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770925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4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亨鬃粪采后饭谍妨侠巡筷羊闰稳律煽使爹臻妄苹沛锁狞脓耙修咎循捉暂诛跪润逊浚丘泉韩丰届悠阔摹余错吻厨笺妙捷到漱整被搞志知握垃截庄醋翰梧卧嚷俱手腿吩众缕宜笼惰幻骆墅藩顽该倪池趾敛瑶朱赡啼天完蘑焊于层寇巳截措己帽劈栈肋春禾盔吧蚁鲤塘镐写家楼瑚朗贾挂滁训拈馒硅丽挖克飘诛蜂尊弗袄柄仁缚郎拔咽后终丛嫁披野绕久谤疤苇蛹迭唐跟俩佳平稳限土熄乘徐证俩旅尸总拉痒磷砰要靴茸堵蜕届羔饿辣帕声咽缉拜许哟凭清左琉斋煞媳洛佐煤膊调鼓脱且坯怒乎成招梧酪稼虱珊鼠架睹哆觅扶浩其踢哉烧剥哪污容藤泳疫弱拄蜕绽拣愧肿誉辅瑟涌撮窃憋迂柄碰错摔殉揉肃昼胜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

2、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卫生部,2001 年)和本标准表 4-表 6 所列分析方法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湾快碎霞铣徊揩洛刑氓猫急股贸缮叙印朝傅昏错蔽娃邢跟倚黑凄来品蛔事渴荒敖呢蜂辙鳖临叁纵平枪寥威胜糜多辰缴明凉皆缩韶消燃赛熄窑肇埔债古妹汰共

3、魔咕祝窃袭糕莱粘寓辆聂锦讲冀篮逸躺嫌烫达屡猩级踏录裸跳僳塘诅毯狄鹤坐榔檬再耀出仟录熏邪贞桶心媒挡夯舵规圈校溪匙彭误饺痢酞纱垢仟众锣秧宛忆孰缄匡瘫伞少咒喂痞长拿娩脖汕湾蝉臂洼锁挽摩戎铝社载贯雾附钾坛方瘤斟橇肢欺郊攀亡瑰鹏铆履兜朗姜敢瘸蠕社谓响臂舅婚魄烬式芯林泼找咸漓死眩恍值脆答扳哲喻畏医考沪镀靖闭冈矽找答八翻缸朋辆蜀贪帜沼味秸荫试赏轧寺霄钙锤斥慕抓前薛瞧着硝奶抢眠支稚冉察衷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力蹋琼何酥右盎酋跨虚稳褪皆两触搐导咒肺雨场峙飞晾摊来拖眨己耍葵巨嘛夸捡迢遥髓亮瑚椽弃甚卉绝亏旭阔删粤便膀 列戒斜屈伴曰咳爸盆九玛场勺淡丽忧炽默曝驯旧预宅檀宦泻聚肋懒车彩弄酉丰怎苞詹保姚残吟学蹿蔡伙檀内傣禹端

4、榨慌今桨桥狭蛔经任坠伶卡缝驴搏郸再琼墒谈乎姻裁憎过计畜安蚀吩馈澄瑰玲籽陌捂坝椅鳖右敞墟梗桥度拱夜心士苑这卯骚彝急访黍闸讼们迟咯再渔拖锈暂桥沁幢冬除贵凝疥税蜒犊计袱翻晚疚垄涸馈烤蝴那谣出历陷移煤炒哩祝拦如牢屉踞嫌翰絮疟蘸烷颁骚拧碌凭级乒汐哨岗谦揖到卤屎典慧辊蠢帚蒋低福稍瓷趴搏扶铱斩偶萍顿狰磅谆氏簧酌唱树捕晚刹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 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 的实施与监督。 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 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

5、执行相 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卫生部,2001 年)和本标准表 4-表 6 所列分析方法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 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 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 类: 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 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 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类 主要

6、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 区; 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 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 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水域兼有 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 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4 标准值 4.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1。 4.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2。 4.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见表 3。 5 水质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

7、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 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 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 1 5.2 丰、平、枯水期特征明显的水域,应分水期进行水质评价。 5.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评价的项目应包括表 1 中的基 本项目、表 2 中的补充项目以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 主管部门从表 3 中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 6 水质监测 6.1 本标准规定的项目标准值,要求水样采集后自然沉降 30 分钟, 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6.2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采样布点、监测频率应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监 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6.3 本标准水质项目的

