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27278592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版吴福辉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汇编 阅读吴福辉先生系列学术专著时,脑海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在他那一代学人中间,他的学术个性到底体现在哪里?他与他的同学钱理群、温儒敏、赵园、凌宇等人的不同到底在哪里?作为同一代学人,他们的“同”可以举出很多,如理想主义者的气质,关注现实的忧患意识,对学术的坚守与担当,学术研究与人生体验的融合无间,等等。但我更关注的是他与他们之间的“异”。通读吴福辉著作后,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回到他学术研究的出发地:讽刺小说。他是以讽刺艺术研究开始其学术生涯的,这样的学术选择颇能显示其个性。身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们这一代学人幸运地“与一个新的文学研究时代不期而遇”,大

2、片学术研究的空白亟待填补。但吴福辉却选择讽刺小说、选择沙汀来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对象和学术选择,在20世纪80年代那种倡导思想解放的时代氛围中,似乎不那么主流,甚至有点冷门。但这种选择,恰恰凸显了他的学术个性和眼光,他与其他学人不同。 讽刺小说属于典型的世态小说,吴福辉对讽刺小说的兴趣,源于市民文化环境所养成的对现世的执着、对世态的关注,及由此引发的对“世态小说”的兴趣。他生长于上海市民社会和家庭,这样的文化环境无疑对他有着重要影响。“我最初的阅读是在一个典型的市民环境里进行的。市民文化施与我的恩惠是:我择书没有大人强加的任何道德训条。我喜欢衣食住行的人的平常生活。我有强大的英雄主义文学传统作

3、后盾,但当我在北大第一次读到施蛰存的小说集时,立刻就觉得那种市民生活的日常气息于我是非常之亲切的。我向来不喜欢某些旧派小说,在书摊和工人俱乐部读连环画的阶段我也不喜欢武侠。我喜欢的是纯粹的市民故事”。由于处于上海那种海派的市民文化环境,他的性格“少虚幻的成分,欣赏的是一种实在、放达的风度”。对于自己的这种性格,吴福辉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把自己对实在、现时的追求称为“现世的生活姿态”。这种现世的生活姿态决定了他热衷于淋漓尽致表现世态人情的文学,喜欢“三言二拍”这样的市民故事,远胜于水浒传和*演义之类的英雄传奇。正是这种现世的生活姿态,决定了他在面对现代文学时,没有像他有些同学选择“激情、浪漫、感伤

4、”的五四文学,而选择了“实实在在”的20世纪30年代,选择了讽刺文学,以沙汀、张天翼和老舍的世态小说作为研究对象。 当然,作为一个成功的、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史家,吴福辉的关注点和研究对象无疑相当广阔,不可能进行边界的自我限定。如他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与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19281937),作为文学史,必然会涉及散文、话剧与诗歌部分。在这两部文学史之外,他还写过关于梁遇春、张爱玲散文的研究文章。不过,小说研究,具体来说,初期的讽刺小说研究,之后的京派小说研究,中后期的海派小说研究,可以说代表了吴福辉的主要成就,体现着他的研究特色,这个论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吴福辉把学

5、术精力,主要贯注于小说研究,这与他的现世的生活姿态,对世态的关注与兴趣密切相关。在现代文学的各种文体中,就表现时代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散文、话剧和诗歌,皆无法与小说相比。而就现代小说*发展来说,随着长篇小说文体的发展及大量文学新人的涌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说,在反映社会世态的深度与广度上,又大幅超越了此前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吴福辉选择30年代的讽刺小说作为研究对象,既是一种学术选择,又是一种生活选择。因为在他们那代学人,学术与生活其实是一体的,学术即生活,生活即学术。对讽刺小说的学术兴趣,不过是生活中对世态的关注与兴趣的自然延伸罢了。 最初触动吴福辉进入讽刺小说研究领地的是张天翼。张

6、天翼小说的生活背景、气氛属沪宁杭一带,与吴福辉出生地接近,为他所熟悉。照理说,研究张天翼,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过,在讽刺小说研究之路上,最终吸引他、让他全身心投入而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却是语言和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沙汀。其中原因,值得思索。吴福辉走上学术道路的第一篇文章题为锋利新鲜夸张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人物及其描写艺术,刊文学评论1980年第5期。这是当年发表的关于张天翼研究的唯一一篇学术文章。紧接着,他又发表吴组缃谈张天翼,与沈承宽、黄侯兴合作编写张天翼活动年表。在张天翼研究上,吴福辉有开拓之功,他对张天翼讽刺艺术的研究,既是开端,又是高潮。但吴福辉的讽刺艺术研究,最终却聚焦于沙汀,在发表怎

