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鱼游到了纸上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27884127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7鱼游到了纸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7鱼游到了纸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27鱼游到了纸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鱼游到了纸上(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7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识字、学词、读文理文教学难点:读文理文教学创新点:边学边练,实时反馈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7课,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学生读题,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质疑。2 教师过渡:课文的标题,引发了这么多的疑问,这说明同学们在思考问题。这是个好现象。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也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师朗读1-4,要求学生仔细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教师用“

2、栏杆”一词反馈倾听的情况,对“杆”略作讲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14,要求读正确、读流畅。3 请1-2位中上生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港gng 澈ch 壶h缸gng 罢b 苟gu绣xi 挥hu 徽hu聋lng 哑y 反应yng4 运用反复手法,训练进步生根据拼音识字。5 组织小组开火车赛读重要词语,检查识字状况,在反馈中纠错并反复纠读。花港 清澈 一壶茶 鱼缸 罢了 一丝不苟 绣花 挥笔 厂徽 聋哑 境界 忘我泉白如玉 赏心悦目 融为一体6 要求学生标画重要词语后,组织接龙朗读课文,帮助学生读准确、读顺畅。 7 教师过渡:学习一篇课文,光认识几个生字,那远远不够。真正的本事,在于你是不是把课文读懂

3、了。请几位同学朗读第1-4自然段,看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个片断主要写的是什么?教师相机用抓关键词、串联人物说事件的方式(“我”,认识,青年)帮助学生把话说简洁、说清楚。8 学生默读其他的段落,教师提供关键词,学生尝试用串联人物说事件的方式把这部分的内容抓出来。9 训练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述课文主要内容。10 教师小结:(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分段概括,连起来说。(2)悬疑标题的好处,拓展故事鼠画逼真,尝试拟定一个悬移式的标题。(3)利用课件指导写字:港 澈 徽 ;学生对照课后的格子临写。11 弹性环节:(1)组织学生查字典:接龙朗读中暴露出来的不认识的某个字;(2)形近字组词练习:

4、澈( ) 缺( ) 苟( )撤( ) 缸( ) 旬( )教学后记:27 鱼游到了纸上 分段概括,连起来说1-5 认识 “我”6-8 围观 人们9-14 交谈 青年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教学难点:“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教学创新点:以读为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教学准备:制作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中的生字词,并且通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有三句

5、话,谁来读一读?这三句话依次说了课文三个部分所写的事,谁能把它们连成完整的一段话呢?2. 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3. 教师过渡:这样表达,非常有条理,但是听起来不免有些呆板。其实把话说得有条理,使用序数词或者“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只是一种方法。老师给你一些标志地点转换和时间推移的词,你一样可以把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说清楚,谁来说一说?在西湖花港的玉泉边上,“我”认识了一位青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到玉泉后院的时候,看见人们围观那位青年画金鱼。我依旧到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我”和青年用笔交谈。4. 学生个人反复表述,教师小结:就这样,我们以地点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

6、为序,将三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把一个600字左右的故事简简单单地说清楚了,并且说得不呆板。这是一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集体表述。5. 教师过渡:刚才这段话,提及到 “我”、青年、人们这三者之中,谁才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学生表述。6. 教师过渡:老师很想认识这位青年,你们默读1-4自然段1遍,找出句子来为老师介绍一下。7. 学生读文表述,师相机:(1)引导学习外貌描写写眼睛。(2)缩减或者伸展语义,拎出或感受“举止(姿态和风度)特别、忘我”;(3)明确青年举止特别的原因:忘我(忘掉自己,很投入)。8. 教师过渡: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5-8自然段,咱们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位青年的“忘我”。学生

7、朗读,教师相机指导个人朗读: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9.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简缩语义:这就叫做忘我!下文有一个词,也写出了这种忘我的状态,这个词就是融为一体。10. 教师过渡:他们这么忘我地画,画得好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表述,教师相机引导学生:(1)理解句子“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的意思这是你的画,我看了,惊奇地叫起来:“哟,鱼游到的纸上来啦!”你听了,高兴吗?为什么?同样的道理,女孩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2)抓出角度

