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

上传人:MM****y 文档编号:27574075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 )论文作者:彭海清1,谭章荣 2 ,高乃云 1,孟长再3摘要: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关键词:除藻氧化澄清气浮1 混凝除藻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 个 /mL 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 3NTU 时所需的量。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电位 =-5mV 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 电位 =0 时才能脱稳。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

2、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1.2mg/L 增加到 3.0mg/L ,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 1 2NTU 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 95% 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 )。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 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 (铁盐或铝盐

3、 )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 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 1。2 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个 /mL 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 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 37%(硫酸铝混凝 )97%(石灰软化 )。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 86%(无预氯化 )、 95%97%(预氯化 ),并

4、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 96%(无预氯化 )和 99%(预氯化 ),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大小。采用均质砂滤池或双层滤料滤池进行直接过滤的工艺,藻类去除率约为15% 75%。若进行预氯化并在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白煤 砂双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滤速 3m/h) ,则藻类的最优去除率约为 95%。但是当原水中藻量1000 个 /mL 、白煤粒径为0.9mm 或藻类数量 2500个 /mL 、白煤粒径为 1.5mm 时,过滤周期明显缩短。昆明五水厂原水藻类数量平均为30500 个 /mL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除藻(双层滤

5、料: 陶粒粒径为 2.02.5mm 、高为 700mm ,石英砂粒径为 0.6 1.2mm 、高为 500mm ,滤速为 6 10m/h) ,其去除率平均为 96.4%。将马德里的西班牙河水作为原水进行的半生产性试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双层滤料滤池的藻类去除率为 63%98%,其中以同时投加 10mg/L 的硫酸铝和 0.5mg/L 的活化硅酸时效果最好,但因原水中藻类数量 2500 个/mL ,致使滤池的工作周期仅为 6h。3 沉淀或过滤除藻向反应沉淀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 (PAC)作为助凝剂 (可有效去除泥土气味淀效果,特别是在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法可作为应急措施。 1995 年),可以强化

6、反应、沉5 月,美国芝加哥的供水部门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开始投加PAC(投量约为 2.4mg/L) ;当水中出现甲基异冰片 (MIB)时(7 月中旬 ),将 PAC的投量逐渐增加到 11mg/L ;夏季过后, PAC的投加量随 MIB 浓度的减小而减少,当 PAC的投量减到 1.2mg/L 时再持续投加 1 个月,在此期间若 MIB 浓度降到 5g/L则可停止投加 PAC。日本的高桥和孝等人对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全年的进、出水进行监测,得出蓝藻 6 月 10 月数量多、硅藻9 月转年 4月数量多。同时证明,只要藻类的数量不太多,常规处理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2。美国的 Pa

7、kmer 教授研究了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当藻类数量500个 /mL 时,不会引起滤池堵塞; 当藻类数量为 500 1000个/mL 时,滤池有稍许堵塞; 当藻类数量为1000 2000 个/mL 时,有明显堵塞现象;当藻类数量2000 个 /mL 时,会出现严重堵塞。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水库取水,从每年的3 月下旬开始,库中水温上层高、下层低,藻类繁殖很快,进入水厂的藻类难以沉淀,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仅为2 3h)。该厂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原水在水库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水库的换水率,使水中杂质来不及沉淀(保持浑浊状态 )而阳光难以射入,从而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困难;二是采用药剂控制(向水库

8、水中投加漂白粉 )。4 慢滤池、生物滤池除藻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水厂将快滤池的出水再经慢滤池处理(慢滤池过滤面积为500 2400m2 ,滤速仅为快滤池的 1/30 ,砂层厚度为1m),以去除水中残留的微小藻类。以色列以麦杆作为过滤材料, 在体积1m3 的 PVC池中装入 50kg 麦杆进行过滤, 可去除 75%的藻类。生物滤池工艺是生物除藻的一种,主要是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藻类的絮凝、吸附作用,使其被沉降、氧化或被原生动物吞噬。5 预氧化除藻对于某些藻类 (例如绿藻 )可以用氯、臭氧、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等氧化剂进行预氧化,以提高去除效果。 有一些藻类在预加氯后常会产生臭味, 这时应加过量的氯,

9、 使之产生游离态的余氯,随后再根据水质要求进行脱氯。利用高锰酸钾除藻也有较好的效果, 对碱性水的除藻效果优于中性或酸性水。 一般高锰酸钾投加量为 1 3mg/L 、接触时间 1 2h,但也有投加量为 10mg/L 、接触时间为 10 15min 的特殊情况 (为了延长接触时间,可在引水管中投药)。如果预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投量过多,可能会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出现“黑水 ”现象,而且出水的含锰量增加,有可能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过剩的高锰酸钾可在沉淀池中去除,只要淡红色已在池内消失,高锰酸钾就不会进入滤池。有些水厂采用直接过滤工艺(不经过混凝、沉淀 ),则需专门的检测设备,以防止多余的高

10、锰酸钾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有时也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过剩的高锰酸钾, 其投加点应在高锰酸钾氧化反应完成以后,以免相互作用而降低除藻效果,但是粉末活性炭也可能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宜在滤速上加以控制。臭氧是唯一不增加处理水中总固体的有效氧化剂,投加量为0.5 5mg/L 。由于该法所需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在国内还很少应用。臭氧和活性炭联合除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日本福间町水厂原水取自某水库,该水库库容较小、深度较浅,因此藻类容易繁殖(有时有异味 )。该水厂仅在水库水位低、藻类多、气味大时增用臭氧 活性炭处理设备,使藻类得到控制。北京田村山水厂水源取自怀柔、密云和官厅水库, 藻类繁殖高峰期经常规

11、处理后的出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当增加了臭氧 活性炭深度处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美国许多水厂附近设有调节水库,库中藻类数量较多,常采用三种方法除藻: 当藻类数量较多时,每天由专门人员向水库中投加硫酸铜溶液,投加量一般为0.5 0.7mg/L ; 当藻类数量居中等时,在原水中投加高锰酸钾; 当藻类数量较少时,采用预氯化去除。近年来,人们认为二氧化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除藻剂。其除藻机理是藻类叶绿素中的吡咯环与苯环非常类似,二氧化氯对苯环具有一定的亲和性,能使苯环发生变化而无臭无味。二氧化氯也同样能作用于吡咯环,氧化叶绿素, 致使藻类因新陈代谢终止且合成蛋白质中断而死亡。二氧化氯与藻类的反应速度极快,能够有效地控制霉味和鱼腥味等。二氧化氯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它和臭氧一样需就地生产。国外有稳定的液态二氧化氯供应站,但是价格昂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