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上传人:jkl****17 文档编号:27474814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

2、、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扩展阅读面。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鲁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科学精神”这一专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诠释。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典型的事例说明观

3、点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理解能力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基于对本班学情的分析,本节课我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本文属于议论文,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本课涉及到的科学知识较多,如:地球的自转、盐酸、石蕊试纸等,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对此知之甚少,所以课前应让同学们多查阅资料,课堂上不花费过多时间。目标叙写: 1. 95%的同学能通过预习准确读记“机械、旋涡、敏锐、花圃、石蕊、逆时针、司空见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等词语。90%的同学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以及联系上

4、下文的方法理解“司空见惯、见微知著、追根求源、锲而不舍”四个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85%的同学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了解三个故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85%的同学能结合三个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80%的同学能够仿照课文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写一段话。(重点) 4.通过展开想象等方式,90%的同学能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评价设计:1.通过教学环节“字词入手,检查预习”检测目标1知识目标的达成。2.通过教学环节

5、“细读课文,品析感悟”检测目标1、2、3、4、5的达成,突破重难点。 3.通过教学环节“迁移拓展,树立意识”检测目标2、3的达成。4.通过教学环节“总结写法,课堂小测”检查目标2的达成情况。预习提纲: 1.我会品读我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熟练而有感情。我读了 遍。 2.我会积累我会读下列词语,会写加点的词语,我还能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呢! 机械 旋涡 玫瑰 花圃 石蕊 逆时针 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百思不得其解 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是我积累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我会思考 我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并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4.我会查阅 这是我查阅的关于本

6、文作者的资料:我还能通过查阅资料补充其他类似事例。 5.我会质疑本课中我还有这些疑问: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与本文相关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真理” 1.听说咱们班同学都有自己的座右铭,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交流。 3.大家交流的这些座右铭,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他们称之为真理,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条真理,它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5、预设:为什么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真了不起!【设计意图:从

7、学生熟悉的座右铭导入,明确什么是真理,进而导入课题,由熟知到未知,形成自然过渡,为目标3的达成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从课题入手理解课文内容的学习方法”。】 二、字词入手,检查预习 1.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叶永烈) 对于他你都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资料: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 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老师也带来了作者的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资料)快速浏览。 2.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叶永烈的小说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这样一位著名科普作家写的课文,不知你课前读了几遍?用手指告诉老师。多的同学读了()遍,少的同学也读了三四遍,那字词一定没问题喽? 第一组词语机械 旋涡 敏锐

8、花圃 石蕊 逆时针 (抽生读,纠正读音) 3.“械”这个字的笔顺比较容易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清楚了,拿出你的手,咱们一起再来一遍。4.接着看第二组词语:司空见惯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打破沙锅问到底 (集体读)5.质疑:那这些词语中你感觉哪个词语的意思不太好理解?(学情了解:见微知著) 6.你觉得要理解这个词语,关键要理解哪两个字?(微、著) 引导学生理解 微:细微、微小 著:明显(大屏幕出示字典中的解释,选择) 7.课文里面就向我们介绍了三个见微知著的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生用简练的语言交流三个事例,师相机指导概括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叶永烈的资料,

9、激发学生收集材料和学习本文的兴趣,有效地落实本学段的一项重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另外,字词方面,注重课堂反馈,学生会的不教,从学生质疑入手,开始对文本的学习。】三、细读课文,品析感悟 三个事例鲜活而有趣,虽然他们发现的现象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这三个事例都说明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下面我们就聚焦第一个事例,看看谢皮罗教授是如何找到真理的。1. 探究第一个事例(1)(点击课件,每一部分现象、问题、过程、真理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字体),请看大屏幕,这就是第一个事例,现在快速默读这段话,猜猜老师为什么要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来出示?(板书:发现问题 反复实验 得出结论 ) 那谢皮罗教授

10、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预设:每次放掉洗澡水的时候,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每次总是”你体会到什么? 放洗澡水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谢皮罗却从这席位的现象中,看出了他的发展趋势,这种本领就是(板贴:见微知著) (2)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抓关键词:紧紧和反复 谈体会,读句子。) 抓住问号不放的过程就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过程,就是追求事情根源的过程,书中有这样一个词,叫追根求源(板书)追根求源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们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生活,谢皮罗教授却(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在