8、,训练口语表达青年真的画得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家都在赞叹,看看这幅图,你说说有可能是谁在赞叹?如果你是这位老先生,你又将怎样表达你的赞叹呢?-利用“细致,一丝不苟,赏心悦目”帮助学生赞,利用女孩的话教会学生叹,利用课件让学生说话成一段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一位老先生说。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这位青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1. 教师过渡:正因为他忘我,所以他显得特别。听老师朗读下面的文段,说一说你从哪儿看出了他的特别?12. 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承接:(1)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因为忘我,所以显得特别 (2) 没想到他头因为举止不合常理,所以显得特别:

9、(3) 厂徽因为身份不同常人,所以显得特别: 13. 教师过渡:这位特别的青年,和作者之间还有一场很特别的对话,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场对话不是用嘴巴来进行的,而是用笔和纸来进行的。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14.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学生:(1)解决泡泡:联系上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相机用文与可的话来启发学生: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2)用关联词训练学生表述“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后,因为所以(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15. 教师小结:(1)

10、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写人的角度,写作的目的。(2)布置作业:小练笔。板书设计:27 鱼游到了纸上 外貌 秀气青年 忘我 举止 特别 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教学后记:序化的表达:语义的简缩与伸展搭建语言文字训练的脚手架指导,要抓住一个个点,逐次进行类比也是理解的方法之一。范读所传递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在倾听中理解。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听说读写的融合,语言文字训练和人文性的融合。读课文,要读到文字的里边去。教师的语言,要传递训练的提示信息。一、教后反思(一)一些些环节的逻辑顺序设置得不对。第二板块5-8自然段的教学中,应该是先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读出忘我的感觉之后再来进行小练笔的口头表达。实

11、际操作中反向而行了。(二)教学的详略不当。整篇文章的教学,重心应该在体会“忘我”的第二板块5-8自然段。第三板块的教学应该相对略化,择中理解那场特别的对话的两个句子就足够了至于文章写这么一个特别的人的特别的事,意义在哪里,在小结的时候教师点一点也就行了,不必要让学生自己用语言表述如果不作有效的铺垫或者拓展,这个问题就超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二、说课设计这一课的目的有三:1、探讨语言序化的方法。阅读教学有一个重点,就是在阅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把话说清楚。要把话说清楚,语言表达的序化就显得很重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习得序化的表达呢?必须要有一些具体的训练方式。起初,我是用序数词来帮助学生序化表达,比如:一

12、、二、三;现在我是用句式来帮助学生序化表达,比如:先写然后写最后写;将来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文本中已有的时间词,方位词,过渡句来序化表达。四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有三个训练重点:第一个是分段概括,连起来说;第二个是复述;第三个是把故事简单地讲出来。这个三类训练,是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的螺旋上升。这三类训练,都涉及到序化的问题。不序化,就不好串联;不序化,就不能条理分明地复述;不序化,就不能恰到好处地简缩故事的内容。第27课处在第七单元,而紧接着的第八单元就要求学生简单地讲述故事。为了给第八单元做一个铺垫,所以我设计了第一个层次的序化表达训练,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明白序化表达的方

13、式并不单一,二是对课文的内容来一次简缩总体把握课文写了什么。2、探讨语义的简缩对于教学的意义。语义的简缩,说白了就是概括。第1-4自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两步简缩:先简缩出刻画人物的角度“举止”和“外貌”,然后围绕“举止”这个角度简缩出后文教学的线索的关键词“忘我”和“特别”,最后便与自己抓住两个关键词清晰地开展后面两个板块的教学。语义简缩对于教学的意义在于哪里:一是让学生把文本读懂,比如;二是把教学的线索搞清晰。3、搭建语义伸展的脚手架,学习表达。小孩子进行具体的表达有困难,一是因为缺乏角度,二是因为缺乏词汇和句式,三是因为缺乏思路。在5-8自然段体会“忘我”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处语义伸

