉类,部分命了名称。孢子植物6种,同时也调查了各类植物的花期和花期的长短,其余的有待于进一步调查,撰写了正宁四中校园植物志。2.学生各自表述了收获与体验,提出了进一步保护校园植物的建议。3.评出优秀奖(赵慧娟、秦怡、李婷、巩红利)4名,给以奖励。 “让小鸟有个家”实践主题活动(三)时间:2004.3-7.指导

20、老师:冉秀娟活动目的:1.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2.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活动内容:(1)制作悬挂生态鸟巢;(2)对校园现有生物跟踪观察,记录生活规律;(3)进行野外生物及环境观察;(4)开展实践,(5)搞好“三园”建设;(6)配合环境节日,做好环保知识宣传;活动进程及效果:3月10日成立生态卫士小组,宣传动员,观摩学习,做好准备工作;3月15日制作悬挂了生态鸟巢;每周周一、周四利用1-2小时指导、学习、交流,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实验等活动,收集、管理、分析有关问题的素材,提出问题,表

21、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做了82个人工鸟巢,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观察各种鸟类的行为,鸟与各种动物的关系,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爱鸟小组,通过活动,增进对自然界的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吃和被吃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分析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调查生态园中生物之间的联系”实践主题活动(四)时间:2005.2-2006.3.负责人:冉秀娟调查目的: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生态园中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联系。2.增进对自然界的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研究方向及效果:1.实地调查:观察生态园中有哪些种类的生物,在笔记本上记录

22、下它们的名称,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用吃与被吃的关系把它们联系起来。2.调查分析:分析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找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总结自己的体会和获取成绩。注意事项:1.要爱护生物,不要随意采折植物和伤害动物。2.不要大声喧哗,尽量不要惊扰动物的正常生活。3.注意安全,不要攀爬高处,不要下水。校园植物志的编写实践主题活动(五)时间:2000年2005年负责人:袁晓锋参与人员:生物组教师及学生活动过程及结果:我校从1998年开始,先后建成三个“生态园”,种植移栽了子午岭林区大量草木本植物,为了使“三园”植物成为学校的课程资源,更好地利用它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由生物教研组老

23、师负责指导,生物兴趣小组同学通过观察、记录、整理,编写了正宁四中校园植物志。这项活动历时四年,分三个阶段。植物名称地方名门纲目科属种观察记录时间天气季节器官特征生物学特征:第一阶段,20002002年,在生物老师带领下,把兴趣小组每两人分成一组,每组观察一种植物,先对本地常见品种进行挂牌标记,并且不定期的观察,就其叶、花、果实的形态、生理特性进行详细记载(如图)。对一些不知道的种类同样观察记录,通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获取了许多关于叶、果实、花的归类知识。开始关注生物多样性。第二阶段:20022003年,在生物老师的组织下,兴趣小组的同学采集校园各种植物标本,对于校园

24、内数量较少的品种,还多次深入子午岭林区采集标本,同时由专门老师给校园内每一种植物进行拍照,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学到了不少采集制作标本的知识,还对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进行观察了解,既获取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同时认识了生物间的共存共生关系。第三阶段:20032005年,由生物组全体老师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前两个阶段所获取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且查阅有关资料,以人为分类系统方法为主,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分类、命名,并对每一种附之以清晰的照片,例如向日葵(如图)。最后汇集成正宁四中植物名称向日葵地方名门被子植物门纲木兰纲目菊目科菊科属向日葵属种向日葵生物学特征:叶心状卵形,有茎出三脉,头状花序单生于茎

25、顶,舌状花不育,瘦果,种子含油量达2233,油质优良,香味可口,可食用,为著名的油料植物之一。校园植物志。其中共收录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两大门:蔷薇科、豆科、唇形科、菊科属共计156种植物,图文并茂,形象直观,为生物学教学积累了第一手详实的资料,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认识生物间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关系,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主题活动(六)时间:2005年6月指导教师:赵永刚一、 活动目的: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陆地水与水循环”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增强其环保观念,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我组织学生

26、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就我校(正宁县第四中学,省级“绿色学校”)或本地的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状况写一篇小论文二、活动过程及结果:学生在进行课堂交流学习和课外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论文完成情况较好。学生例文举例:学生例文:正宁县水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分析高一三班 赵会亮赵博正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东南部,东靠子午岭,西接泾河川, 海拔8831756米, 境内有大小三条河、四道原,总面积1319km。地势东高西低,复杂多变,山、川、原峁和沟壑具有。我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同时受东南、西北季风所影响,气温和降雨量变化幅度大,夏季不太热,冬季寒冷,春秋冷热交错,春早明星,冬季少

