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初一教案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27253605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2初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初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初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2012初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初一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从社区看我家】一、课程目标(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2、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板书】从社区看我家【板书】1社区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但每个社区有不同的位置和环境。请同学们打开你们带来的宁波市地图,找找自己的家在哪里。” (让麦云轩表述一下自己家住在哪里)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

3、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板书】2地图三要素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

4、“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教师: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

5、比例尺和图例知识。(重点让麦云轩了解下地图的三要素)【板书】3地图教师: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地图按内容分为:1普通地图:地形、地理2专题地图(1)自然地图(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2)人文地图(人口、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地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图。【在社区中生活】教师:我们每个

6、人都生活中社区中,社区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服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家所在的小区为你做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保安、有清洁工、有球场、有幼儿园、有食街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

7、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堂测评)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针对麦云轩的作业:麦云轩抄写地图三要素教学反思:从社区看我家一课旨在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让麦云轩掌握一些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简单概念。本课以学生熟悉生活社区为切入口,激发学生了解地图语言的极大兴趣,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活动和课前的地理活动旨在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预设性较强,当课堂生成新的问题时,教师则表现出语言不够生动、简洁。教师只有用引人入胜或画

8、龙点睛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尽快地拨云见日。教师的评议要对学生的个性表达予以鼓励。第二课 乡村和城市【乡村聚落】一、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让麦云轩找到课本上的知识点)二、乡村聚落的特点: (1)分布和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村落分布特点自然环境特点洪涝区高地上避免洪涝威胁干旱地区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不足问题与思考:对比图117和图118,分析平原和山谷村落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平原地区村落密集多呈组团状,山谷中村落多呈条带状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房屋建筑特点自

9、然环境特点云南傣族民居竹木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降水丰富,地面潮湿沙特阿拉伯乡村民居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色。问题与思考:观察图121乡村生活照片,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A图人们从事耕种耕作,是农村;B图人们从事捕鱼工作,是渔村;C图人们从 事植树造林工作,是林场;D图人们从事放牧工作,是牧村。【城市聚落】一、城市聚落的形成二、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问题与思考: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

10、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据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 A: 大学和高科技园区 ,B: 商业区 ,C: 居民区 。 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 城市自然景观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建筑物(高度、密度等)低,稀疏高,密集公共实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类型多、数量多、非常便利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等)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小、农民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大、工人【往来在区域之间】(提问) 虽然我们讲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社区,但其实不同类型的社区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请同学说说自己生活在哪些社区中?(承接)社区

11、类型不同,差异很大,但大多社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的。课前布置,在你家附近的超市调查生活用品,了解哪些是本地产的,哪些是外地产的,列出清单,简述理由。(让麦云轩讲一下超市里的商品)(提问)为什么商店里要出售外地产品?这些产品我们本地为什么不生产?(总结)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物产不同,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我们需要区域间密切联系,优势互补。这种互补不仅是物产上的,还有更多方面的。示图P12。(提问)1 这四个人分别谈的是哪些方面的区域联系? 2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需要?(小结)这节课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多种多样的社区,知道社区有不同的类型,有差异,有共同点,社区

12、间也会有各种联系和交流。下面安排了两个选题,可以任选其一。(作业)1 找镇海新城区规划图,指出它的功能规划,并解释原因,如有更好的建议,请改动,并说明。2 写一份报告,阐述如何加强宁波与外地的合作。 教学反思:对于新课的学习完全按照“三步六法”的模式进行,出示导学提纲让学生看书自学,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从而在师生的合作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再通过反馈练习检验学习效果,让麦云轩掌握一些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简单概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率较高,尤其是在讨论导学提纲3时,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比如:建筑物的差异,有学生回答“乡村少,城市多

13、”;立即有很多学生补充“乡村稀,城市密”、“乡村低,城市高”、“乡村多平房,城市多楼房”,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达成了目标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当堂反馈也证明了这一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个人认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较好,其它可圈可点之处也不少,但也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如多媒体使用时有一处点击与教者语言衔接不紧,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偏少等,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锤炼和打磨,从精细走向精致。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课标解读】:课标: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解读:学会看各种类型的地图;使用地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