14、展的训练:就是围绕“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来说具体这是课本后面小练笔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搭了三次台。第一次搭台提出问题:大家都在赞叹,究竟谁在赞叹?目的是为了多抓几个角度出来支撑中心句。第二次搭台提出要求:如果你是这位老先生,你怎样表达你的赞叹?目的是为了学习表达(使用学过的词语,照样子说句子)。第三次搭台:用课件提示学生说成一段话。目的是给学生小练笔准备一个思路的雏形,为课后写小练笔作一个整体的准备。上述目的,不一定在教学中充分地实现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足,所以才促使我认真地去反思,去修改!当一个更好的方案形成的时候,我肯定就对阅读教学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

15、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败笔其实是针对对个人专业成长最好的投资。第1环节第1次的设计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中的生字词,并且通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谁能读一读屏幕上所示的三个词语(认识 围观 交谈),能不能利用这些关键的词语,说一说文章三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2词的设计1. 教师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中的生字词,并且通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屏幕上有三句话,谁来读一读?这三句话依次说了课文三个部分所写的事,谁能把它们连成完整的一段话呢?2. 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话。3. 教师过渡:这样表达,非常有条理,但是

16、听起来不免有些呆板。其实把话说得有条理,使用序数词或者“先写再写最后”写的句式只是一种方法。老师给你一些标志地点转换和时间推移的词,你一样可以把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说清楚,谁来说一说?在西湖花港的玉泉边上,“我”认识了一位青年。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到玉泉后院的时候,看见人们围观那位青年画金鱼。我依旧到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我”和青年用笔交谈。4. 学生个人反复表述,教师小结:就这样,我们以地点的变换和时间的推移为序,将三部分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把一个600字左右的故事简简单单地说清楚了,并且说得不呆板。这是一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集体表述。5. 教师过渡:

17、刚才这段话,提及到 “我”、青年、人们这三者之中,谁才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学生表述。6. 教师过渡:老师很想认识这位青年,你们自由地读1-4自然段1遍,找出句子来为老师介绍一下。读吧!7. 学生读文表述,师相机:(1)引导学习外貌描写写眼睛。(2)缩减或者伸展语义,拎出或感受“举止(姿态和风度)特别、忘我”;(3)明确青年举止特别的原因:忘我(忘掉自己,很投入)。8. 教师过渡: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5-8自然段,咱们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位青年的“忘我”。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读、指导朗读:“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导评价。9. 教师引导学生:(1)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是你的画,

18、我看了,惊奇地叫起来:“哟,鱼游到的纸上来啦!”你听了,高兴吗?为什么?同样的道理,女孩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2)抓出角度,训练口语表达青年真的画得好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大家都在赞叹,看看这幅图,你说说有可能是谁在赞叹?如果你是这位老先生,你又将怎样表达你的赞叹呢?-利用“细致,一丝不苟,赏心悦目”帮助学生赞,利用女孩的话教会学生叹,利用课件让学生说话成一段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一位老先生说。 10. 学生表述,教师承接:(1)在这一片赞叹之中,青年是反应如何?这就叫忘我。你读的句子里边有个四字词语,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忘我的状态,学习融为一体(写“融” )。能不能把这

19、种忘我的状态读得更好一点?(2)还有哪个自然段更具体地描述了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的忘我状态?指导朗读。11. 学生齐读忘我段。 12. 教师过渡:正因为他忘我,所以他显得特别。听老师朗读下面的文段,请你用句子具体描述一下他的特别?13. 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承接:(1) 看到那位青年还在因为忘我,所以显得特别 (2) 没想到他头因为举止不合常理,所以显得特别:(3) 厂徽因为身份不同常人,所以显得特别: 14. 教师小结:老师在想,作者写这么一个特别的人(板书:聋哑)居然能把金鱼画得非常好,他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一点儿什么呢?学生表述,教师注意板书学生所述道理中的关键词(即使也,用“他告诉我忘了

20、回家”具体领悟青年的勤奋、刻苦、忘我。)15. 教师过渡:这位特别的青年,和作者之间还有一场很特别的对话,说它特别,是因为这场对话不是用嘴巴来进行的,而是用笔和纸来进行的。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两个自然段。16.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学生:(1)解决泡泡:联系上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相机用文与可的话来启发学生: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2)用关联词训练学生表述“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先后,因为所以17. 教师小结:(1)文章在写法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