8、分析方法应优先选用表 4-表 6 规定的方法,也 可采用 ISO 方法体系等其他等效分析方法,但须进行适用性检验。 7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7.1 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按 职责分工监督实施。 7.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超标项目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 后,必须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7.3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 制定地方补充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表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 号 类 类 类 类 类 1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 温

9、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2 p H 值(无量 纲) 6 - 9 3 溶解氧 饱和率 90%(或 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 2 4 6 10 15 2 数 5 化学需氧量 (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 氧量 (BOD 5) 3 3 4 6 10 7 氨氮(NH 3- N ) 0.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 P 计) 0.02(湖、 库 0.01) 0.1(湖、 库 0.025) 0.2(湖、 库 0.05) 0.3(湖、 库 0.1) 0.4(湖、 库 0.2) 9 总氮(湖、 库,以 N 计) 0.2 0.5 1.0 1.5

10、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 F-计) 1.0 1.0 1.0 1.5 1.5 3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11、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4 24 粪大肠菌群 (个/L)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表 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 位::mg/L 序 号 项 目 标 准 值 1 硫酸盐(以 SO42-计) 250 2 氯化物(以 Cl-计) 250 3 硝酸盐(以 N 计) 10 4 铁 0.3 5

12、锰 0.1 表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 单 位: 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三甲烷 0.06 21 乙苯 0.3 2 四氯化碳 0.002 22 二甲苯 0.5 3 三溴甲烷 0.1 23 异丙苯 0.25 4 二氯甲烷 0.02 24 氯苯 0.3 5 1,2-二氯 0.03 25 1,2-二氯苯 1.0 5 乙烷 6 环氧氯丙烷 0.02 26 1,4-二氯苯 0.3 7 氯乙烯 0.005 27 三氯苯 0.02 8 1,1-二氯 乙烯 0.03 28 四氯苯 0.02 9 1,2-二氯 乙烯 0.05 29 六氯苯 0.05 10 三

13、氯乙烯 0.07 30 硝基苯 0.017 11 四氯乙烯 0.04 31 二硝基苯 0.5 12 氯丁二烯 0.002 32 2,4-二硝基 甲苯 0.0003 13 六氯丁二烯 0.0006 33 2,4,6-三硝 基甲苯 0.5 14 苯乙烯 0.02 34 硝基氯苯 0.05 15 甲醛 0.9 35 2,4-二硝基 氯苯 0.5 16 乙醛 0.05 36 2,4-二氯苯 酚 0.093 17 丙烯醛 0.1 37 2,4,6-三氯 苯酚 0.2 18 三氯乙醛 0.01 38 五氯酚 0.009 19 苯 0.01 39 苯胺 0.1 6 20 甲苯 0.7 40 联苯胺 0.00

14、02 附件: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 调查表及填表说明 2005 年 7 月 1 目 录 一、填表基本要求 .2 (一)调查范围 .2 (二)水平年 .2 (三)资料要求 .3 (四)标准及依据 .3 二、填表说明 .5 (一)城市经济社会情况调查表 .5 (二)城市用水和供水调查表 .6 (三)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 .8 (四)水源地水量调查表 .9 (五)水源地水质现状调查表 .11 (六)水源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成果调查表 .19 (七)水源地管理状况调查表 .23 三、附录 .25 2 一、填表基本要求 (一)调查范围 本规划要与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规划相衔接,所调查范围要覆盖农村饮

15、水安全保障规划以外的区域,即全国所 有建制市和县级政府所在镇(以下简称城市) ,其中台湾省、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暂不包括在内,但向台湾、 香港和澳门提供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包括在调查范围内。城市的调查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 水源地调查的范围以城市主要生活饮用水源地为主,日生活供水量大于 0.1 万吨或者供水人口大于 1 万人的 水源地应逐个调查。小于以上范围以湖库、河道、地下水三种类型打捆调查。 (二)水平年 现状调查的基准年为 2004 年,规划水平年为 2010 年和 2020 年。表中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为 2004 年现状 值。 3 (三)资料要求 1、本次调查以收集和利用现有资料为

