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

上传人:卢****6 文档编号:27544512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IO结合项目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CDIO结合工程驱动模式的能源动力类实验教学探索 刘力健田禾崔明贤摘要:通过对能源动力类的专业特点分析,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与新时代创新教育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了总结,针对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要迎合工程认证教育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以工程设计为主线,符合CDIO理念的实验教学模式,在2021级、2021级、2021级能源动力类专业学生中进行应用实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认知、创新的综合素质,提高主体意识和实践才干,引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规划完成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关键词:能源动力类;CDIO;工程驱动;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G64

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2-0097-032021,2021,and2004grade.,soastoenhanceth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ofpractice,cognitionandinnovation,toimprovethesubjectconsciousnessandpracticalability,toarousethestudentsinterestinpracticeexperiments,andtostimulatethestudentsthinking,andleadstudentstoplanandcom

3、pleteexperimentsinproblemsolving,andachievegoodexperimentalteachingresults.Keywords:energyandpower;CDIO;projectdriving;experimentalteaching一、概述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高校教育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最新成果,代表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而工程驱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是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理念的一种新观念,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工程内容为核心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协助能

4、力为目标,鼓励学生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参与,开展学习者的综合能力1-4。实验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体系的一个分支,在整个教学培养方案中占据着强有力的地位,其不但有辅助理论教学的作用,还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理論联系实际、特别是与科学技术开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以及适应科技开展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环节。随着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建设的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应打破传统、迎求开展,而CDIO与工程驱动的结合是应对这种需求的新模式。二、能源动力类专业特点与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需求一能源动力类专业特点能源动力专业涉及面广,技术交叉性强。既包含传统的热能与

5、动力工程专业又包括一些新生的能源技术等专业【5】。作为一个宽口径大类专业,同时拥有热能工程、流体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等二级专业。当今社会尤为注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环境、提高效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主要议题。这就要求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专业根底知识,还得具备必要的资源环境学理论、电子控制及计算机应用知识,从而运用热能及其应用、能源利用和能源转换的根本规律,成为能够在能源动力类相关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二能源动力类学生对实验环节的需求通过对学院能源动力类学生的调查发现,二年级学生处于根底课程学习完成,进入

6、专业根底课程学习的阶段,学生总体上对实验的了解程度不大,对实验室的设备不了解,处于对实验室的憧憬阶段,新鲜感明显,是需要走进去认识的阶段;三年级学生专业根底课程已经学习完毕,对实验室的根底设备已经完全能够认识并熟练运用,对于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工程设备更加感兴趣。四年级学生专业课程根本已经修读完成,进入毕业设计实践阶段,对实验室内的教学设备已经熟识,需要进一步的利用设备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创造,多数学生需要以就业为目标,锻炼自主意识和设计能力,不断发现新的应用创新点,将大学学习中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6】。三、目前实验教学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新颖性

7、;教学缺乏创新性、应变性;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标准性等问题。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较多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模式,“讲解示范练习的单调循环使实验教学课堂单一枯燥,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了极大的制约和阻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社会适应能力,对教学效果具有重大影响7,8。一实验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方面传统教育理念使目前实验教学观念明显守旧、落后。安排教学方案时,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把实验教学看成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只作为验证和稳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种手段而已,因而,实验教学的学时数明显偏少,一般只占课堂教学的10%15%,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高。二实验教

8、学方式方法方面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并未能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授课方式通常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按教师提前给出的实验指导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缺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缺少交流,不利于实验教学成果的提高改善。一般的实验课不计成绩,没有学分,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有些单独设课的实验课学生成绩评价缺乏合理的科学依据。三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大多数教学实验,特别是专业根底课实验,主要是针对书本上的某一原理或公式所设立的实验,属于单一性验证实验。这些实验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甚至忽略了与生产实际的相联系的内容,未能表达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开展。这类缺少深广度

9、的实验,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感觉比较乏味,因而不予重视【3】。这样,不仅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有时还会影响到实验教学的秩序。这类单一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应用性及创造性实验偏少,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实验内容往往滞后于最近的科研进展,致使实驗教材也相应的更新较慢。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大多数学生对实验课目不够重视,每次实验时都是应付了事,从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数据到实验报告千篇一律,抄袭现象比较严重。甚至到课程结束时,还有些同学仪表仪器不会使用,根本故障不会排查。因此,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好好解决,那么实验教学达不到明显效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作用不大,不能适应当前培

