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

上传人:阳*** 文档编号:27441973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25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煌石窟形制》PPT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 敦煌艺术巡礼 o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敦煌莫高窟之所以能独享该名,是因为斯坦因西域考古图记中以“千佛洞”来称呼敦煌莫高窟之故。o莫高窟的洞窟分布在大泉河(古称宕泉)西面、鸣沙山最东麓的断崖面上,崖面南北长 1500 米,高1040米 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南区1000米 ,北区500 米 。南区有492个洞窟,二至四层不等。北区正式编号243窟,仅有个别洞窟存有壁画。 整个莫高窟,保存有公元四至十四世纪1000年间的45000平方米 的壁画,2400多身彩塑和5座木构窟檐,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的佛教艺术和历史文化宝库。从载体来看,莫高窟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建筑艺

2、术和书画艺术。 第一节 敦煌石窟形制 o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其分类大致如下:o一、中心塔柱窟 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主要出现于北魏、西魏、北周时期。莫高窟现存中心塔柱窟有二十八个,其中北魏十一个,西魏两个、北周三个、隋代四个、唐至元代八个。其典型者如北魏第254、第248窟,北周第428窟等。o 倒塔窟是中心柱窟之异型形式。莫高窟隋代第302、303窟属于此类。 o 塔庙窟的宗教意义是为了“入塔观像”。它的出现具有宗教学与地域性上的双重原因。中心塔柱石窟是一个洞内的寺院,是石窟艺术逐渐汉化的产物。 北魏

3、254窟 西魏 432窟 隋代 244窟 o二、覆斗顶形窟 覆斗顶形窟又称倒斗形窟。窟顶中心有方形深凹藻井,四面呈斜坡状,形状如倒斗,故名。此类窟形在整个莫高窟的洞窟中属于中小型,保存数量最多,是敦煌石窟的主要形式。是从十六国晚期至元代唯一不断出现的窟形。典型洞窟有西魏第 249 窟,北周第 296 窟,隋代第420窟,初唐第220、323窟,盛唐第328、45窟及中晚唐第159、156 窟等。o三、殿堂窟 o 殿堂窟又称中心佛坛窟、佛殿窟。为五代、宋时期的代表窟。平面方形,覆斗顶。殿堂窟一般属于大型窟。在唐后期及五代时期,大量出现。典型洞窟有晚唐第85、196 窟,五代第98、146 窟。

4、四、大像窟 大像窟即洞窟内开凿、雕塑有巨大的弥勒佛像。莫高窟仅有初唐第96窟(即北大像窟,像高33米)和盛唐第130窟(南大像窟,像高26米)两窟。大像窟的建筑形式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殿堂建筑与印度石窟建筑结合的产物。由于佛像通体的高大和窟檐外观的气派,大像窟往往成为所在寺院的中心和象征。 o五、涅槃窟 涅槃窟是以涅槃像为主题的洞窟,劵顶,横矩形窟。西壁有横贯全窟的佛床,上塑佛涅槃像,佛像侧卧,前无遮挡,所以平面作横长方形。莫高窟的涅槃窟只有第148、第158两窟。 o 六、僧房窟 僧房窟是供僧人生活起居、修禅打坐的洞窟,有的可能是生活于莫高窟“长住百姓”的生活窟,现多废弃。莫高窟现存僧房窟大多

5、数分布于北区,共有六十五个。南区仅仅两窟(第488、第489),洞窟时代为北朝至元代。 盛唐 96窟 盛唐 130窟 中唐 158窟 涅槃窟 o七、影窟 影窟亦称影堂,是为纪念高僧而绘塑有高僧真容的纪念性洞窟,有的影室原为该僧生前修禅行的禅窟。莫高窟现存有第17、第137、第139、第174、第357、第364、第443等窟,时代自中唐至五代宋。影窟均属于主窟。o八、禅窟 禅窟是供僧人禅修、诵经的洞窟,有多室和单室之别。一般是在主窟左右两壁各开凿仅供坐禅用的小型禅窟三个或四个。禅窟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主窟开龛的佛殿窟附设成组的禅窟,第二类是专为禅行的单室禅窟,均位于北区,数量有六十六个,第三类是

6、多室禅窟,均位于北区,数量有十个,多有前室、中室、后室。o九、瘗窟(y ) 瘗窟为安葬僧人尸骨的洞窟,有的也可能用来安葬过世的俗家弟子。莫高窟现存瘗窟均位于北区,共有23个,时代自隋代至元代(不排除有更早的)。洞窟较小,平面成方形或长方形,制作较粗糙。o莫高窟还有不少其他用途的石窟。如仓库窟,用来储藏物品。o 第十七窟 o洞窟形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有窟前建筑,包括殿前建筑和窟檐建筑。殿前建筑主要指底层窟前的地面建筑,窟檐指各层洞窟外的木结构建筑。o所谓窟前殿堂建筑和窟檐建筑是指修建于洞窟前并与洞窟相连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木结构建筑,属中国传统建筑,和由印度西域而来的佛教石窟结合,使得佛教石窟建筑

7、中西合璧,极富文化含义。窟前殿堂建筑和窟檐建筑二者在莫高窟是基本上相同的,在结构等方面的区别甚微,大同而小异,只是窟前殿堂建筑一般是指位于底层洞窟,因为底层洞窟前有足够宽阔的地面和空间,可以修建大型的木结构建筑;而窟檐则一般是指位于底层洞窟以上各层洞窟前的木结构建筑,由于受到有限空间的限制,因此规模较小,二者均构成了窟前建筑,和洞窟合而为一,也基本上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功用与性能。o莫高窟现存最早的窟檐建筑是晚唐第196窟窟檐,其次有第427、431、437、444四窟宋代曹氏归义军晚期窟檐,这几座窟檐的存在表明了在晚唐张氏归义军和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莫高窟洞窟前窟檐的大量存在,这一点也可以从归

8、义军时期大量有关洞窟营建文书的记录中反映出来,此外从现存莫高窟晚唐五代宋时期几乎所有这一时期创建或重修洞窟前所留存的窟檐建筑的窟檐孔遗迹得到应证,另外大量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底层洞窟窟前殿堂建筑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也可作为这一时期必定有为数不少的窟檐建筑的修建的旁证资料。 o综观敦煌石窟,莫高窟的洞窟种类很多,但以禅修、礼佛为中心。洞窟种类功能齐全,在住、用、葬、藏等方面均有体现。可以说,莫高窟是一个以洞窟为活动中心、以宗教为生活核心的人类居住聚落。 o敦煌石窟形制有一个明显的中国化过程。同时,各类建筑类型也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 o塔庙窟的兴衰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北魏至西魏是塔庙窟的鼎盛阶段。北周至隋朝,塔庙窟开始衰落,形制基本延续前期。初、盛唐时期,塔庙窟更加衰落,数量更少。晚唐时期,塔庙窟已经接近尾声阶段,数量很少,形制也有许多变化。塔庙窟在第一阶段时与殿堂窟差距较大,后来逐渐殿堂化,中心塔柱的含义也逐渐减弱乃至消失。o各种塑像和洞窟形制的重复(南北大像和两大卧佛)是时代更替和各种势力交替的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