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

上传人:妈**** 文档编号:27420925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3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版21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生产论汇编 艺术生产论从来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重要构成环节,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界对此早已展开了较为深入、但相对来说也较为封闭与单调的研究。进入21世纪,艺术生产论却成为了文艺理论研究一个异常令人瞩目的生长点,涌现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从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来说,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并不意外: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使得中国的市场建设初具规模,市场机制*作用到了原来比较高蹈的文学艺术领域;而21世纪之初,国家将文化产业明确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把原来较为潜隐的市场生产与艺术生产是否具有同构性等问题直接地、尖锐地展现到了人们面前。一言以蔽之:社会现实对原有的艺术生产理论特

2、别地提出了挑战。而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艺术生产论的关注(包括自身的理论创新和对国外相关理论的译介研究),则为该问题领域的全新拓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本文试图以本体论、市场论、媒介论这几个当前艺术生产论最为活跃的方面为重点,对21世纪以来中国学界在艺术生产论的新拓展做一个讨论。 在进入正式的讨论之前,还有必要对艺术生产论中“生产”之意味略加界定。我们认为,“艺术生产问题”的产生发展,归根到底都和马克思的精神生产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此种“生产”之意味强调物质生产对人类精神活动的决定性影响,精神活动不但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与物质生产具有某种同构性,以至于人们能够将精神活动当作物质生产的一

3、个自然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个角度说,精神活动才是“生产”的,精神活动就是“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生产论应当是有特指的,它关切的重心乃是物质生产及外部世界的构造方式对艺术活动的影响。 一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本体论的阐述基本是在这一经典命题下进行的:物质生产决定精神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特别是艺术生产具有某种“不平衡关系”。当前的艺术生产本体论研究则强调,在一般唯物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关注现实人类社会的各种具体问题,需要根据人文学科及其他科学学科的发展,衍生、发展出多种富有时代精*分析问题的技巧,对现实物质基础的特殊性及其与文艺生产的关系作出有针对性的阐

4、释。 重新阐释艺术生产的唯物论基础,是新世纪以来艺术生产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思想界有关生产问题的讨论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学界结合文化工业理论,消费理论,空间理论、生态理论、*理论、景观理论、场域及文化资本理论、权力话语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海德格尔等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批评等等,展开了诸种关于艺术生产基础问题的讨论。这里我们仅选取学界化用消费理论、空间理论所取得的成就略加评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以何种方式、在怎样的层面吸收了国外相关理论的合理内涵,并以之拓宽、夯实艺术生产论的唯物论基础的。 消费理论无疑是近十余年来非常活跃的一种具有本体论意味的理论样式。而在

5、“消费理论”的统一名号之下,事实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论指归。本文不拟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分析,我们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中国学界会对这一理论投以这么强烈的关注热情呢? 这十余年来,中国文艺研究界以“消费”为主题的论著简直不可胜数,除了我们下文将要提及的一些著述,戴阿宝的终结*鲍德里亚前期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x年),刘旭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艺术作品马克思艺术生产观念再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x年第3期),刘士林的*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文学评论202x年第3期)等等也都是值得重视的理论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哲学、社会学或其他一些学科在谈论“消费”的话题时,相当

6、多的研究成果也涉及了艺术生产的本体论问题。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消费理论”某种意义上就是以审美为本体的社会理论。按照鲍德里亚的观点,商品的符号化及其符号化的社会运作过程乃是当代社会进入“消费社会”的前提条件,而这显然与艺术品的生产过程具有同构性。这些成果同样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他们又从中汲取了怎样的思想营养呢? 尽管研究者考察问题的角度、立场大有差别,但他们对消费问题的高度关注在很多场合中实际包孕着对传统唯物主义思维定式的一种反省或曰越界式的扩容意识。过去在谈到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时,人们较多强调的是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即生产是一个决定性的范畴,它规定了交换、分配与消费的具体型态。 可参见马克思

7、: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0页。而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人们自然地进而推论:生产劳动生产了人类社会,它其实便生产了人类存在,生产了意义本身。这样,生产范畴在对整个人类的实践活动包括精神活动的解释中就居于一种支配性地位。人们通常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名言:“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2x年,第82页。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自有其合理性,尤其在生产水平低下、分配不公、多数人精神

8、文化需要完全受制于物质资源匮乏的时代条件下,对生产行为决定性意义的强调,还更凸显了社会正义的内在逻辑。但消费理论指出,如果物质生产达到了一定水平,亦即进入了“丰裕社会”时代,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模式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至少在经济活动的领域,消费反转过来会取代生产成为决定性的环节,甚至可以得出一个马克思式的消费决定论的表达式:“消费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消费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消费性行为在人类的整个实践活动中居于一种支配性地位。 且不论消费理论对当前社会本质的提撕是否完全切中肯綮,只要这种理论对当前社会文化的概括尚有部分合理之处,人们显然就有必要重新思考艺术价值的本源问