27、雨雪,多干风。据有关资料显示,近二十年以来,我县平均降水量为673.5mm,东部接近林区,所以大于西南部,相差约82.4mm,降水的明显特点是年度间变率大,最多年降水852.3mm,最少年降水387.2mm。县内的三条河流,总流量为6064.7万立方米,地下水贮量为2764.46万立方米,两项合计共8811.16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现有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剧,再加之植被多遭破坏,导致我县的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大量的土壤有机质随着雨水,特别是暴雨而被冲走。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每年被水带走的土壤达4069254吨,内有39846吨有机质和269.9吨氮素养分付诸东流,严

28、重地阻碍了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此,我建议主管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疏通道路两旁的水渠,在靠近水的地头修建蓄水池,蓄积足量的灌溉用水。(二)继续加强植树造林,增强绿色植物调节蓄水的功效。(三)抓好土地平整,防止水土流失。我县现有耕地大多高低不平,山坡地面积大,为防止水土流失,应尽快将一些易治理的地块进行平整,将一些超坡度的地块尽快退耕,还林还草,以达蓄水,保墒保肥。(四)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逐步培养广大群众节水意识,减少水污染。学生例文:正宁四中校园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高一二班 魏云锋我校占地面积为18676m,建筑面积5528m2,绿化面积7235m2。据本地气候资料显示

29、,本地的年平均降水量为702mm,所以学校的年降雨总量为1309.99m3。学校在“绿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首先,学校修建了四个中型水窖,收集雨水。水窖的结构为:据计算这四个水窖每年可收集水约828m3。水窖在丰水期将雨水蓄积起来,到枯水期再加以利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用水困难,而且会减轻丰水期洪水对地面的冲刷,有效防止了校园的水土流失。下面是对蓄积水的利用分配图:如果不修建水窖,就会造成学校用水困难。经推算可知水窖每年可保持水土约1万吨,可为师生提供用水825m3。其次,全校师生已经基本上养成了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例如,随手关掉水龙头,实现一水多用等。同时我们决

30、心不让一滴水白流。 我深深感觉到,举行这样的活动,既是课程改革的最佳切入点,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最好方式。调查“垃圾的形成和种类”实践主题活动(七)时间:2004年8月1726日组织者:位赵宁参与人员:位斌 赵博 赵义博 梁刚刚 袁静静 赵静活动目的:1.知道校园垃圾的形成和来源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1.将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位斌 赵博 赵义博第二组:梁刚刚 袁静静 赵静2.具体任务:第一组负责调查校园垃圾的来源;第二组将垃圾进行分类;3.具体活动:第一组经调查目前校园垃圾有各种玻璃瓶,碎玻璃,塑料袋,废铝,废铁,废电池,纸类易拉管,废导线,柴禾,废砖块,其他类;第二组对垃

31、圾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经过小组讨论,一致通过将垃圾分为五大类: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类,其他类。活动效果: 1、 学生已经认识到垃圾中数量大,种类多,不但影响校园环境卫生,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污染。2、 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对“校园垃圾的处理“实践主题活动(八)活动时间:2005年4月6-5月19日主持人:位赵宁参与人员:梁刚刚 位斌 赵博 郭彦超 文海江活动目的:1学会利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学会分类处理问题的方法活动过程:1讨论:根据上次垃圾的分类,再次细分,经小组确认后形成方案。 几种具体处理方法:(1)循环利用,就是对如废金属(铁、铝、铜)塑料之类等有用的经过集中收集

32、,整装成袋,卖给废品收购店。(2)集中处理,如对废电池,由于含有铅,汞等重金属,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但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收购机构,所以只能集中回收处理。( 3)降解处理:如对塑料之类的废弃物,由于不能被微生物分解掉,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加入丙烯酮可使其讲解,所以实验了此类方法,其优点是提高了降解速度,但如果在实际中大规模 应用,还须细化研究改进。(4)掩埋法:对那些已失去利用价值的如炉灰,碎砖块,烂菜叶等,只能做掩埋处理。活动效果:学生学会了垃圾的几种处理方法。调查“学校食堂粮食浪费的情况”一、活动目标1、参加调查活动,感受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2、制定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

