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27163269 上传时间:2021-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2.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完整版)(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关健部位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技术措施,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本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并没有指明关键部位,我单位经过对招标文件、 图纸、清单的分析研究,拟将浆砌石挡墙、砼工程(砼基础、砼挡墙、砼 坝体)作为本工程关键部位,其施工项目质量保证措施和施工技术措施如 下:1、质量保证措施1.1 、思想重视、管理到位、精选劳动力1.1.1 、仔细研究工程勘察资料,仔细调查了解场地周围水文、地质情 况,详实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打无准备之战。1.1.2 、组织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机构, 层层将管理职责 落实到位,将技术和方法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行动

2、中,做好 后勤保障指导工作。1.1.3 、为确保关键部位工程质量,精选一支技术好、能吃苦、防洪工 程经验丰富、服从指挥的队伍。1.2 、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1.3 、备足充足的施工机具、物资准备。1.4 、人员、机械、工艺控制措施1.4.1 、使用技术素质较高的工人, 专业工作人员必须坚持持证上岗制 度。1.4.2 、经常开展质量意识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比武活动,促进全员 质量意识与工作技能的提高。1.4.3 、每半个月组织项目经理部人员和各班组长、 各工种工长召开质 量工作总结会议。1.4.4 、将每个单元工程的质量落实到人, 对具体负责某个单元工程的 质量的人按质量的好坏,实行“高奖重

3、罚” ,合理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 动人的积极性,确保每个单元工程的质量达到招标文件要求。1.4.5 、选用科技含量高、性能好、精确度高的施工设备和工器具。1.4.6 、制定设备、工器具使用管理办法,责任到人,定期维护,以确保设备和工器具良好1.4.7 、根据有关规定,对测量、计量、试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查 或鉴定,确保其完好、精确。1.4.8 、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执行业主、监 理工程师的指示,执行本单位有关质量体系文件,科学施工。1.4.9 、建立完善的工程技术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程序控 制工程质量,使质量检查制度化、程序化。1.4.10 、对数据记录进行

4、复核,记录人员及质检员要全天候为施工服 务。并认真检查轴线及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1131 799B 禛 29176 71F8 燸 428283 6E7B 湻 30685 77DD 矝 28452 6F24 漤 29260 724C 牌1.5 、严格执行“三检制” 设立专职质检员,由专业工程师任职,赋予其质量一票否决权。施工 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 ,即初检、复检、终检。工序交接有班组间 的交接检查,工序质量评定在班组自检基础上方能进行专检,并填写质量 评定表;隐蔽工程在内容检查通过后,再请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检查, 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行隐蔽;对监理工程师及设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工长 亲自

5、监督整改,直到合格。1.6 、混凝土工程施工 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特别是对水泥要有计划地提前做好化验 工作,杜绝不经化验而先使用的现象。预拌混凝土到现场后要有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作业面设技术员和专 职质检员跟班作业,对振捣密实度、下料方法以、高低差留置、平整度。 对有钢筋部部位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施工工艺标准的将行使质量否决 权,有权下令停工修复,直至符合工艺标准才能继续施工。混凝土施工质 量控制程序框图(如下) :2、施工技术措施2.1 砼工程(砼基础、砼挡墙)2.1.1 、砼基础2.1.1.1 施工方法2.1.1.2 施工准备砼浇筑前,必须作好准备工作。2.1.1.2.1 、模板工

6、程模板制作和安装要具备支立牢固、板缝紧密、表面平整、线条顺直、 标高一致、易支易折等特点。砼折模时间以不损坏成品砼板来确定,并对 模板及时清洁、整修以便再用。2.1.1.2.2 、砼浇筑方法同一块砼板浇筑不宜间歇,如因机械故障等原因间歇,时间不宜超过 60-90min 。砼运到浇筑现场后应及时流槽入仓,人工平仓,刮杠刮平,平板振动 器振捣。振动器振动顺序应从下往上单方向振动,严禁过振、漏振。用平板振动器振实后,采用磨光机磨平,直到表面泛出水泥浆为止, 最后用人工压光。 压光可以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磨光机磨完后及时压光, 第二次等砼初凝前再压光一次, 以做到内实外光, 棱角分明, 表面无蜂窝、

7、 麻面、砂眼、爆皮、龟裂等现象。砼拆模时间以不损坏成品砼为宜,拆模后等砼达到初凝,然后洒水及 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并用土埂密封。养护天数不得少于 14 天。40785 9F51 齑 28899 70E3 烣 33279 81FF 臿 35150 894E 襎 32386 7E82 纂 025688 6458 摘2.1.2 、砼挡墙本工程砼挡墙采用埋石砼, 埋石率为 20% 。埋石砼的埋石率不得大于 规定要求,施工时,应先铺一层砼放一层块石,再振捣密实至块石沉入砼 中,不得先摆石,再灌砼。埋石用块石尺寸不得大于一次浇筑砼块体最小尺寸的1 3。要求清洗干净,饱和抗压强度大于 300kg/cm 2

