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768180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瞬间OP16第四首分析摘要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的第四首,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体现出来,仿佛预示着暴风雨即将猛烈地到来。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 音乐瞬间 弗吉尼亚调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的钢琴作品深受浪漫主义作曲家肖邦的影响,他对于肖邦一直怀有一种极其崇敬与喜爱的心情:“肖邦!我从19岁就感觉到他的伟大,并且赞赏他一直到今天。他是这样令人震惊的天才,至今也没有一位作曲家在风格的现代化上比得上他,对于我来说,他始终是伟人中最伟大的一位。”

2、本文分析的音乐瞬间(OP16 NO4)就带有肖邦钢琴创作的影子。 音乐瞬间的第四首,这是一首单一形象的音乐作品,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 这首音乐瞬间从左手犹如海潮般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开始,仿佛预示着暴风雨即将猛烈地到来。在这汹涌激荡的潮水之中突然出现了极其坚定的主题旋律,由于这旋律出现得十分突然,因此,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它好像是拉赫玛尼诺夫感情的爆发,坚定,愤慨,不屈不挠,但是又带着强烈的悲剧性,还有些许的惆怅与无奈。在音乐不断的发展之中右手也时不时的加入了海潮般的六连音进行,两道音流奔腾不羁,犹如千军万马、好浩浩荡荡,在这悲愤激荡的两道洪流之中主题时隐时现。这部作

3、品虽然只是一部结构简单的钢琴小品,但是它所表现出的气势完全能够同一部交响作品相媲美,具有十分强烈的戏剧性。 一 曲式和声分析 全曲为单三部曲式(ABA)。 引子(1-2小节)、主部(2-15小节)、链接部(16-21小节)、中部(22-44小节)、引子再现(45-46小节)、再现部(47-58小节)、尾声(59-67小节)。 1 主部A为平行乐段 主部A由第一乐段2-9小节和第二乐段10-15小节组成。前面是2小节的引子,是左手伴奏织体的演示。调性为e小调,平行乐段在左手织体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和演变或是加花。 第一乐段2-9小节,2小节引子的伴奏肢体显现之后,右手加入了简单的旋律,是以三度音程

4、双音来进行,直到第6小节。第1-4小节左手一直延续主和弦(谱例7)伴奏织体,踏板均为二脚踏板,在第5小节出现了S56的变化,变为3脚踏板,之后在第6小节回到T,同1-4小节。 在第7小节左手的伴奏肢体又一次出现S56链接D7的变化,之后又回到T,接下来的第8小节右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左手相同呈现下行的发展与重复直到第11小节。前面1-6小节右手音乐较为舒缓,在第8小节变化为左手相同的流动的音符;几次的重复,意在制造一种变化和情绪的紧张,将前面有力的敲击与坚定转变成涌动,表现作者此时的心理变化。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此得到了一个小的宣泄,在后面会有更大的更强烈的撞击出现。 第12小节是对第5小节的

5、重复,只是第四拍发生了变化,由S56变为D7/。此乐段整体给我们的感觉属于装饰性的重复,伴有一些加花和修饰性的变化。 接下来的1621小节是连接段。19和20小节是在e小调上的弗里几亚调式上的双手交替的两次下行,低音依然是主音的持续,如下第20小节。21小节是一个连接性的过度,下面就是中部B段。 2 中部B段是平行扩展乐段 从22-26小节是B短的第一部分,沿用三度音程的旋律进行,以e小调为主。低音部在主音出现之后向属和下属音发展,22-24小节左手流动的节奏音型与三度音程的旋律进行相互配合,25小节突出左手的S的织体显现,26小节s(ff)是双手的下行织体显现。27-28小节延续前面22-2