7、样暴露黑暗沙汀小说的诗意和喜剧性后,又意犹未尽,继而为他作传。沙汀吸引他的,不是乡里奇闻,而是其小说“真称得上是描写川西北乡镇的世俗画卷,里面活动着的大小人物或可憎可笑,或可怜可悲可爱,皆活鲜鲜生长在这块乡土之上,性情毕露,人间味十足”。他被沙汀对人的性格的高度敏感和捕捉生活细节加以“复原”的艺术能力所折服,为其所勾勒的生活场景所迷醉。由对沙汀小说的沉迷可进一步看出吴福辉现世的生活姿态,以及由此姿态所决定的审美趣味、阅读偏好和学术选择。他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及“世俗之人”,他之所以沉迷沙汀,不断地去接近沙汀、研究沙汀,就是因為沙汀小说真正艺术化地呈现了世俗生活,高度形象化地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8、。与沙汀相比,张天翼同样有着“对人的性格的高度敏感”“捕捉生活细节加以复原的艺术能力”及“生活场景的生动呈现”。但在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表现方式上,张天翼偏于夸张,他往往采用狄更斯式的漫画手法,“这种外部的夸张,有时可以放大到惊人的幅度,以至于很难相信生活里会实有其事”。与张天翼等其他左翼讽刺作家相比,沙汀小说则绝无一丝一毫的剑拔弩张,而是充满谐趣,显示出一种“拙美”,一种精选出来的简朴之美,质地沉实,醇厚老辣,达到返璞归真之境。在对世态包括人物性格与生活场景的呈现上,沙汀比张天翼等左翼作家更接近生活的原汁原味,具有浓厚的“人间味”和世俗色彩。这应是吴福辉最终选择沙汀而对之进行持续探究的原因吧。

9、这种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敏感,不仅沙汀有,在能够欣赏沙汀的吴福辉身上同样有。作家观世以著述,读者览书以观世。而世态的中心只能是人,观世即阅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世态的兴趣,其核心和落脚点是对人的挚爱,对人性的兴趣,“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敏感”。没有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敏感,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难以成为一个成功的小说家。而没有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敏感,对人性的深入体察,对生活的丰富体验,文学研究者也无法与作家进行灵魂对话,无法进入作家构筑的文本世界内部。吴福辉在进入文学研究前,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人世的深刻体验。作为一个40岁才开始文学研究者,或许难免有他的局限,但丰富*阅历,对人性的深

10、入洞察,长期的大量阅读所积累的丰厚经验,则是他的宝贵财富,是青年研究者所无法望其项背的,这也形成他独到的艺术眼光和非同一般的艺术感受力。“亲历过生活的磨难,已经在社会的阴暗面之前沉思起来,而又仍旧保持着活力”,这种对人生的深入体验所带来的独到艺术眼光,使他选择了如一杯浓酽的茶一般的沙汀小说。而单纯如水一般清浅的青少年,则很难领会沙汀作品、进入沙汀的艺术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吴福辉理解沙汀并选择沙汀,成为沙汀的忘年知己,与他作为大龄研究者所独具的人的成熟,及由人的成熟而带来的艺术感受的成熟,“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敏感”密不可分。他选择沙汀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确证的过程。诚如王瑶先生所评:“

11、可以看出作者自觉地寻找自己的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角度与方法,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在吴福辉学术生涯的开端,在他从事讽刺小说研究时期,那种独到的艺术眼光,那种体贴入微的艺术感受力,“他所特有的艺术敏感与创造力”,就已经成为他研究才华中最令人注目也最值得珍视的部分。他对张天翼讽刺艺术“明快、冷峭、尖刻”风格的判断,非常准确。从沙汀色彩阴暗、情调抑郁、气氛压抑的小说中却读出“诗意”和“喜剧性”。这种别具只眼的读法,得到过沙汀本人的好感和首肯,并由此开始他与沙汀多年的忘年之交。新时期,他最早发掘出施蛰存,并把春阳雾和鸥等具有现代派和现实主义相融合倾向的作品作为佳

12、作推出,而非如后来学界一味推崇将军底头鸠摩罗什等更为纯粹的心理分析小说。看他对钱锺书讽刺艺术的分析:“长期以来,精巧和机敏,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当中,只能作为批判锋刃上的润滑油,作为喜的附着物存在。正是钱锺书提高了机智的地位,他的围城猫使一种机智讽刺得以确立。这就是钱锺书小说的独特贡献。”把钱锺书小说的讽刺艺术概括为“机智讽刺”,且把这种机智讽刺放置于整个现代讽刺小说艺术史上来进行定位,从而彰显出钱锺书的艺术独创性。这种分析和批评既是美学的,又是历史的;既是分析的,又是概括的。精当的美学分析,能对作品做出准确的审美感知与审美判断,这来源于分析者细腻的艺术感受力。这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