21、方:写人的角度。(2)布置作业:小练笔。备课网摘:1鼠 画 逼 真 东安一士人善画(1),作鼠一轴(2),献之邑令(3)。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4)。旦而过之(5),轴必坠地(6),屡悬屡坠。令怪之(7),黎明物色(8),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9),则踉跄逐之(10)。以试群猫,莫不然者(11)。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12)。 (摘自独醒杂志) 注释: (1) 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 善,精通,擅长。 (2)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3) 邑令:县令。 (4) 漫:漫不经心,随便。 (5) 旦:早晨。 (6) 必坠地:总是落在地上。 (7)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

22、怪。怪,认为奇怪,感觉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8) 物色:察看。 (9) 逮:等到,及。 (10) 踉锵:形容猫跳跃捕捉的样子。 (11) 然:这样。 (12) 为:是。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

23、的,值得爱惜。 赏析: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黑画张的传说 黑画张是著名的泼墨画家,他从3岁就

24、开始学画,一直笔不离手,手不离笔;不论严寒酷署,总是埋头练画,从不间断。可是,他练了20年,磨穿了好多砚台,连门前的水池也被染黑了,却仍然默默无闻。这是怎么回事?有一次,它画了一幅张牙舞爪的下山虎,刚往墙上一帖,竟把他家的看门狗给吓得浑身发抖,夹着尾巴逃走了。他却摇摇头,不满足,想:画是给人看的,吓住了畜生有啥了不起。于是,又闭门独个儿苦苦练起来。过了几天,他画了一串水灵灵的葡萄,他3岁的儿子看了馋涎欲滴,伸手去抓。他看了又想:孩子没有鉴别能力,要能骗成人才算。于是,又苦苦练起来。又过了好几天,他画了一幅自己的画像,挂在墙上。他妻子来叫他吃饭,刚推门,看他呆呆地立着,就去推了一下,这时,黑画张

25、哈哈笑了起来,说:“现在,我的画可以拿出去了”。原来,他对自己画出的画不到传神乱真,决不拿出去。画蛋讲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学画的故事。他从小就有喜欢画画,在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邻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欧洲的艺术中心佛罗伦萨,拜著名的画家费罗基俄为师。到画室第一天,老师让他画蛋。横着画,竖着画,正面画,反面画。画了一天就厌倦了,但是老师却一直让他画蛋,画了一天又一天,画腻了,感到枯燥乏味极了,心想:天天画蛋有什么技巧?有这个必要吗?一笔下去画一个圈儿就行了?于是向老师提出了疑问。老师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

26、思,回答说:“别以为画蛋很容易,很简单,要是这样想就错了。在一千只鸡蛋当中从来没有两只蛋的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形状便立即不同了。通过画蛋,你就能提高你的观察能力,就能发现每个蛋之间的微小的差别,就能锻炼你的手眼的协调,做到得心应手。所以,如果要在画布上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他听了老师的教诲,领会了老师的苦心,从此便认真地学习画蛋,努力将各种绘画技巧融于其中,苦练基本功。经过长期努力,技艺大长,画的鸡蛋各具形态、维妙维肖,对色彩的感觉敏锐了,线条的把握准确了,仿佛手上有了感觉,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手中的画笔也能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了

27、。有一天,老师把自己画的一幅基督受洗图让他再画上两个天使。很快画好,令老师大吃一惊,心里承认学生超过了老师,感到既高兴又惭愧,从此竟然搁笔不画,改行专门从事雕刻了。达芬奇结束学画生活后,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最后的晚餐、蒙那丽莎等许多不朽名作,成为一代宗师。人生哲理故事:顾恺之的“三绝” 本故事节选自煮酒论英雄中国四大美人随想录 ,海天出版社授权,如转载,请务必注明本站及图书。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被人称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的诗赋、文章、书法都冠绝一时,故而被称为“才绝”;至于“画绝”那更是负有盛名。东晋著名宰相谢安曾称赞顾恺之的画:“有苍生来所无。”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28、曾赋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为六朝时两大豪门望族,声势显赫、高不可攀。南史侯景传:“景请婚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南朝权臣侯景企图通过与王、谢家族联姻而抬高身价,可是皇帝对他说:“王、谢家族门坎太高,非你联姻对象;你只能在朱、张家族以下求婚。”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之句。所谓“谢家之宝树”乃称赞谢家子弟之佳美。典出晋书谢安传:“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谢氏家族显赫一时,谢氏门中人