14、的基本技能,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以一次学校组织的越野活动为明线贯穿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填空题和绘制地形剖面图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画剖面图的能力。2教材结构体系: (1)学会看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学会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 (3)根据地形剖面图确定行走路线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2. 学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坡度陡缓,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海拔关系。3学会从地图上获

15、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4知道地图地图的基本种类,如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电子地图。(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识别坡度的陡缓。2通过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颜色深浅与海拔的对应关系。3通过绘制和阅读地形剖面图,概括剖面线地带地面起伏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难点: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五、【教学策略】:1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情境创设法。学生进行填图、画图、读图、自主探究学习 图文分析等方式。创

16、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2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3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手段,为呈现地图创设情境提供条件。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利用平面图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所在位置的一个好办法。其实,地图能够告诉我们的绝不只是位置,我们可以从地图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展示课题: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2教学环节一:等高线地形图你们有越野的经历吗?你们如果去越野你们会做些什么准备呢?展示1-32等高线地形图,并解读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根据该地区的地形绘制出来的。设问1:你能从这张地图上获取

17、哪些信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并且紧扣题目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方式:(1)教师提问,学生思考。(2)教师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精要内容或通过指导学生概括性回答展示主要问题。教学预设:让学生提到等高线、海拔、相对高度等术语设问2:什么是等高线、海拔、相对高度?教学预设: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这些概念都要落实于图1-32等高线地形图,并要求学生完成p17第一个箭头的填空练习)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了坡度的陡缓。观察图

18、中甲地和乙地的等高线分布情况,完成p17第二个箭头的填空练习教学预设,并拓展:等高线稀疏的地方缓坡,地势平坦等高线密集的地方陡坡,地势陡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山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陡崖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处的部位鞍部过渡:有一种地形图能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况。展示1-33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讲解: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不同的颜色就代表不同的海拔设问:图片中绘制的颜色和海拔有什么对应的关系呢?完成p17第三和第四个箭头的填空练习教学预设: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淡,海拔较低。2教学环节二:地形剖面图展示1-34地形剖面图设问1:这条线的海拔是怎么变

19、化的?你能用图表示出来吗?设计意图:了解地形剖面图的制作过程,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问2:这一越野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地面起伏特点是什么?3教学环节三:确定越野路线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越野路线,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设计意图:考察学生能否学以致用,将学过的知识活用到具体的情境中。4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否学会了面对多种多样的地图,我们该怎样阅读和使用它们,从中获取各种信息。让地图真正成为你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5作业布置:作业本综合探究一,1-8,12,13,14,拓展提升七、【板书设计】:1.等高线地形图:等高

20、线稀疏,缓坡,地势平坦;等高线密集,陡坡,地势陡峭带着地图定向越野:2. 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越深,海拔越高;颜色越淡,海拔较低。3. 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是一节非常有难度的课,之前上这个内容的时候效果也不太理想。因为初中生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立体空间的想象能力很差,往往不能把等高线图和现实中的地形联系起来。之前我对知识点的处理办法就是鼓励学生看课本上的例图,并记住山体部位的名称,也可以说是按图索骥吧!这样学生不能理解数值与地表凹凸形态的联系,但是简单的考试还是能够应付了,我也以为初中生的水平达到了。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

21、的概况;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类型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教学准备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 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

22、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板书】2.七大洲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板书】2.海洋资源(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小游戏、多媒体手段等方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的情绪高昂。关注了学生

24、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读图、识图、析图。2、正确把握教材内容,重视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了相关内容,适当拓展教材内容。如“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资料与图片”、“大陆轮廓的假想”等等。二、不足之处一是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二是由于害怕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如问题“地球表面始终是七大洲四大洋分布的吗?”“为什么有的陆地面积大有的陆地面积又那么小?”等等。第二课 自然环境地形多样教学目标:1、掌握五种地形类型以及如何区分。2、通过地图,能够描

