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读书笔记

上传人:hong****2021 文档编号:27389681 上传时间:2021-08-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典读书笔记(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华经典读书笔记篇一:中华诵经典诵读读书笔记 中华诵经典诵读读书笔记 这一天,我在家里诵读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这本书。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

2、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篇二:中华经典读后感 登鹳雀楼

3、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 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唐人留诗”中的不朽之作。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

4、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 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 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诗笔到此,看似已经写尽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诗人在

5、后半首里,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两句即景生意的诗,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这两句诗,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 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

6、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 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

7、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 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陈邦炎)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

8、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

9、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诗贵在清新自然。“汉人” 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10首诗 时间:2021-10-30 02:24 作者:落叶 点击: 64 次 将本文添加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 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10、。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

11、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12、。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

13、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篇三:中华经典诗文读后感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后感 三年级六班 韩可心 寒假

14、中,我看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这本书,从这本书里学到了许多知识,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我爱读书。 在中华经典诗文这本书里,我学了弟子规,还知道了它们的意思。“父母呼,应勿缓”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父母命,行勿懒”的意思是,父母有事交代应立即去做,不可以偷懒。“父母教,须敬听”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道理我们应该安静的听着。“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是,父母责备教诲时当虚心接受。“冬则温,夏泽清”的意思是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寒冷时要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睡前要帮父母把床铺扇凉。 我还学到了诚信。“凡出言,信为先”的意思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诈与妾,奚可焉”的意思是,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话说多,不如少”的意思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惟其是,勿佞巧”的意思是说话要恰到好处,不要花言巧语。“刻蒲语,秽污词”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话以及街头粗俗习气,一定要戒除掉。“见未真,勿轻言”的意思是,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知未的,勿转传”的意思是,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轻易传播。“苟轻诺,进退错”的意思是,不合理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中华经典诗文,让我学到了弟子规还有诚信。我爱读书! 中华经典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