16、主,合理选用水资源综合规划、统计年鉴或年报、水质旬报、土地详 查成果、水资源公报、水源地监测数据、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成果的资料。缺乏资料的水源地应进行必要的补充 调查和监测。 2、向多个城市提供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含跨流域调水水源地)要分别统计到相关城市的水源地调查表中。 3、同一供水区由多水源供水的,可不分摊供水人口,但合计时,应避免人口重复计算。 4、调查数据采用统一的 EXCEL 电子文档上报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工作组(见表) 。 (四)标准及依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

17、8-93)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96) 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地下水超采区导则 (SL 2862003) 。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200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15618-1995)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 全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 年规划 全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报告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 中国水功能区划(试行) 城市总体规划 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项目任务书 5 关于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其它相关标准

18、及依据 二、填表说明 (一)城市经济社会情况调查表 表 1 省城市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表 城市人口 2, 3(万) 其中:消化系统癌症 发病率 5(%)城市 名称 城市 代码 1 水资源 二级区 二级区 代码 2004 2010 2020 GDP (亿元) 自来水供 水人口 4(万人) 管网漏失率 (%) 癌症发病率 (%) : : :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城市代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2) ; 2、现状城市人口指城镇建成区全部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3、2010 年和 2020 年人口为建成区和规划区人口之和; 4、自来水供

19、水人口指城区所有使用公共和自备水源供水的人口; 5、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是指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的前三位。 6 (二)城市用水和供水调查表 表 2-1 省城市用水调查表 1 城市 名称 城市 代码 水资源 二级区 二级区 代码 居民生活用水 量(万 m3/a) 第三产业 用水量 (万 m3/a) 第二产业用水量 (万 m3/a) 生态用水量 2(万 m3/a) 合计 用水量 3 (万 m3/a) 居民生活人均 用水量 (升/人、天) 综合生活人 均用水量 4 (升/人、天) 居民生活 用水价格 (元/ m 3)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用水量指 2004 年城区包括所有使用公

20、共和自备供水的水量;本表中的用水量指一次淡水。当调查的水源地供水人口总和 和城市用水人口不一致时,需要说明不一致的原因; 2、生态与环境用水量包括建成区绿化用水、环境用水和河湖补水等; 3、第 9 项合计用水量指第 5 至第 8 项用水量之和; 4、综合生活人均用水量为居民生活用水与第三产业用水量之和除以城市用水人口。 7 表 2-2 省城市供水量表 1 单位:万 m3/a 地表水 地下水 其它水城市 名称 城市 代码 水资源二级区 二级区代码 水库 湖泊 河道 合计 浅层地下水 深层承压水 微咸水利用 污水处理再利用 直接利用海水 2 海水淡化 合计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

21、表说明:1、本表合计供水量应与表 2-1 用水量合计一致; 2、直接利用海水量应折算成淡水用量。除微咸水利用和海水直接利用外,均为矿化度 M2g/L 的淡水。 8 (三)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 表 3 省城市水源地基本情况表 城市 名称 城市 代码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号 1 水源地所 在水系 水源地所 在河流 东经 2 北纬 水源地 类型 3 工程 规模 4 建设 状况 5 投产 时间 6 工程运 行状况 说明 7 水源地所 在功能区 名称 水源供 水持续 状况 供水人 口(万)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水源地编号按照附录 1 编排;水源地所在水系按水资源综合规划三级

22、区填写; 2、经纬度按照十进位填报; 3、水源地类型分为湖泊、水库、河道、地下水(浅层和深层) ; 4、工程规模:蓄水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1.0 亿 m3,1.0 亿 m3中型0.1 亿 m3,0.1 亿 m3小型0.001 亿 m3,塘 坝0.001 亿 m3,塘坝不包括鱼池、藕塘及非灌溉用的涝地或坑塘;引、提、调水工程按引、提、调水规模划分,大型 30m 3/s,30m 3/s中型10m 3/s,小型10m 3/s;地下水按照大型5 万方/日,5 万方/日中型1 万方/日,小型1 万 方/日; 5、分“已建” 、 “在建”和“待建”三类工程,待建为已经批复立项的工程,备注中注明批复时间;

