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论文

上传人:xin****ome 文档编号:27518460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哲学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中国古代哲学在我使用 “中国古代哲学 ”这个词的时候,已经先入为主地承认了中国是有哲学的。而且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确实有实质的内容与之相呼应。比如先秦的诸子百家学说,两汉的经学,宋明理学等,也就是中国的传统思想。稍微细心一点的人会发现,在中国的传统学术中,本没有 “哲学”一词。汉语 “哲学 ”一词是 1874 年一位日本哲学家首先用来翻译“philosophy ” 一词的,但他同时声明:它用来与东方的儒学相区别。直到 1902 年中国人才在新民丛报的文章中第一次将哲学用于中国的传统思想。问题产生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中有可以称作哲学的东西吗?西方人的答案是否定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

2、生的三个条件:惊讶、闲暇、精神自由。中国古代那些 “尽人事而听天命 ”的哲人们,他们难道是那种以闲暇为前提,爱好自然奥秘,追求知识,以知识本身为唯一目的的 “哲学家 ”吗?中国人自己也有这样的疑惑。王国维在他的论哲学家与美家之天职一文中得出结论:我国无纯粹之哲学,其最完备者,唯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耳。当然,当时高涨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是不会允许承认这种重大的文化缺失的。 “国粹 ”派健将刘师培在其中国哲学起源考中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中国传统思想叫做哲学。所以,客观看来,中国的哲学,作为一个学科,是百年前的学者们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学术建树,对我们沟通中西学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许

3、我们可以把西方文化全球化后果的 “哲学 ”一词,用来指称人类思想在 “轴心时代 ”从宗教母体中突破出来的思想形态。我们在泛指以古希腊、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文化后果的意义上,把哲学当做一个共名来使用。然而当我们按照一些西方哲学史家所强调的,把 “哲学 ”当做古希腊独特的突破成果时,把中国的传统细想称作 “哲学 ”,我认为并不是理解中国文化突破成果,而只是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的恰当方式。回答完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之后,我们来走进中国哲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要理清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对于这个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硕大命题而言,以时间为轴无疑是切合实际的角度:先秦子学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

4、学 清代朴学。先说先秦子学。自夏以来,千年的统治秩序到了东周已经土崩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长期处于大变革和战乱之中。社会向何处去?治理国家的良策到底是什么?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批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我们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界的黄金时代,那是当之无愧的。当时的思想界空前活跃,诸子蜂起,学派林立,著书论说,游学论辩,施展宏图大志。当时主要的几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杂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等。至今几乎所有的传统思想都来源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批思想巨人有: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等。他们不仅有思想的睿智,而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孔子的主要思想有:仁、礼、中庸等。孔子生活

5、的春秋时代,是一个社会极为混乱的时代。旧的秩序已经破坏,新的秩序还未建立起来。孔子一生的志向就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秩序。与孔子一样,其他的思想巨人也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在思想的国度里遨游驰骋。老子的天道思想,反与若,无为与自然思想,他批评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孟子提出性善论和尽心说,主张施行仁政。庄子的主要思想有道与物,齐物论,逍遥游。名家的代表人物惠施和公孙龙,其思想有白马论,坚白论和指物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和天论。法家的韩非子的思想是把法、势、术想结合。这些思想家们为统治者提供了构建新秩序的途径和模式的可能选择。纵观历史,我们知道当时的

6、趋势是封建制度的完善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符合时代需要的理论思想被推崇,否则只能被时间的长河冲洗殆尽。时间到了汉代。最初的几十年,黄老之学一度受到推崇,其思想对于刚建立的政权有很大的稳固作用。但是其无为的思想并不利于这样集权的加强。统治者更需要为此找到一个理论依据。汉代经学应运而生。汉代经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儒学在先秦虽为 “显学”,但仅作为诸子百家的一派而存在。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之后,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号称 “经学 ”。汉代经学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经学具有“天人之学 ”的规模。研究 “天人 ”关系,是汉代学术的时尚,经学也概莫能外。他们都将天道与人事相结合,构筑了天人互

7、动的学说体系。其次,经学治学的手段是文字学的方法。经学家们注释经书,往往从释字出发,通过解释文字的形义关系、音韵关系,达到解释阐发经书义旨的目的。再次,经学在学术传承上重视家法师说。汉代经学发达,一部经书有数家派别,每家派别又有数种解说。汉代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他是汉代经学学术体系的奠基人。董仲舒学说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创造是“灾异说 ”。通过 “灾异说”,董仲舒在人间至高无上的皇权之上又设置了一个更高的权威“ 天”,而 “天”则是儒家理想政治的体现者,从而保证儒家原则精神在政治上的权威性。此外,董仲舒主张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在统治中坚持 “任德不任刑 ”,提出了 “三纲五常 ”的道德规范

8、,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并将这些理想和主张打上 “天”的印记,披上神秘主义的外衣。汉代时,气化思想、宇宙生成论盛行,演述阴阳、天人等论题。而魏晋时期,此类讨论渐往形而上学形式发展,以王弼、郭象为其代表。而汉代对人性的讨论,逐渐发展成为魏晋时才性与人物鉴赏等论题,其中以刘劭的人物志为其代表。当时政治势力更替,局势混乱,原有价值体系面临挑战,名教与自然、圣人论亦随之而起。魏晋玄学的核心内容牵涉哲学上各个领域,其中包括本体论,知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美学等各个领域,都是前人未有触及或未能深入控探讨的问题.其主要讨论内容有:(一 )本末有无的关系问题, (二 )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三 )言与意的

