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478047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发行的世界竖版地图,是沿北纬15度的纬线把地球横着切开,然后采用几何投影的方法制成的地图。图中阴影区表示夜的范围,M、P表示为现代地球的两个磁极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地球上水平放置的指南针,在北京北端的实际指向是( )A. 与北京位置无关,始终指向正北B. 与北京位置无关,始终指向

2、西北C. 与北京位置有关,指向东北D. 与北京位置有关,指向西北2. 我国发行的世界竖版地图与普通世界横版地图相比,可以( )A. 完整显示世界各地分布B. 清晰完整地显示极地科考线路C. 避免了高纬度地区的变形D. 保证了我国版图的完整性3. 此图所示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点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 东半球即将开始新的一天C. 新的一天占全球范围大于1/2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答案】1. C 2. B 3.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指南针两端指向两个磁极方向,北端指向图中M点,其在北京的东北方向。C项正确。【2题详解】无论是竖版地图还是横板地图,都可以清晰显示世界各地以

3、及中国疆域的完整性。AD项错。高纬度地区依然有变形,但是变形较小。C项错。横版地图极地变形大,竖版地图两个极地周边都能清晰的显示,B正确。故选B。【3题详解】图中L处为西经165度,昏线位置,正值夕阳西下,A项错误。两个日期的界线分别是180度和西经75度经线,新的一天范围超过1/2,C项正确。故选C。【点睛】划分日期的界限一般有两条,一个为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另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沿180经线南北延伸,180经线理论上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叫日界线。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即知道西十二区日期,求东十二区日期时,要加上一天。结合东、西十二区的位置,东侧是西十二区,西

4、侧是东十二区,可以判断出西侧的日期。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与大气圈相通,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下图是我国某河段流域内潜水等水位线(单位:m)分布图,甲地地下水埋深1.5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甲地海拔高度最低可能是( )A. 5B. 6C. 7D. 85. 甲地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 )A. 东流向西B. 西北流向东南C. 东北流向西南D. 西流向东【答案】4. B 5. B【解析】【分析】【4题详解】甲地潜水水位介于3.8-5.2米之间,潜水埋深1.5米,所以甲地海拔介于5.3-6.7米之间。故选B。【5题详解】甲地的地下水流向应与该地地下等潜水位线垂直且由潜水位较高处流向潜水位较低处,再

5、结合图中的方向指示标信息可知,该地地下水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故选B。【点睛】潜水的流向:潜水是沿着潜水面坡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因此,垂直等潜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就是潜水的流向。我国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辰,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太阳高度最高时为午,其它依次排列。赤道式日晷则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甲图)。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晷盘平行于赤道。晷盘上标有十二个时辰名字,利用晷针影子读取时刻(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乙图中十二时辰刻度标注正确的是( )A. 丑B. 酉C. 寅D. 卯7. 当晷针的影子正好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6、 东北平原小麦正在播种B. 考察南极大陆的最好季节C. 南非的开普敦附近多晴天D. 索马里半岛沿岸多雾【答案】6. D 7. D【解析】【分析】【6题详解】根据太阳的视运动和晷针的指向,可得十二时辰(顺时针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图中排列最上为子时,然后顺时针依次排列。卯标注正确,故选D。【7题详解】晷针影子最短为当地夏至时,夏季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索马里沿岸上升补偿流,为寒流,多雾,D对。东北平原种植春小麦,播种在春季,A错。考查南极大陆应在北半球冬季,B错。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南半球为冬季,温和多雨,C错。故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冬季受西风带

7、影响,温和多雨,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多晴天。根据探测高度要求,气象台站给携带探空仪的探空气球充满足够的氢气,然后记录飞行过程中实时测定的温度、湿度等大气要素数值,分析大气状况。最后气球破裂飘落。图1为广州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夏季某日在操场释放的探空气球,图2为气球释放后某时间段记录的温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关于此次探空气球叙述正确的是( )A. 最大飞行高度10kmB. ed段可检测到空气电离层的存在C. df段检测到空气杂质增多D. ea段检测到强烈的逆温现象9. 图中ab时间段内,探空气球上升的因素包括( )A.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导致气球上升的直接原因B. 气

8、球上升时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东偏移C. 空气温度梯度大会加快气球上升速度D. 大气杂质明显阻碍气球上升,导致上升速度逐渐减慢【答案】8. C 9. C【解析】【分析】【8题详解】图中温度数值显示b点温度最低,应为对流层顶,c点增温达到最大,属于平流层,c点后温度变化迅速,为下降时期,分别为平流层和对流层。飞行高度达到平流层,A项错。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B项错。图中显示e-a温度下降,没有逆温,D项错。d-f段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升高剧烈,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中杂质增多,C项正确。故选C。【9题详解】气球上升是受上升气流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导致大气水平运动,A错。地偏力影响水平运动方向,不会导致气球