9、题。传统艺术生产论在对艺术性质及价值本体的论断背后乃是生产决定论。但如果消费能够成为艺术价值的基石(之一),那么艺术的价值标准则不可避免地将被修正。正是根据这样的一种洞察,毛崇杰的艺术生产、消费、价值之本体论整合(艺术百家202x年第2期)试图将生产与消费环节并置为产生文学活动具体内容的决定性基础,以此建构一种“生产消费价值”艺术本体论模型。毛文认为,由于生产、消费在处理艺术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他价值属性上先天地具有一种立场的分裂(即作为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裂,这和物质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是根本不同的),因此,现实艺术生产就是多种形式价值分裂的积聚。从这个意义上说,

10、传统一元论的艺术本体观自然也到了终结的时刻。 如果消费成了当代艺术自然的主导价值,它又将对艺术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施惟达、樊华的论文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认为,学术界历来对艺术商品化、消费化负面效果的剖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该文指出,如果借用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分析的理论模式,人们能够认识到在市场化时代,艺术生产具有一种特殊的二重性:“它既是生产商品,也是生产艺术品;艺术产品既担负着商品的功能与效用,也具有*性与审美性;艺术消费既具有商品消费的属性,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创造。” 施惟达、樊华:论消费主义时代的精神生产,文学评论202x年第3期。这种二重性特征使得艺术生产在市场时代仍然能够保

11、持一种内部的张力,就是说,对市场机制给艺术质量所可能带来的伤害过分担忧,是没有必要的,也不符合艺术发展的实际,艺术虽然是精致的,可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脆弱。它自有坚韧之处。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消费理论存在着相当多的破绽,它并不足以对传统的生产理论构成根本性的挑战。换言之,马克思主义美学观需要正视此种理论的挑战,但其基本的价值立场、经典的论断无需移易。刘方喜的“自由时间”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就指出,尽管资本生产方式表面上生产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但它并未把“自由时间”“从直接的物质生产中游离出来,而是重新投入进直接的物质生产之中”,因此,“当剩余产品被当作剩余资本重新用来增殖价值

12、,重新进入生产过程和价值自行增殖过程时,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就剥夺了存在于自由时间中的艺术和诗歌等自由的精神生产发展的广阔天地”。 刘方喜:“自由时间”论: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消费时代的新拓展,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x年第6期。这样,消费时代人们的纵情享乐就在更高的强度上,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凸显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对抗性”。 如果说消费理论是就经济基础的构造形态对传统的思维定式提出了某种挑战,那么空间生产理论则是对传统物质生产的观念内涵作了一定的扩展。 空间元素毫无疑问是制约人类生存的最为深刻的物质元素之一,不过,和一般物质元素不同,它很难作为经验对象被直接感知,人们通常通过意识

13、反思和逻辑推论,以间接的手段确认其存在。人们在进行相关问题讨论时候,容易下意识地把空间问题主要当成一种主观意识的问题而不是物质客观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干脆遗忘这一问题本身。 这当然是就大而论。一些思想家如康德、巴赫金等曾就空间问题展开过非常深刻的研究,但应当承认,他们的观点至少在生产理论方面并未激起充分的回应。空间生产理论在人们这种思维定式的缝隙处,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它提醒我们:如果要为物质生产增添上空间的元素,我们今天就应该重新思考“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

14、第412页。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 受到列斐伏尔、德波以及哈维等西方理论家的启发,中国学者近来对空间生产问题予以了高度关注。包亚明、陆杨、汪民安等更努力将空间生产研究的维度引入到文学艺术的领域。他们力图阐明,围绕着物质性的空间元素,人们会生成各种相关于空间的观念与*,而就在此意义上,“空间是带有意图和目的被生产出来的,是一个产品,空间生产就如任何商品生产一样,是被策略性和政治性地生产出来的。空间不是自然性的,而是政治性的,空间乃是各种利益奋然角逐的产物。它是各种历史的、自然的元素浇铸而成的。空间从来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过程而保有一种自主的地位,事实上,它是社会的产物,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