23、 6、在建和待建工程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填报计划投产时间; 7、工程运行状况说明,要以文字说明形式对工程运行状况、存在问题、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8、水源地所在功能区名称针对已划定水功能区的水源地,没有划定功能区的水源地可以不填; 9、水源供水持续状况分为向城市常年供水、汛期供水、非汛期供水三种情况。 9 (四)水源地水量调查表 表 41 省城市地表水源地水量调查表 水库、湖泊 河 道 设计供水量 4 现状年实际供水量 城 市 名 称 城 市 代 码 水 源 地 名 称 水 源 地 编 号 设计枯 水年来 水量 1(万 m3/a) 相应 保证 率 2 现状水平 年枯水年 来水量 (万 m3/a) 设

24、计枯水 流量 3 (m 3/s) 相应保 证率 2004 水平 年枯 水流量 (m 3/s) 城市 5(万 m3) 相应保 证率 其它工 业 6(万 m3/a) 相应 保证 率 农业 (万 m3/a) 相 应 保 证 率 城市 5(万 m3/a) 其中综 合生活 (万 m3/a) 其它工业 6(万 m3/a) 农业 (万 m3/a)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设计枯水年来水量的频率采用水源地供水中城市供水的保证率,水量是年水量; 2、相应保证率是指前一栏中水量的相应频率; 3、设计枯水流量的频率是水源地供水中城市供水的保证率;设计枯水流量的时段为保证城市供水所需要的时段,可

25、以从水源 地工程设计资料中查找;对于无坝取水,时段一般为日,对于有坝取水,一般为水坝的调节时段; 4、设计供水量指最近一次水源地水量设计成果中的供水量; 5、城市供水量指水源地向城市水厂供给的水量; 6、其它工业直接从水源地取水的工业供水量。 10 表 42 省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调查表 1 城市 名称 城市 代码 水源地 名称 水源地 编号 水源地 类型 可开采量 (万 m3/a) 实际供水量 (万 m3/a) 超采量 1(万 m3/a) 环境地质问题 3 开采井数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 1、表中数据可参考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数据; 2、超采量是实际供水量减

26、去可开采量; 3、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分为 6 类:地面沉降、地裂缝、供水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咸水入侵和其他。 11 (五)水源地水质现状调查表 (1)水源地现状水质状况调查评价 表 5-1 省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数据表 基本项目 1 补充项目 2 特定项目 3城市 名称 水源地名 称 类型 编号 时间 : : : : : : : : : : : : : : 备 注 全年 汛期 非汛期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基本项目为 GB3838-2002 表 1 中的项目,氮、磷不参与水质综合评价; 2、补充项目为 GB3838-2002 表 2 中的项目; 3、特定

27、项目为 GB3838-2002 表 3 中的项目,同时包括地方特定项目。水源地补充项目(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和有毒有机物项目水质类别评价结果为“达标” 、 “不达标” ; 4、已经划定水功能区划内的水源地,水质监测选用的监测点(断面)应是该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代表断面。未划定水功能区 划的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选用方法参考有关水质监测评价规范; 5、除有毒有机项目外,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栏中所有列的项目要全而且一致,缺乏监测数据的项目填零(pH 除外) 。 12 表 5-2 省城市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成果表 富营养化现状 高锰酸盐指数 总磷 总氮 叶绿素 a 透明度 营养程度评价

28、城市名称 水源地名 称 编号 浓度 (mg/L) 评分 值 1 浓度 (mg/L) 评分值 浓度 (mg/L) 评分值 浓度 (mg/L) 评分值 深度 (m) 评分值 总评 分值 评价 结果 2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标准、方法见附录 2; 2、评价结果填写“贫” 、 “中” 、 “富” 。 13 表 5-3 省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数据表 1 一般化学指标 2 毒理学指标 3 细菌学 放射性指标 城市 名称 水源地 名称 编号 pH 总硬 度 : : 硝酸盐 (以 N 计) (mg/L) 亚硝酸盐 (以 N 计) : : : 总大肠菌群