10、养综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四、CDIO结合工程驱动模式的实验教学思路及具体方案CDIO结合工程驱动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才干为着眼点,以学生为主,转变教师身份,注重对学生求知欲的鼓励和引导,教师与学生进行工程准备和工程开展实施的深入探讨,包括如何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工程、如何合理的设计工程、如何合理的制定工程阶段方案和整体方案、如何合理分组与分工、如何收集相关工程资料9;工程实施阶段中,如何完成各阶段工程成果,工程成果的交流及改进;工程结束时,完整工程成果交流与评价、工程学习的反思等,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讲解示范10。科学地分析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1、结构,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结构体系11,1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一设计工程CDIO结合工程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设计工程13。以工程为主线,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设置总工程,再把总工程分解成假设干个小目标,并把大工程分解成假设干个子工程,把每一个知识模块转化为容易实现的小工程,把学习内容融化在每个工程之中;设置的学习工程可以是总工程、子工程,预习的、复习的工程,课前、课中、课后的工程,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的工程等。工程选取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那么:1.工程的实用性。工程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工程来源于实践,在选取工程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实用性。2.工程的可行性。工程选取时应考虑工程在

12、教学中能进行操作。3.工程的趣味性。实验是一个信息加工、专业操作反复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干扰因素,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可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二明确工程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在明确工程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和“怎么做最好思考,利用之前收集的资料,根据实验目的组成设计工程方案,根据各实验仪器结构和知识要点设计子工程,使学生对工程的结构有清晰条理性。为使学生能够有更切身体会的了解和实施工程,教师和学生可共同创设一定的“真实情境。三单独探索,提示引导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学生内部控制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

13、、促进者。放手让学生自己单独、主动探索学习是工程驱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在工程开始阶段,由教师进行工程引导如根据情境进行工程概念启发的过程,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分析工程任务。在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工程内容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提示、帮助和引导学生有序建立各个子工程的知识框架和形成完整工程的知识构建。同时,在工程进行中,可能因外部环境因素及学生内部学习心理因素的干扰,学生可能对工程学习会有情绪上和学习上的负压力,影响工程内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教学监控,即每个子工程实施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提示引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疏导,引导学生完成完整工程的意义建构。教师随

14、着工程进行而帮助、指导逐渐减少,直至学生可单独将工程继续进行。四团队协作,工程修正与完善工程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相互交流14。工程驱动教学中,小组人员以3-4人为一组,组员依据制定工程的方案表,学生展开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团队之间相互合作,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寻求解决方法15。团队之间可以分工负责,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在共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集体思维的力量,对完整工程内容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逐渐完成对知识要点的意义建构。CDIO结合工程驱动是一个团队协作、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工程为中心点,各抒己见,小组成员及组间的相互讨论交流和协商对工程具有事半功

15、倍的成效。五多元评价,综合评价教学评价是一种特殊的反响机制,对于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能有效克服。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智能开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开展差异性,同一智能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工程驱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更注重定性评价;多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开展、鼓励学生能力为目的;评价中学生同时参与,防止教师个人独断;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中的表现、工程成果、学生小组奉献等。五、结束语CDIO结合工程驱动教学模式以工程设计为主线,符合CDIO理念,解决了以往实验工程中理论知识和工程设计相脱节,实践环节独立不连续的问题,通过对2021

16、级、2021级、2021级学生的实践实施,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技能,培养主体意识,提高实践、认知、创新能力,引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规划完成实验,通过小组交流适当的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参考文献:工程系统为导向的实验实践体系探索J.實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349:200-202,243.【2】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汕头大学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1:27-37.【3】钟寿仙,张瑛,郭绍辉.MPC-CDIO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2:169-1

17、75.【4】马然,包金明,张健欣,等.基于工程驱动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04:143-147.【5】陈海艳,曹玉春.地方院校能源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112:68-71.【6】严大炜,邹琳江,许诗双.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203:120-121.【7】王小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8徐琳.新课标背景下探索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认知开展J.中国校外教育,202107:538.9孙玮.在任务驱动和工程化教学模式下的?网站建设?课教学探

18、析J.科技视界,202136:59-60.比较J.教育教学研究,202129:355-356.11钱存阳.工程化教学培养大学生系统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2:187-192.工程教育模式的能源动力类课程体系改革与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1:35-37.13宋涛,王瑜琳,赵明富,等.工程驱动机制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126:141-142.工程教育模式的微型工程驱动教学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2911:159-16215杨婷,刘沛津,彭莉峻.CDIO模式下电子技术实验工程式教学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3702:212-2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