8、 。块石应分布均匀,石块间距不 小于 1 0 厘米,离开模板距离应大于 1 5 厘米。每层浇砼厚度不大于 30 厘米,块石上下之间不得叠置,应有 10 厘米以上的间距。最终层面,应 有 10 厘米纯砼覆盖层。砼浇筑保持连续,如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按工作缝处理。浇筑 混凝土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 泛浆为准,避免振捣过度。气候条件不适宜,浇筑面没有防护,无法正常进行浇筑作业,不能保 证浇筑温度时,停止混凝土施工,在砼终凝之前,其表面严禁直接喷水、 冲毛和流水作业。为了保证入仓石块不砸坏新浇筑的埋石混凝土,石块必须放置在新浇 的仓号附近,或新浇仓号内,但埋石自

9、由落入新浇仓号高度不超过 0.5m ,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需要人工将埋石均匀摆放到位,且保证埋石平稳、 错缝、凹面向上(避免形成空洞) ,之后再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在浇筑埋石混凝土的时候应该严格控制埋石量、埋石大小并保证埋石 洁净以及埋石与模板的距离,杜绝为了单纯提高埋石率而放弃质量。在施 工中努力确保埋石垂直和水平距离,以不影响振捣为原则,提高埋石混凝 土质量。2.1.3 、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清理干净。并对支架、模板进 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浇筑时以吊车或人工的 方式送入模板内。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浇筑,每层保持在 30cm 左右,混 凝土从

10、高处直接倾卸时, 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 2m ,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若倾落高度超过 2m ,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2.1.4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振捣应密实、 连续, 振捣棒竖直插入, 快插慢拔,每次振捣时间控制在 30s 左右,振捣时应注意,振动器与侧模 应保持 50 - lOOmm 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 50 - lOOmm; 每一处振动 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振动过程中,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 钢筋,振捣时严禁过振和漏振。当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 呈现为平坦、泛浆,可停止混凝土的振捣。此过程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标2.1.5 、混凝

11、土拆模与养生2.1.5.1 、拆模模板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至因拆模而受损坏时 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时,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模板拆 除后,应维修整理,分类妥善存放。2.1.5.2 、养生在混凝土浇筑完毕达到初凝后开始进行洒水养生,并用养生布进行 覆盖。养生时间为 7d ,并且在养生期间不得受水的冲刷侵袭。2.1.6 、沉降缝设置沉降缝的设臵目的:是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 不均匀沉陷,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d,$;U23541 5BF5 寵 21308 533C 匼 _

12、箱涵沉降缝设置:涵台台身的沉降缝沿涵长方向每隔 6m 设臵一道, 沉降缝的方向应与线路方向平行。沉降缝防水措施如下:在基础顶面以下填嵌沥青木板或沥青砂,并在 流水面边缘以 1: 3 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为 15cm. 在基础顶面以上,接 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麻筋填塞,深度约为 5cm ,内侧以水泥砂浆填塞, 深 度约为 15cm ,中间空隙填以粘土。2.1.7 、砼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之前近有关规定进行水泥化学成份分析和物理性能试验。对其 他混凝土原材料如:粗、细骨料、施工用水水质以及准备采用的各种外加 剂等,严格按有关规范规定项目和标准进行检验和鉴定。2.1.7.1 、水泥水泥品质在进场后

13、及时进行检验,以达到指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有 关部门颁发标准规定。在砼配合比设计之前,作水泥的化学成分、矿物成 分及物理性能试验。2.1.7.2 、砂浆混凝土浇筑中使用的水泥砂浆强度等级要高于混凝土一级,水灰比也比混凝土低 0.025 左右。为了便于新老混凝土的结合,砂浆稠度控制在40 - 60mm 。2.1.7.3 、外加剂 为改善砼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合理降低水泥用量,在监理和业 主的同意下可考虑掺外加剂,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2.1.7.4 、水 所使用的水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并对其进行水质化验。2.1.7.5 、配合比的选定 不同结构部位混凝土所采用的不同强度等级及其技术要求严格按设

14、计规定执行。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各种不同要求的配合比。在满足上述要求的的前提下,根据各种强度等级在报送选定的各项指 标及试验成果,对选定的配合比的各种强度等级混凝土另进行补充试验。2.1.8 、施工工艺保证 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湿润。搅 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 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 物,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在钢筋较密集处,应采用直径较细 的振捣棒加强振捣。33641 8369 荩 21755 54FB 哻 26135 6617 昗