25、述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的特征。3、能够将所学知识与我们江山市的本地情况进行比较,思考我市的地形种类 及所能够发展的相应行业。教学重点: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和特征教学难点: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分析每种地形上能从事的行业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某人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开始旅行前往西部山区(思考)这位旅客沿途经过的土地形状是否相同?从外貌上面我们可以怎么来进行描述?学生活动:略(通过对土地的外部形状和海拔高度上进行描述)教师总结:通过一些同学们的描述,我们可以简单的对什么是“地形”进行概括即土地的形状。问:那么世界上的地形的类型总共有哪几种呢?(导入)新课教授 (板书)自然环境地形多样一、

26、地形类型 师:通过阅读书本,世界的地形种类总共有几种?它们的名称分别为?生:山地、丘陵、高地、平原和盆地五种。师:下面,请同学们从外貌和海拔两个角度来描述下每种地形的特征?学生活动:观察书本第31页进行总结 (板书)二、地形特征地形名称外貌特征海拔范围山地丘陵高地平原盆地播放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师:观看完有关五种地形类型的图片,那么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我们进行一个连线活动。 山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教师进行根据地形的特征进行分析(板书)三、地形与生产活动转折:同学们思考下,这五种不同的地形上面,人们能够从事哪些行业的发展?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发言山地:可以发展林业、旅游业丘

27、陵:可以开发梯田、种植茶叶和一些经济果树高原:发展畜牧业,草原旅游业平原:种植业师生活动:书本P31,在教材附录中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以下山脉、高原、平原和盆地,并说一说它们各自所在的大洲。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能够准确找出它们的位置问:同学们大概观察下,这些世界地形之最分别是哪些?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高原?2、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高原分别是?3、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师生活动:这里有一副中国地形图,大家一起来找找,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地形? (略)(板书)四、亚洲的地形特点观察书本第32页亚洲的地形并思考:1、亚洲的地形主要有哪几种?2、亚洲的地势哪边高哪边低?3、亚洲的地形特点对河流

28、的走向有何影响?课后反思:这节课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将书本知识与地图相结合,自己总结归纳出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注意图文结合,以图为主。【气象万千】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2.使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3.使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对亚洲气候的影响;4.使学生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气候,熟悉世界气候分布情况,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了解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1、 教学重点,气候特征与分布,1气候

29、的多样性,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2、亚洲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3、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关系。三、教学难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2如何描述各地不同的气候。3、根据动植物判别气候类型。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一)世界的气候类型1、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想知道第二天会不会下雨,刮不刮风。冷不冷,是不是都要看天气预报呢?那么老师这有一道题,大家来一起找一找,哪些是形容天气的?A、昆明四季如春;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明天大风降温;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E、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F、终年干燥少雨; 生答:BCE师问:ADF三句说的是什么

30、呢?(气候)什么是气候?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又是如何分布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么问题,来学习第二节 气象万千我们来看一下课本第33页上面的三个孩子,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是从那几个方面因素形容自己家乡的气候的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从一年的温度、冬天与夏天的温差、下雨情况来形容的等等。【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总结:刚才几组同学都分析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个同学形容气候的话中我们都能看出,他们是在一段时间内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形容气候,而这个时间段呢,不是像天气预报一样一天两天之内,而是一年两年甚至终年炎热。所以,一般而言,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强调)气候

31、有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我们可以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各地不同的气候。(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上面的例子和生活实际,来描述一下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生答师补充)2、 阅读课本P34页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一说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并仿照课本中描述热带季风气候的示例,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描述其特点。3、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在这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我们来对照一下各大洲区域,看看各洲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析它们气候的多样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以及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南极洲的气候类型比较单一;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非洲大陆赤

32、道南北的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2)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阅读课本P35页图2-20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说说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总结:从图上可知,我们亚洲的气候类型非常的复杂多样。它是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可粗略展开)(三) 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师: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如此之大,它们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让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信息分小组进行讨论: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

