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

上传人:刀*** 文档编号:27387499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版借生活教育理论,促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转变汇编 【摘要】小学习作教学常常方法陈旧,脱离生活实际,舍弃生活的源泉,习作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习作而习作”的怪圈,造成习作说假话成风,这一切都是学生生活抛弃习作、习作教学背离学生生活带来的尴尬。教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 语文 作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其实,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文章就是死文章。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

2、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怎样让那些进入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不再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苦恼呢? 一、培养兴趣,积累经验 大千世界,人物景观,道不尽写不完。然而学生视而不见,习作空洞无物,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观察不得法。教师在习作前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在教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一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观察起床、洗脸、刷牙、用电脑、招待客人等生活中的情景,教给学生观察动作、语言、神情等细节的方法。开始写作前,为了便于指导,笔者还让学生说说洗脸这件事,回忆自己是怎么洗

3、脸的。一开始他们并不能说好,只是很简单地罗列洗脸的步骤,在笔者慢慢引导、提示后,学生就能说得很丰富了,从介绍自己的漂亮毛巾和洗脸盆的款式及图案,到倒水、拧毛巾的动作、洗脸后的感觉。笔者还安排几个讲得好的学生上台讲,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讲,这样多花点时间在口头说话上,到最后再写下来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观察细致了就会说好,说好了也就会写了,说清了也就能写好了,简单的事也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引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观察中的体会和灵感往往转瞬即逝。教师要引导学生写自己

4、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对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要他们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只要学会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学生们就会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二、多种途径,体验生活 学生习作中存在着假话、空话、套话和雷同现象,是因为学生缺少写作素材。丰富的写作素材来源于多彩的生活,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开阔视野,观察体验生活,进而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才能使习作在求真中创新。 1.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社会生活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如火如荼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场面,等等。这些情景无时无刻不

5、映入学生眼帘。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习作素材,教师要把学生带出课堂: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学生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走向社会,学生参加亲自动手铲除口香糖、清理小广告的活动;学生走进动物园,感受各种动物的新奇,体验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 2.带领学生亲近自然 自然生活情景广阔而新奇,大自然带给人以美的享受、生活的欢乐、智慧的启迪。教师要带领学生们亲近大自然,了解、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习作素材。如三年级上半学期习作四,要求学生写校园外的迷人秋景。可是笔者却发现校园里的迷人秋景学生都没去很好地欣赏,其实,观察校园里的迷人秋景,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同样能达到学会观察、学会写景的

6、习作要求。校园里有一棵生长茂盛的桂花树,那时正值农历八月,满树的桂花,只要走近它就能闻到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于是笔者就在某日清晨,带领学生由远及近,从树形、枝干、叶子及桂花的形状、颜色、花朵盛开的样子等方面仔细观察桂花树。恰巧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那花香,那桂花轻轻飘落的样子学生完全陶醉其中,好像以前从没这样细细地欣赏过这样的美景一样。回到教室,笔者就与学生一道梳理了观察桂花树的过程,探讨了写作重点。这次的作文稿几乎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写作水准。这样的感觉,作为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幸福的,没有什么比让学生们学得既轻松又有效果更重要了。 在感受自然中笔者发现,根据体验的内容,学生的习作还可以从不

7、同的角度,以不同的题材去选择,不但解决了习作题目太大的难题,还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觀察体验生活,极大丰富了习作的素材。春天,笔者带领学生到公园广场放风筝,归来后,学生们就不同内容写出了不同题材的习作,如记事“放风筝”、写景“公园广场”、写感受“放风筝的体会”,等等。 3.创新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经常组织一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写作题材,如:诗歌童谣吟唱会、讲故事比赛、绘画写字比赛、英语单词竞赛、趣味运动会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收集信息、积累语言,还激发了学生热爱校园生活、热爱写作的热情。 4.感恩教育,感受家庭幸福 家庭生活的温馨和欢乐在学生的成长过程

8、中留下不少深刻的印记,可是有些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很难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在他们眼里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因此,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爱心去观察家庭生活和家人,潜移默化地学会感恩,学着去爱父母、爱老人、爱小动物、爱做家务劳动这样才能有写不完的题材。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感恩的心去体验、用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用真实的语言去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实的生活。 三、积累知识,感悟生活 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分不开的,读是写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重要的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的语句

9、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通过阅读学习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片段写法,学习句式、修辞和写作特点,等等。读写迁移,模仿借鉴是习作教学应遵循的基本认知规律。 有一年暑假,笔者建议学生跟随家长体验一下劳动的经历,然后再将经历感受写成一篇作文。具体要求是:记住时间、地点以及天气、心情,要用心感受劳动的艰辛,要注意身边相关人物的活动、态度等,要有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对父母的理解。这项活动有很多同学参加。几个学生在我第一次卖玉米中写道:“我守着一篮子玉米,很想像电影里的小主人公一样高声喊:卖玉米!卖玉米!可是我怎么也喊不出口。”“我卖得比较顺利,那些叔叔阿姨一边笑着接过玉米,一边递给我钱。我想,他们是不

10、是看在我是个小学生的份上才这样做的呢?我不管这些,总是感觉他们对我很好很好。”“我又疲倦又口渴,于是,买一瓶纯净水坐在阴凉处享受着凉爽。休息了一会,我又踏上了卖玉米的征程。这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挣钱是多么的艰辛啊!”“我终于卖完了最后一个玉米,这时我才感觉到又累又饿,我紧紧地捏着我劳动得来的钱,舍不得花掉它,因为我要把我劳动的成果交给爸爸妈妈。于是,我兴冲冲地径直向家里走去。” 以上实例说明,学生在阅读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经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可以达到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结合生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但这样还不够,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应不再禁锢于课堂,局限于教材。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教材走向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渠道和方式,更丰富的素材资源、更广阔的时空,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创造、学会想象。 作文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它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元素很多。陶行知先生曾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指导不能只讲大体而不讲细节,不能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更不能游离于学生的生活做纸上谈兵式的作文指导。语文教师还应和学生一道去打通创新语言的通道,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提炼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