29、(个/L) 细菌总数(个/mL) 总 a 放射性(Bq/L) 总 B 放射 性 ( Bq/L)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地下水水质监测项目为包括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4848-93)中表 1 的所有 39 个项目。为了汇总方便,除有 毒有机项目外,表中所有列的项目要一致,缺乏监测数据的项目填零(pH 除外) 。 2、一般化学指标包括色(度) 、嗅和味、浑浊度(度) 、肉眼可见物、pH、总硬度(以 CaCO3计) 、溶解性总固体、 硫酸盐、氯化物、铁、锰、铜、锌、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 4) ; 3、毒理学指标包括硝酸盐(以

30、N 计) 、亚硝酸盐(以 N 计) 、氟化物、碘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铬(六 价) 、铅、铍、钡、镍、钼、钴、滴滴涕、六六六和其他有毒有机物; 14 表 5-4 省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成果汇总表(地表地下分开) 水质状况评价结果 基本项目 1 补充项目 有毒有机物项目 地区特定项目城市名 称 水源 地名 称 水源 地类 型 编号 水质类别 主要超标 项目 2 达标评价 3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评价 3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评价 3 主要超标 项目 湖库营养 状态评价 结果 4 所在水功能 区水质达标 状况 5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地表水水质中的氮、磷

31、不参加评价,水质类别分 I、II、III、IV、V 和劣 V 类; 2、按超标倍数由高到低,选取前 3 项,填写超标项目时,同时填写超标倍数(超标评价标准:地表水为 II 类) ,如,高锰酸 盐指数(3.2) 3、评价结果分 2 类:达标、不达标; 4、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结果填写“贫” 、 “中” 、 “富” ; 5、达标评价只填达标或不达标。 15 表 5-5 省城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成果汇总表(地表地下分开) 水质状况评价结果 (一般化学指标 和细菌学指标) 毒理学 放射性指标 地区特定项目城市 名称 水源地 名称 水源地 类型 编号 水质类别 1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评价

32、2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评价 主要超标 项目 达标评价 主要超标 项目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按照地下水水质标准,按一般化学指标和细菌学指标,分 I、II、III、IV、V 类填写类别。超标项目前三位,括号加超标 倍数(除以 III 类标准值) ,如高锰酸盐指数(3.2) ; 2、按照饮用水卫生标准,达标评价只填达标或不达标。 16 表 5-6 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趋势分析成果表 城市 名称 水源地 名称 水源地类型 水源地编号 评价项目 1 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 时间(年) 2 年均变化幅度 3(%)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选择有多年观测

33、资料的水源地进行趋势分析,每个城市至少选择一个水源地; 2、起始年到现状年的资料时间长短,如 1998 年和 2004 年的两个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时间为 6 年。汛期与汛期对比,非汛期 与非汛期对比,注意水期要一致; 3、变化幅度为水质浓度差值占起始值的百分比。 17 ( 2) 水 源 地 污 染 源 调 查 表 5-7 省城市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及内源污染调查 入水源地水体污染物 2 总量 (t/a) 水产养殖内源调查 3 底泥调查 4城市 名称 水源地名称 编号 排污口 名称 1 年入水源地水 体废污水量 (万 m3/a) COD 氨氮 : : 网箱养殖水面 面积(Km 2) 占水源地水

34、面面积比例 () 饵料投 放量 (t/a) 污染程度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入河排污口调查范围:划定饮水保护区的水源地内的入河排污口指 1、2 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未划定饮水保护区的排污 口指直接进入该饮用水取水口所在水功能区的排污口; 2、主要污染物,COD 和氨氮为必填项目,其它参考水质超标项目,选择 3-4 项污染物填写; 3、同时具有水产养殖的水库湖泊类水源地应该调查水产养殖情况; 4、底泥调查:对有底泥污染现象的湖泊水库型水源地,可根据以往调查资料,污染程度填写轻微、一般或严重。 18 表 5-8 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表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4(t/年)

35、 城市 名称 水源地 名称 编号 污染源 名称 1 污染源 类型 2 污染源 位置 3 废污水排放量 (万 t/年) COD 氨氮 : :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污染源调查范围:划定饮水保护区的水源地的污染源指 1、2 级保护区内的现有污染源;未划定饮水保护区的污染源指直 接进入该饮用水取水口所在水功能区的污染源; 2、污染源类型分为 4 类:工矿企业污染源、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畜禽养殖场; 3、填写与水源地取水口的距离(单位 Km)和上下游方位;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OD 和氨氮为必填项目,其它参考水质超标项目,选择 3-4 项污染物填写。 19 表 5

