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27387172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探索一、引言对于物理这些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物理教师要合理选用物理习题,通过“一题多问”和“一题多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效提高物体整体教学效率。二、高中物理习题的教学现状第一,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物理属于理工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习题教学,很多学生也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提高物理的学习成绩,因此当前的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深陷题海战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也是拼命讲解习题,利用自习课和上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物理题进行分析讲解,

2、而学生在课下拼命做题,课上使用浑身解数去学习解题方法。这样的习题教学,只注重数量,而没有重视习题的质量,导致学生对有些物理知识点掌握得滚瓜烂熟,而有些知识点却很陌生。这样的习题教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更糟糕的是,物理教学并未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1】第二,物理习题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学习通过做有效的物理习题才能提高物理成绩,而无效的物理习题,即使做几百上千套也是毫无意义,什么才是无效的物理题,即那些编写目的不明确,实践内容少,教师和学生为了解题费劲脑汁,却发现没学习到任何知识点,解题结果毫无意义的物理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理题创设的情境内容陈旧,且没有依照生活,

3、脱离了实际,例如高中学生在运动类习题中常见的“有一个小木块从斜面上自上而下滑下”或者是“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减速、匀速或者加速运动”,这样的问题情境充斥了整个高中三年的物理题,内容陈旧,学习练习起来也产生疲劳。还有模型单一的问题,高中物理习题中,很多都是物体围着弹簧、斜面、小车以及小球等这些物体运动,学生对于这一类的题目已经疲于应答。三、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第一,采用一题多问形式进行习题教学。一个经典的习题,如果物理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充分挖掘,是可以提出很多问题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掌握诸多知识点。并且一题多问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归纳,而且还能指导学生从不同的

4、层次和视角去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在以后遇到类似题型的时候,如果一条路走不通,就会很自然选择另一条路去走,即物理思维得到了启发。【2】例如,有一道物理题是这样的:有一个排球场,排球场的总长度是20m,排球网的高度是3m,运动员站在球网前面的2m处跳起将排球击向对方。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物理教师可以深入挖掘题目内容,带领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教师可以提问:当排球运动员击球高度为2m,而且他的击球水平速度为20米每秒,那么他击出去的球示是否会碰到网,又是否过界?学生会根据抛物线运动的计算公式,得出答案。在学生算出答案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当排球运动员击球高度为2m,他的击球水平速度必须到达到多少

5、才能使球既不会碰到网,又不会出界?学生通过解答给出一个速度的范围值。然后教师再次提问:当运动员的击球水平速度为20米每秒,他的击球高度必须要达到多少米,才能保证网球既不碰到球网,又不出界。教师通过设置这三个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通过速度求高度,通过高度求速度的解题方法。学生的思维在这样不断提问中得到了开发,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解答起来就会简单得多。第二,采用一题多答形式进行习题教学。一题多答是通过设置不同问题,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内容,可以带领学生全面巩固物理知识点,而一题多答与一题多问有本质的区别,一题多答是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求解,这种习题教学方式

6、也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物体学习能力。【3】例如,有一道物理题是这样的:有一辆汽车,紧急刹车后用了10s才彻底停止,假设汽车当时是做匀减速运动,它在停下前的最后1s内运动的位移是3m,问:汽车在刹车过程中一共通过的位移是多少米,开始刹车时的行驶速度是多少?教师可以针对这道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解答。学生在给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后,教师再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补充,这道题目有四种解答方式:一是,套用基本公式,先求汽车在第10s内的平均速度,然后再求出9s末的速度,根据以上这两点,求出汽车的加速度,最后套用加速度公式,就能得出初速度和10s内一共的行驶位移;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采用推论的方法。从后往前进行分析,假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零,求出末速度和加速度,然后推出两者时间比,再根据比例求出10s内的一共位移和刹车初速度;三是,也是运用逆向思维,与2的解题方法类似,不过是求出位移比,而不是时间比;四是,做图像,通过图像法求三角形面积,再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相似比,求出汽车的刹车初速度和位移。四、结束语综上所述,物理习题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题能力,物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对物理习题进行深入挖掘,发挥出习题的最大利用价值,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