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27253323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7.0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时1 共43页PPT(4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1) 精 品 课 件 欢 迎 下 载第二章 声现象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条件,提高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2.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难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1.自 然 界 中 , 常 见 的 物 体 可 分 为 三 类 、 和 气 体 。2.在 电 闪 雷 鸣 的 夜 空 , 我 们 先 看 见 闪 电 , 过 一 会 才 会 听 到

2、雷声 , 你 能 解 释 原 因 吗 ?3.在 物 理 学 中 , 速 度 的 计 算 公 式 : , 速 度 的 常 用 单 位 : 和 。4、 1m/s= km/h 鸟鸣清脆如玉 琴声婉转悠扬 你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吗?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一:拨动张紧的橡皮,能听到什么?然后再捏住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现象:橡皮筋发出“嗡嗡”的声音,能看到橡皮筋在不停地振动;用手捏住橡皮筋,橡皮筋不再振动,不再发声 。(2)结论:固体振动发声。 探究二: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声带的变化;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1)现象:发声时,手指感觉

3、到声带在振动,停止发声,振动停止。(2)结论:固体振动发声。 水滴落下产生悦耳的“丁冬”声,飞流直下的瀑布,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13 结论:液体振动发声。 悠扬婉转的箫声、笛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一、声音产生的原因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声。 16将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然后敲击鼓面观察现象。停止敲击再观察纸屑有什么变化? 放音乐,观察纸屑有什么情况发声?音乐停止后,再观察纸屑有什么变化? 17敲击鼓面,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在鼓面上跳动;鼓面停止发声,纸屑或泡沫塑料颗

4、粒停止跳动。放音乐时,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在跳动;音乐停止,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停止跳动。 结论:一切发声时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发声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传播并存在。 思考讨论: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那么声音会立刻消失吗?面对山谷大喊一声,你会听到什么?这是为什么? 结论: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立刻消失。面对山谷大喊一声,声带在振动,产生声音,当你停止大喊时,声带不再振动,发声停止,但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立刻消失。 固体发声:撞击钟发出声音 气体发声:吹笛子,笛子发声 液体发声:倒水,水

5、撞击发声 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二 、 声 源固体发声:撞击钟发声,钟是声源 气体发声:吹笛子,笛子为声源 液体发声:水撞击发声,水为声源 2. 对声源的理解 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在振动发声,此时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就是声源。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声 源不 是 声 源 24 拓 展 关于乐器的发声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管乐器(如长笛、箫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听到。蝴蝶振动翅膀是发出的声音。

6、 人离声源太远时,可能也听不到声音。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记录声音的方法也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 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例如早期的机械唱片。 三、声音的保存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2. 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光信号记录下来。例如在电影胶卷的边上有一条透明程度不同的带,叫做声道,就是记录声音的地方。 3. 把声音的振动转换成磁信号记录下来,例如电脑里面存储的MP3歌曲就是利用这个方法记录声音的。 探 究 方 法 转 换 法转 换 法物 理 学 中 常 将 一 些 无 法 直 接 感 知 或 不 易 观 察 到 的 现

7、象 转 换 成 人们 可 以 感 知 或 容 易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 这 种 方 法 就 是 转 换 法 。小纸屑跳起来放大了鼓面的振动,让振动更容易直观观察,这用到了转换法。 通 过 对 不 同 物 理 现 象 的 比 较 , 发 现 它 们 的 不 同 点 和 相 同 点 , 从 而 得 出 某 种结 论 。例 如 通 过 比 较 物 体 发 声 和 未 发 声 时 的 区 别 , 发 现 发 声 物 体 的 共 同 特 征 , 得出 结 论 : 声 音 是 由 物 体 振 动 产 生 的 。(2)比较法通 过 大 量 事 实 概 括 得 出 结 论 的 方 法 。如 根 据 “

8、物 体 振 动 发 声 ” 的 大 量 事 实 , 总 结 出 “ 发 声 的 物 体 都 在 振 动 ” 的结 论 。(3)归纳法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1)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传播得快。 1、在撞响大钟时,有同学注意到,若停止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B. B人耳的听觉暂留C同学听觉出现问题 D钟还在振动 2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里的发声物体是指 , , 。 3、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_,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发声会 ,这是因为_。 4、(2020河南)如图所示,将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会看到乒乓球。该实验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请你再设计一个显示声源振动的实验:_。 6.(2020北京)赛道上的小明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奋力冲刺,“加油”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_产生的,冲向终点的小明相对于看台是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5. 人吹口哨时,所发出声音的物体是( ) A嘴唇 B声

10、带 C舌头 D气体 7.(2019宜 昌 )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D物体只有在空气中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8.(2019河北)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9、(2020上海)如图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甲音叉上,当用小锤敲打右侧的乙音叉我们能听到乙音又发出声音同时乒乓球被弹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甲音叉也在发声 B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停止敲

11、打乙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 D停止敲打,甲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 40 10、 为 了 探 究 声 音 产 生 的 原 因 , 小 明 和 小 华 一 起 做 了 下 面 的 实验 : 小 明 把 手 放 在 喉 咙 处 大 声 讲 话 , 感 觉 喉 头 振 动 了 ; 小 华 把 正在 发 声 的 音 叉 放 在 水 中 , 水 面 激 起 了 水 花 通 过 对 这 两 个 实 验 现象 的 分 析 , 你 能 得 出 的 结 论 是 _小 华 同 学 用 手 使 劲 敲 桌 子 , 桌 子 发 出 了 很 大 的 声 响 , 但 他 几 乎 没有 看 到 桌 子 的 振 动 , 为 了 明 显

12、 地 看 到 实 验 现 象 , 你 的 改 进 方 法 是 :_。 11、(2019秋恩施市期末)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果将这个实验拿到月球表面去做,现象是 。 12 某 兴 趣 小 组 的 甲 、 乙 、 丙 三 位 同 学 合 作 估 测 常 温 下 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传 播 速 度 。( 1) 他 们 选 择 了 鼓 ( 含 鼓 槌 ) 做 实 验 , 除 了 这 种 器 材 外 , 至 少 还 需 要 的实 验 器 材 是 卷 尺 和 ;( 2) 如 图 所 示 , 甲 负 责 敲 鼓 、 乙 负 责 计 时 、 丙 负 责 听 声 。 实 验 步 骤 如 下 ,请 你 将 实 验操 作 步 骤 D补 充 完 整 : A量出200m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 ;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