33、惯。二、活动组织1、活动对象对我校号、号、号食堂粮食的浪费情况进行调查。2、组织形式:由小组长牵头,每日三次轮流调查统计。三、活动准备明确小组分工:组长何富康记录员郭静汇报人何万宁 其他人四、活动过程(一)拟定小组调查提纲1、本小组调查目的了解学校食堂粮食浪费的情况。制定节约粮食的措施,教育学生爱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2、本小组调查的内容调查一天之内,某食堂对粮食浪费的情况,连续调查一个月,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调查学生对粮食的浪费情况,估算一个月全校一千二百人对粮食的浪费情况。3、本小组调查的方法和途径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分别选择号、2号、3号食堂作为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

34、和数据记录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写出调查报告(二)实施调查1、调查中需要提出的主要问题1号食堂一天之内三餐平均浪费粮食的情况每个学生一天之内浪费粮食的情况对剩菜剩饭食堂如何处理2、编制调查记录表,1个月内各食堂对粮食的浪费情况调查表填表人 赵养宁 时间 2006年3月 时间浪费粮食折合人民币(元)对象2006年3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1号食堂2号食堂3号食堂得出结论调查结果4、整合调查结果,展开讨论估算一个月内我校三个食堂和一千二百人平均浪费粮食总量可折合人民币的金额。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你们自己力所能及的杜绝粮食浪费的具体措施。节约粮食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五、活动评价

35、重在“创新精神、参与意识上进行评价”。三、主要成果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自己的思想、教学方法、基本素质、教育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积累了如何搞好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经验,为今后的教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提高了学生环境意识和人文素养。 课内、课外的环境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教育的一个很好切入口。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生存的环境现实,产生危机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实际行为,并让这种行为辐射到家庭、社区,班级、学校并逐步变成学生个体自觉的行为。在进行大量实践的过程

36、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了,人文素养也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升。 3、培养了学生的活动实践能力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4、规范了课程管理 目前,学校开设了环境教育选修课。编撰了环境教育教材,每周安排2学时。 5、建立了校园生物志6、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优化了教学过程 7、进行了环境教育与相关学科渗透的研究和实践 8、进行了环境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9、对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开展了探讨,包括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对绿色学校的认识,对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认识,对课堂教学和教学活动的认识,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认识等。 10、教育系列论文获奖作品及取得的成果。

37、赵维桢:关于环境教育几个问题的认识(2003年甘肃省环保局主编的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环境保护一书中发表)校园循环经济范式论证与建设构建通向美好未来的绿色桥梁魏冯选:让绿色教育滋养创新人才如何强化高中哲学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功能袁晓锋:校园植物分类与命名薛 兴:“环保知识竞赛”分析报告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应将学科渗透与活动相结合赵书选:环境保护与化学活动课教学冉秀娟:让生物教学生活化蚯蚓养殖实践探究活动报告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赵碧云:生态园建设与生物活动课教学魏赵宁:校园垃圾的处理与化学活动课教学“绿色化学”在环境教育中的探讨与研究赵红霞:环境保护与化学活动课教学在“珍惜爱护水资

38、源”竞赛活动中,赵佳欣同学的作品不能让一滴水白流获得省级奖。11、制作影视作品:人与自然、致土地、秘密花园、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绿色空间、动物救助、我们可爱的校园、认识子午岭,情系大自然、春野实践行等。12、目前承担县、市和省级关于环境教育课题研究的就有十三项之多。总之,通过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使学校校舍整洁,环境优美,师生参与环保宣传和环境治理活动积极经常,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全面形成,环保活动辐射带动了社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师资力量加强,生源充足,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001年、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

39、进单位”,并于2003年分别被省、市命名为“绿色学校”,2004年6月被省委命名为甘肃省“绿色单位建设示范点”。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学校”。使正宁四中成为陇东教育系统一颗绿色明珠。学校先后接待了省市领导多次视察和市县各级部门参观学习,同时被市县分别授予2003年“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多次嘉奖。校长赵维桢同志获“甘肃省十大环保杰出贡献提名奖”和“庆阳市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并被评为庆阳市“十佳校长”,赵满盈等8名同志被评为庆阳市“优秀教师”。面对现实,教学改革和环境教育的新问题有待我们去攻克,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同在,只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正宁四中环境教育园地必将迎来万紫千红的美好明天。 正宁四中 2007.11.20.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