9、上升,B错。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强烈,气球上升受到上升气流影响,C对、D错。故选C。【点睛】对流层是大气圈最低的一层,其特征是:1、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m平均降低0.65,因而大气易形成强烈的对流(升降)运动;2、因热带气流的对流强度比寒带强,故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处约1617km;3、对流层较薄,但却集中了大气总质量的75%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主要天气现象和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都发生在这一层,对人类活动影响最大。下左图示意北半球某河流局部河段的改道演化,下右图为地质循环图。M地常见当地人淘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若不考虑径流量的改变,随着河道形状的发展变化,该

10、段河道沉积物粒径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A. T1T2T3B. T1T3T2C. T3T2T1D. T2T1T311. M地金子最初源自于( )A. B. C. D. 12. M地露天沙金矿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A. aB. bC. cD. d【答案】10. C 11. A 12.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河流地貌以及读图分析能力。【10题详解】据图可知,图中三个时期的河道显示,T3-T.2-T1是一个曲流发展的过程,河道弯曲加剧,河流流速减慢,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变化。故选C。【11题详解】据右图地质循环图箭头特点可知,三进一出为岩浆,即为岩浆,由岩浆直接形成是岩浆岩即为岩浆岩,为沉积

11、岩,为沉积物,根据地质循环,各元素的来源应该是地下岩浆。故选A。【12题详解】据右图分析可知,a为风化作用,b搬运沉积作用,c固结成岩作用,d冷凝作用。沙金矿为河流泥沙沉积形成。故选B。【点睛】地质循环过程如图:下图海域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左图为“海底地形图”,右图为“7月份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 与同纬度海区相比,该海域温度更高,其原因是( )A. 太阳高度大B. 陆地影响大C. 白昼时间长D. 周边少径流注入14. 该季节甲北部海区渔业资源丰富,相关因素是( )A. 大陆架B. 洋流C. 海洋水温高D. 海水盐度低15. 乙海区面临的最主要海洋环境问题

12、是( )A. 风暴潮B. 海水污染C. 赤潮D. 沿岸生活垃圾排放【答案】13. B 14. B 15. 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值线分布图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读图分析能力。【13题详解】据题干知,与同纬度相比,则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相同,A、C排除;该地水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是因为海陆分布,陆地面积大,水域面积小,B正确;径流主要影响海水盐度,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陆地轮廓可知判断,甲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甲北部海区属于夏季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沿岸形成索马里寒流,上升流是形成渔场的原因。故选B。【15题详解】据海陆轮廓可知,图中乙海区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量大,

13、因此海洋问题为污染问题。故选B。【点睛】北印度洋海域海水流向规律: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当地居民在发现图中洞穴时这样描述:攀上石崖,在圆滑的碎石间,发现一处洞穴。洞如同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洞内的景色更是千奇百怪,洞顶悬挂着大小不同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洞底长着酷似竹笋的石头,它们有些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擎天石柱。蹲下身来仔细听还能听到流水的轰鸣声。材料二:下图是该地的地质剖面图。(1)解释图中花岗岩陡崖的成因。(2)简述M谷地成因。(3)说明图中石洞形成过程。【答案】(1)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地下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花岗

14、岩;地壳上升,周围岩石被侵蚀,而花岗岩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花岗岩陡崖面。(2)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力,形成背斜弯曲;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在外力作用下,侵蚀较快,形成谷地。(3)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溶解石灰岩中矿物质,裂隙扩大,水流速度加快,溶蚀能力增强,形成溶洞;水位下降,洞穴出露地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地质构造及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花岗岩陡崖的成因从花岗岩成因、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说明。M谷是背斜谷,结合背斜构造成因、外力作用分析。石洞的形成结合石灰岩特点、流水的外力作用分析。【详解】(1)花岗岩陡崖的成因从花岗岩成因、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角度分析说明。

15、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活动在地下冷凝形成的,由图示可知,花岗岩形成于陡崖形成于褶皱断裂带之后,是地壳运动岩层断裂,地下岩浆沿裂隙上升,形成花岗岩;后地壳上升,周围岩石被侵蚀,而花岗岩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花岗岩陡崖面。(2)M谷是背斜谷,结合背斜构造成因、外力作用分析;图中岩层向上弯曲,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判断M是背斜谷;是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力,形成背斜弯曲;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在外力作用下,侵蚀较快,形成谷地。(3)石洞的形成结合石灰岩特点、流水的外力作用分析。石洞位于石灰岩处,石灰岩是可溶性风岩石,地表水沿岩石裂隙下渗,溶解石灰岩中矿物质,裂隙扩大,水流速度加快,溶蚀能力增强

16、,形成溶洞;水位下降,洞穴出露地表,形成石洞。【点睛】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图”。材料二: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1)描述1、7月陕西省秦岭南北两侧气温差异。(2)说明秦岭成为我国南北热量带分界线的原因。(3)分析夏季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大的原因。【答案】(1)1月份南侧气温0度以上,北侧0度以下,温差较大;7月份两侧温度相近。(2)秦岭位于中纬度地区,南北过渡地带;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季风对冬季气温影响明显;秦岭南北两侧温差大,0度等温线穿过