33、做答) 【教师归纳总结】1、 气候与旅游业(书中地中海沿岸的旅游胜地)2、 气候与农业(海南椰林)3、 气候与建筑(格陵兰岛的房屋)(4) 从动植物看气候给同学们展示不同气候地区的动植物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的特点,这些特点与他们所在各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评价点拨】:不同气候条件下动植物景观各不相同。动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6、 小结1、 我们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2、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3、 气候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7、 练习与作业1、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找出北回归线穿过的气候类型都有哪些?2、结合当地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描述一下当地的自然景观,并说明气

34、候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八、教学反思1、联系生活中的天气,灌输天气和气象的概念。这算是这堂课的导入部分。让学生大脑进入收集气象词语的状态,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课堂上学生很快进入状态,刚开始气氛不是很活跃,慢慢的随着图片的展示和声音的播放,学生能回忆起很多平时生活中关于气象的小知识。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这节内容,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趣味性差,理论性强,需要记忆和理解分析的比较多,是个难点却也是个重点。以前我按照课文顺序,逐个学习十三种气候类型,让学生理解识记要点,然后指导完成配套练习,共用了三课时。这样上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与学重在学。可以说是深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的缘故,我在

35、课堂上总是不敢放手把时间给学生,总怕学生把课堂弄砸,从而使得课堂是我在唱独角戏。加上学生合作意识差,惰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通过测试,知道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不是很好。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这部分趣味性不强的知识呢? 本次教学时,我设计以自学为主,时间为三课时。我先以热带雨林为例,让学生看图,抓住植物板根的特征,了解热带雨林植物茂密高大,降雨总量非常大,然后读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图,再归纳分析气候类型的要素,让学生记住热带雨林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分布地区为赤道两侧,代表地区是新加坡,掌握分析气候类型的要素是气温和降水。然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完成填表。填表设计了气候类型

36、、气候特征、分布规律、代表地区四项内容。这种教法,通过示例让学生对气候类型的要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他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学完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初步检测效果较好。学生按时完成了学习任务,完成了填表,互相交流,订正了出现的问题。这证明我设计的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学生总结的成功学法有:1对比的方法。如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征。地中海和我们这里一样都在北半球,夏季炎热干燥也和我们相同,但冬季温和多雨,和我们完全相反,我觉得这太有趣了,所以牢牢地记住了。2 联系身边的事物现象理解。“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这句话以前我听过,今天我知道

37、这是讲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征就是四季变化大,昼夜变化大,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不断地总结提升学习方法,这是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益的习惯,比掌握了本课的知识更重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的重要积累,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省略的程序。老师讲的少了,他们的收获却多了,一少一多,让我也觉得教师进行学法反思是何等重要的事啊!【众多的河湖】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所在的位置和特点。 2、了解亚洲河流和湖泊基本概况。 3、认识河流和湖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意义!二、能力目标:通过读图,总结出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密切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

38、值观: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保护河流和湖泊环境的观念。教学重点:1、了解世界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分布。2、了解亚洲主要河流湖泊的位置和分布特点。3、分析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教学难点: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大家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是哪条河么(生:长江或黄河)师:我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同时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被称为亚洲第一大河。师:那有没有人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河流的名字呢?(生答)师:是尼罗河,那么它在哪个大洲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世界上著名的一些河流和湖泊,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况。讲授新课一、认识世界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师:(多媒体展示尼

39、罗河图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刚刚老师问到的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的位置在哪呢,流向是怎样的?生:略师生总结:尼罗河位于非洲,流向自南向北。师:我们再来找一下多瑙河,同时给大家听一下著名的蓝色多瑙河。生:略师生总结:多瑙河位于欧洲,是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向自西向东。师:非洲还有一条仅次于尼罗河的非洲第二长河-刚果河,来找一下它的位置和流向。师生总结:非洲,自东向西师:大家不要搞混这两条河,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刚果河是非洲第二长河,而接下来我们要找的亚马孙河才是世界第二长河。还记得我们找过亚马孙平原吗,记得它的位置我们就知道亚马孙河大概的位置了吧?师生总结:亚马孙河位于南美洲,同时也是世界流量最

