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8031641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课时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 写: 校 审: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左传的知识。2、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3、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 所作,因为 和 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体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它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它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

2、记叙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也较为具体地描绘了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2、写作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补充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晋国

3、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注: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基础过关】3、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且贰于楚也 (4)既东封郑 (5)夜缒而出(6)与郑人盟(7)越国以鄙远(8)阙秦以利晋(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通假字无能为也

4、已。共其乏困何厌之有?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5、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秦师撤退( )6、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7、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许”,有什么作用? 8、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目标达成检测】(第一课时)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C)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

6、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能力提升】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目标达成检测】(第一课时)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汜()南 佚()之狐 夜缒(C)而出 B.越国以鄙()远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C.朝济()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 失其所与() 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用绳

7、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 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 唯君图之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马之千里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何陋之有【能力提升】6、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

8、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2、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基础过关】1、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共其乏困2、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3、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能力提升】4、烛之武的说辞分哪几层?用哪些理由说服了秦伯?(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

9、析) (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5、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6、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背诵课

10、文,并学习本文说话的技巧。2、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重点】目标2、3【学习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导学问题】【基础过关】1、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亦去之 共其乏困2、文言句式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3、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 【能力提升】4、烛之武的说辞分哪几层?用哪些理由说服了秦伯?(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 (可以看出烛之武的一番说词都是围绕一个“利”展开,好象处处为秦着想,其实呢,完全是为了保存郑,秦晋联盟也有损害,这就是“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5、烛

11、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结合原文语句分析这一艺术形象。6、小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全文处处注意伏笔照应,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繁简得当,有始有终,层次井然,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第二单元4 烛之武退秦师 第三课时(测验)【基础过关】1.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12、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 (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

13、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能力提升】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子产为政,完成1115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

14、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

15、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B.郑伯如晋 如:到去。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贿:贿赂。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7.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

16、”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8.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德,国家之基也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夫令名,德之舆也A. B. C. D.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

17、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_(2)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_(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8、 _【目标达成检测】(第二课时)【能力提升】1、请同学们翻译下列句子。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创新拓展】2、辨析“之”和“焉”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之过也之 夫晋,何厌之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课后作业】总结课文中出现的其他虚词的句子并解释其含义(以,而)【目标达成检测】(第三课时)【诗歌回顾】【能力提

19、升】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诗句这几十条绳索能拉走一天天一个个埋着头拉纤能拉去一年年一个个躬着背拉船曾拉着中国的时间 2、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句式特点,分别写夏天和秋天。春天,小草油油,我选取最柔美的一棵; ; ;冬天,青山裹素,我选取最苍劲的一抹【创新拓展】3、仿照善良第一节续写诗歌,要求:句式相同,字数接近;内容符合善良主旨。善良小时候善良是抚摸小鸟伤腿时流下的泪是帮小猫找到妈妈后发出的欢笑是阳光下那双童稚的眼睛长大后善良是 是 是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左丘明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三传 编年体1、驻军 名动损害 形-动从属二主 数-动名动,使.为边界在夜里,连夜 名词作状语

20、结盟 名动以为边邑 ,意动用法;远地使削减;使得利 使动用法使灭亡2、(已,通“矣”) 3、佚之狐荐贤 4、以其无礼于晋(共,通“供”) 游说秦伯 郑贰于楚(厌,通“餍”,满足) 晋师撤退(说,通“悦”) (知,通“智”) 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5、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

21、。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6、“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达标检测】1、A 2、D 3、B 4、C 5、D 6、略【第二课时】1、出使的人;出门带的包裹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那人;一般人的妻子离开;往,到缺少的东西;疲惫困倦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有何厌”判断句。3、“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郑亡,避其锐气。“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说明舍郑会对秦国有益。“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至“唯君图之”挑拨秦晋关

22、系 烛之武不失时机地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然后又从历史说到现实,进一步分析了晋国的贪得无厌,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先讨秦欢心以退为进;陈亡郑利晋以害动秦; 主存郑利秦以利诱秦;责晋贪不义巧施离间。)4、略5、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返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 (志士:他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

23、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 【达标检测】翻译略辨析:之助词,取独助词,的助词,提宾代词,阙秦以利晋这件事代词,郑国焉疑问代词,何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之语气词,啊(其他略。) 第三课时导学案参考答案:1. A(厌,满足)2. C (唯,希望)3. D(假如没有)4.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C (A项,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B项,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

24、容词用作名词,远地。D项,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11. C(意思是“钱财”。)12. B(9.(A成为病态,动词;B与“郑人病之”同属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病”,即译为“对感动担忧”;C 患病,动词;D使成为病态,使动用法 )13.解释:选C (写子产劝宣子治国以德,表现了子产治国以德思想。写子产不赞成毁乡校,善于听取人民的各种意见,表现了一定的以民为本的思想,故选C;写子产能区别对待卿大夫,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A;写乡校的作用,不属于以民为本,故排除D;写人要爱人,就要让他做有利于他的事,这是怎样“爱人”的问题,与以民为本关系不大,故排除B;这是直接表现治国以德的思想;写子产从谏如流;好名

25、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用比喻说明好名声的重要 )14.解释:选A,“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 15.译文: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译文: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译文:子产死了,谁来继位?参考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

26、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

27、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

28、,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目标达成检测】纤夫 廖公弦 一个个埋着头拉纤, 一个个躬着背拉船。 能拉走一天天, 能拉去一年年。 这几十条绳索, 曾拉着中国的时间。 我们向纤夫们致敬, 爱他们勤劳勇敢, 晨把太阳拉出, 夜把新月拉弯,但是,别再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其他略7 使用时间: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使用时间: 班 级: 小 组: 姓 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