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999416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诗情画意中的美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摘要: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力和鉴赏力。本文从历史文化角度,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意境中诗画的分析,探讨其所包含的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内蕴。关键词:古典园林 意境 诗情画意正文 1 园林景观历史中国古典园林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丰富和完美。园林是既可供居住、避暑、宴客等的场所,又是获得高级精神享受、倾心游赏山水林泉等自然美的地方。匠心独运的造园家们在喜爱自然、模仿自然、进而再现自然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实现至高至美的理想境界,从而创造出中国古典园林独有的

2、意境。 2 园林景观意境“意境”说早在唐朝就已经诞生了,但是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的哲学,而且因佛教的传入,受佛教禅宗的直接影响。从先秦时代的“象”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转化为“意象”;从“立象以尽意”到“得意忘象”,由“忘象”而探入“象外”这条观念之流,同“意境”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渊源。但是,“意象”的发展却并非是“意境”之所以诞生的直接原因。而是由于佛教流传影响的结果。“境”和“境界”是魏晋至唐代佛经翻译中常用的词汇,特别是在六朝以来的佛家典籍中更是常见。所谓“清清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般若,梵文,意为智慧)。即是把无情之物都看作具有真如的境界(真如,梵文,意为事物的

3、真实性)。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诗歌艺术发展的高峰,有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从而推动了诗歌美学家从理论上对诗歌形象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境”这个新的美学范畴。“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意境”说既得禅宗“境界”的启示,吸收其“顿悟”的直觉体验方式,超功利、无思虑、以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的审美境界。同时也融贯了老庄哲学,有与无、虚与实统一的“道”的思想。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有限的物象,而是表现作为宇宙本体的“道”的天地万物的生命活力。一言蔽之,“意境”是主观与客观、虚与实、情与景的交融,是从有限达于无限的体悟宇宙生命之“道”的艺术境界。在意境的创造上,美学家宗白华说过:“中

4、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国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个重要领域。”叶朗先生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蕴,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较在其它艺术门类中的显现,要更为清晰,从而也更容易把握。”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涵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中驻足,并通过景物中的题咏使其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

5、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从而也更容易把握。正是对“意境”的追求。使中国园林不同于其他国家造园而独树一帜。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咫尺山林正是中国园林所追求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对于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意境,是一种生命体现自己本体之外的勃勃生机的思绪,它使人心旷神怡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 3 园林景观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常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形式, 来点景、立意, 表现园林艺术境界, 引导人们获得园林意境美的享受。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不能不谈诗画。这不仅是中国园林历来与诗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因为意境首先就

6、是中国古典诗画的美学范畴。 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证明,首先,造园家往往具有良好的文学修养,他们构思园林,通常先用简练的诗句来立意,定出各个景区的主题,然后根据诗意进而绘制草图,在建造过程中则反复体味意境,推敲山水、亭台、花木的安放位置。园林各部分大体建成之后,还要进行最后的加工,即在主要建筑物和山石景点上题名咏记,用来点明设景立意。实际上,这一步就是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对园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勾勒;其次,造园家往往具有良好的绘画修养,因而能使园林臻于“如画”的妙境。从许多史料上看,很多名园都有当代著名画家为之设计图纸,并直接参与园林的构建。比如在元代,倪云林为狮子林作图已成著名的故实,明代,文

7、征明画拙政园图,每景一幅,共三十一幅;清代,据扬州画舫录、履园丛话记载,扬州余氏万石园和片石山房假山均出自石涛之手 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 必使曲折有法, 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 最忌错杂, 方称佳构。”一言道破, 造园与作诗文无异, 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 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园林内的匾额、碑刻和对联, 并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装饰, 而同花木竹石一样, 是组成园景的重要材料, 它们能造成古朴、典雅的气氛, 并起着烘托园景主题的作用。如果没有诗文, 一切题额就根本无法依存, 更谈不上对园林景象有画龙点晴之妙了。关于这一点, 清初多才多艺的伟大作家曹雪芹, 在其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8、中, 借书中贾政之口发表了这样的见解:“若大景致, 若干亭榭, 无字标题, 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可见标题是园景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园林的命名, 即园林艺术作品的标题, 或记事、或写景、或言志、或抒情, 分别如“留园”、“烟雨楼”、“拙政园”、“怡园”等等, 突出了园林的主题思想及主旨情趣。许多园林景观都有自己的主题, 而这些主题往往又是富有诗的意境的。例如承德避暑山庄, 其中包括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景,这些 “景”就是按照各自主题和意境的不同而命名的, 康熙、乾隆还分别题有诗文。例如“万壑松风”建筑群, 即因近有古松, 远有岩壑, 风入松林而发出哗哗的涛声以得名的。鉴于这种意境,康熙

9、曾赋诗云:“云卷千松色,泉如万籁吟”。倘无诗的意境, 恐怕就很难触发康熙的诗兴了。诗文不仅用于突出全园主题, 也常被用作园内景点的点题和情景的抒发。如“长留天间( 苏州留园) 、“志清意远 ”、“与谁同坐轩”( 苏州拙政园) 、“长堤春柳”( 扬州瘦西湖) 、等等。题咏更多的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如扬州瘦西湖“长堤春柳”亭的楹联是“佳气溢芳甸 , 宿云澹野川 ”,“月观”的对联是“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钓鱼台”的对联是“浩歌向兰渚, 把钓待秋风”,“平山堂”的对联则是“过江诸山到此堂下, 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等等。园林中的这些楹联, 或蕴哲理发人深思, 或抒情怀令人神怡, 或切主

10、题启人心智, 成为园林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人们欣赏园林名胜的同时, 也为这些楹联所吸引。诗文在园林艺术中的主导作用, 还在于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 亦即对园林意境的开拓。 中国古典园林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诗画的指引既为园林的意境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内蕴,又便于人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园林的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从有限到无限,再由无限而归之于有限,从而对整个人生、宇宙和历史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中国的园林审美情趣独特,成功地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使其所创作的景象空间给人以真实美好的艺术感受。漫步其中,古典园林的步移景异的布局好象是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以诗词为主题,以画设景,以景入画,令人赏心悦目。 4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它不是诗,但有着诗一般迷人的意境;它不是画,但有着画一般的风景形象。这种“诗情画意”的意境,是中国园林的精髓。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透过意境无尽的园林胜景,我们仍可清晰感受到造园者的心灵脉动,并进而体验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神和意趣,正所谓“意贵乎远,不净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静而远、曲而深的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所强调的心灵的修炼、道德的涵养、表现的含蓄,无疑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