29、才辈出,而谢安更是谢氏家族之佼佼者。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八月,前秦皇帝符坚统一北方之后,亲率九十万秦军大举伐晋,妄图一举灭晋。符坚不可一世,气焰十分嚣张,扬言秦军“投鞭足以断流”,此番伐晋“犹疾风之扫秋叶”,并且提前进入胜利的狂欢之中:“我们胜利了,以俘虏司马曜(晋孝武帝)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看来得胜指日可待啦,我们可以提前为他们建好官邸。” 面对强敌,谢安波澜不惊,运筹帏幄之中,辅弼晋孝武帝司马曜任命其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侄儿谢玄为前锋都督,率领八万晋军打得符坚“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役秦军被歼者十有八九,符坚本人也中箭负伤、仓惶逃至淮北,不久即被后秦所灭。

30、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秦晋“淝水之战”。当晋军得胜的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棋,将捷报瞄了一眼之后丢在床上,面无喜色、仍然专心下他的棋。局终客人问所报何事?谢安显得很随便地说了一句:“小儿辈遂已破贼。” 谢安此举有故作深沉之嫌。唐代史学家房玄龄在晋书谢安传中直截了当地指出了这一点:“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谢安为了表现“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得捷报后强按欣喜之情不形于外,但在下完棋进屋迈门坎时,终因狂喜难以自制而失态将“屐齿”(木制或帛制鞋底的木齿。如谢玄之孙、山水诗人的开创者谢灵运喜欢游山玩水,将鞋底木齿做成活动的,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

31、齿,人称“谢公屐”)折断。 晋书阮籍传载:魏晋诗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一天与人下棋时,有人告诉他母亲去世的消息。对弈者求止,而阮籍强留对方继续。待棋局终后,阮籍饮酒两斗,然后对天大号一声,吐血数升。 其实阮籍并非始作俑者,他亦有所师承:三国时孔融自恃圣人之后,才俊超人:“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后汉书孔融传)恃才傲物,名士之习颇重,对曹操常有不敬之辞。后来终于惹恼了曹操,收捕孔融并欲抄斩其家。当时孔融两个未满十岁的幼儿正在弈棋,有人对他们说:“你们父亲被抓起来了,还不赶紧逃跑?”二子端坐不动,平静地说:“安有巢毁而卵不破者乎?”父子全家俱被杀。 谢安极有可能是受了师

32、父阮籍或许还包括师祖孔融之子的影响而作此效颦之举。从古至今,刻意模仿是国人显著的特点。君不见现在的年轻人每当对着摄影机或照相机“摆甫士”时,无一例外地都是伸出右手食中二指作“Y”状,然后齐刷刷地、并拖着长长的尾音大喊一声“耶!”倘若谁不如此,便会被人看作傻子。 “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在大悲大喜之时能控制感情而不外露,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在突然间面对生死而无动于衷者更是绝少。南朝刘宋时即有这么一位:宋明帝刘彧之内兄、扬州刺史王景文。 宋明帝刘彧因为咸鱼吃多了而一病不起,他担心自己死后国舅、权臣王景文不安本分,因此仿照汉武帝临终之前杀钩弋夫人之故事,决定在自己乘鹤西去之前请王景文打前站。这天晚上月明

33、星稀、风清气爽,王景文神态优雅,正在与客人围棋,宋明帝派使者送来诏书和毒酒。王景文展开诏书略微观看一眼,若无其事地塞入棋盘之下然后继续对弈。一局棋下完了,王景文象往常一样,有条不紊地将棋子收好并装入盒内。客人询问使者所报何事?王景文轻描淡写地回答:“皇上敕令,赐我以死。”说完之后斟了一杯毒酒对客人说:“这杯酒我就不劝你了。”说完之后仰头一饮而尽。 谢安所谓处变不惊较之他的先生阮籍和后学王景文相去甚远,不过比一般的庸夫俗子还是强多了。有些人遇到一点高兴事即喜形于色、溢于言表甚至于得意忘形、欣喜若狂;遇到一点倒霉事则长吁短叹、垂头丧气甚至于呼天抢地、寻死觅活,而谢安能学到这个分上已确属不易。谢安之