40、大的河流,流向自西向东。师:世界上这么多著名的河流有一条是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大家一起来说它的位置和流向好吗?师生总结:流向自西向东,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师:河流了解完了,我们再来从教材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到以下湖泊。苏必利尔湖、里海、贝加尔湖(老师简要介绍即可)2、 亚洲的主要河流湖泊根据课本P38页图2-27亚洲主要的湖流与湖泊,让同学每人依次找出一条河流并分析流向。师:通过刚才的读图,我们认识了亚洲主要的河湖,想想看,亚洲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我们在前一课学习了亚洲的地形特点,它与河流的流向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讨论师:我们还记得,亚洲的地形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而大多发源于中部的高

41、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3、 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的影响师: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生:有丰富的水资源,便于人们灌溉、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师:河湖给人类带来好处,有没有坏处呢?生: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 “水污染”等。不仅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教师小结:河湖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既可兴利,又可作害,而且许多灾害还是人为造成的。人类要想世世代代持续地

42、发展下去,必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好地球上的河湖。小结:1、 在图上找出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并结合世界地形图说出它们的流向及其所在的大洲,找出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并说出它们所在的大洲。2、 依据亚洲地形图,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3、 总结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哪些重要意义。【风光迥异】【展示】图片森林覆盖的亚马孙平原【提问】这张图片介绍了哪种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美丽的非洲热带草原【提问】这张图片介绍了哪种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茫茫的撒哈拉沙漠【提问】这张图片介绍了哪种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终

43、年严寒的北极地区【提问】这张图片介绍了哪种地形?它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提问】这张图片介绍了哪种地形?它有什么特点?【承转】我们欣赏了这些图片,知道它们各自的地形和特点,现在我们翻到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在图上找到这些地方的大致位置,说出它们属于什么气候类型?这些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提问】请同学们再看看书上这些图片,这些地区景观是由哪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课堂小结(1)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试用学过的词汇描述一下你家乡的景色。(2)我们知道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那么你对于人类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和利用有些什么看法呢?【教师补充】本课时的重点是气候对动植物的分布和人类生产生

44、活的影响。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地区的动植物景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而反思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众多星球,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地球。师: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人们仿照地球制作了一个模型。(演示地球仪。)师:这就是地球仪,你们一定知道和这个模型有关的许多知识吧。今天就请你们以“外星人” 的身份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即从地球仪看世界。师:地球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因为它是模仿地球制造的,所以在使用时就要

45、遵循地球运动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生:自转、公转。师:请你到黑板前将这两个词写下来,可以吗?师:谁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文字的理解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生:自转是地球自身在转动,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师:有没有人再补充一些?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生: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65天。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很多。师: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间大约是24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才有昼夜更替。公转一周大约是365天。我们所说的自转、公转

46、的时间是大约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有关资料,了解更为精确的时间是多少。师: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地球运动的方向,那么使用地球仪时该怎样旋转?生:自西向东转。(边讲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师:下面我们就分组观察地球仪,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来领取地球仪。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各组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比赛看哪组同学观察到的东西多。(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观察。)师:时间到,哪组同学先展示你们的成果?其他组同学看他们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生(二组):我们查到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亚洲最大,大洋州最小,太平洋最大生(一组):我们观察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

47、5万万多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一万四千平方千米,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多千米,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千米,子午线周长约四十万千米。生(二组):我们还观察到地球表面有许多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海峡、国家生:我们还发现地球仪表面有许多经纬线。师:地球仪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许多知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暂停一下,和老师一起分析观察的结果。根据观察的结果,老师发现二组的同学善于比较,一组的同学们则善于利用数据说明问题,现在各组自己总结与其他组相比,你们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生:我们观察的重点是区别大小,对具体数据观察记录不详细,不认真。生:我们也注意到大小的不同,但被别的组说了,我们就把别组

