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

上传人:x** 文档编号:27281203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__五篇(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五篇 出于对古典文学喜好,重点翻阅了古典文学部分,新编入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小精悍、值得品尝。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五篇,盼望大家喜爱!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1 最近几天看了几节文言文的讲课视频,就以五柳先生传为例,谈一谈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触的一种体裁,不同于学校语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当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较为简洁的。 作为初二语文的五柳先生传是写人的,标题就点明白课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讲授一般都是从字词入手,逐步深化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讲五柳先生时,也是先解决疑难字词,再梳理文章大意,最终深化到五柳先生个人的高洁品质。基本步骤

2、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详情很难把握,比如如何能让同学身临其境,与文中人物感同身受,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同学很难把握,也是老师的教学难点。也是我始终很难攻克的问题。 视频中讲文言文的深层意蕴和思想感情时,一般有重复朗读或设置问题,来引导同学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这种方法的效果课上不明显,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进行检验。比如将课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节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也可以编成话剧,让同学进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对初一的同学来说,重点是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其他方面以认识为主。 以上是我对讲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盼望对即将到来的顶岗实习有些关心!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2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第一句就

3、有出其不意之感:写传为何不说姓名,甚至作传者连自己的住宅也不知道? 他什么文不名?通读全文,理解文意之后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荣利,隐居山间,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娱,从不任意为他人俯首相屈。这一篇五柳先生传,有意隐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边的五柳树,随性自号“五柳先生”,这一点让我颇为叹服。 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这样淡泊随性,更何况是有风骨的文人!他的号写出了他对自然的憧憬,对隐居的憧憬。他认为退隐于山野,干自己所宠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号无足轻重。后来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种豆南山下”、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这一选择不经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元老。正

4、是由于娴静少言而憧憬山居的性格,这让他得以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优美的诗篇。从先始的“自娱”,变成了经典的千古传颂,不知这样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却再也问不到了。但我认为自己的感受与人分享,以至于影响他人是欢乐的,你也能将自己的欢乐带给他人,先生应当是情愿的吧。 “箪瓢屡空”、“环堵萧然”的环境也让我惊讶。读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墙立在那里,边角苟连着,头顶上的树冠便是屋顶的画面。或许田园隐居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所谓“清高自闲”,那其中的艰苦环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那个时代,陶渊明因不想入仕而隐居,不论条件多么不好,他却仍旧自娱自乐,他是真正的自适在这山林里。或许这也没什么

5、好强调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有充分的精神食粮和抵挡困境的士气。他性格随性豪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虽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确信他因此却拥有不少知交好友,他们之间定不吝啬,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服罢。在这样的生活中,或许他才是最美好的。 “安能摧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归去也!脱离了樊笼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个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3 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对于学校生来说是正确的吗?基础学问要学的精而细。学习文言文不求甚解好吗? 从中考的内容看,考字句的翻译,所以肯定要在字句的说明上深究;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现代人难以理解其内容,所以要在字句上下功夫,才能明白其意思;从学习文言

6、文的目的来看,一是为了读懂古书,一是为了从中获得道理。综上,文言文基础教学当然重要。洼子店中学语文教学重古文诗词,重字句的翻译当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假如文言文教学把大部分,几乎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基础上,那每课的教学目标不就一样了吗?教学重难点都将是翻译课文,理解重点字词。我的指导老师告诉我:咱们中考能抓的就是这点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高校老师却告诉过我:要选取每课特有的地方作为教学目标。 学校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力量有限,古代_状况难以全面展现,难以正确而又简洁的表达。所以,读懂文言文不易,理解文字背后的心情更为不易。尤其像陶渊明这样糊涂认识官场黑暗、浑水难趟后选择无为、自然的人,现代人是

7、很难理解的。从今看来,五柳先生传非中考重点,与其表面看似简单理解,实则很难把握是分不开的。可以猜测,训练部之所以把此文选入教材,在情感看法价值观上,给同学们这样一个示意:在以后生活中遇到难以转变的困难时,可选择听天命、尊自然。让同学知道,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归隐(不叫躲避)。但这又不能明确告诉同学,否则他们有可能错误地理解,并学会躲避。 中考文言文部分的试题,使许多学校把文言文当做重中之重。这样好吗?学校已经从教一些经典文言文,演化为大量扩充同学关于文言文的积累。使之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到底同学中的多数以后很少接触文言文。他们可间接得到它的精髓,通过少数行业精英的“翻译”。 由此推到,中国的应试训

8、练是有其深刻根源的,这与古文又不无关系。古文难理解,所以重基础,少创新。由此看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时竟成为累赘。这也证明白哲学上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也是冲突的。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4 前几天,听了我校赵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一文,收获许多。 一、注重指导同学朗读。 本文是文言文,老师格外注重课堂上让同学多读,个人读、齐读等形式多样。另外,在每次朗读之前,都有要求。如第一遍,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其次遍,在参照有关说明和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基础上,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第三遍,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男生女生有感情的朗读竞赛。在这节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在本节课结束时,引导同学依据

9、板书,试着齐背课文,效果格外好。 二、教给同学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育。 赵老师在让同学自主翻译课文时,课件上给同学出示“学习方法”小提示:怎样翻译课文?留:专著名词、国号、年号、地名、人名、等,可照录不翻译。删: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补: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换: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调: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让同学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气解决。 三、课堂本色显朴实。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赵老师执教的课比较朴实,不花哨,评课时大家都说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课。注重同学的学习效率,课件很精简,精简的幻灯片代替了华丽惹眼的图片,言简意赅的问题

10、、扎实的读书练习,真正还原了课堂本色。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舞和评价。 课堂准时评价,对同学进行适时鼓舞和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手势、眼神对同学的表现赐予评价。格外是始终微笑,很亲切。让同学很放松。有一名同学朗读的特别好,赵老师准时鼓舞,给同学莫大的支持。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赵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比较的深厚,她具有肯定的人文底蕴,课堂上讲授五柳先生,先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然后分析三大志趣,什么样的人?接着合作探究,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巩固练习,最终,拓展你喜爱陶渊明吗?环节清楚,基本功扎实。 通过参与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11、,对此我也认真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5 远离学校教材二十余年,闲来翻阅,惊叹改变之大,出乎意料,出于对古典文学喜好,重点翻阅了古典文学部分,新编入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小精悍、值得品尝。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记得失,以此自

12、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今读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号源于宅边五棵柳树,突出特征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三大志趣为读书、嗜酒、著文章;生活境况为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让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贫乐道为主旨,以“不”统领全文:不知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尽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开阔、开朗乐观、意存高远、耿直率真”之性情跃然纸上。 掩卷深思,此“五柳先生”也谓陶渊明人生写照:“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萧统陶渊明集序)。 持此心态者,非独陶渊明也。魏晋时期,高压政策及门阀制度,与读书人自由共性冲突尖锐,正直之士深受压迫,且无力抵抗,往往借酒浇愁,于醉乡获闲静。实则读书人之无奈选择。 五柳先生借酒浇愁,虽明哲保身、不入世俗、安于闲静,但其消极避世心态应为当今_所摒弃,理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传心得感悟_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