15、28006 6D66 浦 #19969 4E01 丁 R39445 9A15 騕施工缝的混凝土浮浆清理,在混凝土达到初凝后,指派专人对混凝土 浮浆、松散混凝土进行清理,凿出石子,冲洗湿润且无明水。施工缝混凝 土强度达到 1. 20Mpa 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接茬施工。2.1.9 、砼质量检查和验收2.1.9.1 、水泥检验 每批水泥无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并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分析。2.1.9.2 、外加剂的检验 使用外加剂无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并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试验 鉴定,贮存时间过长应重新取样。2.1.9.3 、骨料质量检验 在拌和场,

16、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砂和石的含水量,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 别控制在 0.5% (砂)和 0.2% (碎石)范围内;当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 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 检查一次,其含水率超过 2% 时,需调整砼配合比。2.1.9.4 、砼质量的检测2.1.9.4.1 、按监理人的指示, 并会同监理人对砼拌和均匀性进行检测。2.1.9.4.2 、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砼近料先后各取一试件以测定砂浆密 度,其差值应不大于 30kg/m 3 。2.1.9.4.3 、现场砼抗压强度检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取样。3 、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3.1 重点、难点分析 本

17、工程为广西主要支流大溶严关镇清水江村河段防洪整治工程,施工 项目相对较简单,本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为堤防基础开挖、大体积混凝 土及砼工程 。3.1.1 、河道基础开挖容易出现超挖、欠挖,堤防基础质量直接影响到 整个工程质量的优劣;3.1.2 、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 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 用。3.1.3 、砼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夹层、缺棱 掉角、及强度不足、均质性差等质量通病。F39084 98AC 颬 j24434 5F72 彲 T37298 91B2 醲 35873 8C21 谡3.2 解决方

18、案3.2.1 、基础开挖 基础开挖须严格按设计文件提出的尺寸及开挖边坡进行。使用机械开 挖土方时,实际施工的边坡坡度应适当留有修坡余量,再用人工修整,应 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基坑开挖过程中始终要保持良好的排水,在整个施工期间都不致遭受 水的危害。在开挖过程中,如有超挖的,根据基础面建筑物的重要性处理,一般 用砂卵石回填压实或者用与原土回填压实,重要部位直接用混凝土回填。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和滑动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采取急救 措施,架设挡土板支撑或打松木桩来加固。32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措施322.1、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3.2.2.2、掺入减水

19、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3.2.2.3、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 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3.2.2.4、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3.2.2.5、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 C,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 C。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3.2.2.6、采用分段分层进行。3.2.2.7、 加强保湿养护减少砼表面的热扩散,减小砼表面的温度梯度, 防止产生表面裂缝。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砼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 使砼的平均总温差所产生的拉应力小于砼抗拉强度,防止产生贯穿裂缝。3.2.3、混凝土工程3.2.3

20、.1、蜂窝的防治措施3.2.3.1.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 完间歇1- 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3.2.3.1.2、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 : 2或1 : 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对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 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 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

21、泥压浆处理。XZ39892 9BD4 鯔 38999 9857 顗 33726 83BE 莾 4J3.2.3.2 、麻面的防治措施3.2.3.2.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 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 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 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2.3.2.2 、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 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3.2.3.3 、孔洞的防治措施3.2.3.3.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 内

22、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 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 时清除干净。3.2.3.3.2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 用压力水冲洗, 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乳仔细浇灌、捣实。3.2.3.4 、露筋的防治措施3.2.3.4.1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 检验查,当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 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 2m, 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 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 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

23、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 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3.2.3.4.2 、表面露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 1:2 或 1 :2.5 水泥砂浆, 将露筋部位抹平;露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土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 用比原来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2.3.5 、缝隙和夹层的防治措施3.2.3.5.1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缝处 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 2m 应设 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 50 - lOOmm 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 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3.2.3.5.2

24、 、当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 或 1 :2.5 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 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 压浆处理。3.2.3.6 、缺棱掉角的防治措施3.2.3.6.1 、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 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 混凝土应具有 1- 2N mm 2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3.2.3.6.2 、将缺棱角处松散颗粒凿除, 冲洗充分湿润后, 用 1 :2 或 1 :2.5 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或用比原来高一等级混凝土捣实补好, 认真养护。3.2.3.7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防护措施3.2.3.7.1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 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 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防止混 凝土早期受冻,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 理和养护。3.2.3.7.2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 波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际强度校 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