17、此地。(3)夏季,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气温递减率低;北坡气流下沉,增温幅度大。【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岭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成因及南北两侧地理气候差异。月份气温差异的描述从温度值大小、温差大小比较。秦岭成为我国南北热量带分界线的原因从秦岭南北温度差异、0等温线分布及气候类型差异角度说明。夏季气温垂直递减差异大的原因与气流的坡向有关,结合季节及夏季风的影响说明。【详解】(1)月份气温差异的描述从温度值大小、温差大小比较;由图示可知,1月份南侧气温0度以上,北侧0度以下,南北温差较大;7月份两侧温度相近,温差不大。(2)秦岭成为我国南北热量带分界线的原因从秦岭南北温度差

18、异、0等温线分布及气候类型差异角度说明。秦岭位于中纬度地区,南北过渡地带;我国处于季风气候区,季风对冬季气温影响明显,秦岭以北受冬季风影响大,以南受冬季风影响小;秦岭以北冬季平均温度低于0度,以南平均温度高于0度,秦岭南北两侧温差大,0度等温线穿过此地;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3)夏季气温垂直递减差异大的原因与气流的坡向有关;夏季,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气流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气温递减率低;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幅度大,导致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大。【点睛】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

19、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温度、水分等因素通过影响微生物的分解活动,进而影响土壤碳含量。下面表格为我国三处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表。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黑河中游(河西走廊)有机碳含量(g/kg)96-18419.63一50.202.2829.55(1)说明三江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且有机质土层深厚的原因。(2)分析气候变暖对黑河中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比较洞庭湖平原区与周边丘陵区土壤的特征。【答案】(1)三江平原湿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土壤水含量高,植被生产量高,有机质来源丰富;冬季温度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差,有机碳得以积累;地表水多,淋溶作用强,有机质下渗。(2)气候

20、变暖,加剧黑河中游地区干旱,植被减少;气温升高,微生物分解加快,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3)洞庭湖平原区因河流的淤积作用,多沙质土壤,水土流失轻,土层深厚肥力较高;周边丘陵区为红壤分布区,土质粘重,水土流失重,土层薄,肥力低。【解析】【分析】本题以不同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材料,考查环境对土壤形成的作用,难度一般。【详解】(1)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于气候和有机质来源有关。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物及微生物残体、植物,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作用差,土壤中积累量多。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生长旺盛,有机残体多,有机质来源丰富。有机质地表水淋溶作用下,下渗增强,使得有机质土层深厚。(2)有机质

21、多少与微生物分解作用有关。气候变暖会导致黑河流域气温升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增强,速度加快,使得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降低。同时,有机质来源于植被残体,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水资源更加短缺,植被减少,有机质来源变少,土壤有机碳减少。(3)洞庭湖平原地区与周边丘陵地区土壤的特征要结合地形及气候从水土流失角度分析。洞庭湖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泥沙沉积作用强,土层较厚,含有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较为丰富,肥力较高。而周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且岩石中铁铝成分高,在高温高湿作用下,发育为红壤,土壤黏重,土层薄,肥力低。【点睛】19. 下图为安第斯山脉西坡自然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甲乙丙丁自然带名

22、称。(2)指出该图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3)分析A、B地带灌木、草地自然带的分布特点。【答案】(1)甲:热带雨林带;乙:热带荒漠带;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丁: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纬度地带性规律,垂直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3)A地灌木,草地自然带较窄,自然带下线高,上线低。该地纬度低,热量充足,林线高;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雪线低,灌木,草地上线低。B地灌木,草地自然带宽,下线低,上线高。该地纬度高于A地,热量条件差,灌木,草地下线稍低;受副热带高温气压带影响,降水少,雪线高,灌丛、上线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详解】(1)

23、据图并结合图例分析可知,甲位于赤道附近的基带,为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乙位于5S以南,为热带沙漠气候,基带为热带荒漠带;丙位于30以南-40S之间,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丁位于40S-60S大陆西侧,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据图可知,安第斯山脉自然带有垂直方向即随海拔高度更替的自然带,即体现了垂直地带性规律;据图中横坐标可知,该地自然带随纬度有规律的更替,即体现了纬度地带性规律;以及由于局部水分、地形导致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据图可知,A、B两地上部灌木或草地分布可知, A地灌木、草地自然带较窄,自然带下线高,上线低。据图可知,A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因此林线高;且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多,雪线低,所以灌木、草地上线低。而B地灌木、草地自然带宽,下线低,上线高。该地纬度高于A地,热量条件差,灌木、草地下线稍低;据图可知,该地位于30S附近,受副热带高温气压带影响,降水少,雪线高,灌丛、草地上线高。【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海陆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内陆间的分异、小至区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地带性分异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