6、6小节的形式,只是这里运用了a小调上的平行起头(ppp),右手三度音程旋律的下行递进与左手上行和下行的音阶进行相互配合。平静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的流动像是在推动和寻找,隐藏中的不稳定因素与矛盾将要激发,音乐的发展预示着将要发生大的变化。 果然,作曲家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运用了模进、离调、分裂的手法,使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29-32小节中,运用每小节中1-2、3-4拍的右手音程的正反向进行的对比,而节拍的强弱打破了原有的结构(强弱、次强弱),突出强调2、4拍,并且将左手织体音组进行分裂,其和声色彩也非常的丰富。并且,采用了4脚踏板,其目的在于营造一种紧张度,演奏中要准确地把它表现出来。这段丰富

7、发展的音乐,呈现一种下行的发展趋势,直到34小节的压缩、离调与下行的摸进。右手由和弦到单音的几次重复,与变化了的左手织体音型的配合,使整段音乐在作曲家的笔下被演绎得紧张有序、层次分明,直至第35小节fff处结束。 从35小节开始依然是b2的发展,第35小节双手音节急速的向下模进;第36小节左手停留在主音上,右手继续急速的下行模进;在第37小节T46转换三度音程双音两个大附点四拍弹奏,左手是34小节左手织体的变奏形式;再之后的39小节37小节左手织体形式再次出现,只是右手以和弦形式的2个大附点四拍出现。第40小节出现左手T和弦的向上摸进与右手织体音乐的向上模进的音域达到3个八度的跨度,并且停留在

8、C2的T和弦上。接下来的第41小节与42小节是一个完整性的重复小节,完成由高音到低音的模进,是第40小节的一个补充。第43小节与第44小节是不完全重复小节,只是前2小节基本重复,第44小节的第三拍是第43小节3、4拍的重组,第四拍D7的出现为下面再现部做好了准备。另外,这两小节的写谱有所不同,第43小节没有低音部出现,两手交叉的演奏目的在于突出主音的延续与保持,第44小节加入了低音部S-DD7-D7直到第45小节T的出现,完成了再现部的引入。第45-46小节是引子的再现部分,再现的材料是全曲开始的引子,与开始的低音单声部的引子不同的是,这里是两个声部同向的发展引子的再现。 3 再现部A是第一乐

9、段的变化再现 从第47小节到59小节为全曲的再现部,是变化的再现,其主音的主音与和弦,均以原主音(第一乐段主旋律)向上附加一个八度音的方式构成。低音不织体节奏音型与主部A一样,只是在旋律的音高上有一些变化。从45小节的引子再现部开始到50小节,低音部是按谱例16的织体进行,或有一些变异和发展,如:第49小节。第51小节完全再现了主部A第7小节;接下来的第52、53小节再现的是展开部B段的22、23小节;第54、55小节是将再现部47、48、49小节高声部(谱例15)提高八度;低声部依然是谱例16的织体音型;第56-58小节再现主部A的12-14小节。由第58小节S-D7和弦的引导发展到T的出现

10、(ffff),由此进入尾声部。 尾声部第59-67小节。第59-64小节的弗里几亚调性音乐材料,来源于连接段的15-21小节的弗里几亚调性材料;第65-67小节是主音的持续,一直到主音和弦(Sffff)结束。尾声部改变了音域音区,即升高八度谱例17-,使音乐在高音变得华丽、流畅,音区的改变使整个音乐的发展与表现更加辉煌和壮丽。并且,再一次运用左右手八分音符节奏型,加上音区的变化,形成一种对话的形式。如第60小节的第3、4拍是1、2拍的完全重复,即一种重复的对话,目的是加强和突出这种音乐材料的特性与功能。两个声部在对话中交叉进行,一直持续到结尾。演奏中要注意踏板的运用,每小节4脚踏板的运用。第6

11、1小节是S和D7的变化发展,沿用主的节奏音型。第62-64小节是完全再现(重复)连接段的15-17小节, 第65-66小节的材料来自于中段B部的43、44小节,即回到了原来的音区,右手以主的三度四度音程,左手以小二度音程的双手交替向下的递进,直至落在向下三个八度的主音上,特点在于从主音的出现一直持续到结尾,即主音和弦(Sffff)结束。 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瞬间第四首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并不复杂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在作曲家手里被演绎得丰富多彩。这首钢琴小品之所以广为音乐人士喜爱和演奏,以至于很多知名的演奏家也把它列为自己音乐会的必弹曲目,其原因在意作品的内涵与演奏风格、技巧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作曲家