9、关系问题,(四)圣人有情无情的问题,(五 )才与性的关系问题,(六 )声无哀乐的关系问题 .玄学重视万物根源存有等相关论题,深受老庄思想影响,而有深入发展,王弼 老子注、郭象庄子注为魏晋玄学重要论著,更为老、庄最首要注疏。而当时名士诠释儒家典籍,如何晏论语集解 、王弼周易注、论语释疑、周易略例等多以道家思想,援引解释儒家观念。会通孔老仍为当时重要议题。佛教是古印度释迦牟尼在公元前 6 世纪创建的,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教学说是一种以追求精神解脱为宗旨的宗教体系和人生哲学。佛学从论证人生皆苦、世界皆幻出发,以超脱现实人生为标的。中国古代思想,也有讲精神解脱的学说理论,如庄子讲 “游世 ” ,道教

10、讲 “隐逸 ”,但这种超脱都是此岸性的,而佛学则以彼岸世界为理想,所以它所宣扬的精神超脱更绝对,更彻底,也就更富于吸引力。加之佛学体系宏大精深而富于思辨性,这些特点可补中国传统思想的不足,所以它的传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从另一方面看,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思想,若想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必须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以适应中国的国情,所以佛学自进入中国那一天开始,便步入了中国化的进程。这一进程经过了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长达五百年的时间,在隋唐时期基本完成,其主要标志是中国自己的佛教宗派的形成。隋唐时期佛学发展到极盛,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有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其中尤以禅宗最具代表性。禅宗虽然有所谓 “西天二十八祖

11、 ”和“东土五祖 ”的法系传说,但不过是为了扩大影响的虚张声势,禅宗的真正创始人是慧能。慧能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坛经一书中。“佛性论 ”是以慧能为代表的禅宗思想的核心理论。禅宗理论认为 “佛性 ”是世界的本体和唯一的实在, “佛性 ”存在于一切众生事物之中,是永恒的。慧能说佛性即心,心即佛性,佛性即人的本性。禅宗讲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心识是唯一的实在。可见禅宗的佛性论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唯心论。禅宗的佛性论显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禅宗的 “佛性本有 ”与儒家的 “性善论 ” 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禅宗的 “众生是佛,佛即众生 ”和孟子的 “人皆可为尧舜 ”的思想有惊人的一致。此外,禅宗对佛

12、性的描述也很类似于道家与玄学对本体的论述,如禅宗认为佛性是 “只可以意会,不可以言宣 ”的。而老子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禅宗的 “修行论 ”是“佛性 ”的认识论。禅宗的修行理论别具特色,讲 “定慧为本 ”,将禅定与发慧合二为一,取消了坐禅的形式,将修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从平凡的行、住、坐、卧中去体悟永恒的真理。禅宗的修行具有简易的特点,定慧不再是枯燥的宗教形式,而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寻常生活无非禅宗道场,平凡世界佛性无所不在。禅宗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超越平凡,在世俗世界中寻求神圣。禅宗的修行理论在形式风格上基本取法于道家,禅宗的证悟和道家的悟道都是一种内向的直觉体认。禅宗的修

13、行讲求“无心是道 ”、“任运自然 ”,这种理论显然来自于道家的 “自然无为 ”思想。而禅宗表现出来的世俗性特征,也带有中国传统文化人文主义的风格印记。宋明理学 。理学一名始称于南宋, 朱子曾说 “ 理学最难 ”,陆九渊也说 “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 。明代,理学成为专指宋以来形成的学术体系的概念。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 ”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 ”指称其思想体系。(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 ”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陆九渊、王

14、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宋的周敦颐、张载、二程、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 的朱熹、陆九渊;明代的王阳明 。就主导思潮而言,理学代表人物可概括为“程朱陆王 ”。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按现代学术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学体系区分为四派 张载为代表的气学、 邵雍为代表 的数学、程朱为代表 的理学、陆王为代表 的心学。宋明理学所讨论的问题随不同时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学与唐以前儒学尊五经一个重要不同之处,四书成为尊信的主要经典。价值体系和功夫体系都在 四书。六经为粗米, 四书为熟饭。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理气、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静、涵养、知行、已发未发

15、、道心人心、天理人欲 、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等。宋元明时期,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由于宋明时期中国哲学 的主要代表形态是理学,人们习惯上多以 “宋明理学 ”的概念来称呼这一时期的哲学。宋明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表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老化 ” 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宋明理学是当时有抱负有思想的学术群体对现实社会问题以及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战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在消化吸收佛道二教思想的基础上,对佛道二教展开了一种与孟子 “辟杨墨 ” 相类似的所谓 “辟佛老 ” 的文化攻势,力求解决汉末以来 中国社会 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

16、道德危机。宋明理学反映了中国 古代社会 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它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后半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走势,现代的中国人仍然不得不面对由它所造成的社会及文化后果。然而也正是这个智慧成果,成功地回应佛老而使儒学重新走上正统地位。至于朴学,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学术文风朴实简洁,重证据轻义理,因此被称之为 “朴学 ”。由于朴学采用的是汉儒训诂考订的方法治学,所以又有 “汉学 ”或“考据学 ”之称。在我来看,清代的朴学应该排除在中国传统思想之外。它更接近于考据学,涉及到的思想方面的探究和建树聊胜于无而已。所以在此我们就不讨论。粗略数完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从最初诸子百家的寻找理想社会模式到最后宋明理学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中国的传统思想一直围绕着政治而展开。受政治的影响又引导着政治。从粗线条的治国之道到细线条的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我们大致可以用张岱年先生在其中国哲学大纲中的话总结中国哲学的特点:合知行、一天人、同真善、重人生而不重知论、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既非依附科学亦非依附宗教。Ps:经过两周的挣扎作业终于告一段落。由于水平限制,文章中难免有错误缺漏。见闻有限,所以难免有引用。丁胜海管理学院行政 1011005012028139629619862012/5/1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