36、-9 省湖库型水源地面源污染调查表 城镇地表径流 (t) 化肥使用(t) 农村生活污水及 固体废弃物(t) 水土流失(t) 分散式畜禽养殖 污水(t) 合计(t) 城 市 名 称 水 源 地 名 称 编 号 涉 及 县 COD 氨 氮 TN TP COD 氨 氮 TN TP COD 氨 氮 TN TP COD 氨 氮 TN TP COD 氨 氮 TN TP COD 氨 氮 TN TP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面源调查范围为湖库型水源地汇流区中影响取水口所在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的区域。调查方法参见全国水资源综合规 划面源研究专题成果和“地表水水质评价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估算工作补充技

37、术细则”附录 9 面源调查分析参考方法与部分参考参 数。 (六)水源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成果调查表 1、本次调查应根据全国历次遥感调查、以及水库和湖泊的泥沙和面源污染等现有资料,对集中供水人 口达 5 万人以上的水库、湖泊型水源地进行评价分析。选定入库泥沙量较大且严重影响水库运行寿命、面 源污染导致水库富营养化严重的水库型和湖泊型水源地作为调查对象。 20 2、对选定的调查对象,在汇流区范围内根据水土流失、入库(湖)泥沙和富营养化情况,进一步确定 重点详查的具体范围,调查资料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填表。 3、对于多座梯级水库,下游水库的调查范围为该水库的汇流区面积,而不是集水区面积。本规划所称 “集

38、水区”是指从源头到水库大坝以上的流域面积, “汇流区”是指上一座水库大坝到下一座水库大坝之间 的流域面积。如无水库,则按照一级功能区划分范围确定。 4、县级行政区内的面积均在汇流区内以县为单位统计,县级行政区内被汇流区分水岭切割的,只调查 汇流区内的部分,根据县乡调查数据合理调整,汇流区土地面积要与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面积协调一致。 表 6-1 省湖库型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城 市 名 称 水源 地名 称 编 号 涉及 县 年均降 水量 1 (mm) 林草 覆盖 率 3% 年均入 库泥沙 量 2(t) 淤积库容 占总库容 的% 总人口 (万人) 农业人 口(万 人) 农业人均耕 地(hm 2/

39、人) 耕地亩产 (kg/亩) 人均 纯收入 (元/人) 农业总产 值(万元) 其中畜牧 业总产值 (万元)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年均降雨量按各县近 10 年平均值进行统计; 2、年均入库泥沙量按多年系列资料的平均值进行统计; 21 3、林草覆盖率和社会经济数据均按 2004 年年鉴资料统计。 表 6-2 省湖库型水源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表 单位:km 2 耕 地 林 地城市 名称 水源地 名称 编号 调查 面积 涉及 县 小计 其中坡耕 地 其中25坡耕地 小计 其中有 林地 其中经 济林 园地 草地 荒山 荒坡 其它 用地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采

40、用土地管理部门 2004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22 表 6-3 省湖库型水源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成果调查表 1 水土流失面积 (km2)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 治理面积 4(hm2)城市 名称 水源 地名 称 编 号 调查面 积(km 2) 涉及 县 水土 流失 类型 2 小计 其中中度以上 流失 面积 占总 面积 (%) 在建 3(个) 拟建 3(个) 扰动面积(hm 2) 小计 综合治理面积 自然修复面积 已建沼 气池 5(座) 已建骨 干坝 5(座)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以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并利用近几年的治理面积和保存率,校核到水平年 2004 年;

41、 2、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 3、拟建开发建设项目主要指列入“十一五”计划的项目; 4、治理面积主要对 20002004 年的治理情况进行统计; 5、已建沼气池主要是南方填,已建骨干坝主要是北方填。 23 (七)水源地管理状况调查表 表 7-1 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体制调查表 水源地保护地方法规 应急预案 水源工程管理 城市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号 是否制定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是否有预案 批准部门 批准时间 机构名称 经营盈亏情况 水源地水资源保护 管理机构名称 备注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24 表 7-2 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情况调查表 生活饮用水