48、忽略的数据当作重点师:同学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在将来的学习中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有些同学说自己的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实际上不是同学们观察不认真,而是有的地球仪上没有标明具体的数据。同学们能够利用数据并通过比较说明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大家观察到的这些结果,如果有什么问题或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生:北回归线是怎么回事?师:请同学们利用地球仪找到这条线,谁能谈谈和这条线有关的知识?生:在赤道以北。师:在赤道以南还有一条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与赤道的距离相等。生:是一条虚线,绕地球一周。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地球仪上绕地球一周的线很多,请同学们再观察地球仪,分析它们有什么特

49、点?生:都是一些圆圈。师:圆的大小不同,最大的圆是赤道。师:那么最小的圆呢?生:是在南北两极附近。师:有道理,为了研究地球,人们用一些线将地球的表面划分为若干部分。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线都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我们称之为纬线。为区别每条纬线,人们又确定了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请同学们查看一下最长的纬线是哪条?生:0纬线。师: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各划分出90,赤道以南称南纬,是南半球,用“South” 的“S” 表示;赤道以北称北纬,是北半球,用“North” 的“N”表示。最短的纬线是南北两极点,是两个点圈,也就是90N和90S。(教师板图相应纬线、标注纬度。)师:各条纬线之间是什么关

50、系?生:相互平行,南北对称。师:赤道两侧同纬度纬线以赤道为中心相互平行并且对称。大家刚才谈到的南北回归线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北的界线,而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南的界线。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多少?(学生查看地球仪。)师: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不到北回归线的确切度数,但我们能查到离它最近标明纬度的两条纬线,这两条纬线分别是多少度?生:20N和30N。师:利用数学等分线法,我们估算一下北回归线的大致度数。师:同学们估算的度数已基本接近准确值,北回归线实际是235N。那么,大家说说南回归线是多少度?生:235S。师:地球仪上还有两条纬线是用虚线表示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到,并说出它

51、们的名称。生:南极圈、北极圈。师:请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估算一下南极圈和北极圈的纬度。师:南北极圈也是两条特殊的纬线,同学们知道它们有什么意义吗?生:在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师:很好!南北极圈是有无极昼现象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出现,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出现。那么大家想一想,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什么时间去南极考察?生:12月中旬以后。师:能说明理由吗?生: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正好是南极的暖季,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就会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师:非常聪明!由于不同时间太阳照射地球的纬度不同,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接受阳

52、光的强弱不同,所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以回归线、极圈为界将地球分为5个热量带,获得热量最多的为热带,获得热量最少的为寒带,热带和寒带之间是温带,温带与寒带在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哪组同学能将它们填在老师的地图上?(学生填图。)师:其他同学再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大约各是多少?计算一下我国共跨多少个纬度?看看我国处于哪一个热量带?生:热带以北的温带应标明北温带,以南的温带应标明南温带,寒带一样也应分别标上南、北。师:棒极了!这样就有利于区别了。师:观察地球仪的同学,把你们的收获汇报一下,与大家分享好吗?生: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广东南部、海南岛等南部地区属于热带。师:确切地说,我国最

53、北端在50N,最南端在5N,大约跨45个纬度,形成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特点。另外,我们将两半球的纬度各等分为3份,这样地球表面分成低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几个部分,请同学们说说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生:南北纬30之间是低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师:好!那么我国处在哪个纬度带?生:低纬度和中纬度。教学反思: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初一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刚刚步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另外,有关坐标系的教学知识未学,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

54、经线、纬线、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仅初一学生初学困难较大,而且在会考复习中初二部分学生依然感到困难重重,甚至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还有学生对一部分内容感到困难。形成困惑的原因,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主要以下几点:(1)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我们教师感觉最简单的平行线经纬网图,实际是学生们感到困惑点最大的。因为这是地图与地球仪相比,变形最大。(2)往往不清南北纬、东西经,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对它们的划分不清;二是对南北纬、东西经的代号记不清。鉴于此,我在这个课题的设计中贯彻了这一思想,将问题分解,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常见经纬网的形成过程。借助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化解难点。1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