11、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赤道上热得让人窒息,谢皮罗教授仍(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严寒还是酷暑,谢皮罗教授都(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3)困难再多,他都不曾放弃,这是什么精神?是啊,找不到真理他是决不罢休,这就是锲而不舍!(4)反复的实验和研究之后,他找到真理了吗?谁读? (5)从见微知著的能力到追根求源的决心再到锲而不舍的努力,谢皮罗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我们说谢皮罗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个事例向我们

12、证明了(生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设计意图:先由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个事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方法,为下面自主、合作学习后两个事例引路。再通过齐读第二自然段,加深了对第一个事例的理解。】2.自主学习,深入感悟同学们,一个事例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另外两个事例呢,你们对照着屏幕上的表格,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来研究怎么样?(1)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人物现象“?”从“?”到“!”的过程“!”谢皮罗 a.将表格填完整(所填内容在书中用不同符号画出来)b.对于这个事例你还有哪些疑问? (2)交流第二、三个事例第二个事例:学生回答表格内容,师相机指导:读出疑问:这些可是困惑波义耳的谜团啊,老师怎么

13、没有听出疑问的味道呢?第三个事例:学生回答表格内容,师相机指导: 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位奥地利医生,当你发现人在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个现象时,你会想些什么?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理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正是这一连串的问题给了奥地利医生和波义耳科学研究的动力,促使他们进行了许多实验,最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所以我们说 波义耳、奥地利医生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两个事例又一次向我们证明了(生齐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

14、意识,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地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反馈,大胆交流自己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集体求同存异、真正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 3.找相同点 (1)同学们,此时,我们回头再来看看这三个事例,你会发现他们其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你发现了吗?看来不少同学可能还需要点时间,那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好吗?小组交流预设:相同点一:他们都是从一些细小的、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发现问题的。相同点二:这三个事例中的真理都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才找到的。相同点三:谢皮罗教授、波义耳还有奥地利医生,他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都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相同点四:三个事例都

15、是先写偶然发现的现象和问题,再写反复试验,最后写得出结论。你们组发现了三个事例在写法上相同点,分析得很有道理,书上有一段话和你们说的意思是一样的,看看是哪一段?(2)第二自然段老师这样出示,你还会读吗?(生读) (3)你知道这里的问号和感叹号分别代表什么吗?“?”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4)那这一句为什么要采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呢? 预设:这样说就是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让别人印象深刻。 师:说得多好啊!把一个真理说得那么通俗易懂、简单明了,让人耳目一新。【设计意图:采用对比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科学事例表达的共性,让他们更深

16、入地理解三个事例的写作特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采用标点符号代替文字的好处,让学生感受到文本语言的规范、准确以及巧妙使用符号语言所表达的独特效果。】 四、迁移拓展,树立意识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知道找到真理需要我们见微知著,追根求源,不断探索,可是这种能力是凭空产生的吗?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大屏幕出示)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文中说“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你都知道谁是这样的人? 你能按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吗?( 谁)因为( ),通过反

17、复研究,最终( ) 。 预设:鲁班、牛顿、瓦特大家的课外知识很丰富啊!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是生活。通过文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发现真理的易与难,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激发学生对发现真理的兴趣,增强发现真理的信心和勇气。】五、总结写法,课堂小测 同学们,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先提出了一个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再用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告诉我们,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机遇”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像作者这样,

18、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具体事实加以证明,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那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板书)你能不能也像作者这样用具体事例证明你的座右铭是一条真理呢?(学生交流)【设计意图: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是本课乃至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所以在课堂小测时对这种写法进行检测。由于时间关系,当堂不能进行写,只进行口头交流。】六、推荐书目,拓宽视野课的最后,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的名字,看,当真理碰到鼻尖上、袜子的启示、炸不死的人、怪人不怪、飞机兄弟,有趣吗?知道这些有趣的小故事藏在哪?就藏在老师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中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相信这本书会让你再次感受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扩大阅读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弘扬科学精神。】板书设计: 观点 2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事例 洗澡水的漩涡 紫罗兰的变色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见微知著 结论 ? 追根求源 ! 锲而不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