34、“处变不惊”虽然有些做作,但其眼界高,从不愿乱夸人却是事实。目中无人的谢东山能夸奖顾恺之的画前无古人,那在当时肯定可以称为“画绝”。 晋书顾恺之传载:“每画人成,不点目睛。”顾恺之画人物注重“神”,他认为人物传神之处就在于眼睛。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七中说:“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飞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南朝张僧繇画龙不点睛的传说大概源于顾恺之画人不点睛。点睛即神来,后人常以“神来之笔”称绝妙文章或文章的绝妙之处,由此可知顾恺之画艺之高超。可惜顾恺之的真迹未见存世,他的女史箴图摹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英军从

35、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然而,顾恺之最为人称道的还是“痴绝”。晋书顾恺之传称:“恺之好谐虐,人多爱狎之。”顾恺之传为后人留下很多有趣的故事,如顾恺之好食甘蔗,他咬甘蔗时先从尾部慢慢地嚼过来。人们觉得奇异,问他何以如此?顾恺之一边津津有味地嚼着甘蔗,一边流着长长的哈拉子回答:“渐至佳境。”还有一次他的好友桓玄手中拿着一片树叶对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手中这片树叶是蝉用来藏身的神叶,你如果把它贴在额头上,别人便看不到你了。”顾恺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将树叶贴在额头上。过了一会儿,桓玄竟然在他面前撒起尿来,顾恺之以为桓玄看不到自己才会有此举动,乐得手舞足蹈其实不然,顾恺之心中很清楚,只不过是装

36、痴卖傻而已。表面上是桓玄戏弄顾恺之,而实际上却是顾恺之戏弄桓玄。 顾恺之虽然善画,但并非以卖画为生,“善文不求举、善画不求贾。”所以,他的画在当时也是有钱而难买的。有一次顾恺之要出远门,将自己的画作集中封存起来锁入柜子中,交给朋友桓玄保管。等他走了以后,桓玄打开柜子一看,里面都是精美画作,于是毫不客气地将画全部取走,然后将柜子照样锁好。等顾恺之回来以后,桓玄对他说:“你托我保管的东西现在原封不动的交给你啦。”顾恺之当即将柜子打开一看,里面一张画也没有了。但顾恺之并没有追问桓玄,而是装痴作傻地惊叹:“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人之羽化登仙也,妙哉!妙哉!”试想,这样的“痴言”会使谁不高兴?这样的“痴

37、人”会遭谁忌狠呢? 顾恺之在宫帏沉浮不定、局势动荡不安的东晋时期,长时间周旋于权贵之间、豪门之中,他所侍奉过的权臣如桓玄、殷仲堪等先后倒台,而他却能岿然不动,甚至还能升官,这完全应该归功于他的“痴绝第一稿1. 教师过渡: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5-8自然段,咱们进一步感受一下这位青年的“忘我”。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读、指导朗读:“哟,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引导评价。2. 教师引导:这是你的画,我看了,惊奇地叫起来:“哟,鱼游到你的纸上来啦!”你听了,高兴吗?为什么?同样的道理,女孩的这句话什么意思?然而,受到夸奖的青年是如何反应的?3. 学生表述,教师承接:从这一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的就是青年的忘我。(1)能不能把这种忘我的状态读得更好一点?(2)这句话里有个四字词语,很好地表现了这种忘我的状态,学习融为一体(写“融” )。4. 学生齐读这一处(我挤过去仿佛金鱼),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小练笔:青年画鱼画得很忘我,引得人们啧啧赞叹,咱们看看插图,如果你是这位老先生,你又将怎样表达你的赞叹呢?5.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逐步说(利用“细致,一丝不苟,赏心悦目”帮助学生赞,利用女孩的话教会学生叹),齐读: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 “!”一位老先生说。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这位青年,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