13、究者才能在相似的或相异的研究对象之间,进一步找到它们之间*线索与联系,进行历史的综合判断与分析。因此,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艺术感受能力和审美分析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吴福辉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史家,在讽刺小说、京派特别是海派小说研究方面,做出开拓性与创造性贡献,与他体贴入微的艺术感受能力和出色的艺术分析能力密不可分。 现代学科建制中,文学研究已高度学科化、职业化、项目化。文学研究包括现代文学研究从学科化、职业化和项目化中获益很多,现代文学研究从业队伍的日益壮大,现代文学研究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多,现代文学研究事业发展的蓬蓬勃勃、热闹非凡,无不得益于此。当然,随着现代文学研

14、究作为一门专业和学科的日益成熟,现代文学研究本身也越来越技艺化、理论化、精细化、客观化。对于一个现代文学研究者,我们更强调与看重的是其理论素养、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更重视从业者是否通晓多门外语、是否具有国际化视野,反而忽略了文学研究的“初心”:对现实的关切,对生活的经验,对文学的热爱,对艺术的感觉,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对文本的投入,对艺术的审美与感知。随着文学研究的日益职业化,研究文献的日益电子化、数据化,文学研究者中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技工”越来越多,而如吴福辉、钱理群那样,痴爱文学、献身文学的“文青”却日渐稀少。随着文学研究的日益技艺化,现代文学研究越来越重视理论、概念的规范操作,鲜活的文学

15、作品成为各种莫测高深理论、概念的注释和装点。在项目化生存和学术创新焦虑症中,我们已经失去了“何时一酒,重与细论文”的闲适和裕如,文学研究离文学女神本身渐行渐远。在这种背景下,吴福辉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文青”,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及随之而来的海量阅读,他们丰富的阅读体验及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建立于艺术感受力之上的文本解读,那种既是美学的、又是历史的艺术分析,就显得尤为可贵。不管边界向外延伸多远,文学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文学本身。文本永远是我们的关注对象,对艺术的享受与审美永远居于文学研究结构的中心,体贴入微的艺术感受力,不但现在,而且将来,依然是文学研究者进入文学殿堂的入场券,依然是研究者所必须拥有的

16、最基本素质。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这部于吴福辉个人意义非同寻常的著作出版后,好评如潮,反响很大,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作了充分肯定。吴福辉的同学、好友钱理群称该著“既是集大成、又是新的开拓”。同时,钱理群谈了自己的一点遗憾,就是该书虽时有精到的文本分析,但就总体而言,长于对“文学外部”的描述,对“文学内部”的分析、叙述则有不足。对文体的内在发展线索,对文学语言的内在发展线索,以及文学风格发展的内在发展线索,未能作更精细梳理。钱理群的此种评断,看似“苛评”,其实恰恰是畏友、诤友的知己之言,非隔靴搔痒、只唱赞歌者可比。钱理群见证了吴福辉“相当瞩目”的20世纪80年代的讽刺文学研究时期,以及随后

17、的极富开拓性、创造性的京派、海派文学研究时期,深刻认识到老同学的所长在“精到的文本分析”,长于文体、文学语言、风格这些属于“文学内部”的内在发展线索的条分缕析,而恰是这些,才使一部文学史成为真正的文学史。正是认识到此点,他才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的偏于文学外部描述表示遗憾。当然,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插图本)偏于文学外部描述,自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和理由。例如,作为文学史读物,为出版社的出版成本考虑,涉及对象不能过多,篇幅不宜过长;为读者学习和接受考虑,也不能内容过于庞杂。由于篇幅所限,一部文学史著作,在研究对象选择方面,就不可能面面俱到,顾此必将失彼,偏于文学外部的描述,就不可能再对文学内

18、部进行仔细分析。例如,作为一部有个性的文学史著作,撰写者有权利对其论述对象作自我选择和调整。文学史书写方法是多元的,有偏于文学内部研究的,就有偏于文学外部描述的,应该提倡百家争鸣,提倡各种写法、不同风格的现代文学史进行自由竞争,等等。不过,由于吴福辉所长本在文学内部的感受、分析与描述,在特有的艺术感知力及灵动的文本分析能力,经他之手,撰写一部真正以文学为本位的现代文学史,是再合適不过了。钱理群的一点“遗憾”和批评,其实也是对他及其他现代文学研究者的一种提醒、鞭策和期待。 1939年出生的吴福辉今年整整80岁。如果从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算起,吴福辉先生从事现代

19、文学研究超过了40年。他把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献给了这个学科。作为知识分子,吴福辉有着清明的理性与自觉,有着从鲁迅承继而来的“学术中间物”意识,知道自己这代人的得与失。他们的学术贡献与影响以及局限与缺失,其实无须别人饶舌。他们这代人,有的还活跃在学界,其学术生命还没到谢幕之时。现在就对他们的一生进行学术盘点,似乎还为时过早。不过,80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标记,80岁还在进行辛勤思考和工作,不能不令人钦敬和感动。因而,为表示对先生的敬意,在先生80岁之时,作为后学和学生,不揣浅陋,管窥蠡测,对他的学术个性和贡献进行分析。其中若有唐突失敬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作者简介:刘涛,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