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上传人:L****s 文档编号:27586611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浅谈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若干启示 段雅洁,1987年生,女(汉),江西定南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教学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待隐喻的思维能力。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从学生的词汇和文化教学以及隐喻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说明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隐喻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隐喻;隐喻认知理论;隐喻能力;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2 随着20世纪9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所具有的强大认知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对隐喻的理解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思维和文化三者关系的认识。所以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隐喻认知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让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当代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与约翰逊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Johnson,1980),标志着隐喻的研究实现了从修辞格和语义研究到认知研究的转向。他们将这些基本隐喻称为隐喻概念(meta

3、phorical concepts),如“辩论是战争”(Argument is war)、“人生是旅途”(Life is a journey)和“思想是食物”(Ideas are food)等,这种隐喻概念能生成许许多多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隐喻的认知基础在于“相似”,这种相似在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关联域,形成相互关联的概念域,一个我们称之为始源域(source domain)(喻体),另一个我们称之为目标域(target domain)(本体)(陈家旭,2007)。 二、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由于隐喻与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学习等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隐喻思维能力无论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

4、还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 (1) 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运用隐喻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重要教学手段。一词多义在英语中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表面上看来,义项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联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通过对隐喻认知的分析,大多数词还是以基本意思为中心,从具体投身到抽象,逐渐引申出来的(陈海燕,2003)。 当要教“corrupt”这个动词的时候,它的基本意思是“使腐化, 使堕落”。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更好地明白“corrupt”这个单词的基本用法,再然后形象地引申到它的“破坏,损坏”的意思层面上;最后再通过扩展

5、,引导出另一个意思,即“引起(计算机文件等的)错误和破坏”,例句如:The problem has somehow corrupted the system files。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对“corrupt”的认知能力,以他们的经验为立足点,利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来探讨其中隐喻的形成,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在不同情境下的意思和用法。 在课堂上对近义词进行讲解时,同样也可以利用熟悉的语义特征去讲解有着类似意义的单词,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词义。例如对“pain”这个单词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出很多的类似意思的词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各种有关疾病的单词。比如aches,illness,disease,

6、condition等。 (2)隐喻与文化教学 各个民族认知方式和历史文化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定会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积累,从而产生共识文化。共识文化反映在语言中便凝结为共同的文化语义,有共识文化就会产生相似的隐喻。隐喻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所以,学习者对英汉语言中许多相似的隐喻说法很容易从字面上分析出隐喻含义,如“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摩天大楼”(skyscraper)、“舌战”(a verbal battle)等这些共识文化语义的隐喻。这些隐喻之所以容易被理解,是因为它们和我们母语的认知思维方式,母语习得促进了外语学习的习得。

7、但是,同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同样会产生不同的概念系统,所以并不能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任意地理解或产出目的语对应的语言隐喻。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也会呈现出不同民族的特点和差异。例如,汉语中“狗”多具贬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等,但在英语中dog具有“友好”、“忠诚”的含义,例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人人都有得意之时)(杨晓钰2009:80-81)。 对于我们习以为常的定型化隐喻,隐喻理解是直接的,不需要通过字面意思和语用推导。但是对于学生不熟的隐喻,老师可以通过介绍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和其中所蕴含的典故和习

8、俗,更好地让他们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质量。例如以下四个句子: 1. He preferred to be Uncle Tom for he needed the money。 2. God personally visited the Tower of Babel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 3. We need good planning,Noahs Ark was built before the heavy rain came. 4. Johns vanity is his Achilles heed. 要使学生理解以上四句话,教师就必须使他们

9、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其中所蕴含的典故和习俗。比如“美国梦”、“ Uncle Tom”、圣经中“巴别塔”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以及希腊神话中伊利亚特等等。所以,文化背景对语言理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对语言非字面意思的理解(董燕萍2005:78)。 (3)隐喻与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隐喻能力是指在写作和说话中创造和理解新的隐喻的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增加隐喻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挑选一些教材中或课外里的精彩隐喻,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比如Samuel Ullman 的经典哲理散文 Youth

10、 开头的一段话就是隐喻的一个极好的例子:“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会使自己对隐喻的概念有更深的认识,能够去积极主动地

11、思考,从而激发自己创作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隐喻的创造性在表达和语言输出中具用积极的作用(任风雷,2005)。因此,通过隐喻教学,不仅会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隐喻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对语言规律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特点理解的基础上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杨晓燕,2008)。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对隐喻现象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和创造性,使学生实现有效的隐喻输出,逐步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综上所述,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词汇和文化教学及对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培养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实现语言输出的一个重要方法。所以

12、,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用隐喻思维习惯,并且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时隐喻表达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组织恰当的教学活动,努力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隐喻认知思维能力,通过隐喻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和文化等方面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陈海燕.,隐喻认知的创造性与外语教学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3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7. 4 董燕萍,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6 杨晓燕,隐喻认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7 杨晓钰,英语文化背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