15、各种*的产物。” 汪民安: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国外理论动态202x年第1期。从这个角度说,分析人类各种空间意识的类型(包括各种引申性的、比喻性的关于“空间”的说法),分析研究这些空间意识与外部物质生产、经济生产、社会活动之间关系,就是艺术生产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了。据此,人们才能研究外部空间意识变化所造成的相应的美学观念的变化,或分析讨论诸种文艺表现形式所涉及的空间*等问题。 除了各种基础理论的探讨,还有不少研究者试图将此种理论具体地应用于文艺作品与文艺现象的分析中,在某些人们司空见惯之处挖掘出了新的内涵。像陆扬的空间何以生产(马克思主义美学202x年第1期)、张德明的空间叙事、现代性主体和帝

16、国政治重读鲁滨逊漂流记(外国文学202x年第2期)等都是较有代表性作品。 空间生产理论并非全无争议。关于“空间”的概念界定及其运用到空间批评的适用范围,当前理论界还有一些含混之处。当然,这种含混由来有自,因为其理论创始人列斐伏尔的论述便有语焉不详、甚或自相矛盾之处。不过,该理论仍有启迪意义,它不但有助于拓宽物质生产概念的研究进路,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为切实地理解社会存在的嬗变如何内在地影响社会意识的型态(当前勃兴的*文化研究正说明了学界这一自觉的意识)。 二 艺术生产与市场的关系是艺术生产论的核心问题。在市场体制的时代,市场以其特殊强烈的手段,将艺术活动裹挟进经济生产与物质生产活动中,并以自己

17、的标准和形式,对艺术活动进行规定。通常人们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说:艺术活动日益生产化了,艺术活动已成为艺术生产。不能说在过往的时代,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但在市场体制的时代,这种外部物质力量对艺术活动的控制力量特别强大、全面并且手段隐蔽。因此,考察市场机制对艺术活动的制约性关系,成了艺术的生产关系理论建构的主要环节。 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在当前有两个关注点。其一,市场机制与整体的艺术活动有何关系?相关的研究通常具有实证性。其二,市场机制对艺术活动有何影响就是说,市场时代的艺术是否因为市场机制的高度介入而发生了某种价值涵量上的根本变化? 马克思已经注意到,市场机制将对艺术活动产生一定影响。不过,他认为,

18、由于技术方面的制约,当时人类精神活动的许多方面是难被物化的,它们很难作为商品进入广泛流通的环节,为资本带来增值的效益。他特别指出说:“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如一切表演艺术家、演说家、演员、教员、医生、牧师等等的情况。在这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能够应用,并且就事物的本性来说,只能在某些领域中应用。”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1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43页。正因为如此,这一领域的生产活动及生产活动对其既有形态的影响,其规模“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可以完全置之不理”。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克思这方面的论述实有偏颇之处。本雅明早就指出了这一点。 可参见德本雅明:可技术复制时

19、代的艺术作品,经验与贫乏,王炳均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60页。国内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鲁湘元、张来民等人就试图以大量实证材料说明:市场力量乃是推动近代以来文学发展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许多作家(有些还是我们传统文学观中的“伟大艺术家”)从事创作的第一动机,不是出于其“春蚕吐丝一般的天性”,而是为了牟取市场利润。进入21世纪后,陈平原、王本朝等的研究更趋于系统化,所征引的材料也更加准确、客观。 王本朝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以中国现代文学为个案,研究现代性的生产机制(主要即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怎样以各种方式,进入到文学活

20、动的各个环节从创作到消费。王本朝认为:“现代的文学体制与西方的器物、思想和文化导入中国的过程大致同步,它在进入中国社会历史的语境过程中,也自觉进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系统,并作为新思想、新观念诞生的温床不断改变和创造着文学现代性*系统。文学体制使中国文学超越了个人心灵的想像和独语状态,走向生活化和社会化的价值取向,形成面向时代、介入生活、干预社会的新传统。文学生产方式制约着文学的意义生产,从作家到作品,从传播到评论和读者的接受,形成了多重文学关系和文学结构,它们都参与了文学意义的创造和建构。” 王本朝:中国现代文学的生产体制问题,文学评论202x年第2期。 除了对经典文学样态的研究,学者们还指出,市场机制对艺术活动的影响简直是无远弗届、无微不至的。先锋艺术通常被当作纯艺术探索的极致状态。但周韵的为象征资本而战从市场的角度看先锋派的逐新冲动指出,如对先锋艺术的发端及运行规律加以审视,人们则能够相当清楚地看到,先锋艺术与市场机制从来就具有同生共谋的关系:“先锋派的确借助时尚与市场确立了一种矛盾妥协关系,一方面试图游离市场及其限制,强调自身的独特性,一方面又不断地寻求市场的支持,从而达到对市场的持续妥协。更进一步地说,时尚原则促进了先锋派的竞争和转变,导致先锋派与市场日益同化,最终完全成为市场的时尚商品。” 周韵:为象征资本而战,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x年第1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