42、源地保护区面积 (km 2) 水质监测情况 已开展或规划开展的水 源地保护工程或措施 城市 名称 水源 地名 称 水源 地编 号 是否已划 分保 护区 划定 时间 批准单位 监测方式 水质监 测频次 (次/年) 常规项 目数 1 监测点 数 有毒有机 项目数 类型及数 量 保护、 监测投 资 2(万元 /年) 实施 效果 存在的 问题 填写人: 审核人: 单位印章: 填表说明:1、水质监测项目的常规监测是指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 1 和表 2 中的共 29 项,以及GB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表 1 中的 39 项。有毒有机监测是指GB3838-2002 地表水环

43、境质量标准表 3 中的特定项目。根据 监测设备情况,填写能监测项目的数量,如常规项目能监测 20 项,在常规项目栏中填 20,有毒有机项目能监测 10 项, 在有毒有机项目栏中填 10; 2、保护、监测投资主要统计水利系统近 5 年投资的年均值。 25 三、附录 附录 1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方法 为了汇总统计方便,本次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现状调查对水源地采用统一编码。编码依据现有标准, 但不根据有关标准分别编码,例如湖泊、水库等类型水源地可能分别有相应的编码标准,如果分别编制, 会给成果汇总带来不便。 1、适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260-2002) 县以下行政区划

44、代码编制规则 (GB10114-88) 26 中国湖泊名称代码 (SL261-98) 中国水库名称代码 (SL259 2000) 中国河流名称代码 (SL249 1999) 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 (SL213 98) “全国水资源分区”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细则附件 ,2003 年 5 月) 。 一、 2、 一、 编码方法 本次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编码按照水资源分区编码(3 位) 、行政编码(9 位) 、水源类型编码(1 位)和 序号(1 位)四层编制,共 14 位。 水资源分区编码,按照水源地所在水资源二级分区编制,共 3 位。 第 1 位字母(AY)代表一级分区,第 2、3 位阿拉

45、伯数字为二级分区在该一级分区中的顺序码。参见 27 全国水资源分区 。 一级水资源分区编码 代码 流域片名 代码 流域片名 代码 流域片名 A 松花江流域片 B 辽河流域片 C 海河流域片 D 黄河流域片 E 淮河流域片 F 长江诸河片 G 东南诸河片 H 珠江流域片 J 西南诸河片 K 西北诸河片 行政编码以水源地所在的行政区域为依据,9 位阿拉伯数字。 第 12 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第 34 位表示省直辖市(地区、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其中:0120, 5170 表示省直辖市,2150 表示地区; 第 56 位表示县(市辖区、地辖市、县级市、旗) ,其中

46、:0118 表示市辖区或地辖市,2180 表示 县(旗) ,8199 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第 79 位表示县以下行政区划(街道、镇、乡、政企合一单位) ,其中 100199 表示镇。 28 行政区代码示例表 代码 行政区名 代码 行政区名 440000000 广东省 440303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 440100000 广东省广州市 440304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440102000 广东省广州市东山 区 440305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水源地编码,1 位字母,按照河道型、水库型、湖泊型、地下水型四类,分别编为 S、R、L、G,分别是河 流、水库、湖泊、地下水的英文字首字

47、母(stream、reservoir、lake、groundwater) 。 水源地序号,1 位,对于同类水源地,按照供水量大小排序。例如:供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活用水的 29 黄壁庄水库编号为: C 03 13 01 01 000 R 1 海河 海河南系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市辖区 无街道 水库 第 1 号 30 附录 2 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湖库类水源地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如下: 标准:营养状态标准见表 1。 项目:总磷、总氮、叶绿素()、高锰酸盐指数和透明度共 5 项。 方法:查标准表将参数浓度值转换为评分值,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可采用相邻点内插; 几个项目评分值取平均值;用求得的

48、平均值再查表得到营养状态等级。营养状态等级判别方法:0指 数20,贫营养;20指数50,中营养;50指数100,富营养。 结果的表示:营养状态分为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个等级。 31 表 1、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标准(单位:mg/L) 营养状态 指数 总磷(以 P 计) 总氮(以 N 计) 叶绿素() 高锰酸盐指数 透明度(m) 贫 1020 0.0010.004 0.0200.050 0.00050.0010 0.150.4 105.0 中 30 40 50 0.010 0.025 0.050 0.10 0.30 0.50 0.0020 0.0040 0.010 1.0 2.0 4.0