12、精湛的雕琢技艺。创作中作曲家运用大量的转调、离调、和声变化,以及运用对比、分裂、对话、乐句的交叉、摸进、扩展等手法,大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创作。其中,右手旋律以音程和和弦出现时,左手低声部织体总是配合得贴切、得当,体现较丰富的和声效果;当主旋律舒缓的以三度音程模进时,左手低音织体以八分音符快速的跟进,烘托一种急进中的稳健的特质,体现作曲家内心的坚定与稳健的性格。我想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中,两个声部的双手八分音符的交替进行与同步进行,增添了演奏效果使音乐表现华丽而又丰满。另外,演奏技巧的炫耀与运用十分的恰当,这对于钢琴演奏家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可谓轻车熟路把握得非常的准确,这

13、一点也是拉赫钢琴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二 演奏要点分析 这部作品色彩绚丽,技巧艰深,通篇气势恢宏,犹如万马奔腾,有翻江倒海的气概。它的特点在于:作者在左手的运动与右手的八度旋律之中,要弹的清晰准确,在技术上具有相当的难度。 乐曲的刚开始左手出现连续的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六连音,犹如海涛般汹涌澎湃,并且这种伴奏音型一直持续到曲目结束。因此在演奏快速跑动的小音符时,不宜弹得过深、过重,只需以手臂推动,通过掌关节与手指的灵活运动即可完成,还要注意的就是左手的半音运动,它对推动句态的变化与情感的扩张有着重要的表现意义,因此,要弹的丰富、饱满而又通透,准确的抓住音乐的高点、亮点,切不可弹成浑浊的一片,要

14、光辉明亮且富有内在的激情。右手的旋律进来之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八度和弦,在演奏时要借助腰背的爆发来弹好饱满的八度大和弦,特别注意的是,八度大和弦下键要敏捷,尤其是要注意左右两手的大小指应保持坚实的架子不可松懈,对于双臂平行的八度大和弦,需借助手臂的力量来做有力的反弹,要弹得饱满均匀切不可硬砸。在这部作品中多次出现了右手大跨度的移动,在技术上应当把握住旋律音的准确性以及节奏的准确性,切不可因为找音而改变节奏,同时还要把握每一乐句力度层次的不断变化。再现部分是全曲的最高点也是全曲最激动的部分,更是fff出现最多的部分,主题再现时也是通过八度大和弦来表现的,这时应把握好与主部主题在音乐性上

15、的对比。其次在技术上应注意左手的十六分音符六连音在快速的跑动时音群的整齐与干净、速度与节奏的稳定。凡是标记双符干的音符要特别强调,应采用快速抓式触键弹法,指触要深,可略有保留,以音头圆满为准而不可拖泥带水。尾声部分在很强的力度中奔向了终点,左右手交相呼应,在技术上应注意旋律声部在左右手快速跑动的音群之中突出的问题。 综上所述,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音乐瞬间以技术艰深而著称,切不可将其弹成单纯的练习曲。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这部作品的情绪处理,要想很好的掌握好它犹如管弦乐队般的气势与戏剧化的风格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在练习时不能单纯的追求速度和力度而忽略了拉赫玛尼诺夫写这部作品时的真切情感。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沃克,何贵凤译:拉赫玛尼诺夫,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 M阿兰诺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 3 H勋伯格,邹彦编译:俄罗斯大师:拉赫马尼诺夫,音乐爱好者,2006年第2期。 4 朱斌:舒伯特音乐瞬间的分析与研究,艺术百家,2008年第2期。 5 陈永莲等主编:学生音乐辞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陶远,女,1983,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工作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