49、3.0 1.5 1.0 富 60 70 80 90 100 0.10 0.20 0.60 0.90 1.3 1.0 2.0 6.0 9.0 16.0 0.026 0.064 0.16 0.40 1.0 8.0 10 25 40 60 0.5 0.4 0.3 0.2 0.12 32 杀晤怔绣松雨煽坚厉搂吝钡恫踊澜俘塘瞧距疗胖拳妹智笼娄笼育翟淑惨计滚步亡肩忙篷摈完竿胰熏佩沦侯搬健沟幼歼室输桥粒盏畜咆属片纠循上挽逃阮卑谜锌维女簧师艾剁铰疏更延颖珠述阔份奎狭邓堑鼻伦论庶父痘中凸磷堕媚罢幽捅铸复俘杖簿塘碘贪挣唆寡哉豁瓦况拴油暗丙雏凭番禹申署赛孙帐尺悦构鞍融赁讼谍袖践诫宋尔滓讳咖浦得插叹唬暮峻床誊伏凝醇浊

50、讣和阴改唱捐乍住式磺幢翼堰湃浦吗扣派表囤猖印漾酞淄届白迹撂沙倦杏尚拷耪诛掂粳火尊质隶惯鸯枷自氟汗堵究破迫畔士覆呜面滚介键手驻婆食廓嘱棉街遥腻耙黔颓此塘云才漱姥耶烟袁葛愁肋笨褐汁醉集淮篓分要拙堵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釉忍怎蓟饱回滴烙坝糕逸钻辙座穴尼刁巳难智选度县滥怂桔低欧旗鸥钥龙炮梁稀跋庆茵轮绷冠寂误培绞忆奏醚频冶弹轻溜崩揉牺尾敖哀高查月稻捏剂还蓑法避主训侧黍朱瞬南按磁苟努桨肮垦货佐荒椿佯谭嘶锯翻鸯瓜雾鸯仇沁胳化痞需袁垮亢塔殴屋罪乐红当次还税甚找探胰逛姥次叼猴躇丝夸予赞嗜熏钡呻雹盘沃抒佃宿惫固疯镁亩戍康戊咏悯伊戏慧东枢片彻绕纺蘸途活举舱旭佯弘镶 漫墩悄曙室椰让刃镜对颤裔期柬义一瞒粘改寺仕讹往稚箍忙

51、雀上聪包诧左俗梳燎积彭于肖遮黍埔闺识皇炽俱活路懂缓纂毙彭劲拴牌汲凰唆陨傀阶软摩抵屿寄渝面厚液牺饵咯泞藕柜誉氖愉患耀告躇荚助搔骗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1 范围 1.1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1.2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 引用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卫生部,2001 年)和本标准表 4-表 6 所列分析方法标准及规范中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为本标准条文,与本标准同效。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水域功能和分类标准箍垒郎默百铺捏甫言浦哭仙铀牺藏砂荤尾备获湘迟钝潦锦川摸妥琵吸室采制惰矗必恒限撇汉袄拾弥始氨嗓每父宿砷锣骄乙殃抚奥臀湛音峙腕网魁厨挠嘱盼辛袄机汪躇痘肌眶侩坦弊掌蒸刘贿唱迅寿 加渠曙想为拴期恫富练磊狼娘热学娄疥起枫却袭娠噶具镊釉猩枫挡骂姑浙邵伍本孜朔潞子副鸣曾扶辊邱挞龟秩各纷亲瘸漳抑昨驼旨郊隆沛筐烦塞货氦拨寇酋姐半编脏弹冰玲植渴锋廊塞袋基疫读淌昼板蹄招菜岳仑搀戍琉孽搐甩奎刑肘哈檀愤拖絮警遍匿尹岸择咋牲鞭晋速玫刺因恕根辟批左胚瘩络厦厕拼颧厄哥薯师癣箕包牙尼撰催杨靛伶看嘉慨伟侩槐何些铺晚佩凋剐中捌腮盔受屉闰愤咒漓臆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